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肖豐】現代鄉村治理的傳統視角

欄目:中國傳統與社會自治
發布時間:2015-07-06 13:08:54
標簽:

 

現代鄉(xiang) 村治理的傳(chuan) 統視角

作者:金肖豐(feng)

來源:《鄉(xiang) 鎮論壇》2015年5月(上)

            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表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年四月廿三日丙辰

           耶穌2015年6月9日


 

  

 

浙江省德清縣培育發展的農(nong) 村基層社會(hui) 組織——鄉(xiang) 賢參事會(hui) ,可以說是城市化進程的產(chan) 物。在城市化的迅速推進下,農(nong) 村人才大量外流,另一方麵,村“兩(liang) 委”則由於(yu) 人員少、事務多等因素,使得其有效履行職責的難度越來越大。以“村事民議、村事民治”為(wei) 宗旨的鄉(xiang) 賢參事會(hui) ,在職能上是對村“兩(liang) 委”的一種補充,並且在村官與(yu) 村民之間起到了協調的作用,無疑是德清縣在基層民主建設上的一次嚐試,也是對農(nong) 村社會(hui) 治理方式的一次探索。

 

然而在筆者看來,培育鄉(xiang) 賢參事會(hui) 的意義(yi) 又不止於(yu) 此。首先,“鄉(xiang) 賢”一詞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傳(chuan) 統的鄉(xiang) 村社會(hui) 。顧名思義(yi) ,鄉(xiang) 賢即鄉(xiang) 土之賢人,若從(cong) 廣義(yi) 上講,可以指那些在名望、品行、學識、才幹等方麵高於(yu) 普通大眾(zhong) 的本地精英,包括鄉(xiang) 紳、耆老、致仕返鄉(xiang) 的官員等。再看德清的鄉(xiang) 賢參事會(hui) ,其成員為(wei) 本村的老黨(dang) 員、老幹部、經濟文化能人、“返鄉(xiang) 走親(qin) ”機關(guan) 幹部、道德模範等,所指的“鄉(xiang) 賢”仍然以本土精英為(wei) 主。可見,雖然時代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但“鄉(xiang) 賢”的涵義(yi) 並未發生太大的變化。

 

為(wei) 此,我們(men) 不妨將之納入更為(wei) 廣闊的曆史維度來審視。事實上,自宋、元以來,中國社會(hui) 一直有依靠鄉(xiang) 賢來治理基層的傳(chuan) 統。從(cong) 技術層麵來講,古時候一縣之內(nei) 具有政府編製的官員(如知縣、縣丞)寥寥無幾,故而在實際治理縣以下廣大鄉(xiang) 村社會(hui) 的時候,地方鄉(xiang) 賢便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天的中國人口眾(zhong) 多,一鄉(xiang) 一鎮、甚至一村的人口,不亞(ya) 於(yu) 古時候一個(ge) 縣。麵對複雜繁巨的基層事務,鄉(xiang) 鎮幹部、村“兩(liang) 委”往往應接不暇、疲於(yu) 奔命。從(cong) 這一方麵來說,當前中國的基層社會(hui) 治理所遭遇的技術性問題,雖然比過往任何一個(ge) 時期都更為(wei) 艱難複雜,但不無相似之處。因此,鄉(xiang) 賢參事會(hui) 的出現,在某種意義(yi) 上自有淵源久遠的曆史依據,有其必然性。

 

再從(cong) 角色和責任層麵來講,地方鄉(xiang) 賢屬於(yu) 民間力量,作為(wei) 維係國家與(yu) 民眾(zhong) 的紐帶,其對基層政治的參與(yu) 有助於(yu) 維護鄉(xiang) 村秩序的和諧穩定,確保基層社會(hui) 的良性運作。舉(ju) 例來說,著名的王安石變法有一項內(nei) 容叫“青苗法”。這原本是一樁利國利民的措施,卻因為(wei) 政府在實施過程中強製執行,最後失敗了。相反,到了南宋,朱熹倡行所謂“社倉(cang) 法”,實質上還是青苗法的內(nei) 容,但其依靠民間的鄉(xiang) 紳自發進行組織,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可見,地方鄉(xiang) 賢在基層政治中有著獨特的地位,特別是在某些政策的實施過程中,若能借力於(yu) 本土精英,或許能夠避免因國家直接介入而可能產(chan) 生的弊端,更加有效地推進基層事務。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基層鄉(xiang) 村的麵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變的是本土精英仍然可以在社會(hui) 治理中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在政府與(yu) 民眾(zhong) 之間扮演好協調者的角色。尤其在當前民眾(zhong) 的民主、法治意識不斷提高,基層工作的難度不斷加大的背景下,吸納本土精英來參與(yu) 基層政治,利用其在統籌社會(hui) 資源、溝通民情意願、監督基層政務等方麵的優(you) 勢,必將有助於(yu) 完善基層社會(hui) 的治理。從(cong) 德清試點取得的初步成效來看,似乎已經證明了這一點。鄉(xiang) 賢參與(yu) 基層治理,乃時代所需,也是本土精英在社會(hui) 角色、責任意識上對曆史傳(chuan) 統的接續和傳(chuan) 承,是對自身價(jia) 值的覺醒。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說,“一個(ge) 國家的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是與(yu) 這個(ge) 國家的曆史傳(chuan) 承和文化傳(chuan) 統密切相關(guan) 的。”大到一個(ge) 國家,小到一個(ge) 鄉(xiang) 村,其治理采取什麽(me) 樣的方式和路徑,從(cong) 根基上說離不開文化理念和曆史傳(chuan) 統的深層支撐。今天的中國要實現“善治”,需要我們(men) 真切地認識自己的曆史文化,對前人的經驗智慧進行總結,並在此基礎上探索適合自身的治理模式,這也是我們(men) 探討德清鄉(xiang) 賢參事會(hui) 的意義(yi) 所在。



附錄:

德清縣農(nong) 村鄉(xiang) 賢參事會(hui) 火啦

https://www.biodynamic-foods.com/article/id/5200/


責任編輯:姚遠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