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微博每日精選】關於陽明心學的討論(二)(2015-6-26)

欄目:散思隨劄
發布時間:2015-06-27 09:56:56
標簽:
微言

作者簡介:“微言”是伟德线上平台特設的一個(ge) 欄目,主要搜集整理發布儒家學者和儒門同仁發在微博、微信上的信息。



關(guan) 於(yu) 陽明心學的討論(二)(2015-6-26)

整理者:冷長安

來源:伟德线上平台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年五月十一日癸酉

             耶穌2015年6月26日

 


#儒家每日快評#

 

@楊萬(wan) 江:

【朱子學與(yu) 陽明學】諸位,我的意思,以朱子為(wei) 基本盤,兼取陽明學。道理我在視頻演講中談過 ,朱子理論的規模繼承和涵蓋了三代傳(chuan) 統的基本結構,離開朱子也就無法遠紹天子達元亨利貞之天德以配天的聖學傳(chuan) 統,進而對世界無法展開儒家的精神進程,實際事業(ye) 及其現代性。陽明則可在精神超越及內(nei) 心修養(yang) 見好。


@楊萬(wan) 江:

【天德】昔三代先王,達“元亨利貞”之天德以配天乃聖。創製天下政序以啟萬(wan) 事為(wei) 元,理會(hui) 萬(wan) 物交通天下融貫萬(wan) 民為(wei) 亨,普益生民造福萬(wan) 世為(wei) 利,法天循道貞正人事物序為(wei) 貞。此乃先王政事者也。是故先王必“知周乎萬(wan) 物,而道濟天下”。然則,窄聖學致一心之發用為(wei) 善而已,不知上天造化萬(wan) 物之理,何以配天,何以治平?


@劉青衢:

【良知】有人於(yu) 此,口誇良知,身行罪惡,其竟人病耶?法病耶?雖蒙童可知也,況陽明乎。人見花木殘而惜,日月缺而悲,是良知感動而知殘缺其怪也,故起而究花木、研日月,以察其理,然此理早通於(yu) 心,其何以殘缺也?鑽之,合於(yu) 心則罷,不合則深探。若此心無此理,雖萬(wan) 物凋毀,我無知也,又孰與(yu) 格之,更談何知之?

 

@楊萬(wan) 江:

【知行合一】陽明學批評朱子知行分裂這實際是片麵的陳詞濫調。知行合一是德性本身的特征。知即行,行即知,在朱子整個(ge) 係統中,居虛靈昧而中正於(yu) 明德的意義(yi) ,正在於(yu) 此德內(nei) 在地指向世界的行動以外王。這就是知行合一的。但這個(ge) 事業(ye) 行動並不是不需要獨立的認知及其指導下的行為(wei) 。理論與(yu) 實踐都需要。


@隻談春秋:

【陽明學】陽明心學即心即理,何擾於(yu) 在外。天下萬(wan) 事眾(zhong) 理,無非汝心之物。何勞教人絕滅人欲,逐事勞心。寂然不動,自必感而遂通。子曰天下何思何慮,一致而百慮,同歸而殊途。根器不同,方法有異。


@楊萬(wan) 江:

【朱子學】朱子之義(yi) ,明德“具眾(zhong) 理”,它是潛在形態的理。但它“應萬(wan) 事”而指向萬(wan) 物,就其心中之理尚未指向萬(wan) 物而實現自己而言,他是“理有未窮”的,故須推致物事,即物窮理,知其所以然所當然,並不是說不格物致知就可以自然先天具備一切知識。


@楊萬(wan) 江:

【陽明學】三代聖王乃德配天而求達“元亨利貞”之天德為(wei) 聖。創立天下政序以啟萬(wan) 事為(wei) 元,理會(hui) 人人、人物交通融貫為(wei) 亨,普益天下、利民生業(ye) 為(wei) 利,法天循道貞正人事物序為(wei) 貞。此乃先王政事者。是故猶知水性而治水,先王必知天下而成其功。然則,陽明窄聖學致一心之良知發用為(wei) 善而已。不知上天造化萬(wan) 物之理,遑論治平。


@楊萬(wan) 江:

【陽明學】簡言之,王陽明受佛教影響,背離了三代傳(chuan) 統。而朱子正中三代傳(chuan) 統居其儒門之主流。


@儒者溫厲:

【良知與(yu) 知識】說有良知能更精準地研發宇宙飛船,無謂;說無良知能更精準地研發宇宙飛船,無謂;說必經良知坎限方能精準地研發宇宙飛船,無謂;如以良知裁斷研發宇宙飛船為(wei) 殺人武器,而反對研發宇宙飛船,因此而指奉行良知者為(wei) 反智主義(yi) ,亦屬無謂。


@鍵田農(nong) 夫:

【良知】良知非知也,乃所以知也。今人以科學為(wei) 知,而不知其所以為(wei) 知,殆哉!老子雲(yun) 既知其子,複守其母,今人得其子而弒其母,寧不妄作而兇乎?雖然,徒善不足以自行,故必既知其母,複知其子也。於(yu) 是斯文興(xing) 焉,衣冠象焉,製度作焉,知識述焉,於(yu) 是乃安人為(wei) 善。明季誤意氣為(wei) 良知,今人崇科學為(wei) 真理,各有偏也。

 

#其他精彩微博#

 

@吳鉤:

【元清】我個(ge) 人覺得可以將元、清視為(wei) 中國的兩(liang) 個(ge) 朝代,因為(wei) 不管你如何評價(jia) 它們(men) ,它們(men) 都是中國曆史的組成部分了。但同時,應當承認元朝與(yu) 清朝是兩(liang) 個(ge) 征服王朝,其文明傳(chuan) 承既銜接了一部分華夏傳(chuan) 統,但更有他們(men) 自身的內(nei) 亞(ya) 文明、草原文明淵源。而且中國文明的自然演進,在元代與(yu) 清代,已經發生了某種程度的斷裂。


@斯文V :

【德行·心境】常說男人沒有好東(dong) 西,這樣說的,基本是壞女人。你要反思你為(wei) 什麽(me) 招來了壞男人。人,沒什麽(me) 好東(dong) 西,基本壞人才會(hui) 這麽(me) 說。說別人複雜的,基本也不是易與(yu) 之輩。說家庭不可靠的,你也基本不是什麽(me) 過日子的人。人以群分,物以類聚,什麽(me) 人找什麽(me) 人。說別人,說明的是你自己。要反思你的德行了。


@鍵田農(nong) 夫:

【公天下】公天下,非公有之天下也。天下雖為(wei) 公有,而公道不立,不免乎率獸(shou) 食人也。天下雖為(wei) 私有,而公道昭彰,上好之而民樂(le) 之,無忝治平世也。今人矯民主而邈公道,終不得其正也。故自亂(luan) 之猶不足,引狼以亂(luan) 之;世亂(luan) 之猶不足,枉史以亂(luan) 之。亂(luan) 何甚也!故天下之治亂(luan) ,不在歸屬公私,端在公道成立,此道統所以貴也。


任士見(@任士見1982):

【中美的文化處境】中國和美國的文化處境完全不能同日而語,中國文化的主體(ti) 性地位遠沒有確立,中國人還在尋找自己,而美國人早已經開始容納不同文化了。無論是不是出於(yu) 自覺的文化戰略,美國文化正以表麵上的包容性侵襲別的文化,全球一體(ti) 化的趨勢有很大的危險。


李競恒(@李競恒-花雕酒):

【“華夏”與(yu) “中華”】華夏是一個(ge) 文明概念,不同於(yu) 中華。後者是晚清麵對西方民族國家秩序,模仿維斯伐利亞(ya) 體(ti) 係打造的山寨國族想象,“中華民族”就是梁啟超的發明,用以接續滿清的帝國拚圖秩序。在這一山寨拚圖中,從(cong) 五族共和到X個(ge) 民族X朵花,實為(wei) 消解華夏秩序。華夏就是按堯舜禹文武周孔孟以來秩序,由吳越巴蜀等聯合而來。


王財貴(@王財貴_季謙):

【思考】嗬嗬,不隻是這種問題有人提過N遍,回答過N遍。所有有關(guan) 讀經教育的問題,都提過N遍,答過N遍。隻是人們(men) 往往不查考,自以為(wei) 發現了一些天大的問題,振振有辭的提出來,以顯其能。其實,自古以來,人生並沒有多少問題,能思考者,自己想一想便能解決(jue) ,不能思考者,老實用點功,也就沒有那麼多問題了。

 


 責任編輯:梁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