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郵報】第249期

欄目:儒家郵報
發布時間:2015-06-24 16:44:02
標簽:
儒家郵報

《儒家郵報》由伟德线上平台主持編輯,創辦於(yu) 2006年12月12日,係公益性電子出版物。主要為(wei) 各界人士提供與(yu) 當代儒家有關(guan) 的各類信息,僅(jin) 僅(jin) 是一個(ge) 信息交流的平台,所刊登的文章並不完全代表編者的立場和觀點。編輯人員亦係義(yi) 工,刊登、轉載任何作品皆不提供稿費及其它版權數據,著作權、出版權事宜完全歸作者自行處理。投稿郵箱:rujiayoubao@126.com;訂閱《儒家郵報》請發一封空白電郵至rujiayoubao@126.com,標題為(wei) “訂閱”;退訂《儒家郵報》請發一封空白電郵到:rujiayoubao@126.com,標題為(wei) “退訂”。



 


儒家郵報第249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66年暨孔子2566年〔耶穌2015年〕6月24日

主編:陳明

執行主編:任重

投稿訂閱:rujiayoubao@126.com

全文下載:https://www.biodynamic-foods.com

 

以天下為(wei) 己任  為(wei) 萬(wan) 世開太平

 

◆公告

 

儒家學者呼籲廢除強製計劃生育宣言書(shu)

十家民間社團聯署《關(guan) 於(yu) 恢複和過好中國父親(qin) 節的倡議書(shu) 》

 

◆特稿

 

【蔣慶】康有為(wei) 的三大思想遺產(chan) :國教論、孔教會(hui) 論、虛君共和論

【周北辰】儒教形態的曆史演變

 

◆家庭建設專(zhuan) 題

 

【齊義(yi) 虎】家庭複興(xing) 計劃提綱

【張晚林】家的重建與(yu) 士風之清廉

【侯小兵】中國需要一場家庭複興(xing) 運動嗎?

【吳飛】家風所自

【劉百淞】純正家風從(cong) 孝廉開始

【趙法生】中華家教的使命是反本開新

 

◆複旦學生“驅劉”專(zhuan) 題

 

【張千帆】網絡言論的自由與(yu) 邊界

【餘(yu) 以為(wei) 】劉清平是體(ti) 製作惡的一分子——與(yu) 張千帆教授商榷

【齊義(yi) 虎】複旦學生驅逐本校教授,折射出師德危機

【九井】日來日去的教授何時休?

【翁後發】複旦大學劉清平教授欠社會(hui) 一個(ge) 道歉

【艄夫】謾罵與(yu) 言論

【徐子峰】批評和詈辱的區分——也說複旦學生驅逐本校教授

【高麟趾】劉清平事件:不斷閃躲與(yu) 是非缺位的爭(zheng) 論

 

◆評論雜談

 

【田飛龍】香港青年的國民意識危機及其化解

【龔鵬程】為(wei) 什麽(me) 國學教育不能專(zhuan) 業(ye) 化

【李存山】儒家仁愛精神曆久彌新

【慕朵生】誦讀經典也是國之大事

【濟楚】真是抄襲惹的禍嗎?——解讀複旦宣傳(chuan) 片抄襲事件

【何光順】故園的毀滅與(yu) 果敢的淪陷

【許石林】寫(xie) 災難的文字應簡而莊

【慕朵生】重拾高貴優(you) 美的“五常”價(jia) 值觀

【吳鉤】一位公正的法官為(wei) 什麽(me) 受到“圍攻”?

【周北辰】我為(wei) 什麽(me) 支持中國父親(qin) 節倡議書(shu)

 

◆演講訪談

 

【彭永捷】儒家引領中國未來——四個(ge) 可能的貢獻

【王財貴】從(cong) 顛沛中走來——全球讀經私塾聯誼會(hui) 開幕致辭

【安樂(le) 哲】儒學是一個(ge) 生生不息活的傳(chuan) 統

 

◆批評爭(zheng) 鳴

 

【丁耘】儒家引導中國崛起?

【劉悅笛】當代儒學對五四遺產(chan) :圖窮匕首見?

【蕭三匝】完全讚成儒家,或完全反對,都傻!

 

◆国际1946伟德

 

【韓星】由古今之道而天人之際——董仲舒天人之學的曆史根源與(yu) 王道政治構建

【梁濤】荀子人性論辨正——論荀子的性惡、心善說

【秋風】儒家治道的要義(yi) ——對傳(chuan) 統中國治理模式的思考

【柯小剛】詩經《螽斯》、《桃夭》大義(yi) 發微

【餘(yu) 治平】謙謙君子,卑以自牧——《周易》“謙卦”與(yu) 儒家謙德工夫論

【陳壁生】今文經學的變異與(yu) “古史辨”的興(xing) 起

 

◆讀書(shu) 出版

 

【蔣慶】《政治儒學默想錄》自序

【幹春鬆】中華文明的價(jia) 值偏好及其普世意義(yi) ——評陳來《中華文明的核心價(jia) 值》

【楊義(yi) 】回眸中華文明的創世紀——《論語還原》是這樣寫(xie) 成的



 



附件下載:

(0B)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