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men) 關(guan) 注的是師德,不是反儒
作者:緣一
來源:凱迪社區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年四月廿四日丁巳
耶穌2015年6月10日
複旦大學劉清平教授最近在網上又趁勢火了一把,起因是其微博上的幾段言論:
@劉清平微博:你那麽(me) 粗,孔二他媽受得了麽(me) ?或者狗受得了?你可真是最時髦的手機niubia…[挖鼻屎]
@劉清平微博:你知道不?孔二就很接近被狗日出來的程度,要不司馬遷怎麽(me) 說他是野合的產(chan) 物尼…你這麽(me) 崇拜孔二,該不是與(yu) 他一個(ge) 模樣吧?
@劉清平微博:嗬嗬,鑒於(yu) 儒生們(men) 繼續如此言說,鄙人再次表態,孔二是接近於(yu) 狗日的野合產(chan) 品,孟三是接近於(yu) 禽獸(shou) 的下三濫,並煩請各位儒生廣為(wei) 轉發,擴大影響,有勞諸位,先謝過啦。”
如果說畢福劍事件還隻是限於(yu) 酒桌飯後的私人閑話,那麽(me) 在微博這樣一個(ge) 頗具影響力的公共平台之上,此番讓人不堪入目的話語瞬時引發眾(zhong) 怒便是自然之理了。
根據現行法律法規,禁止發布不實信息。不實信息主要表現為(wei) :(一)整體(ti) 失實:事件本身係子虛烏(wu) 有。(二)捏造細節:捏造細節使整個(ge) 事件被扭曲。(三)圖文不符:通過錯誤的圖文搭配誤導他人。(四)誇大事實:在描述中對事實誇大其詞,誤導他人。(五)過期信息:將已得到解決(jue) 的事件作為(wei) 新消息發布,並略去已產(chan) 生的結果。(六)信息殘缺:隱藏部分事實,以不完整的信息誤導他人。(七)斷章取義(yi) :將部分事實加上推測作為(wei) 事實發布。
另外,法律所禁止的人身攻擊,主要表現為(wei) :1. 侮辱:以侮辱性言論傷(shang) 害他人。2. 誹謗:刻意捏造信息破壞他人名譽。3. 肖像篡改:修改他人肖像且令本人不能接受。
如果我們(men) 對號入座的話,我們(men) 不難發現除了“圖文不符”、“過期信息”以及“肖像篡改”以外的幾條,劉清平教授的葷段子都有涉嫌。畢竟孔子不同於(yu) 文藝作品的虛擬主角,而是中國曆史上真實存在過的人物,孔子現在的後代已在海內(nei) 外具有一定的國際影響力,是中華文明的一大象征符號。我們(men) 倘若對畢福劍私人聚餐之間辱罵開國領袖持批評態度,那麽(me) ,我們(men) 更無法容忍一位中國一流大學的教授開口閉口用黃段子葷段子來任意玷汙作為(wei) 中國奧運會(hui) 傳(chuan) 統代言的孔夫子。
作為(wei) 複旦的一位博士不能容忍這樣的無恥讕言,我以為(wei) 是再正當不過的事情了,這正說明複旦之薪火正在向著更為(wei) 光明理性的未來進行傳(chuan) 揚。夏曾佑著《中國古代史》有雲(yun) :“孔子一身直為(wei) 中國政教之原,中國曆史孔子一人之曆史而已。”柳詒微著《中國文化史》有雲(yun) :“孔子者中國文化之中心;無孔子則無中國文化。自孔子以前數千年之文化賴孔子而傳(chuan) ,自孔子以後數千年之文化賴孔子而開。”我們(men) 固然不一定要同意以上兩(liang) 位著名學者的尊孔態度,但我們(men) 卻不能在無知的前提之下信口開河,對為(wei) 中華文明做出過重大貢獻的已逝先人任意淩辱。如若此種行為(wei) 得不到校方或者社會(hui) 的製止,唯恐將來的曆史虛無主義(yi) 之風高漲,大家都打著“自由言論”的旗號對古人今人任情臧否,不僅(jin) 學院之內(nei) 而且社會(hui) 之上都進入到徹底的無信念無信仰狀態而不自知。
事件之後,劉清平教授也一改腔調,開始在網絡上“公關(guan) ”。他解釋:“孔孟後人都沒站出來要求劉教授道歉,你著急什麽(me) ?其三,孔孟是聖賢嗎?好吧,這下孔孟陷入了一個(ge) 陷阱之中:如果他們(men) 是聖賢,那就不怕別人罵他們(men) ,而且還會(hui) 寬容大度。而且,我分明記得,據說孔子‘敷教在寬’;反之,如果孔孟這點容人的雅量也沒有,那是否還是聖賢,我表示質疑。”這樣的邏輯也的確奇怪,罵孔孟(此種罵迥異於(yu) 五四之罵,完全是一副罵街的話語)就需要孔孟之子孫來進行論辯,我們(men) 學生之輩無權質疑?孔孟有雅量,所以劉教授盡可破口大罵,是占了孔孟“有雅量”的便宜?可孔子還有“老而不死是為(wei) 賊”的激烈時刻,還有著“鳥獸(shou) 不可與(yu) 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yu) 而誰與(yu) ”的激憤時刻呢。換個(ge) 角度而言,劉教授微博上所言“野合”之事即便是真,幹孔子何事?孟子“下三濫”,究竟“濫”在哪裏?濫在說了句“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濫在又說了句“古之人與(yu) 民偕樂(le) ,故能樂(le) 也。湯誓曰:時日害(曷)喪(sang) ,予及女(汝)偕亡”?濫在說了句“不教民而用之,謂之殃民。殃民者,不容於(yu) 堯舜之世”?就因為(wei) 孟夫子主張“民貴君輕”,所以他“下三濫”?
當下中國言論自由,馬列派西化派傳(chuan) 統派三足鼎立,本來是思想多元的大好征兆。然而正當莘莘學子會(hui) 逢此際,無奈出了一些諸如劉教授般的“為(wei) 人師表”,引領著考入複旦的學子們(men) 那涉世未深的自由思想。“學高為(wei) 師,身正為(wei) 範”,我很難想象如此任意爆粗口的高端教授能夠如何傳(chuan) 道授業(ye) 解惑?我記起滬上諸位老師回憶當年的馮(feng) 契先生,匯通中西馬,為(wei) 人卻是謙和自牧,思想可以犀利,為(wei) 教卻應當循循善誘。因此馮(feng) 門弟子濟濟一堂,皆無愧於(yu) 国际1946伟德界之翹楚。學問關(guan) 於(yu) 人品,是故顏真卿書(shu) 品猶存,而蔡京之宋體(ti) 無聞,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
網上為(wei) 之開脫的還有一種說辭,覺得教授也是人,也應當有發泄吐槽的權利。這讓我想起一則《百喻經》裏的故事,“昔有一小兒(er) ,陸地遊戲,得一大龜,意欲殺之,不知方便,而問人言:「雲(yun) 何得殺?」有人語言:「汝但擲置水中,即時可殺。」爾時小兒(er) 信其語故,即擲水中。龜得水已,即便走去。”故事說的是世人在修行之中,本應當具有自律精神,嚴(yan) 格要求自己,奈何禁不住魔王的引誘,魔王讓他先盡情享受放縱自己然後才可以“破而後立”。我看到此處,聯想起劉教授的“放縱自己”,也不知他是那個(ge) 小兒(er) ,還是那個(ge) 魔王了。
原文鏈接:https://club.kdnet.net/dispbbs.asp?id=10957453&boardid=1&replyID=48812435&page=1&1=1#48812435
責任編輯:蘇醒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