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清平辱罵事件評議(四川大學師生)

欄目:快評熱議
發布時間:2015-06-08 14:43:32
標簽:



劉清平辱罵事件評議

來源:儒家人文學 微信號(rujiarenwenxue)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年四月廿二日乙卯

           耶穌2015年6月8日

 

 

【編者按】

 

近幾年來,盡管我們(men) 幾位老師對劉清平教授的反儒論調從(cong) 不以為(wei) 然,但由於(yu) 學生在做畢業(ye) 論文的時候,多有做與(yu) 父子相隱或竊負而逃相關(guan) 的選題,導致劉教授一直都在我們(men) 的視野當中。我們(men) 始終都覺得,劉教授之前的那些個(ge) 學術論文並不值得做批判靶子,但由於(yu) 學生的眼光有限,他們(men) 往往都喜歡從(cong) 劉教授的論文中引用幾句來評論一番。我們(men) 當然也能接受,並不會(hui) 將我們(men) 的眼光強加到學生的身上,隻是有時會(hui) 略做提醒,不要將過多地轉述和引用這種格調不高的論文上。就此而言,過去這麽(me) 些年來,對於(yu) 劉教授所作各種反儒文章,我們(men) 給予了足夠的寬容。

 

然而,當編者第一眼看到此人公然辱罵孔子和孟子的話時,心裏頓時就憤怒了。要是此人隻是做那些個(ge) 學術論文,不管從(cong) 當中讀出對儒家一種怎樣的惡意來,這都不會(hui) 出人意料。但竟然如此赤裸裸地辱罵,暴露出此人內(nei) 心充滿著怎樣的惡毒,終究還是超出了料想。編者以為(wei) ,這應該不僅(jin) 僅(jin) 隻是對儒家學者的公然侮辱,對於(yu) 所有在高校裏從(cong) 事著學問的人而言,必定都會(hui) 感到恥辱。隻是比起其他人而言,作為(wei) 儒家學者會(hui) 更有一種痛在心裏頭,更具有一種發出聲音的迫切性。川大儒門的同學們(men) 一向心儀(yi) 儒家、服膺孔孟,麵對如此惡毒之辱罵,又豈能置身事外而安之若素?部分同學在此集體(ti) 發聲,不管各自表達心意的水準如何,至少都力圖做到克製內(nei) 心憤怒,而有分寸地表達出對這種公然辱罵的抗議。

 

我們(men) 並非複旦師生,表達不了驅逐此人的願望。但作為(wei) 學界中人,我們(men) 決(jue) 然不再認可學界中竟有此等人的存在。今後麵對學生做論文,若再有涉及或引用到此人言論,我們(men) 幾位老師會(hui) 建議徹底刪除。從(cong) 此以後,我們(men) 視學界如無此人,並呼籲學界中人積極響應。

曾海軍(jun) (四川大學哲學係副教授)


 

 


近日,複旦高研院教授劉清平(微博名:劉清平雜談,曾用微博:劉清平微博 )以“下流低劣字眼”“謾罵和無道德底限的方式汙辱先聖先賢”,激起了眾(zhong) 網友的怒火。

 

張帆(四川大學哲學係儒家哲學方向碩士畢業(ye) 生):

今早初聞#將劉清平驅逐出複旦#的話題時,最初的感受是詫異和不解的,不知一位自我介紹為(wei) “哲學博士,複旦高研院教授”如何能汙言穢語直指聖賢,視其往日言論更是難感其作為(wei) 人的基本道德素養(yang) 。緊隨而來的則是對於(yu) 當代學界為(wei) 何會(hui) 出現如“潑婦罵街”一般詭異景象的迷惑,在“為(wei) 人”都未能及格的基礎上,居然還能在高等學府大張旗鼓做著“學問”,頂著“為(wei) 人師者”的帽子做著末流之事,真可謂“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劉教授對於(yu) 聖賢有如此過激言辭,按其自己的說法,主要是由於(yu) 以往幾篇嚴(yan) 肅的學術文章受到儒生謾罵而開啟的“禮尚往來”風格(截圖來自於(yu) @劉清平雜談)。




其悲慘遭遇若非其本人爆料,我們(men) 已不得而知,但在劉教授所敘述的這一係列受逼迫的過程當中,我們(men) 所見的也隻不過是其自身所塑造的委屈求全、進而奮起反抗之形象,其為(wei) 學誌道的出發點從(cong) 來就不是學問應當如何,道理應當如何,更多的是自己的自由言論之權是否被承認,就如同劉教授對於(yu) 其所批評的儒學對象的劃分一般(截圖來源如上),“不反對自由民主憲政”也許才是劉氏為(wei) 學的基本條件,若有異議者皆可自動歸為(wei) “流氓儒生”之流。



我們(men) 每個(ge) 人對“自由”都保有一定程度上的向往,但此種向往不應走向自傲自固,乃至與(yu) 異己者針鋒相對之“唯我獨尊”,一入迷途,其所言所行也不過是深陷泥潭而不知罷了。

 

陳宇祥(四川大學哲學係儒家哲學方向碩士二年級):

此事,劉某人如果真能夠,如其聲明那樣不帶著老師的身份來說這些極度荒唐讓人震驚的話,我覺得大可置之不理。但人和某種身份是可以用聲明的方式撇清關(guan) 係的嗎?就如同我們(men) 可以聲明我們(men) 不是為(wei) 人子者嗎?如果其申明放棄教師職位來發表這些言論,也許還稍微能讓人容忍一些,而非是直說我的言論和老師的職分和所供職學校不相關(guan) ,這不是自欺嗎?如果其人對教師之身份還有那麽(me) 一絲(si) 忌憚的話,我覺得劉“老師”,大概還是有一個(ge) 反省的可能的。

其言行就是為(wei) 博得一惡名、一怪名。而為(wei) 其搖旗呐喊者中又不乏其學生,這是讓人更寒心和震驚的地方,惡人還要傳(chuan) 授惡徒,這總讓人覺得不把壞事做幹淨了,他就不高興(xing) 。如此可惡之甚!

又我總對那些為(wei) 這種惡劣言行還高揚“言論自由,思想無罪”為(wei) 之辯護的人有嚴(yan) 重的懷疑。在公共場合不說汙言穢語這一底線的事情,有什麽(me) 可以反對的嗎?為(wei) 突破這底線而辯護的人又到底在為(wei) 什麽(me) 辯護呢?說髒話的自由是值得為(wei) 之辯護的?在這種是非觀極度模糊的網絡場合裏,這樣的汙言穢語有人擁護總是不出人預料,但是我們(men) 的社會(hui) 到底缺了什麽(me) 才走到這一步,才是更值得思考的。

 

孫奧麟(遼源龍山國學館館長):

詆毀孔子,幹嘛不呢?他和他的三千弟子那麽(me) 有名,而且碰巧都沒活著;中國人麵對的種種問題?當然怪孔子!因為(wei) 孔子延續了文化正脈,直接導致這個(ge) 國家沒能滅亡,以至於(yu) 今天在這裏出生的仍是中國人,而中國人正麵對著種種問題。

 

閆雷雷(四川大學哲學係儒家哲學方向碩士二年級):

關(guan) 於(yu) 劉清平:此人“儒家為(wei) 了孝親(qin) 忠君而不惜坑害陌生人利益”雲(yun) 雲(yun) ,故意在親(qin) 人與(yu) 眾(zhong) 人之間製造衝(chong) 突,他的意思仿佛是一個(ge) 人會(hui) 要通過坑害他人的利益來孝親(qin) ,試問孝子之心何忍於(yu) 是?儒家的親(qin) 親(qin) 一定是會(hui) 包含泛愛眾(zhong) 的意思的。另外,即便有時有緊張感,孝子之心也不是通過計較作出判斷的,就像父子相隱裏的“其於(yu) 直不直,何暇計哉”,而劉氏所雲(yun) “不惜坑害”隻是在批評其所揭示的自己的心地而已。再,如果反問劉氏自己處身這一衝(chong) 突當中會(hui) 作何反應,為(wei) 了實現他自己所宣揚的對他人的“仁義(yi) ”而不惜坑害親(qin) 人麽(me) ?總之,劉氏有如此頭銜應不屬不知者無罪之列,然喪(sang) 心若此,其居心又何在?

 

盧辰(四川大學哲學係儒家哲學方向碩士畢業(ye) 生):

吃著中國人民耕的糧,穿著中國人民織的衣,過著中國學者身份下的日子,活了大半生,發表如此汙辱聖賢的言論,未免太過殘忍!你可以自絕於(yu) 儒家、自絕於(yu) 中國人,但是你真的想要自絕於(yu) 人類?人人愛父母,其時聖人在場;敬兄長,聖人在場;友善朋友,聖人在場;情懷天下,聖人亦在場。天地間一切光明美好自聖人而朗見,你如此行徑,暗閉天日,民豈能不憤!

 

何然(四川大學哲學係儒家哲學方向碩士二年級):

看到聖賢今日竟被人用不堪入目的言語辱罵,讓人覺得十分痛心。然而同樣令人痛心不已的還有,一個(ge) 人竟然肯把如此汙穢的言語從(cong) 自己口中說出,吐向千古之上的聖賢,不僅(jin) 沒有絲(si) 毫的羞愧,而且麵不改色,“理直氣壯”,呼朋引伴,大肆宣揚,唯恐天下人不知!我實在不敢想象這樣一個(ge) 毫無羞恥之心的人的良知是墮落到了怎樣的境地,更不敢想象我們(men) 的世道是墮落到了怎樣的境地。我為(wei) 聖賢今日的遭遇而痛心,為(wei) 此人良心的泯滅而痛心,亦為(wei) 我們(men) 的社會(hui) 痛心。如果一個(ge) 世道,昏昏落落到了沒有是非,沒有價(jia) 值,竟然有人敢公然大肆辱罵聖賢,而且這個(ge) 社會(hui) 竟然是對此報以寬容和諒解的,讓這個(ge) 人在辱罵之後,依然可以在承載了無數學子的夢想高校中扮演為(wei) 人師表的角色,那麽(me) ,我不知道我可以對師長這樣的一個(ge) 角色抱有什麽(me) 期待,可以對我們(men) 的高校的教育抱有什麽(me) 要求,可以對我們(men) 的社會(hui) 抱有什麽(me) 希望!

 

羅慧琳(原鄉(xiang) 營造設計工作室建築師):

罵髒話這種行為(wei) ,如同想把別人踹下水,結果自己也不小心掉進水裏。劉某倒更加慷慨,不僅(jin) 自己的名聲貢獻出來,還與(yu) 教師身份以及複旦大學的名聲一齊打包著扔進了水裏。雖然目前看來他的言行僅(jin) 僅(jin) 激怒了儒生,但對於(yu) 把孩子交給這樣一位老師的學生家長,將百年老校的名聲交付在如此唇齒間的複旦,難道不該成為(wei) 更加憤怒的那一方嗎?

一位教授拿著豐(feng) 厚的工資,將最主要的力氣花在批判一個(ge) 他並不了解的事物上。此物若無價(jia) 值,自不待他的批判而自亡;若此物具有飽滿的生命力,即便在最貧瘠的土壤中也會(hui) 開出花來,豈是他罵罵街能左右的?如今劉某不過是用他拙劣的技術ps了一張與(yu) 範冰冰的合照,想借此出名罷了。

五四以來,人們(men) 習(xi) 慣了打碎,好像有什麽(me) 一要樹立,人們(men) 便立馬警覺起來。人們(men) 樂(le) 此不彼地拿起錘子敲碎了所謂的“傳(chuan) 統”,所謂的“劣根性”,可抬起頭來茫然四顧,周圍竟什麽(me) 也沒有了——唯“相對主義(yi) ”長存不倒。

 

吳瑤(四川大學哲學係儒家哲學方向碩士二年級):

劉某人據其官方所授和自我所稱的所謂“教師”頭銜高舉(ju) “言論自由,思想無罪”大旗去對其不明所以的領域指摘評論和惡意攻擊,高調向學人、學子與(yu) 國人展現出一種寬容自由的學術路徑竟然是可以不通過任何學者所通用的辨名析理,不通過君子所慣常的切磋討論,而是可以通過在公共領域以一種不知何流何派哪派哪宗的的招搖過市、惡意攻擊、全無內(nei) 容、毫無根據的方式,進而脫下其喬(qiao) 裝多時的仁義(yi) 道德,拋棄其不能負荷的師德學養(yang) ,把自己化作微不足道的髒水指望潑灑給萬(wan) 世師表。在國人越來越重視傳(chuan) 統文化的滋養(yang) 這一背景下,劉某竟還會(hui) 帶著自己全部在學問和信仰上的空虛與(yu) 自卑,那麽(me) 輕便地轉而攻擊自己所浸潤、所生長的傳(chuan) 統文化。 因為(wei) 對於(yu) 這些無所建樹抱團慰籍之“人”,對傳(chuan) 統文化打罵幾下,踢踢兩(liang) 腳,門坎極低,上手極易,不知是否恰若責母之兒(er) ,凶妻之夫,吠主之犬?

 

責任編輯:陳汝佳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