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楚】真是抄襲惹的禍嗎?——解讀複旦宣傳片抄襲事件

欄目:快評熱議
發布時間:2015-05-30 18:48:48
標簽:
濟楚

作者簡介:濟楚,女,西曆一九八六年生,湖北襄陽人,複旦大學哲學博士。主要研究宋明理學、曆史哲學。


真是抄襲惹的禍嗎?——解讀複旦宣傳(chuan) 片抄襲事件

作者:濟楚(哲學博士)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首發

時間:西曆2015年5月30日

 


                  



2015年5月27號,中國的著名學府複旦大學迎來了110周年校慶,當天筆者的微信朋友圈被各種校慶活動照片、視頻和感憶母校的心情文字刷屏,從(cong) 早上隆重的升旗儀(yi) 式到晚上盛大的校慶晚會(hui) ,再到各屆校友向母校或院係捐出的天文數字般的巨額款項,無論校內(nei) 、校外的複旦學子都沉浸在一種節日氣氛中。而前此一月,複旦校內(nei) 的各種講座與(yu) 活動,包括台灣國民黨(dang) 主席朱立倫(lun) 、印度總理莫迪5月先後到訪複旦的講座,毛阿敏5月在正大體(ti) 育館的演唱會(hui) ,甚至包括高大上的“上海論壇”,今年都被冠上了“校慶係列”或“校慶活動”的名頭。筆者由於(yu) 忙,這些活動都隻看到了標題或名目,沒有具體(ti) 參與(yu) ,但能明顯感到校方上下對這次校慶活動的重視。

 

校慶日事故

 

但戲劇性的一幕出在了5月28日,在校慶日當天學校通過各個(ge) 平台在網絡上發布了新版形象宣傳(chuan) 片《To My Light》,據媒體(ti) 報道,這段四分多鍾純英文、無字幕的宣傳(chuan) 片被校方定位為(wei) :“美麗(li) 科幻+人性敘事+硬朗大片”,與(yu) 一般的中國大學傳(chuan) 統套路的宣傳(chuan) 片全然不同,使人耳目一新。即使在新版宣傳(chuan) 片後來成為(wei) “事故”後,據去過現場的校友回憶,當時在現場從(cong) 大屏幕上看到宣傳(chuan) 片的效果還是很震撼的。因此,該片甫一出爐,很多校友便開始在各個(ge) 社交平台熱情轉發並配以動人的字句向母校致敬。配合著校慶日當天,上海外灘打出“複旦110校慶”、“我愛複旦”的燈光秀,上海地鐵及摩天大樓的LED屏隨處可見的校慶符號,借用複旦大學官方微博所轉發的某校友的感歎來說:“今天的上海被我們(men) 大孵蛋承包了”,以及“今天真的是幾年來母校情懷最洶湧的一天了,想必很多人也是如此”雲(yun) 雲(yun) ,而複旦大學官微在校慶日當天用“致我心中最美的複旦,110歲生日快樂(le) ”作為(wei) 話題在微博上大量轉發校友感激及致敬語。一切看起來都是那麽(me) 完美的校慶節日氣氛。即使當天忙於(yu) 他事的筆者,未能分出精力關(guan) 注校慶,但還是感受到了濃濃的校慶氣氛。

但轉眼間,輿論風向大變,先前那段以複旦大學力學係畢業(ye) 、參與(yu) 中國商業(ye) 大飛機試飛的校友樂(le) 婭菲為(wei) 劇本拍攝的英文宣傳(chuan) 片被網友置疑涉嫌抄襲東(dong) 京大學2014年的國際宣傳(chuan) 片《Explorer》,此事在網絡上引起熱議,包括筆者身邊的眾(zhong) 多校友也開始紛紛談論。劇情反轉得太厲害,複旦校方一邊堅稱是“獨立製作”,一邊在昨天下午(28號)將這部引起爭(zheng) 議的宣傳(chuan) 片從(cong) 官網、微博和微信公眾(zhong) 號等平台下線,並於(yu) 三小時後,將標示了“完整版”的新版校慶宣傳(chuan) 片(這次是中文版)悄然上線,這部新上線的中文宣傳(chuan) 片全長近13分鍾,詳細介紹了複旦的師資、科研實力及國際化成就,並以海內(nei) 外校友對母校的熱愛係戀之情貫穿其中,還介紹了走在全國高校前列的通識教育體(ti) 係改革及針對人文學科的各項資助計劃。

        

 大家看不懂的形象片

                  

從(cong) 28號起,針對複旦英文宣傳(chuan) 片的批評便溢出微博、微信輿論圈,使得主流媒體(ti) 紛紛報道事件,並同時轉發了網絡平台具有代表性的批評意見。筆者在校慶日當天(27號)忙於(yu) 他事,沒能及時看到宣傳(chuan) 片,待各大媒體(ti) 紛紛將予頭對準此事並定義(yi) 為(wei) “抄襲”事件予以揭露時,筆者這才趕緊去找來《To My Light》看了一遍,除了切換很快的校園場景比如老校門、教室、光華樓航拍我還熟悉外,由於(yu) 是英文解說,而且沒有字幕,這部片子我竟然沒有看懂。想想大家對此部片子的議論熱情,筆者不甘心,便又重頭打開看了一遍,發現除了聽懂幾個(ge) 英文單詞,知道這個(ge) 2005年的校友現就職於(yu) 高大上的上海商飛公司外,竟然還是沒看懂開頭和結尾類似星際穿越一類科幻片的飛行故事。然後便去看網友們(men) 的評議,並順藤摸瓜找到東(dong) 京大學的《Explorer》看了一遍,這才弄明白複旦那個(ge) 我看不懂的英文宣傳(chuan) 片大體(ti) 在講什麽(me) 故事。

 

跟大多數感覺被打臉、深感失了顏麵的校友不同,也跟大量網友及媒體(ti) 人士對複旦宣傳(chuan) 片涉嫌抄襲及拒不承認的聲討不同,我看完《To My Light》的第一感覺是,大學的官方宣傳(chuan) 片製作成英文是固有慣例嗎?複旦在校慶日這樣隆重的日子裏發布這個(ge) 片子,作為(wei) 在這裏讀了七年書(shu) 的學生,我卻基本看不懂這個(ge) 片子想講什麽(me) 內(nei) 容。而後筆者便向身邊的師友詢問了一下,驚奇地發現大家都沒怎麽(me) 看懂這個(ge) 宣傳(chuan) 片,比如一開始飛機的劇烈震動,以及女主角在教室桌子上睡醒的場景到底在串起一個(ge) 什麽(me) 樣的主題故事,幾乎懵然不知。大家所知的內(nei) 容,僅(jin) 僅(jin) 是事件發酵後媒體(ti) 報道中對這個(ge) 片子故事線的描述,而幾乎沒有一個(ge) 人完全聽懂片子的英文旁白。問題出來了,所謂大學宣傳(chuan) 片,其本意是讓別人了解這所大學而製作出來的介紹性視頻,但這部宣傳(chuan) 片卻使得這所大學的很多在校師生都很難一下子看懂其內(nei) 容,它想達到什麽(me) 樣的宣傳(chuan) 效果呢?它又能達成想要的宣傳(chuan) 效果嗎?

 

很不幸,正如某些網友的刻薄評論所言,“這部宣傳(chuan) 片使得複旦的宣傳(chuan) 效果達到了峰值,真是一部好的宣傳(chuan) 片”,這顯然與(yu) 校方及校慶工作組心中所期待的宣傳(chuan) 效果背道而弛。那麽(me) ,我們(men) 便要問了,校方在校慶日當天率先放出的這部官方宣傳(chuan) 片,本來期待達到什麽(me) 樣的宣傳(chuan) 效果呢?據媒體(ti) 報道,官方口徑對這部片子歸納出來了三組詞匯:美麗(li) 科幻、人性敘事、硬朗大片,這麽(me) 一組詞匯放一起,乍一看,您不覺得這談的是好菜塢電影大片嗎?是的,校方這個(ge) 宣傳(chuan) 片,正如校方自己為(wei) 它貼出的標簽,就是為(wei) 了追求高大上和國際範兒(er) ,而用校友們(men) 紛紛轉發這個(ge) 宣傳(chuan) 片時附加的網絡口語評論來說就是“屌炸天”,因為(wei) 它讓大部分英語不太好、又沒那麽(me) 習(xi) 慣科幻原素及好菜塢敘事的校友根本看不懂。但時至今日,校方盡管已經重新上線了近十三分鍾的中文宣傳(chuan) 片,卻並沒有站出來明確說明先前的《To My Light》隻是校慶宣傳(chuan) 片的國際版,定位在國際交流、外事場合時的外宣作用,而非正式宣傳(chuan) 片。複旦並非拍不出正常的校慶宣傳(chuan) 片,比如筆者看了這最新上線的中文版片子,就覺得很不錯,既有客觀描述,又有眾(zhong) 多校友的真情告白,但複旦還是在校慶日當天將一部很多人都看不懂的英文宣傳(chuan) 片獻給全世界的複旦校友,並默認其為(wei) 最新版官方宣傳(chuan) 片。在筆者眼中,探究校方這種心態本身,遠較討論宣傳(chuan) 片是否涉嫌抄襲更有意義(yi) ,因為(wei) 它本質上不是抄襲惹來的禍。

 

這是抄襲惹的禍嗎?

 

根據澎湃新聞昨天對話該片製作人滕育棟所揭示的製作緣起,以及微信公眾(zhong) 號“Ubee”所發表的《被刪除的“複旦形象片”當初是怎麽(me) 上線的?》一文,我們(men) 可以知道,《To My Light》本身是受2014年1月6日中青報刊發《把危險試遍——中國第一支民用飛機試飛工程師團隊揭秘》報道,以及新民晚報在2014年5月所作題為(wei) 《上海女孩的試飛故事》的報道影響,決(jue) 定將校友樂(le) 婭菲的事跡拍成片子獻禮校慶。當然上海商飛的民航大飛機項目在承載上海乃至中國高端製造業(ye) 期許中的標杆作用,以及國家領導人前次的專(zhuan) 門到訪,對確定這部片子的主題應該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更關(guan) 鍵的是,製片人滕育棟及製作團隊鑒於(yu) 東(dong) 京大學拍過類似體(ti) 裁的宣傳(chuan) 片,更是有意識地參考了《Explorer》的“敘事方式和表現手法”,而據上述微信號文章中一位“深度參與(yu) 了這部‘形象片’的劇組人員小A”透露,在製作時就有人提出這個(ge) 故事思路和東(dong) 大形象片太過接近,是否要改一改,但滕育棟堅持己見,覺得這個(ge) 故事的主線人物既然是複旦的真實人物,就不必在乎可能存在的相似。也就是說,《To My Light》這部片子的製作團隊可能並不像大家所極力聲討的那樣,是偷偷抄襲,冀希望於(yu) 無人發現而蒙混過關(guan) ,而隻是過於(yu) 自信故事劇本的真實性,忽略了可能引發的輿論置疑。這就好像A導演拍了一部某個(ge) 體(ti) 裁的電影,B導演突然發現自己學校的校友有一段很值得拍攝的故事,想將其拍為(wei) 一段紀錄片,盡管後來發現A已拍攝了故事情節大體(ti) 相同的電影,但出於(yu) 為(wei) 自己學校拍好這紀錄片的心態,還特意去學習(xi) 了A的拍攝技法來更好地講出這個(ge) 校友故事。

 

依據常識,沒有任何一所大學敢於(yu) 抱著僥(jiao) 幸心理去抄襲一部作品用來獻禮校慶,更何況主創團隊本身就是校友,而且是在一個(ge) 信息傳(chuan) 播高度發達的網絡時代呢!網絡輿論中對複旦官方拒不承認抄襲的態度大肆討伐,並驚詫於(yu) 複旦此次公關(guan) 之失敗,比如直接標明自己是複旦老對頭的上海交大的教師魏武揮在文章中說“底氣十足地說假話,萬(wan) 一被戳穿,怎麽(me) 著也找不回補了……堂堂複旦,堂堂擁有國內(nei) 頂尖的新聞學院的複旦,居然不懂這個(ge) 道理,奇怪不?”在揭出了片子幕後製作內(nei) 情後,上述疑問其實並不難理解了。我們(men) 可以合理揣測,官方之不承認抄襲,並非複旦不懂魏文中所說的簡單的公關(guan) 道理,而是這所謂的抄襲事件更像是主創團隊的嚴(yan) 重誤判與(yu) 錯誤認知,而非惡意抄襲。

 

盲目的國際化辦學理念

 

那麽(me) 我是不是在替滕育棟及其製作團隊開脫責任呢?絕非如此。我覺得整起事件中,更值得探討的是複旦官方對自己的定位。根據學校主頁所推送的新聞,在校慶當天(27號)上午,慶祝複旦大學建校110周年“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主題大會(hui) 在光華樓隆重舉(ju) 行,很顯然,“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便是複旦校方當下的自我定位。由此,複旦官方會(hui) 在110周年這麽(me) 重要的日子裏將一部英文的、無任何字幕、充滿科幻元素的大片做為(wei) 自己的官方形象片予以隆重公布,因為(wei) 它擁抱的是世界,受眾(zhong) 對象是聽得懂英文的中、外人士,而可能的原因是,複旦想廁身的所有“世界一流大學”,它們(men) 發表的官方宣傳(chuan) 片大體(ti) 上都是英文的。筆者於(yu) 七年前進入複旦,便熟聽“世界一流大學”這個(ge) 官方口號,而校方的諸多改革也都是以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為(wei) 目標。忝為(wei) 複旦一員,在我眼裏,相比於(yu) 其他中國著名學府,複旦的國際化程度即使不是最高也絕對名列前茅。經簡單查詢,學校有如下一段介紹:

 

目前,複旦的在校留學生規模在全國綜合性大學中排名第一。每年在校學習(xi) 的外國留學生約在7000人次,來自120個(ge) 國家或地區。其中,42%是學曆生,約3000人,其餘(yu) 為(wei) 各類進修生、交流生;碩士和博士研究生超過1000人,本科生超過1900人,占學生總數的14.8%。全校共有15個(ge) 全英語授課碩士項目,如中國政治與(yu) 外交、中國經濟等;本科層麵則有全英語授課的臨(lin) 床醫學。學校建立了適合海外學生修讀的全外語課程體(ti) 係,包括四大模塊,每年開設的全外語本科課程超過180門次。

 

複旦是一所研究型大學,本科招生規模在全國的著名學府中都是比較小的。在學校主頁顯示,複旦本科生在校人數約1.4萬(wan) 人,除掉1900名學曆留學生,其中普通本科生1.23萬(wan) 人,平均每屆隻有3000人。即使如此,按照複旦先前公布的未來發展規劃,國內(nei) 本科生的招生規模仍將逐年下調,以用來容納和吸收更多留學生。複旦在校的碩士和博士研究生一共1.48萬(wan) 人,其中學曆留學生超過1000人。綜上,在校本、碩、博的中國學生總共大約隻有2.6萬(wan) 人,而每年在校學習(xi) 的外國留學生約在7000人(其中3000人是讀學位的),也就是說複旦校園內(nei) 留學生與(yu) 中國學生的比例達到了1:3.7。而考慮到複旦大力推進並支持中國學生出國、出境交流,常年在校的中國學生遠遠少於(yu) 2.6萬(wan) 人,這使得複旦校園內(nei) 留學生與(yu) 本土學生的比率遠遠高於(yu) 1:3.7,而極可能接近了1:3,這將意味著每四個(ge) 複旦學生中便有一人是留學生。複旦雖然自身定位為(wei) 精英化教育,但中國那麽(me) 大,高考生源那麽(me) 多,同時考慮到複旦吸收來的國際學生極少是“世界一流大學”出身,那麽(me) ,是否有必要將優(you) 質且極度稀缺的教育資源開放給那麽(me) 多國際生源,這本身就是個(ge) 需要探討的教育公平問題,但因不在本文討論之限,茲(zi) 不贅述。

 

除了招生方麵日趨國際化,複旦師資方麵的國際化可能走得更遠、更極端,而人文學科方麵盲目“與(yu) 國際接軌”的政策方向,除了大家常批評的鋪張浪費、沒將錢花在刀刃上這些顯而易見的後果外,甚至部分戕害了學術生態本身。複旦前幾年開始的人文學科振興(xing) 計劃,使得複旦大學光華樓幾乎成了全球著名學者必到的表演和觀光場地,每天層出不窮的學術講座中,相當比例都是從(cong) 國外或境外請來的洋教授所開。除了直接從(cong) 全球各個(ge) 國家招聘外教來校任職,複旦近些年新招進的青年科研人員要求必須有海外留學背景,最好是獲得歐美頂級學府的博士學位,即使是傳(chuan) 統優(you) 勢學科的文、史、哲及相關(guan) 研究所也不能例外。而環顧複旦之外的其他重點大學,這一國際化傾(qing) 向其實是潮流所趨,每個(ge) 學校都趨之若騖,將其視為(wei) 重要的辦學目標。筆者囿於(yu) 知識、聞見所限,不能對理、工、醫科的國際化辦學思路妄加評價(jia) ,但以筆者所在的人文學科來看,這一國際化思路則飽受非議。文、史、哲等學科要求的深厚的傳(chuan) 統人文積墊與(yu) 洋博士學位往往不可得兼於(yu) 一人,這使得,一方麵,人文學科研究漸有不倫(lun) 不類的洋涇浜傾(qing) 向,有些更激烈的學者則徑直將其總結為(wei) “海外漢學模式殖民中國學術”現象;而另一方麵,即使複旦、北大、清華等高校所培養(yang) 出來的土鱉文科博士中的佼佼者,也因欠缺海外鍍金經曆而很難在好的高校內(nei) 謀到教職,文科土鱉博士在中國大學招聘中處於(yu) 弱勢和被歧視狀態,是一個(ge) 不爭(zheng) 的事實。

 

 這一傾(qing) 向海歸博士的人才招聘指導方針,便來自於(yu) 複旦乃至全國所有重點大學的“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自我目標定位,中國大學這一普遍的“崇洋媚外”心態、盲目地向所謂世界一流標準看齊、與(yu) 國際接軌(實際是向歐美接軌)的辦學政策,曾在去年北京大學的“燕京學堂”項目中被輿論廣泛討論過。複旦此次校慶中出現了所謂“宣傳(chuan) 片事故”,使得大家都在譏笑複旦校方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讓全球校友蒙羞,不少批評文章都將矛頭指向複旦乃至國內(nei) 大學抄襲成風、學術風氣不嚴(yan) 謹,但筆者以為(wei) ,這批評的箭頭卻射錯了靶子,沒有看到事情背後的實質。且不說此次的“宣傳(chuan) 片事件”與(yu) 真正意義(yi) 上的學術抄襲事件性質上有很大區別,況且我們(men) 也很難推論出說複旦及國內(nei) 其他大學學術風氣不嚴(yan) 謹,所以連學校的宣傳(chuan) 片都學會(hui) 了抄襲,這個(ge) 邏輯關(guan) 係基本很難成立。媒體(ti) 這兩(liang) 天對幕後製作過程的還原,也使得我們(men) 看出,《To My Light》並未存心偷偷抄襲而僥(jiao) 幸於(yu) 不被發現,毋寧說,複旦官方對國際範兒(er) 的盲目追捧,才積成了如此大的網絡民憤。

 

“宣傳(chuan) 片事件”中真正該反思的是什麽(me) ?

 

回到複旦校慶宣傳(chuan) 片事件上,學校能夠在撤下飽受爭(zheng) 議的英文宣傳(chuan) 片三小時後,便重新上線一部長達十幾分鍾的全新中文宣傳(chuan) 片,說明了這部中文宣傳(chuan) 片早就在拍攝計劃內(nei) (合理揣測是已經提前拍攝完成),而非事故發生後才手忙腳亂(luan) 重新製作一部。而根據上麵已經引及的微信公眾(zhong) 號“Ubee”文章透漏,校方確實準備了一中、一英兩(liang) 個(ge) 宣傳(chuan) 片。但真正的問題在於(yu) ,官方敢於(yu) 在5月27號這樣一個(ge) 如此重要的校慶日上隻將英文版本作為(wei) 全新的官方形象片向全球推廣,而隻有前者在輿論場上遭受了廣泛非議後,才匆忙將這個(ge) 早已準備好的中文版宣傳(chuan) 片拿出來做為(wei) 自己的形象宣傳(chuan) 片。想必是那種覺得科幻大片似的英文形象片更能代表有著雄厚國際化野心的複旦,更能代表複旦的高大上方麵的心態,才是釀成“宣傳(chuan) 片事故”的根源。

 

就像某位網友針對此一針見血地評論道:“裝逼遭雷批”,這可謂話糙理不糙。倘若複旦不是將科幻大片似的英文宣傳(chuan) 片看得跟它這所紮根於(yu) 中國黃土地中的大學氣質更接近,它便不會(hui) 在校慶日這樣的日子高調地端出這盤惟一的、但後來又使它後悔莫及的菜;倘若複旦的《To My Light》片子是與(yu) 國內(nei) 的清華大學等而非與(yu) 日本的東(dong) 京大學宣傳(chuan) 片情節雷同,則網友們(men) 今天的反應或許也不會(hui) 是這般激烈、憤慨,這種結果下,可以預想更多的會(hui) 是調侃和網絡段子。問題的要害在於(yu) 《To My Light》是與(yu) 一所世界公認的著名大學宣傳(chuan) 片雷同,國人在現實生活中所遭際的層出不窮的畫虎不成反類犬的山寨體(ti) 驗,就這樣被一個(ge) 大家既看不太懂、也聽不太懂的所謂高大上的英文宣傳(chuan) 片重新激活、點燃,於(yu) 是眾(zhong) 矢交加於(yu) 這部片子和複旦這所著名學府,公眾(zhong) 們(men) 借此發泄他們(men) 對各種惡劣的卻自以為(wei) 潮流的國際範兒(er) 現象的憤慨。比如早年大陸藝人刻意模仿的港台腔,比如明明是個(ge) 中國的藝人,卻偏要起個(ge) 外國譯名,來假裝異域風情;又比如中國本土的很多服飾品牌往往都要注冊(ce) 個(ge) 洋名字來冒充國外血統,而近些年媒體(ti) 更是揭發出了許多土生土長的本土品牌到自貿區轉一圈換個(ge) 海關(guan) 進出口批文來冒充洋品牌的怪現象。《圍城》小說裏辛辣地挖苦過購買(mai) 莫須有的“克菜登大學”的假洋文憑這類現象,而如今現實中正不乏種種活例子。具體(ti) 到中國當下的文化屆和學術屆,一方麵大力喊著增強文化/學術自主性,另一方麵仍繼續著對歐美高校不加分辨的、亦步亦趨的模仿,複旦等所有要向“世界一流大學”目標邁進的大學,應該清楚地說明他們(men) 的“國際化”及“世界一流”,是否就是簡單的複製歐美那幾所名校?是否就是一味地拔高師生的英文水平要求?是否隻有英文的學術成果才具有世界意義(yi) ?在整個(ge) 社會(hui) 國學熱和向傳(chuan) 統文化複歸的大背景下,這種政策的延續將是否導致,不能用英文講授中國經學、唐宋詩詞及《資治通鑒》的老師,將來便沒有資格在複旦等全國一流學府任教?

 

綜上,複旦在這個(ge) 宣傳(chuan) 片事故中所需要反思的,不是淺表意義(yi) 上的所謂涉嫌抄襲與(yu) 缺乏承認錯誤的勇氣問題,而是複旦官方一直自以為(wei) 惟一正確道路的國際化辦學思路。一部宣傳(chuan) 片引起的爭(zheng) 議隨著時間流逝總會(hui) 慢慢在輿論場中消彌,而像複旦一樣的國內(nei) 高校反思他們(men) 一味崇洋媚外的辦學理念,則剛剛開始。複旦在110周年校慶上所栽的根頭和所受的非議,既是特殊個(ge) 例,又具有普泛性的教育意義(yi) ,很多知名高校也正犯著同樣的錯誤,隻是它們(men) 幸運地還沒擦燃那根引火上身的導火索。

 

【歡迎轉發。懇望支持公益網站,轉發請注明來源於(yu) 伟德线上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