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微博每日精選】複旦學生驅逐劉清平(五)(2015-6-10)

欄目:散思隨劄
發布時間:2015-06-11 00:04:40
標簽:
微言

作者簡介:“微言”是伟德线上平台特設的一個(ge) 欄目,主要搜集整理發布儒家學者和儒門同仁發在微博、微信上的信息。



複旦學生驅逐劉清平(五)(2015-6-10)

整理者:冷長安

來源:伟德线上平台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年四月廿四日丁巳

             耶穌2015年6月10日

 


#儒家每日快評#

 

@伟德线上平台 :

【複旦學生對劉清平教授毫無口德的看法:其人不逐,師道何在?】孔孟與(yu) 天地同其大、與(yu) 日月同其光。劉氏言語輕薄,褻(xie) 瀆原儒,從(cong) 其嬉笑怒罵的態度不難看出師道淪喪(sang) 之慘況,若不嚴(yan) 肅待之,恐開後學言論輕佻之風氣,加劇敗壞師德之惡俗,故特以此文警之。望校方與(yu) 諸同學明鑒!

 

杜吹劍(@儒生任重):

【複旦學生對劉清平教授毫無口德的看法:其人不逐,師道何在?】作者指出,言論負責與(yu) 言論真誠應是言論自由的前提。然而,當下過度提昌言論自由,而遺忘了“自由”並不同於(yu) “由自”。網絡推崇的不是誰更講道理,而是誰更有“勇氣”撕破臉皮。“罵得響”、“罵得爽”似乎成了衡量“真君子”的唯一標準。無怪乎劉氏一語既出,千萬(wan) 人雲(yun) 行影從(cong) ,拍案叫好。——完全讚成!


@何光順:

【評“複旦學生驅逐劉清平”】網友發起反對複旦劉清平汙言穢語的運動,我未參與(yu) ,有三個(ge) 原因:一是我不想參與(yu) 反對個(ge) 人的行動,個(ge) 人是非很麻煩;二是劉的汙言穢語辱沒的是他自己和他的學校,其行為(wei) 可恥,批評其可恥行為(wei) 即可,如發起反對他的運動反遂了他炒作名聲的心願;三是其違反師德行為(wei) ,其學校當予以處分,這影響的是其學校了。

 

@何光順:

【評“複旦學生驅逐劉清平”】任何觀點都可以討論,任何思想都可以爭(zheng) 鳴,但切忌以辱罵來表達觀點,切忌以肮髒的詞匯來表達自己的不同凡響,當下有些學者或教授為(wei) 搏出位竟以辱罵不會(hui) 開口的先聖先賢來收獲眼球,聖賢名聲不朽,而此類行為(wei) 卻徒然汙人眼目。天下滔滔,教化實難,我們(men) 先自為(wei) 君子,不以暴製暴,當成為(wei) 我們(men) 對話的原則。

 

任士見(@任士見1982):

【評《澎湃新聞:高校教師不能批孔孟嗎:驅逐複旦教授劉清平緣何而起?》】此文作者對法治的理解非常淺薄。“教師應當履行下列義(yi) 務:(一)為(wei) 人師表;教師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學校、其他教育機構或者教育行政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或者解聘:(三)品行不良、侮辱學生,影響惡劣的。”以上摘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劉教授涉嫌不履行為(wei) 人師表的義(yi) 務及品行不良這兩(liang) 條。

 

任士見(@任士見1982):

【評《澎湃新聞:高校教師不能批孔孟嗎:驅逐複旦教授劉清平緣何而起?》】是否驅逐,學校可依法辦事,或留任,或開除,或給以處分等等都要依法可依。學生雖無實際的驅逐權,但是學校若對學生的意見毫不理會(hui) ,也不作為(wei) ,我認為(wei) 那也是學校的失職。況且此事已經在一定範圍內(nei) 造成影響。

 

王瑞昌(@米灣卮譚):

【評“複旦學生驅逐劉清平”】劉氏之問題,說複雜也複雜,說簡單似乎也簡單:思想自由與(yu) 道德問題。思想應該自由,道德應該“不自由”。公權力有一定護持“善良風俗”、維持“名教”、“禮教”之職能。長期以來我們(men) 混用“思想道德”,把思想與(yu) 道德的界限模糊了。劉是道德問題,非言論自由問題。關(guan) 於(yu) 言論自由哪個(ge) 文獻講得最係統?

 

餘(yu) 東(dong) 海(@餘(yu) 東(dong) 海化身):

【劉清平】或說:“劉清平事件簡直就是學術界的徐純合案翻版。先激怒你,你一還手,他立馬開槍。剪過的視頻不會(hui) 告訴你徐純合為(wei) 啥動手。”這個(ge) 比喻很不恰當。即使有儒生侮辱劉氏,劉氏也不能遷怒孔孟,不能肆意狂吠。老師要特別自尊尊人,尊重聖賢。老師之怒和領導之怒都要發之有道,不能亂(luan) 發。

 

餘(yu) 東(dong) 海(@餘(yu) 東(dong) 海化身):

【劉清平】儒家強調尊師重道和師道尊嚴(yan) ,師尊嚴(yan) 是因為(wei) 道尊嚴(yan) ,如果老師無道或悖道,喪(sang) 失為(wei) 師資格,學生可以驅逐之。黃宗羲提議,郡縣學官(教官)由郡縣公議,請名儒主持。“其人稍有幹於(yu) 清議,則諸生得共起而易之,曰:是不可以為(wei) 吾師也。”(《明夷待訪錄-學校篇》)

 

餘(yu) 東(dong) 海(@餘(yu) 東(dong) 海化身):

【劉清平】劉清平認為(wei) ,仁義(yi) 和忠孝“一旦出現衝(chong) 突,儒家就會(hui) 為(wei) 了維護具有本根至上意義(yi) 的忠孝規範,否定處於(yu) 依附從(cong) 屬地位的仁義(yi) 觀念”雲(yun) ,純屬臆斷。仁義(yi) 是儒家第一原則,仁又是第一之第一,五常道、三達德皆以仁為(wei) 首。孝作為(wei) 仁的基礎性表現,故特別重要,不孝則仁德無根。忠亦不能僭居孝之前。

 

餘(yu) 東(dong) 海(@餘(yu) 東(dong) 海化身):

【劉清平】或說劉清平:“他不該遷罵孔孟,可因此讓一個(ge) 人失去工作,開除公職,就太過分了。”又說“他學術淺短,批了一輩子儒,都沒弄清楚儒是什麽(me) ?提倡了一輩子仁,都不知道仁是什麽(me) ?”其實後一段話就是必須開除劉清平教職的理由。這樣的人從(cong) 事教育,誤人子弟,誤人慧命,誤導社會(hui) ,貽害無窮。

 

@齊義(yi) 虎:

【劉清平】驅逐他的道理很簡單,在任何一個(ge) 文明國家教師都是道德要求最高的職業(ye) ,劉清平的言論證明他的道德水平不夠格,不配為(wei) 人師表。

 

@吳鉤 :

【劉清平事件】一覺醒來,發現劉清平事件已發酵成自由主義(yi) 與(yu) 儒門的鬥爭(zheng) 了。事情這麽(me) 發展,想來應該有一部分儒家與(yu) 一部分自由派在推動。有些儒家想借“驅逐劉清平”來確立不容侮辱、挑釁的威信,而自由派則飆苦情戲,突出受迫害的形象。其實這事兒(er) 很簡單,就是一名大學教授在網絡上說那些話,是否得體(ti) ,是否合他身份。

 

#荀子#

 

@楊萬(wan) 江

【評“梁濤《荀子人性論辨正——論荀子的性惡、心善說》”】此文可謂荀學研究一進步,尤其是把荀子之“偽(wei) ”理解為(wei) 心之思慮所為(wei) 這一點上。但文章論說方向仍然沒有超出孟學進路。試圖從(cong) 人心的思慮來為(wei) 善提供基礎。其實,荀子仍然是把善同樣視為(wei) 基於(yu) 趨利(性惡)的結果,隻不過這中間有對人是否有利的心之思慮和選擇而已。此外,該文仍不明白荀子禮法到底如何確立的。

 

@楊萬(wan) 江

【評“梁濤《荀子人性論辨正——論荀子的性惡、心善說》”】荀子語境中的善惡,都隻是相對於(yu) 人的目的來說。基於(yu) 趨利之性的逐利行為(wei) 可能對別人是惡,但是一旦天下大亂(luan) 或別人對自己行惡,這反過來對自己不利。這樣就出現思慮選擇,要克製自己,尊守禮義(yi) ,而產(chan) 生作為(wei) “偽(wei) ”之善。這都隻是基於(yu) 趨利這一“性惡”說。這一點,在當今的經濟學上已經有非常豐(feng) 富的發展。


@楊萬(wan) 江

【評“梁濤《荀子人性論辨正——論荀子的性惡、心善說》”】至於(yu) 梁濤提出聖人又是根據什麽(me) 來建立禮義(yi) ,這恐怕就要從(cong) 筆者所討論過的荀子“明於(yu) 天人之分”而“不與(yu) 天爭(zheng) 職”所厘定的正義(yi) 標準來解釋了。後者乃是本人荀學研究的一個(ge) 關(guan) 鍵申論。

 

#其他精彩微博#

 

姚中秋(@秋風論道):

【法學】百年來的中國法學就是法抄學,抄東(dong) 、抄西,抄南,抄北,所謂立法機構就是抄法機構,中國文明因此遭到嚴(yan) 重破壞。之所以還保有一點生機,僅(jin) 僅(jin) 因為(wei) ,底層民眾(zhong) 經常不理睬這些法律,按照天理、習(xi) 俗做事情。

 

@吳鉤 :

【看曆史】以前的衙門,大門口通常都立一塊石碑,上書(shu) 十六個(ge) 大字:「爾俸爾祿,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難欺。」這叫戒石銘。翻譯過來,就是警告官員:你不可以「吃人民的飯,砸人民的鍋」。顯然以前的官員承認:是民養(yang) 活了官,是官吃了民的飯。而不是反過來。據說凡新官上任,都要拜讀這碑文,有點象就職宣誓。

 



責任編輯:梁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