南通70後女白領辦義學弘揚傳統文化

欄目:民間儒行
發布時間:2015-07-21 16:29:40
標簽:


 

 

南通70後女白領辦義(yi) 學弘揚傳(chuan) 統文化

作者:尤煉 肖瀟

來源:《江海晚報》2015年7月21日B08版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年六月初六日戊戌

           耶穌2015年7月21日

 

 

 

她是一名企業(ye) 白領,對古代哲學產(chan) 生了濃厚的興(xing) 趣;7年前,在崇川區和平橋街道北濠東(dong) 村社區黨(dang) 委支持下,她立足社區開展傳(chuan) 統文化公益教學活動;她的累計誌願服務時間已達1600多小時,她就是知止堂義(yi) 學創始人——胡暉瑩




一位學生認真誦讀經典讀本,胡暉瑩在一旁聆聽。




課堂上,胡暉瑩與(yu) 孩子們(men) 互動。




課間,胡暉瑩與(yu) 孩子們(men) 互動。




家長陪孩子一起誦讀經典讀本。

 

立足社區辦起國學堂

 

“孟子曰:‘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7月5日下午3點許,44歲的胡暉瑩身著漢服,帶領小學生們(men) 誦讀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經典兒(er) 童讀本《孟子》。

 

2008年,胡暉瑩與(yu) 一群熱愛傳(chuan) 統文化的工薪族女性創辦了知止堂義(yi) 學。聊起創辦這個(ge) 國學班的初衷,她說當初隻是想給女兒(er) 找幾個(ge) 讀書(shu) 夥(huo) 伴,“當時最大的困難就是沒有場地,開辦國學班隻是一個(ge) 夢想。”

 

一個(ge) 偶然的機會(hui) ,胡暉瑩結識了時任北濠東(dong) 村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毛瑞紅,與(yu) 她談起創辦國文誦讀班的想法。“毛書(shu) 記大力支持,我們(men) 又找到市民尋訪團副團長張薇麗(li) 。”胡暉瑩說,三人迅速達成共識:利用社區資源,開辦社區課堂,招募義(yi) 工老師授課。

 

2008年8月,知止堂義(yi) 學在北濠東(dong) 村社區正式落戶。每周日下午3點到4點半,國學班準時開課。課上,胡暉瑩和義(yi) 工老師一起教孩子們(men) 誦讀《弟子規》《大學》《笠翁對韻》等內(nei) 容,“從(cong) 此,陪伴孩子誦讀經典成了我工作之餘(yu) 的樂(le) 事,自我價(jia) 值得到充分的實現。”

 

正當胡暉瑩滿懷信心的時候,班上學生卻越來越少,這讓她尷尬不已,“我們(men) 第一堂課是20多個(ge) 孩子,後來隻剩下10餘(yu) 個(ge) ,最慘的一次是3個(ge) 老師給3個(ge) 學生上課。”

 

學生的流失,讓胡暉瑩冷靜下來,她以自己女兒(er) 為(wei) 研究對象,不斷摸索總結經驗,“用孩子能接受的語言給他們(men) 講,不做字句的翻譯,而是用意譯的方式將文章的意思、要表達的道理講給他們(men) 聽。”

 

胡暉瑩說,原先成績平平的女兒(er) 開始對經典誦讀有了興(xing) 趣,而其他家長也感覺到孩子在國學班裏不僅(jin) 長了知識,還養(yang) 成良好的行為(wei) 規範,懂得做人的道理。

 

在胡暉瑩帶領下,不少家長由起初的陪同上課變成為(wei) 義(yi) 工家長。陳嘉儀(yi) 媽媽是知止堂家長會(hui) 義(yi) 工的一員,她每次提前十分鍾到教室整理桌椅,課堂上幫助老師維持秩序,內(nei) 心充盈著快樂(le) :“學習(xi) 國學不僅(jin) 讓孩子收益匪淺,也深深地影響著我們(men) 一家人。”

 

組織民俗活動有新意

 

根據學生不同年齡,胡暉瑩將知止堂分為(wei) 蒙館、經館,蒙館是針對小學及學前兒(er) 童,每周上課不間斷,而經館則是考慮到初中生學業(ye) 繁重,利用每月一個(ge) 晚上時間開展誦讀,“學堂沒有硬性規定,完全靠學生和家長自覺。”目前,知止堂的學生已有50多名,由於(yu) 不斷有新同學加入,經常可以看到老同學拿著書(shu) 一句一句教新同學誦讀的場景。

 

知止堂義(yi) 學創辦以來,除了經典誦讀,還有一個(ge) 特色就是民俗體(ti) 驗活動。“第一次組織民俗活動,我們(men) 的心情頗為(wei) 忐忑。”胡暉瑩說,民俗活動有端午祭屈原、中秋祭月等,擔心被居民誤解為(wei) 搞封建迷信。

 

“實踐證明這些弘揚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民俗活動,得到了廣大市民的認可。”胡暉瑩介紹,知止堂義(yi) 學在重大節日舉(ju) 辦民俗活動已有7年,“今年端午佳節,同學們(men) 參加了紀念屈原的活動,上香、祭酒、誦祝、焚祝、祭江……所有的流程,同學們(men) 都完成得很認真。”

 

前不久,一則消息在網絡上引發熱議:“人無不有父,國無不有統。值此中國人民抗日戰爭(zheng) 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zheng) 勝利七十周年之際,我們(men) 懷著無比崇敬和感恩的心情,紀念為(wei) 國捐軀的抗戰先烈,緬懷祖輩父輩的不朽功勳,向全體(ti) 中國人民和海峽兩(liang) 岸各界發出恢複和過好中國父親(qin) 節的倡議書(shu) 。”

 

“中國父親(qin) 節是民間專(zhuan) 家學者倡議為(wei) 弘揚孝文化而設立的節日,時間為(wei) 每年的8月8日。”胡暉瑩介紹,南通知止堂義(yi) 學、深圳孔聖堂以及北京弘道書(shu) 院等十家儒家社團近日在網上發起恢複和過好中國父親(qin) 節的倡議書(shu) ,“這個(ge) 夏天,我們(men) 將重點做好中國父親(qin) 節的推廣活動。”

 

專(zhuan) 家總結知止堂模式

 

從(cong) 創辦知止堂義(yi) 學的那天起,胡暉瑩都會(hui) 把課堂記錄寫(xie) 在博客裏,至今已有989條博文,一來是給我們(men) 的活動做記錄,方便大家複習(xi) 和監督;另一方麵也是為(wei) 了更好地宣傳(chuan) ,“不論是上課內(nei) 容還是活動過程,隻要在知止堂的網易博客裏都能查閱到。”

 

隨著網絡不斷傳(chuan) 播推廣,知止堂義(yi) 學原本為(wei) 了方便學生、家長點擊的博客還吸引了儒學專(zhuan) 家的關(guan) 注。“網絡成為(wei) 我們(men) 與(yu) 儒學專(zhuan) 家溝通的平台,伟德线上平台還經常轉載我們(men) 的博文。”胡暉瑩如是說。

 

今年1月,首都師範大學哲學係陳明教授、清華大學哲學係唐文明教授與(yu) 《儒生文叢(cong) 》主編任重博士專(zhuan) 程赴通,來到北濠東(dong) 村社區,觀摩知止堂義(yi) 學教學過程,並在交流中為(wei) 知止堂傳(chuan) 統文化教育總結了“2+N”模式。“這是一種可複製並創新的模式,比如其中的‘N’,還可以拓展為(wei) 社區與(yu) 文化企業(ye) 合辦的社區書(shu) 院、與(yu) 高校合辦的社區大學、與(yu) 學術機構合辦的社區講壇等。”

 

胡暉瑩介紹,知止堂傳(chuan) 統文化教育“2+N”模式正發揮著正能量輻射作用:開放區富民社區專(zhuan) 職社工倪金蓮與(yu) 誌願者借鑒知止堂辦學經驗,並結合自身特點開設“文武兼修”儒學班;南通科技職業(ye) 學院大學生誌願者在知止堂課堂上開展教學觀摩與(yu) 模擬教學。

 

通師三附六年級學生屈元浩已在知止堂就讀三年,對於(yu) 他的變化,其母深有感觸:“兒(er) 子變化很大,對國文經典的喜愛不僅(jin) 在作文中有所流露,還在生活中體(ti) 現出來。”如今,屈元浩作為(wei) 學堂的大哥哥,在誦讀課上經常幫助新來的同學,各類活動中也像個(ge) 小大人一樣起到模範帶頭作用。

 

“知止堂義(yi) 學在辦學過程中也有困惑,我們(men) 的老師是義(yi) 工,平時要工作,隻能在周末開課;有些小朋友因路途遙遠不得不放棄學習(xi) 。”胡暉瑩介紹,知止堂義(yi) 學已經申報了團市委公益創投項目。她表示,要和誌同道合者一起不斷推動項目實施,讓更多的孩子受益,弘揚中國傳(chuan) 統文化。




孩子們(men) 認真誦讀經典讀本。




胡暉瑩帶領孩子們(men) 誦讀經典讀本。




課間,胡暉瑩與(yu) 家長誌願者交談。

 

責任編輯:葛燦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