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微博每日精選】倡議恢複八月八日中國父親節(2015-6-19)

欄目:散思隨劄
發布時間:2015-06-22 18:01:12
標簽:
微言

作者簡介:“微言”是伟德线上平台特設的一個(ge) 欄目,主要搜集整理發布儒家學者和儒門同仁發在微博、微信上的信息。



倡議恢複八月八日中國父親(qin) 節(2015-6-19)

整理者:冷長安

來源:伟德线上平台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年五月初四日丙寅

            耶穌2015年6月19日

 

 

#儒家每日快評#


@伟德线上平台 :

十家民間社團聯署《關(guan) 於(yu) 恢複和過好中國父親(qin) 節的倡議書(shu) 》】恢複八月八日中國父親(qin) 節,有助於(yu) 以特殊而又溫情的方式銘記抗戰先烈的偉(wei) 大業(ye) 績,有助於(yu) 打造中國民間節日體(ti) 係及其文化氛圍,促進國人的文化認同、國族認同和國家認同,推動中國實現國家統一和民族複興(xing) 。


杜吹劍(@儒生任重):

呼籲大陸跟台灣同過父親(qin) 節】中國的父親(qin) 節是八月八日,取爸爸的諧音。抗戰時期,為(wei) 激勵全國同胞,上海名流發起父親(qin) 節以頌揚紀念為(wei) 國捐軀的父親(qin) 們(men) ,後被政府獲準。此節至今台灣仍續,可大陸則一邊倒跟風歐美,於(yu) 理不通,於(yu) 情不合。兩(liang) 岸中國人同過一個(ge) 父親(qin) 節(包括教師節等),意義(yi) 功能,不言自明。


@慕朵生:

父親(qin) 母親(qin) 同樣偉(wei) 大】所以,既支持過中國父親(qin) 節,也指出過中國母親(qin) 節。當然,陰陽男女夫妻父母分工各有不同。比如,父親(qin) 節之設,是紀念執幹戈衛社稷的英雄,而母親(qin) 節之設,是紀念教子有方的孟母——母親(qin) 帶好教育好孩子,的確很重要!

 

@伟德线上平台:

回應】上海顏子文化研究會(hui) 來函:“悉聞貴網發出倡議,恢複並過好中國父親(qin) 節!我會(hui) 欣喜萬(wan) 千,深感我中華道統複履有望,可慰我孔孟於(yu) 九天,告先烈以長眠!我會(hui) 全體(ti) 宗親(qin) 及學修,鄭重響應並支持!

 

#左中右#

 

劉強(@有竹居主人劉強):

左中右】國人永遠有左中右,個(ge) 人成長史大抵如此:20以前受紅色革命教育,清一色都是左派;20-30歲受西方思想影響,追求民主自由,幾乎個(ge) 個(ge) 都是右派;30歲至40歲,為(wei) 人父母,承擔責任,漸對傳(chuan) 統產(chan) 生溫情與(yu) 敬意,覺得守住中道才最為(wei) 緊要。最怕是,30歲後依然執迷不悟,或左或右,戾氣彌漫而自以為(wei) 是。

 

@慕朵生:

人生通三統】我20歲到30歲期間,也大體(ti) 經曆過劉兄說的三個(ge) 階段,所以曾在十年述學小文中歸納為(wei) 左派右派中派,還歸納為(wei) 馬化西化中化。或許這也是一種人生之通三統吧,遺憾的是大多數人可能無法順利實現之。

 

#香港#


@孔孟非凡:

評《形勢所急與(yu) 文化布局:香港棋局的切近與(yu) 深遠》】香港問題,既反映曆史問題,也反映現實問題。所反映的曆史問題,就是她是中華帝國君主專(zhuan) 製的犧牲品,所以盡管她還保留許多傳(chuan) 統文化,但她對中華文明體(ti) 係是有懷疑與(yu) 不信任的。另一個(ge) 現實問題,就是大陸實行的社會(hui) 主義(yi) ,既非傳(chuan) 統文化承續者,也非西方文化主流者,因而更得不到她的理解與(yu) 信任。

 

 

@孔孟非凡:

評《形勢所急與(yu) 文化布局:香港棋局的切近與(yu) 深遠》】故,欲根本解決(jue) 香港,乃至台灣及海外華人對祖國的認同感,責任首在大陸。大陸在政治製度、文化認同上不正本清源,回歸傳(chuan) 統文化,並對世界其他普世價(jia) 值有一恰當安排,則終難令港澳台真正回歸,操之過急,甚至成為(wei) 華夏叢(cong) 亂(luan) 之肇始。

 

@L數往知來者:

評《形勢所急與(yu) 文化布局:香港棋局的切近與(yu) 深遠》】封建建製本就一直活在世上,是積極褒義(yi) ,不是消極貶義(yi) ,毋庸諱言。中央集權,分級地方行政區劃,武裝力量集權於(yu) 中央,是封建的本質屬性,是中國民族融合國家凝成的“硬件”保障。在這個(ge) 問題上不允許偽(wei) “民主”。任何非分僭越無疑是以卵擊石。

 

#考古#

 

@L數往知來者:

文獻史學】“文獻史學”是神話傳(chuan) 說?地下文字和傳(chuan) 世文獻資料結合在一起才能成為(wei) 信史?在此之前,所有狹義(yi) 史學範疇的研究都是推論和假說?離開文獻史學,考古人對地下出土文物,隻能說這大約是什麽(me) 時間段的,大概幹什麽(me) 用的等等。哪怕再想往前多走一步,與(yu) 信史相連,離開文獻記載,考古人就是瞎子,不行寸步。

 

@L數往知來者:

文獻史學是考古人的基本功】文獻史學是考古人的基本功,文獻史學造詣直接決(jue) 定一個(ge) 考古人的底蘊,其學識越深邃,功底越厚重,推論才越有可能逼真。如果隻是測定出土物件年代推斷其用項,不能於(yu) 史有補,那不是完整意義(yi) 上的高素養(yang) 考古學者,僅(jin) 僅(jin) 流於(yu) 文物鑒定者而已。考古人於(yu) 文獻史學幾乎不能有盲區,這要求也太高了,談何容易?

 

#其他精彩微博#

@楊萬(wan) 江:

陽明心學】王陽明心學的後果之一,就是往往“好心辦壞事”。陽明學認為(wei) ,“致良知”,然後“發在一事便是一善”。強調的是動機上的良善。至於(yu) 這個(ge) 行為(wei) 及其事情的結果到底有不有道理,有什麽(me) 樣的問題,那是次要的。因為(wei) “心即理”嘛,“有是心,便有是理”了,不是有個(ge) 客觀的可遵循的道理。毛主義(yi) 的大躍進即如此。

 

胡曉楊(@儒者明德):

死刑】拐賣兒(er) 童,刑法本就規定有死刑的情節。問題隻在適用死刑上,隻要出新的司法解釋,降低死刑適用的情節標準就可以了。如果因為(wei) 死刑不能防止犯罪,沒必要設死刑,那麽(me) 刑法不能防止犯罪,那刑法本身就沒存在必要了?

 

@朱明江01:

廢除死刑】廢死潮流是近幾年的西方時髦,東(dong) 方律師也要跟著學,所謂東(dong) 施效顰是也。其弊端是水土不服、禍害天下。東(dong) 方亂(luan) 世,當用重典。

 

李競恒(@李競恒-花雕酒):

拓展】漢人對台灣和東(dong) 南亞(ya) 的殖民,比荷蘭(lan) 人早。華夏從(cong) 中原向長江以南、東(dong) 南亞(ya) 擴張的過程,就是武裝殖民的曆史,滿清時代亦建立有蘭(lan) 芳集團。我們(men) 要打破思維定式,華夏是一個(ge) 流動的概念,是應該對外拓展的。以宗族、鄉(xiang) 黨(dang) 為(wei) 紐帶,高度凝聚起來向海外拓展移民,乃是華夏新生的一妙途。

 

@何光順:

難民日】難民日活動具有象征意義(yi) ,如平時有關(guan) 注難民的行動或呼籲,那麽(me) ,未參加難民日活動也不會(hui) 遺憾了。畢竟關(guan) 心難民是從(cong) 點滴做起,從(cong) 身邊做起,從(cong) 同胞做起。我們(men) 不去追求虛名,而更在付諸實行。由近而遠,從(cong) 同族難民而及世界難民,都是可以去做的了。

 

@明倫(lun) 書(shu) 院魏東(dong) 林 :

中國人】中國人脾氣似乎越來越壞,但龍應台有一本書(shu) ,叫《中國人,你為(wei) 什麽(me) 不生氣》,書(shu) 中的生氣都是攸關(guan) 公共利益的,而反過來,為(wei) 雞毛蒜皮小事,隻要不合心意開口就罵、動手就打,當戾氣成了習(xi) 慣、成了自然,施暴者便容易誤入“從(cong) 武力中獲得畸形渲泄”的歧途。於(yu) 是整個(ge) 社會(hui) 如魯迅所言“勇於(yu) 私鬥,怯於(yu) 公戰”。

 

@明倫(lun) 書(shu) 院魏東(dong) 林 :

文化自信】文化自信的前提,是允許人對我們(men) 的曆史與(yu) 文化做出自己的思考與(yu) 判斷。我們(men) 可以評價(jia) 堯舜禹,秦嬴政,李世民,一直到溥儀(yi) ,孫中山,我想每個(ge) 人一樣可以對我們(men) 以前的國家領導人做一些自己的看法,不管這看法成熟與(yu) 否,正確與(yu) 否,我們(men) 都要有自信去接受,包容。希望很多事情不要跟政治掛上鉤,人總要說說話。

 

 


 責任編輯:梁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