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儒家學者呼籲廢除強製計劃生育宣言書

欄目:反思計劃生育政策暨放開二胎
發布時間:2015-06-06 22:59:55
標簽:



儒家學者呼籲廢除強製計劃生育宣言書(shu)

作者:弘道書(shu) 院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布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年四月二十日癸醜(chou)

           耶穌2015年6月6日

 

 

【編者按】5月23日,“弘道書(shu) 院”舉(ju) 辦了第三屆儒家公共政策論壇,主題為(wei) :“人口政策調整與(yu) 中國文化複興(xing) ”。會(hui) 後,儒家學者們(men) 形成了一份呼籲廢除強製計劃生育的宣言書(shu) ,文章略有刪減。






【提要】

 

基於(yu) 儒家敬天好生、仁義(yi) 為(wei) 本之義(yi) 理,本報告主張:

 

——盡快全麵廢止以控製人口增長為(wei) 目的之強製計劃生育體(ti) 製,還國民以生育、人格尊嚴(yan) ;

 

——複興(xing) 中國文化,以提升國民生育意願,保持中國社會(hui) 之長久活力與(yu) 中華文明之生命力。


 



自八十年代初,以控製人口增長為(wei) 目的之強製計劃生育政策實施以來,國民生育率迅速下降,1990年代初降低到世代更替水平以下,已讓人口結構迅速惡化,中國的經濟社會(hui) 發展前景堪憂。

 

我們(men) 尤其注意到,強製計劃生育製度之長期實施,已對中國文化之核心價(jia) 值,構成廣泛而深遠之損害,並讓中國文明喪(sang) 失其生命力。

 

近些年來,社會(hui) 各界從(cong) 不同角度出發,對計劃生育政策進行深入的研究、批評與(yu) 反思,幾番提出調整我國生育政策的建議。政府從(cong) 善如流,遂於(yu) 2013年底在全國範圍內(nei) 啟動了“單獨兩(liang) 孩”政策。

 

但我們(men) 認為(wei) ,“單獨兩(liang) 孩”政策無法改變中國極低生育率的現狀,全麵廢止強製計劃生育製度,刻不容緩。我們(men) 謹據儒家義(yi) 理論述如下,以供國中賢達、尤其是當國者采擇。

 

1、天地之大德曰生

 

天生萬(wan) 物,人為(wei) 最貴。《尚書(shu) 》雲(yun) :“惟天地,萬(wan) 物父母;惟人,萬(wan) 物之靈”。《周易·係辭》曰:“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不息,家庭才能香火永續,人倫(lun) 才能建立健全,國家才能長治久安,天下才能和諧太平。生養(yang) 既是人天經地義(yi) 的權利,也是亙(gen) 古通今的義(yi) 務。程子論曰:“成天下之務首舉(ju) 其大者,是察天道、正四時、順時行政,使人遂其生養(yang) 之道,此大本也。”

 

生與(yu) 養(yang) ,是人類抵禦自身有限性的重要方式,短暫的個(ge) 體(ti) 生命由於(yu) 生養(yang) 子女而延長為(wei) 連綿不絕的生命之流,每人有限的生命通過生養(yang) 才獲得了無限的意義(yi) 。儒家文明以子孫眾(zhong) 多為(wei) 家國昌盛的重要體(ti) 現,《詩經》中“則百斯男”、“子孫千億(yi) ”是為(wei) 大福,《孟子》雲(yun) :“不孝有三,無後為(wei) 大”。有了生養(yang) ,才有家庭的存續、國家的延綿,民力備之於(yu) 此,綱紀存乎其間。

 

中國作為(wei) 一個(ge) 曆史悠遠的文明共同體(ti) ,有其因襲承繼數千年的生養(yang) 文化習(xi) 俗,其中既反映著國人對天地萬(wan) 物、宇宙人生的根本觀念,也蘊藏著寶貴的社會(hui) 治理經驗,涵養(yang) 著倫(lun) 理道德、世情民風。

 

我們(men) 認為(wei) ,公共政策的製定與(yu) 調整務須對其予以尊重和發掘。惟有符合文化傳(chuan) 統、符合國人心理習(xi) 慣及生活方式的公共政策,方可收“上體(ti) 天心、下順民意”之效,促進經濟社會(hui) 的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蘇轍謂:“聖人不求絕其情,又從(cong) 而為(wei) 之節文,教之炮燔、烹飪、嫁娶、生養(yang) 之道,使皆得其誌,是以天下安其法而不怨。”

 

遺憾的是,計劃生育政策在理論與(yu) 實踐上皆完全背離了儒家思想:它全麵否定了國人對天人萬(wan) 物的基本觀念,嚴(yan) 重打擊了孝道與(yu) 家庭這一中華優(you) 秀文化賴以維係的根基,對百代相承之倫(lun) 理道德造成了破壞和扭曲,其對世道人心之禍敗,更甚對經濟發展之蹇足。

 

是故,計劃生育不同於(yu) 一般的弊政:它在錯誤的理論指引下,要求掌控人類社會(hui) 的延續傳(chuan) 承,是權力未受製約的表現,它直接損害著中華民族的元氣,在中華民族邁向偉(wei) 大複興(xing) 的道路上裂開了一道懸崖。計劃生育的存廢,關(guan) 係著中國文明的興(xing) 衰。

 

2、天地之性人為(wei) 貴

 

貴人重生,是吾國百世奉行的傳(chuan) 統文化觀念。董仲舒論曰:“天地之精所以生物者,莫貴於(yu) 人。人受命乎天也,故超然有以倚。”對生育的強製,等同於(yu) 對生命的剝奪,其對基本人權之一的生命權造成了嚴(yan) 重戕害。

 

為(wei) 降低生育率,地方政府在實踐中蔑視孕婦尊嚴(yan) ,任意強製檢查、強製避孕、強製墮胎,導致大齡胎兒(er) 甚至孕婦死亡;為(wei) 完成計生指標,地方政府任意限製民眾(zhong) 自由,毀壞沒收民眾(zhong) 財產(chan) 。三十年來,計劃生育的強製推行造成了基層幹群關(guan) 係緊張對立,成為(wei) 社會(hui) 不穩定的重大誘因。而在我國曆史傳(chuan) 統中,對孕婦的殘害更屬人神共憤、天理難容之事,昔商紂無道,刳剔孕婦,終致成湯數百年基業(ye) 毀於(yu) 一旦,為(wei) 曆代當國者公鑒。

 

計劃生育政策最根本的錯誤在“倒人為(wei) 物”的指導思想。它既否定了中國文化對天道與(yu) 人事的基本觀念,也違背了《憲法》的基本精神。現行《人口與(yu) 計劃生育法》中控製人口數量、實施生育審批製度等條文皆存在重大違憲嫌疑。在執政黨(dang) 大力號召全麵建設法治社會(hui) 、推進依法治國、依憲治國的今日,有必要對計劃生育政策的合憲性予以全麵檢討。

 

3、家之不存,國將焉存?

 

人的文明,始終伴隨穩固的家製度。家是社會(hui) 的細胞。生養(yang) 形成了家,完整的家庭是教化之根本,家庭教化和治理是良好社會(hui) 秩序之基礎。故《大學》以人人“修身”為(wei) 本,而以“齊家”為(wei) 治國、平天下之基礎。《周易》家人卦《彖辭》曰:“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通過生養(yang) ,男女得以成長為(wei) 擔負責任的父母;在家庭中,子女得以訓練初步的倫(lun) 理道德規範。螽斯振羽、樛木連枝,子女在與(yu) 兄弟姐妹一起成長的過程中,懂得了兄友弟恭,實踐了父慈子孝,在大家庭的熏陶下形成了人倫(lun) 意識、團隊意識、責任意識,長大成人之後,得以迅速承擔起社會(hui) 角色,分擔家庭的風險,共同善盡孝敬父母和撫養(yang) 後代的倫(lun) 理義(yi) 務。有子雲(yun) :“孝悌也者,其為(wei) 仁之本與(yu) !”

 

但是,計劃生育政策的強製推行瓦解了我國固有之家庭結構,導致了“四二一”式的坍縮家庭,不僅(jin) 諸多人倫(lun) 關(guan) 係——如兄弟姐妹間的“悌”——由於(yu) 人丁稀薄已不能再被體(ti) 驗,即連中國文化之根本——孝道也遭受著嚴(yan) 重的衝(chong) 擊。由於(yu) 隻有一個(ge) 後代,父母(祖父母)對子女常常過分驕縱,傾(qing) 全家之力營造優(you) 渥的物質條件供子女獨享,形成“二十四孝老爹”等怪象,導致獨生子女普遍以自我為(wei) 中心,難以承受挫折,長大成人後長期無法適應社會(hui) 角色。

 

另一方麵,在備享家庭嗬護的同時,獨生子女普遍承擔著沉重的倫(lun) 理義(yi) 務,他們(men) 長大成人後需要獨力贍養(yang) 老人、撫育子女。而長期的優(you) 裕生活使得他們(men) 缺乏按照本人誌願自主規劃人生的能力與(yu) 勇氣,往往在父母的意誌下學己所不願學,事己所不願事,千辛萬(wan) 苦隻為(wei) 求取“體(ti) 麵”職位,無形中扼殺了社會(hui) 的創新能力。

 

更為(wei) 嚴(yan) 重的是,家庭結構的坍縮大大降低了其抵禦外部風險的能力,一旦作為(wei) 全家希望的子女不幸早夭,其父母便成為(wei) 失獨老人,很可能無法得到善終,甚至招致全家滅亡的悲劇。家庭為(wei) 社會(hui) 治理之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坍縮的家庭結構無法施展人倫(lun) 教化,傳(chuan) 承中華文明。必須立刻停止計劃生育政策對家庭的野蠻侵蝕。

 

4、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從(cong)

 

為(wei) 政之要,莫過於(yu) 風俗民情、世道人心。民德樸厚,有恥且格,則其政也坦坦;民風澆薄,麻木不仁,則其政也昏昏。《毛詩序》謂:“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而《大學》曰:“堯、舜率天下以仁,而民從(cong) 之;桀、紂率天下以暴,而民從(cong) 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從(cong) 。”欲風俗敦厚,為(wei) 政者不能不仁,法律政策不能不義(yi) 。

 

國家強力推行計劃生育不仁之政,人為(wei) 地加劇了性別之間、地區之間、城鄉(xiang) 之間、民族之間的不平等,加速了世道人心的惡化。

 

數十年來,計生部門被賦予了生殺予奪的巨大的權力,各地計生政策五花八門,大多手續苛繁,捆綁他政,導致借權尋租、吃拿卡要的現象時有發生。一般幹部民眾(zhong) 求告無門,隻要不合計生單位認定的標準,幹部則被開除黨(dang) 籍公職,民眾(zhong) 則可任意處以禁令罰款,其為(wei) 黨(dang) 為(wei) 國貢獻幾許、今後生計如何,無人過問。

 

更有甚者,隻要繳交高額的社會(hui) 撫養(yang) 費,其超生行為(wei) 便可置若罔聞。某些地方政府人員在征收社會(hui) 撫養(yang) 費時,強入民宅,牽豬挑糧,其行近乎匪類。而社會(hui) 撫養(yang) 費之罰款標準不明確、執行不統一、去向不明晰,遂成不受監管的財政黑洞。

 

許多地方還將計劃生育與(yu) 戶口、教育掛鉤,導致超生兒(er) 童淪為(wei) “黑戶”,無法享受應有的權益。

 

計劃生育還在全社會(hui) 激起少生甚至不生的價(jia) 值導向,“丁克”家庭大量增多,未婚同居、婚前性行為(wei) 司空見慣,離婚率十年來一路飆升,男女離合全憑個(ge) 人欲望,桑間濮上,淫風大熾,維係家庭關(guan) 係的紐帶日趨單薄。重男女之歡,輕親(qin) 子之愛,久之則民不複有惻隱怵惕之心,代以敏感暴烈、剛強好爭(zheng) ,則其治也難矣!

 

完全可以說,計劃生育的強製推行,使得中國社會(hui) 戾氣四起,人心浮躁,對社會(hui) 穩定構成了巨大挑戰。

 

5、民為(wei) 邦本,本固邦寧

 

人為(wei) 國家之元氣。《尚書(shu) 》曰:“民為(wei) 邦本,本固邦寧”。沒有足夠規模的人口,特別是沒有足夠規模的年輕群體(ti) ,一切經濟國防建設皆無從(cong) 談起。故孔子觀衛國人口繁庶而歎美。

 

過去四十年來,正是靠著源源不斷的勞動力供應,中國經濟才得以實現跨越式的高速增長。

 

然而,隨著計劃生育的強製推行,生育率持續走低,中國社會(hui) 加快步入老齡化時代。從(cong) 90年代到00年代,中國整體(ti) 生育意願持續走低,據聯合國估計,到2050年,中國人口將有31.3%年齡將超過60歲,全國勞動年齡人口占比將縮小到51%的危險地帶。後備勞動力嚴(yan) 重不足、城市化率不斷上升、人口流動更加頻繁、獨生子女家庭所占比重巨大並持續增加等問題必將困擾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80後、90後”的子女們(men) 最終將“逃離衰落的家鄉(xiang) ”也許並非危言聳聽。

 

長期計劃生育政策還將造成征兵工作的困難和國防經費的擠壓,使獨生子女成為(wei) 兵員主體(ti) 。我國曆史上曾有“獨子不當兵”的傳(chuan) 統,很多國家對獨子從(cong) 軍(jun) 也有特別的政策。《尚書(shu) ·大禹謨》曰:“後非眾(zhong) ,罔與(yu) 守邦”。國無足夠之民,則無力可用。倘今後一朝有事,以獨生子女為(wei) 主體(ti) 兵員的軍(jun) 隊是否有“執幹戈以衛社稷”的意誌與(yu) 能力,當國者不可不察。

 

6、德惟善政,政在養(yang) 民

 

上天有好生之德,是中國文化一以貫之的基本觀念。政策製定者應體(ti) 察天心民意,不僅(jin) 需注意政策在一時一地所能達致的效果,還必須考慮其對整體(ti) 環境所產(chan) 生的係統性影響。

 

據國家有關(guan) 部門不完全統計,在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下,我國每年人工流產(chan) 至少達1300萬(wan) 例,位居世界第一。強製引產(chan) 導致胎兒(er) 死亡,甚至殺嬰的現象時有發生,其慘怛血腥,甚傷(shang) 天和。

 

《白虎通義(yi) 》曰:“一陰一陽謂之道。陽得陰而成,陰得陽而序。”然計劃生育的強製推行,致使我國男女比例嚴(yan) 重失調,陰陽失衡。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總人口男女性別比為(wei) 105.20:100;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4年我國出生人口男女性別比為(wei) 115.88:100。中國男性總人口數量已較女性多出三千餘(yu) 萬(wan) 人,並將持續增長。獨陽不生,獨陽不長。男女失衡所伏藏之種種社會(hui) 問題,如婚姻資源擠壓、拐賣婦女兒(er) 童、性暴力犯罪等等,令人憂心。

 

自古以來,“男有分,女有歸”、“內(nei) 無怨女,外無曠夫”是國人對於(yu) 優(you) 良治理最為(wei) 重要的評判標準之一,《尚書(shu) 》謂:“論道經邦,燮理陰陽”,國政大猷,首在於(yu) 茲(zi) 。計劃生育致令陰陽平衡不複存在,乖違天道,人為(wei) 地製造鰥寡孤獨群體(ti) ,其對國脈民命所帶來的潛在後果不堪設想。戴東(dong) 原謂:“去生養(yang) 之道者,賊道者也”。

 

7、政策建議:全麵廢止強製計劃生育製度

 

綜上,強製計劃生育製度建立之理據有悖於(yu) 敬天重人之基本精神;長期大規模實施過程中,基層政府之種種惡劣行為(wei) ,不仁不義(yi) ,傷(shang) 天害理;強製計劃生育製度所導致之新生人口急劇下降、家庭結構畸形等社會(hui) 問題,侵蝕文明生機,置邦國於(yu) 莫大危境。故我們(men) 基於(yu) 儒家立場,發出如下呼籲:

 

——立即取消社會(hui) 撫養(yang) 費,並全麵取消針對所謂“超生”家庭之一切政策歧視。

 

——全麵廢止以控製人口增長為(wei) 目的之強製計劃生育政策。

 

——全麵廢止婚姻、就業(ye) 、教育、戶籍等領域中與(yu) 強製計劃生育相配套之政策。

 

——對以控製人口增長為(wei) 目的之強製計劃生育政策之法源進行全麵檢討、清理,廢止其中有悖於(yu) 法天貴生、仁民齊家之中國文化精神、違背《憲法》及相關(guan) 國際公約的條文。

 

——對過去三十多年來,由於(yu) 實施計劃生育政策而今遭遇特殊困難之家庭,如失獨家庭問題,妥善處理。

 

——全麵扭轉生育宣傳(chuan) 方向,將生育文化、孝道文化、家文化作為(wei)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予以大力闡揚。

 

8、複興(xing) 中國文化,培固文明元氣

 

我們(men) 痛切地注意到,強製實施計劃生育政策,已對中國文化造成嚴(yan) 重損害:家庭結構遭到史無前例的破壞,男女老幼之價(jia) 值觀念隨之大變,中國文化諸多核心價(jia) 值喪(sang) 失社會(hui) 依托,中國社會(hui) 之諸多亂(luan) 象因此而起。

 

欲解決(jue) 人所痛心之人心社會(hui) 問題,不能不複興(xing) 中國文化。同樣,避免未來之人口危機,亦有賴於(yu) 中國文化之複興(xing) 。中華文化之大本在法天貴生、仁民齊家。《詩》雲(yun) :“千祿百福,子孫千億(yi) ”,人丁興(xing) 旺,國家有福。代代相傳(chuan) 的古老理念塑造出強有力的文化習(xi) 俗,這是我國能夠盡快將生育率恢複至世代更替水平的根本保證。

 

故複興(xing) 中國文化,乃是解決(jue) 今日中國嚴(yan) 重問題、避免中國未來危局之兩(liang) 全之道。惟有複興(xing) 中國文化,才能培固中國之文明元氣。近兩(liang) 年來,國家已從(cong) 政治上確立繼承和弘揚中華文化之大方向。繼續實施強製計劃生育製度,中國文化之人心、社會(hui) 根基仍遭侵蝕,談何複興(xing) ?

 

《書(shu) 》雲(yun) :“稽於(yu) 眾(zhong) ,舍己從(cong) 人”,近年來,社會(hui) 各界對於(yu) 調整乃至廢止計劃生育政策,已形成共識,當政者當從(cong) 善如流,以慰民心。

 

《書(shu) 》雲(yun) :“道洽政治,澤潤生民”,在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將近的曆史時刻,當國者應秉持仁心,從(cong) 文明興(xing) 衰的高度上看待生養(yang) 、家道之,痛改前非,與(yu) 民更始,讓家庭實現螽斯衍慶、兒(er) 孫滿堂的理想;為(wei) 國家創造生機勃勃、濟濟多士的未來。

 

責任編輯:陳汝佳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