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白彤東作者簡介:白彤東(dong) ,男,西曆一九七〇年生於(yu) 北京。北京大學核物理專(zhuan) 業(ye) 學士(1989-1994),北京大學科學哲學專(zhuan) 業(ye) 碩士(1994-1996),波士頓大學哲學博士(1996-2004),現任職複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主要研究與(yu) 教學興(xing) 趣為(wei) 中國傳(chuan) 統政治哲學、政治哲學,著有《舊邦新命——古今中西參照下的古典儒家政治哲學》《實在的張力——EPR論爭(zheng) 中的愛因斯坦、玻爾和泡利》等。 |
自由的道家?
作者: 白彤東(dong)
來源:原載《南方周末》2015年3月13日,有刪節,此為(wei) 未刪節版
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布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年五月二十五日丁亥
耶穌2015年7月10日
中國百多年的反傳(chuan) 統,法家被當成兩(liang) 千年“封建專(zhuan) 製”之源,甚至是為(wei) 文革背書(shu) 的學說。儒家被當成專(zhuan) 製的幫凶。因此就有人把墨家和道家抬了出來。墨家的平等思想、兼愛(“全世界無產(chan) 者聯合起來”式的國際主義(yi) )、尚同(通過天下共同之政權來推動天下之人去私為(wei) 公)、節用(我記得自己77年上小學的時候,學校開會(hui) 選舉(ju) 大隊長,但候選人我一個(ge) 都不認識,於(yu) 是受過很好的文革後期“教育”的我把選票投給了台上候選人中補丁最多的女孩)等等,比傳(chuan) 統中其他各派,恐怕都更與(yu) 文革背後的思想接近,雖然這不是說墨家會(hui) 全麵支持文革——畢竟文革有其自身“先進文明”的基礎和不世出的製造者。並且,文革之後的80年代的思潮中,“自私有理”是主流思想之一(這是範跑跑同學成熟的年代),而玩世不恭的態度也甚是流行(在80年代時是少年或者青年的人恐怕很多人都喜歡過《赤橙黃綠青藍紫》中的吊兒(er) 郎當的劉思嘉吧?)。於(yu) 此,孟子兩(liang) 千多年以前就預料到了:追求大公的墨,其不現實的理想注定要破滅,而這一理想破滅後,就會(hui) 導致歌頌自私至上的楊。楊墨是同一硬幣的兩(liang) 麵,是世界動亂(luan) 的源頭。曾經是顯學的墨家後來幾近銷聲匿跡,是有其根本原因的。
比起墨家,道家乃至道教確實在兩(liang) 千年的傳(chuan) 統中是顯學之一,並且也是百多年反傳(chuan) 統運動中經常出現的正麵形象的代表。道家作為(wei) 儒家的批評者,看破了“封建禮教“的虛偽(wei) ,因此是反傳(chuan) 統、反專(zhuan) 製的。道家所追求的,是人格的獨立和個(ge) 性的解放。它所講的自然與(yu) 無為(wei) ,與(yu) 現代經濟中反對國家幹預、支持看不見的手的市場經濟的相呼應。但同時,它對人欲膨脹的批評,也為(wei) 我們(men) 這個(ge) 消費主義(yi) 的現代社會(hui) 提供了一劑解藥。
但事實是這樣的嗎?道家最重要的文本,是老子的《道德經》。喜歡道家的人喜歡把老子說成是孔子問過禮的那個(ge) 老耽,這樣會(hui) 顯得儒家是道家的學生。這種編排儒家的故事在《莊子》裏比比皆是,而這個(ge) 問禮的故事也許也是這麽(me) 編出來的。現在西方中國哲學界的多數都懷疑有老子這麽(me) 一個(ge) 人、也懷疑《道德經》的作者早於(yu) 孔子的說法。其實,在很會(hui) 編故事的司馬遷的《史記》裏麵,老子的故事都不能編得一致,已經很說明老子其人其事可疑。不管怎樣,《道德經》的作者(為(wei) 方便起見,讓我們(men) 叫他“老子”,但這裏“老子”隻是個(ge) 方便的代碼)應該是生活在春秋戰國時代(更可能是戰國時代)。他(們(men) )目睹著周代封建的禮樂(le) 崩壞導致的戰爭(zheng) 與(yu) 混亂(luan) ,那麽(me) 《道德經》首要關(guan) 注的,也很可能是這樣的政治問題,並且它應該提出了自己的解決(jue) 辦法。
人類的戰爭(zheng) 與(yu) 殺戮,根源在於(yu) 爭(zheng) 奪。而人之所以爭(zheng) 奪,是因為(wei) 想要好東(dong) 西,不想要壞東(dong) 西。但是,《道德經》的一大根本觀點,是有無相生、福禍相倚。也就是說,人們(men) 得到自己想要的,不想要的也要隨之而來。但有人會(hui) 反駁說,那我們(men) 應該努力隻要好的,不要壞的。而《道德經》的另外一個(ge) 根本看法,是人在天道自然麵前的無能。並且,我們(men) 人為(wei) 的這種努力,不但不能達到我們(men) 隻要好的、不要壞的這一不可能的期望,還會(hui) 把事情弄得更糟。這就比如一個(ge) 人家門口有條小溪。它的漲落給人的出行帶來不便。於(yu) 是人就在上遊建了堤壩把水截斷。這樣人似乎就再不受溪水漲落的幹擾。但是,溪水慢慢溢過了堤壩。於(yu) 是人就把堤壩建得更高,終於(yu) 有一天,堤壩崩潰了(因為(wei) 老子認為(wei) 人是無法改變道的運行的),整個(ge) 房屋和其中的人都被洪水卷走了。並且,這裏我們(men) 也不能指望“老天有眼”,因為(wei) 老子明確地講,“天地不仁,以萬(wan) 物為(wei) 芻狗”。這不是說老天要虐待人類,而隻是說老天對人類所欲望的,並不關(guan) 心。
因此,人類應該做的,是“抱一”。忘記好壞善惡之別,接受天道自然所給予我們(men) 的。吃喝拉撒是自然,想吃好的、喝好的是人為(wei) 。如果我們(men) 都能去人為(wei) 而順天然,人類就不會(hui) 再有紛爭(zheng) 。我大學時上過的一門《道德經》的課上,任課老師就說,如果我們(men) 的官員多讀讀老子該有多好呀。我自己聽著卻覺得很滑稽。老子似乎也是認為(wei) ,這樣一種覺解,隻有少數道家的精英才能有,廣大人民是有不了的。如果人民不能控製欲望,而不受控製的欲望又要導致天下大亂(luan) ,那麽(me) 唯一的辦法就是保持人民的愚昧狀態,並且安土重遷,不受花花世界的精神汙染。所以,說起愚民政策,《道德經》裏白紙黑字地寫(xie) 著。孔子雖然說“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但他所講的是民眾(zhong) 不能理解深刻的道理。但是人民的基本教育還是要的,即《中庸》裏所講的,“君子之道……夫婦之愚可以與(yu) 知焉”。並且,儒家的民與(yu) 士的差別,是各自努力的結果。也就是說,愚夫愚婦的地位不是命定的,是可以通過自己努力去除愚昧而改變的。因此,倒是老子裏才有真正和徹底的愚民政策,希望通過政治的手段讓民眾(zhong) 不要脫離懵懂無知無欲的狀態。
那麽(me) ,是不是不給民眾(zhong) 教化、不讓他們(men) 遷徙就夠了呢?因為(wei) 老子骨子裏是精英主義(yi) 的,所以他確實認為(wei) 民眾(zhong) 靠自己是無能作惡的。但是,這個(ge) 世界上,有壞的精英鼓勵民眾(zhong) 的欲望與(yu) 爭(zheng) 奪。對這樣的壞精英,老子建議要對其鎮之以樸,特別是趁他們(men) 沒有發揮出壞影響之前,就化之於(yu) 無形。此所謂“千裏之行始於(yu) 足下”。也就是千裏之大惡,開始於(yu) 一小步。如果我們(men) 在惡人冒出苗頭的時候就鎮住他,那他就無法成氣候了。(但“千裏之行始於(yu) 足下”現在成了勵誌的話,老子知道了不知道會(hui) 做何感想?)
但是,老子生活的年代,人欲橫流、惡人橫行,不再能防患於(yu) 未然。但如果動用國家的利器,這是以惡止惡,引鴆止渴。這也是為(wei) 什麽(me) ,從(cong) 老子看來,儒墨尚賢,也同樣地會(hui) 適得其反,因為(wei) 當時的問題就在於(yu) 人之間的競爭(zheng) 與(yu) 攀比,而不去抱一順道,而尚賢恰恰是在鼓勵競爭(zheng) 與(yu) 攀比。但在這個(ge) 混亂(luan) 的年代,隻通過無為(wei) 而治、鎮之以樸,也是不現實的。因此,按我的理解,老子對當時問題的最終解決(jue) ,是其第80章裏提出的老死不相往來的小國寡民的想法。老子意識到,欲望的膨脹與(yu) 人口的數量和交流有密切關(guan) 係。沒有一定的人口,就沒有財富集中,也就沒有各種奢華,以及進一步惡化這種奢華與(yu) 欲望的技術革新。沒有人口流動,就沒有攀比。而如我們(men) 這個(ge) 係列的第一、二篇所講,戰國時代恰恰是封建瓦解,人口流動和增長、聚集的時代。因此,諸子之中,老子給出的解決(jue) 才是最保守的,要徹底拒絕“現代性”。其實,西哲盧梭在歐洲的現代早期的類似情形下,給出了類似的說法。即廣土眾(zhong) 民且聯係緊密的陌生人社會(hui) 中,道德淪喪(sang) 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他希望回到歐式的小國寡民的社會(hui) ,即像他的祖國日內(nei) 瓦共和國的那種共和政體(ti) 中去。
但是,即使我們(men) 想回到這種社會(hui) ,怎麽(me) 回去呢?老子似乎暗示了一種“陰謀論”,即“將欲弱之,必故強之”。讓那些逞強的國家繼續強下去,而天道自然會(hui) 讓這種逞強的努力最終潰敗。這時道家的精英再順勢而為(wei) ,保持小國寡民的狀態。這種設計,在傳(chuan) 統中國確實實現了。惡鬥的戰國七雄中,最狠的秦國統一了六國。但是如《道德經》所講,“暴雨不終日”,暴秦不出15年就垮掉了。而在一片戰火的廢墟中,漢初經濟與(yu) 科技大倒退,而漢初統治者所實行的,恰恰是黃老的“與(yu) 民休息”的政策。
不幸的是,當這種政策導致了生產(chan) 的恢複,人類就又走上了同樣的不歸路:人口增長、財富集中、技術進步、社會(hui) 流動、物欲膨脹、爭(zheng) 鬥加劇。這種曆程,其實我們(men) 最近還經曆過。金融危機剛過,美國人開始存款、克製消費。有些論者以為(wei) 人類終於(yu) 從(cong) 消費主義(yi) 的癲狂中清醒過來。但是美國人剛剛從(cong) 最深的深淵裏爬出一點點,消費主義(yi) 就又迅速恢複了。
因此,除非人類在玩火中自我絕滅,老子的政治解決(jue) 永遠隻能是大動蕩、大蕭條之後的過渡。《道德經》無法真正成為(wei) 有長遠意義(yi) 的建設性的政治指南,而隻能被當作一本批判性的著作,或是被人斷章取義(yi) 來利用。比如上麵提到的將老子思想與(yu) 經濟裏麵的自由放任相比照。老子的整套哲學,是無法跟市場經濟相容的,因為(wei) 市場經濟帶來的競爭(zheng) 與(yu) 物欲膨脹,恰恰是老子所講的萬(wan) 惡之源。倒是像本文上一篇所講的,老子的天道通過韓非子,變成了對政治裏麵“看不見的手”的順從(cong) 。韓非子的思想又與(yu) 法國重農(nong) 學派呼應。重農(nong) 學派又啟發了現代資本主義(yi) 的思想始祖之一的亞(ya) 當•斯密。順便提一句,中國傳(chuan) 統被講成輕商。這句話即使對,先秦儒家並沒有明確輕商(而隻是反對不義(yi) 之財)。老子、韓非子才是明確地敵視工商業(ye) 的。但是老子的敵視是根本的,因為(wei) 工商業(ye) 的發展與(yu) 他的政治理想有不可調解的衝(chong) 突。而韓非子隻是基於(yu) 當時對經濟之根本的認識;這種認識是可以與(yu) 時俱進地去改變,而不會(hui) 威脅其理論係統的自洽。另外,說到韓非子與(yu) 老子的關(guan) 係,他的專(zhuan) 製思想,恐怕也與(yu) 黃老學派裏麵的“道生一”的單向式的思想有呼應。司馬遷把老子與(yu) 韓非子放到一個(ge) 列傳(chuan) 裏麵,還是有他的道理的。但是,當黃老被改造成韓非子,這與(yu) 很多人喜歡談的自由的、反對大政府的道家,就相去太遠了。
可能意識到老子的根本局限,但同時又接受了老子對其他政治哲學出路的否定,莊子采取了一條非政治的道路。因此,哪怕他的思想裏麵有個(ge) 體(ti) 、自由的觀念,這與(yu) 歐洲現代以來的以個(ge) 體(ti) 自由為(wei) 基礎的契約論傳(chuan) 統也搭不上界,因為(wei) 後者是一種政治建構,而前者是對政治的拒絕。莊子的非政治性,其實漢朝人認識得很清楚。因此,將道家理解成一套政治學說,他們(men) 是黃老並稱的,而不是老莊並稱。直到政治混亂(luan) 與(yu) 失望的魏晉,老莊並稱才變得主流。並且,莊子的“自由”更是建立在對既有道德的否定上的。因此蘇軾就曾指出,先要有老莊等摧毀儒家的道德,之後才會(hui) 有申韓這種徹底建立在私利上的政治。控訴申韓之惡,就應該追溯到反對“封建禮教“的老莊上麵去。凡此種種,不知道認為(wei) 老莊代表著中國的自由精神、市場經濟、反對禮教、批判現代等“先進思想”的人,情何以堪呢?
責任編輯:雅晴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