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孔聖堂:儒教的現代改製實踐與(yu) 模式建構
作者:孔聖堂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首發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年四月十二日乙巳
耶穌2015年5月29日
為(wei) 了完成儒教在現代社會(hui) 的重建工作,沿著下行路線創建儒教現代教團組織形態,2009年,周北辰來到深圳,在儒商企業(ye) 家張華先生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參與(yu) 下,在蔣慶先生等儒門師友的共同關(guan) 心支持下,創建了當今中國第一個(ge) 儒教道場——深圳孔聖堂。
經過五年的努力,孔聖堂初步完成了儒教“現代形態”的模式建構。其中包括儒教的道場模式、組織模式、禮樂(le) 模式、宣教模式、教育模式、企業(ye) 模式、經濟模式等。“深圳孔聖堂模式”的建成,標誌著儒教現代改製與(yu) 儒教重建事業(ye) 進入一個(ge) 新的曆史階段:儒教重建事業(ye) 未來的任務就是將“深圳孔聖堂模式”複製推廣到全國乃至海外。
【一】 道場模式
道場,是傳(chuan) 教布道,舉(ju) 行各種禮樂(le) 活動及宗教儀(yi) 式的專(zhuan) 門場所。儒教現代道場的創建是儒教“現代形態”建構的首要內(nei) 容。儒教現代道場模式的建構就是要確立儒教在現代社會(hui) 道場建設的規範和製度。其中,包括神靈譜係的確立、廟祀製度的厘定、道場類別的整合、道場建築外觀及內(nei) 飾布局、神像神位的確定、禮器禮具的規定、道場等級設置和功能定位等等。
儒教是一個(ge) 多神教,有龐大的神靈譜係。傳(chuan) 統儒教祭祀禮儀(yi) 製度繁複,等級森嚴(yan) ,道場類別繁多,且曆朝曆代不盡相同。現代社會(hui) 生產(chan) 方式、生活方式、社會(hui) 結構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傳(chuan) 統儒教的道場模式已經與(yu) 現代社會(hui) 不相適應,要建構儒教的“現代形態”,就必須在重新整合傳(chuan) 統儒教神靈譜係,損益傳(chuan) 統廟祀製度與(yu) 道場製度的基礎上,建構儒教的現代道場製度和規範。
傳(chuan) 統儒教道場有天壇、太廟、孔廟、書(shu) 院、祠堂,還有諸物百神之廟,如:媽祖廟、關(guan) 帝廟、土地廟、城隍廟、山神廟等等。在傳(chuan) 統社會(hui) ,隻有天子能夠祭天,隻有士大夫能夠祭孔,婦女不能入祀孔廟。儒教在傳(chuan) 統社會(hui) 有著明確的等級製度和複雜的禮儀(yi) 規範,因而其道場的組織模式也是與(yu) 傳(chuan) 統社會(hui) 政治製度相應的,等級森嚴(yan) ,紛繁複雜,不完全適應現代社會(hui) 的需要。因此儒教在現代社會(hui) 的重建,必須因應現代社會(hui) 的特點,對儒教傳(chuan) 統資源進行重新整合,建立適合於(yu) 現代社會(hui) 的廟祀製度和道場模式。
要以儒教“禮三本”的基本教義(yi) ,整合神靈譜係及廟祀製度,並在此基礎上建立現代道場模式。荀子曰:
“禮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君師者,
治之本。故禮,上祀天,下祀地,尊先祖而隆君師。”
昊天上帝是儒教的至上神,是百神之主。聖王與(yu) 祖先神為(wei) 配天大神。根據儒教“禮三本”的基本教義(yi) ,因應現代社會(hui) 及民族國家特點,深圳孔聖堂在多年的儒教現代改製實踐中,確立了儒教現代道場建設的規範和製度,從(cong) 而形成了儒教的現代道場模式。儒教現代道場有如下基本構件:
1)華夏儒廟
依儒教現代道場模式定位,“華夏儒廟”是中國儒教會(hui) 各大教區的中心道場。按行政區劃,各省、市教區都必須建一座“華夏儒廟”。“華夏儒廟”的具體(ti) 性質、結構、功能和布局如下:
華夏忠烈祠
數千年來,每當我們(men) 民族麵臨(lin) 外來侵略及種種危機的時候,總有無數的民族英雄挺身而出,拋頭顱灑熱血,為(wei) 家國天下殺身成仁,舍身取義(yi) 。如:嶽飛、文天祥、在抗日戰爭(zheng) 中為(wei) 國捐軀的英勇將士等等,他們(men) 是我們(men) 民族的脊梁!“華夏忠烈祠”供奉民族英雄與(yu) 忠烈之士,以弘揚他們(men) 的人格、精神與(yu) 豐(feng) 功偉(wei) 績。曆代民族英雄將入祀華“夏忠烈祠”,把華夏民族英雄當作神靈奉上祭壇,永享國家祭祀,這是現代儒教道場的一大特征。這一道場製度與(yu) 廟祀製度是根據現代民族國家性質與(yu) 民族主義(yi) 及愛國主義(yi) 精神,因時改製的結果,與(yu) 現代民族國家及國際政治現狀相適應,有利於(yu) 民族精神與(yu) 愛國主義(yi) 精神的培育。
華夏聖母堂
在中國數千年的曆史上,有很多偉(wei) 大崇高的女性,他們(men) 以自己的厚德、智慧及忠貞為(wei) 我們(men) 民族,為(wei) 中華文明,為(wei) 家國天下做出來巨大貢獻,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跡。“華夏聖母堂”將對華夏文明史上數千年來的偉(wei) 大女性之德行、人格與(yu) 事功,用物化的形式再現出來。並將她們(men) 奉上神壇,作為(wei) 神靈,永享祭祀。中國的聖母,如:黃帝的夫人,舜帝的夫人,孔子的母親(qin) ,孔子的夫人,孟子的母親(qin) ,嶽飛的母親(qin) 等等。聖母堂供奉華夏聖母、賢母,並以曆代忠烈貞潔女性作為(wei) 配享,展示中國女性的厚德、偉(wei) 大與(yu) 崇高。以為(wei) 女性之典範和楷模,供後人瞻仰,緬懷和效法。
華夏先祖廟
儒教是一個(ge) 尊祖敬宗之教,華夏先祖是我們(men) 民族之根。每一個(ge) 中國人都是炎黃子孫,都有共同的祖先,有共同的根。先祖廟將供奉伏羲、黃帝、炎帝、堯帝、舜帝等華夏先祖。展示我們(men) 祖先開族創宗、治教天下的豐(feng) 功偉(wei) 績,以供後世子孫瞻仰,緬懷,尋根。
儒教大成殿
儒教文明史上,湧現出了無數的聖賢人物,他們(men) 或立德,或立言,或立功,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如:孔子、周公、孟子、荀子、董仲舒、朱熹、王陽明、康有為(wei) 等儒教先聖先賢。大成殿供奉孔子,並以曆代聖賢配享,以供後世瞻仰,緬懷,學習(xi) 。
華夏社稷壇
社稷壇又稱“地壇”或“方澤壇”。社是土神,稷是穀神;社稷神代表國家,是國家神。祭祀社稷神,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華夏社稷祭祀已經有四千多年曆史。社稷壇建築規製可參照現北京地壇,壇平麵呈方形,以象征“天圓地方”之說。中心壇台分上下兩(liang) 層,周有澤渠、外有壇壝兩(liang) 重,四麵各有欞星門。每年由國家和儒教會(hui) 按儒教禮製規定舉(ju) 行社稷祭祀大典。
天 壇
天壇是儒教祭祀皇天,祈求五穀豐(feng) 登之場所。現代儒教天壇建築規製可參照現北京天壇進行損益,保留圜丘壇、祈年殿等主要建築設施。圜丘壇是祭天場所,祈年殿供奉“昊天上帝”牌位。國家及儒教會(hui) 每年都將在這裏舉(ju) 行祭天儀(yi) 式,祈求上天輔佑,風調雨順、五穀豐(feng) 登,國泰民安。現代社會(hui) ,人人皆可祭天。祭天儀(yi) 式分大祀、中祀、群祀三等,由國家及儒教總會(hui) 主持,
每逢儒教重大節日及民族傳(chuan) 統文化節日,都將按儒教禮製規定在“華夏儒廟”舉(ju) 行大規模的祭英烈、祭聖母、祭祖、祭孔、祭社稷、祭天等大型祭祀活動,以及其他禮樂(le) 文化活動。“華夏儒廟”將成為(wei) 儒教及華夏文明物化展示場所;成為(wei) 中外人士了解儒教及中國文化的場所;成為(wei) 民族主義(yi) 及愛國主義(yi) 教育基地;成為(wei) 炎黃子孫尋根朝聖,慎終追遠的精神家園。
2) 孔聖堂
“ 孔聖堂”是儒教的社區道場。現代儒教組織將在城市社區、鄉(xiang) 鎮社區遍設孔聖堂作為(wei) 儒教基層道場。孔聖堂供奉“天地祖先聖人神位”。懸掛孔子及曆代聖人、民族先祖畫像。孔聖堂作為(wei) 儒教基層道場,是儒教儒師及儒教士講經傳(chuan) 道,實施教化的場所,是儒教信徒舉(ju) 行各種禮樂(le) 活動和修學活動的專(zhuan) 門場所,也是基層會(hui) 眾(zhong) 團契生活的場所,其功能相當於(yu) 基督教的教堂。
3)公共祠堂
公共祠堂是儒教企業(ye) 組織,家族組織、鄉(xiang) 村組織的道場。儒教會(hui) 將在企業(ye) 設立企業(ye) 祠堂,在廣大鄉(xiang) 村設立公共祠堂或家族祠堂。企業(ye) 祠堂供奉“天地祖先聖人神位”,以企業(ye) 家族神靈及儒商始祖子貢和關(guan) 公配享。企業(ye) 祠堂是儒商企業(ye) 舉(ju) 行祭祀活動及企業(ye) 禮儀(yi) 活動的場所,是企業(ye) 員工學習(xi) 和團契生活的場所。鄉(xiang) 村祠堂是村民舉(ju) 行祭祀活動,討論重大決(jue) 策,舉(ju) 辦文化活動和各種禮樂(le) 活動的專(zhuan) 門場所。
4) 家庭神位
傳(chuan) 統中國每一個(ge) 家庭都有堂屋,堂屋供奉“天地祖先聖人神位”,堂屋就是家庭道場,是家庭成員祭祀神靈,告拜天地祖先聖人的專(zhuan) 門場所。現代社會(hui) 應重新恢複家庭道場的儒教形態,有條件的家庭都要留出專(zhuan) 門的房間作為(wei) 家庭道場,供奉“天地祖先聖人神位”。有了家庭道場,家就不僅(jin) 僅(jin) 是世俗的物質的家園,也是精神的家園。不僅(jin) 能夠安身,也能立命。家庭道場的設立對於(yu) 增加家庭文化底蘊,營建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對於(yu) 子孫後代的教育和成長都將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有了華夏儒廟、孔聖堂、公共祠堂、家庭神位,這樣就形成了一個(ge) 集教區中心道場、社區道場、企業(ye) 道場、鄉(xiang) 村道場和家庭道場為(wei) 一體(ti) 的,由大到小,由上至下的,係統完善的儒教現代道場模式。
【二】 組織模式
儒教是政教合一,治教一體(ti) 的宗教。在傳(chuan) 統儒教形態中,無論是上古儒教形態,還是封建形態,抑或大一統形態,儒教都沒有自己獨立的教團組織。儒教組織跟政治組織、社會(hui) 組織、家庭組織高度同構,國家組織就是儒教組織,社會(hui) 組織和家庭組織也是儒教組織。
近代以來,隨著大一統君主製國家的解體(ti) ,儒教失去了它的“國家組織形式”。民國時期對於(yu) 祭天製度、祭孔製度、書(shu) 院製度、讀經教育製度等儒教禮法製度的廢除,又使儒教喪(sang) 失了“社會(hui) 組織形式”。儒教曾一度淪為(wei) 民間小傳(chuan) 統,由百姓以民間風俗的形式保留著儒教殘留的外在形式。在反封建、破四舊以及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中,儒教及中國傳(chuan) 統文化遭受了滅頂之災。
所以,在現代形態意義(yi) 上重建儒教,首先要根據現代社會(hui) 的基本情狀,以現代宗教社團法人的形式建構儒教的組織形態。讓儒教在現代社會(hui) ,首先於(yu) 民間以宗教社團組織的模式重建,這就是蔣慶先生所謂儒教重建的下行路線。然後以教團組織和儒教廟堂實體(ti) 相結合的形式獲得與(yu) 其他宗教平等的地位與(yu) 生存發展權利,合法地在民間傳(chuan) 播和發展。並由此逐步深入到現代社會(hui) 生活當中,對社會(hui) 進行儒化,對城市社區、鄉(xiang) 村、企業(ye) 、學校乃至家庭進行複古更化,從(cong) 而慢慢地轉變世風,美化風俗。
要建立現代教團組織形態,首先要成立全國性的“中國儒教會(hui) ”,向政府民政部門申請儒教作為(wei) 獨立宗教社團法人進行注冊(ce) 登記,讓儒教取得和佛教、道教、伊斯蘭(lan) 教及基督教幾大宗教組織平等的法權地位。爭(zheng) 取中國人信仰儒教的自由和權力。
要由中國儒教會(hui) 來有效地組織儒教的重建、宣教及發展工作。與(yu) 儒教教會(hui) 組織相關(guan) 聯,建立儒教的相關(guan) 製度,如:教階製度、教籍製度、廟祀製度、告拜製度等等。同時,要與(yu) 行政區劃相一致,設立儒教的省、市、縣、鄉(xiang) 各級教區和分支機構,把儒教的組織深入到社區、鄉(xiang) 村、學校、企業(ye) 和家庭。
在橫向組織上,要成立儒教的青年組織、婦女組織、學生組織、企業(ye) 組織。經過這樣橫向和縱向兩(liang) 方麵的教團組織建構,儒教才能在現代社會(hui) 以“實體(ti) ”的形式合法存在,從(cong) 而完成儒教“現代形態”的組織模式建構。
【三】 禮樂(le) 模式
禮樂(le) 是儒教的重要內(nei) 容和形式,也是儒教特有的宗教儀(yi) 式和事神方式,是儒教徒的宗教生活方式,同時也是儒教教化萬(wan) 民治理天下的重要途徑和手段。儒教的宗教目標與(yu) 治世目標都要通過“禮樂(le) ”這一形式來完成。所以,“製禮作樂(le) ”數千年來就是儒教宗教改革最重要的內(nei) 容。不論是周公的宗教改革,孔子的宗教改革,還是漢代的宗教改革,因時應勢,製禮作樂(le) 都是儒教改革的重要內(nei) 容。重建儒教的“現代形態”也離不開製禮作樂(le) 。儒教“現代形態”的重建,很大意義(yi) 上就是在現代社會(hui) 政治及經濟文化背景下的“製禮作樂(le) ”。
孔聖堂創辦五年來,始終致力於(yu) 儒教現代禮樂(le) 模式的建構。根據“禮之用,時為(wei) 大”、“禮可義(yi) 起”的教義(yi) 精神,孔聖堂在整合傳(chuan) 統禮樂(le) 資源的基礎上,根據現代社會(hui) 的具體(ti) 情況,製訂了一係列儒教禮樂(le) 規範和製度,以及禮儀(yi) 程序和儀(yi) 式。其中包括祭祀禮、告拜禮、歸宗禮、冠禮、開筆禮、婚禮、喪(sang) 禮、立社禮、慶典禮、就職禮、相見禮等儒教禮樂(le) 儀(yi) 式及規範。
孔聖堂成立了以著名儒教學者蔣慶先生為(wei) 代表的“儒教禮樂(le) 研究製訂學術委員會(hui) ”,專(zhuan) 門從(cong) 事儒教禮樂(le) 的學術研討和現代儒教禮樂(le) 規範的製訂工作。同時,孔聖堂還成立了專(zhuan) 門的禮樂(le) 機構——儒教聖樂(le) 團和儒教禮儀(yi) 隊。孔聖堂儒教聖樂(le) 團現有專(zhuan) 職儒教樂(le) 師20餘(yu) 人,每周進行儒教音樂(le) 的排練演習(xi) 。儒教禮儀(yi) 隊有專(zhuan) 職的儒教司儀(yi) 和執事及其他執禮人員若幹,定期演習(xi) 儒教禮樂(le) 。孔聖堂還製作了各類儒教禮具、禮器、禮服。
每年,孔聖堂定期舉(ju) 行祭孔大典、歸宗禮、開筆禮,冠禮、婚禮等儒家禮儀(yi) 活動。同時,還為(wei) 其他企事業(ye) 單位、社會(hui) 團體(ti) 及民間組織承辦各種相關(guan) 的立社禮、慶典禮、就職禮等現代儒教禮樂(le) 活動。為(wei) 儒商企業(ye) 製訂企業(ye) 禮樂(le) 製度和規範,協助儒商企業(ye) 進行企業(ye) 文化建設。每周儒教來複日(即星期日)舉(ju) 行儒教的“告拜禮講經會(hui) ”,傳(chuan) 道講學。孔聖堂來複日“告拜禮講經會(hui) ”每周舉(ju) 行,已經整整堅持了五年,影響了成千上萬(wan) 的受眾(zhong) ,有的已經行儒教歸宗禮,正式歸宗儒門。
孔聖堂經過五年的努力實踐,已經建構出係統完備的儒教現代禮樂(le) 模式。
【四】 宣教模式
在傳(chuan) 統儒教中國,儒教是國教,是王官學,是國家統治思想。中國就是儒教國家,中國社會(hui) 就是儒教社會(hui) ,中國人都是儒教信徒,人人都知道儒教,人人都在按照儒教的禮法典章製度及倫(lun) 理道德規範來做人做事。儒教不需要現代意義(yi) 上的所謂“宣教”工作。但是,在當今中國,由於(yu) 近百年來儒教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儒教及其所代表的傳(chuan) 統文化與(yu) 精神價(jia) 值已經衰落和消亡,中國人已經沒有了文化身份,沒有了精神信仰,已經陌生於(yu) 自己的傳(chuan) 統,根本不知道儒教為(wei) 何物。
儒教和中國文化已經被從(cong) 中國人的記憶中刪除,加之在全麵反傳(chuan) 統和全盤西化的影響下,在現代“儒教非教論”的流毒影響下,在“五四”傳(chuan) 統的洗腦後,儒教的教義(yi) 被刻意地曲解、潑汙和貶損,人們(men) 對儒教及其教義(yi) 和精神價(jia) 值諸多誤會(hui) ,甚至認為(wei) 儒教根本就不是宗教。儒教已經徹底全麵地退出了中國人的社會(hui) 政治生活、公共生活、家庭生活和個(ge) 人生命。
有鑒於(yu) 此,要複興(xing) 儒教,在現代社會(hui) 重建儒教,就必須進行深入全麵的弘道和宣教工作。要讓中國人,讓全世界都知道儒教的存在,了解儒教的意義(yi) 和價(jia) 值。所以孔聖堂在重建儒教“現代形態”的實踐中,突出強調儒教的宣教工作和宣教模式的建構。
首先,孔聖堂堅持每周“來複日”(即周日)的儒教經典講學活動,其目的是講明正學,正本清源,澄清誤解。把孔子的真思想,儒教的真精神真價(jia) 值,在對儒教經典的解讀過程中弘揚和傳(chuan) 播出來。同時,要摸索出一套針對不同層次、不同職業(ye) 、不同年齡受眾(zhong) 的深入淺出的現代宣教模式。
其次,孔聖堂還發起了儒教“三化”、“四進”的宣教運動。“三化”就是儒教的生命化,生活化和社會(hui) 化。“四進”就是進學校、進社區、進企業(ye) 、進鄉(xiang) 村。
儒教的“生命化”就是讓儒教走向每個(ge) 人的個(ge) 體(ti) 生命,讓每一個(ge) 中國人都用儒教來作為(wei) 自己安身立命的大根大本,作為(wei) 自己的精神和生命信仰。
儒教的“生活化”就是讓儒教成為(wei) 人們(men) 的生活方式,讓人們(men) 在儒教的宗教生活、禮樂(le) 生活中去陶冶改變自己;在儒教的聖潔生活、修學生活中提升自己的生命人格,完善自己的道德人性;用儒教的倫(lun) 理道德觀,去指導自己的個(ge) 人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hui) 生活。
儒教的“社會(hui) 化”就是指要用儒教文化精神傳(chuan) 統和倫(lun) 理道德規範去從(cong) 事社會(hui) 建構,如:儒教的社區文化建構、企業(ye) 文化建構、家庭文化建構、商業(ye) 倫(lun) 理建構、校園文化建構等等,最終通過儒教的禮樂(le) 教化和複古更化,讓社會(hui) 形成和睦、和諧、安寧的社會(hui) 秩序。
“四進”就是指儒教進學校、進企業(ye) 、進社區、進鄉(xiang) 村。儒教的“四進”運動是儒教社會(hui) 化的具體(ti) 實踐。
進學校,就是讓儒家文化的精神價(jia) 值及倫(lun) 理道德規範進學校,影響學生;改變學校應試教育和工具理性教育的現狀;加強人格教育、德性教育;用儒教詩書(shu) 禮樂(le) 的教育模式及經典教育模式對學生施加影響,從(cong) 而改變中國教育的現狀。
進企業(ye) ,就是用儒教的精神價(jia) 值為(wei) 企業(ye) 鑄魂,從(cong) 事企業(ye) 文化建設,讓企業(ye) 能夠用儒教的倫(lun) 理道德規範指導自己的經營行為(wei) 。通過一係列的企業(ye) 文化製度和企業(ye) 行為(wei) 規範的建構,讓企業(ye) 變成真正意義(yi) 上的儒商企業(ye) 。並從(cong) 根本上改變當今中國企業(ye) 不守誠信、製假販假的狀況。培育中國的儒商企業(ye) 家人格,建構中國的商業(ye) 精神和商業(ye) 倫(lun) 理規範。最終實現中國現代商業(ye) 文明模式的建構。
進社區,就是讓儒教走進城市社區,從(cong) 事社區文化建設。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推進,人們(men) 的居住模式和生活方式發生了重大的改變。城市社區沒有文化底蘊,沒有良好的民風民俗,鄰裏之間冷漠無情。有鑒於(yu) 此,用儒教的基本義(yi) 理、文化精神及倫(lun) 理道德規範從(cong) 事社區文化建設,為(wei) 社區提供禮樂(le) 文化及少兒(er) 經典教育等服務。建設和諧社區,和諧家庭,用儒教精神價(jia) 值重建現代社區文化。
進鄉(xiang) 村,就是讓儒教走進鄉(xiang) 村,從(cong) 事鄉(xiang) 村文化建設。中國現代化的進程是鄉(xiang) 村經濟文化逐步衰落的過程,社會(hui) 政治經濟和文化資源大幅度向城市傾(qing) 斜。鄉(xiang) 村在國家治理結構中被漸漸弱化甚至淡忘。由於(yu) 青壯勞動力紛紛離開土地,奔向城市,鄉(xiang) 村剩下的大都是老人、孩子和病殘等弱勢群體(ti) 。加之傳(chuan) 統鄉(xiang) 紳階層的消亡,中國的鄉(xiang) 村成為(wei) 文化的荒漠。故此,基督教趁虛而入,在中國農(nong) 村尤其是北方農(nong) 村大肆傳(chuan) 播,讓中國鄉(xiang) 村社會(hui) 淪為(wei) 基督教的社會(hui) ,讓中國人大量淪為(wei) 基督教徒。據相關(guan) 統計,基督教在大陸已經擁有一億(yi) 幾千萬(wan) 教徒,就是說十個(ge) 中國人中有一個(ge) 基督教徒,已經有十分之一的中國人信奉基督教。長此以往,中國人都會(hui) 變成基督教徒,中國會(hui) 變成一個(ge) 基督教國家。
宗教是文明的主要載體(ti) 和形式,也是一個(ge) 文明體(ti) 係的核心內(nei) 容,宗教的消亡必將導致這個(ge) 文明的消亡。文明的入侵,文化的擴張,首先從(cong) 宗教的擴張和傳(chuan) 播開始。最根本的殖民就是文化的殖民,最有效的殖民就是宗教殖民。讓儒教進鄉(xiang) 村,從(cong) 事鄉(xiang) 村文化建設,是製約基督教對中國鄉(xiang) 村進行擴張式傳(chuan) 播的最有效手段。重建鄉(xiang) 村家族製度,重建家族祠堂,建設鄉(xiang) 村互助關(guan) 愛組織,讓鄉(xiang) 村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和文化底蘊,形成良好的民風民俗。
除了“三化”“四進”的宣教活動之外,孔聖堂還編印了大量的宣教資料;設計製作了孔聖堂畫冊(ce) ;出版了《儒教要義(yi) 》《儒教知識問答》《儒商管理學》等書(shu) 籍,進行廣泛的贈閱;還和新聞媒體(ti) 進行的合作,開辟儒家文化的專(zhuan) 版專(zhuan) 欄;創建了孔聖堂的官方網站,進行網絡布道宣教;每年還舉(ju) 辦大型的宣教和紀念活動。
孔聖堂與(yu) 廣東(dong) 高科技產(chan) 業(ye) 商會(hui) 及三合國際集團每年舉(ju) 辦深圳孔子文化節,其中有祭孔大典、儒家智慧高峰論壇、藝術品公益拍賣晚會(hui) 、名人藝術文化沙龍等形式。通過這些大型係列活動,邀請海內(nei) 外政界、商界、學界、媒界及社會(hui) 各界精英人士聚會(hui) 深圳,起到了良好的廣泛而深入的宣教傳(chuan) 播效果。另外,孔聖堂還以舉(ju) 辦各種傳(chuan) 統節日紀念活動、儒門會(hui) 講、修身營、學習(xi) 小組、朝聖之旅等儒教團契生活的方式進行宣教。
總之,孔聖堂在五年來的儒教重建實踐中已經建立了一整套從(cong) 城市到鄉(xiang) 村,從(cong) 社區到學校,形式多樣的,係統完備的宣教模式。
【五】 教育模式
儒教非常重視教育,從(cong) 本質上講,儒教就是教育之教,教化之教。儒教六經無不具有教育教化功能,儒教曆代聖賢都是著名的教育家。尤其是至聖先師孔子,在春秋亂(luan) 世興(xing) 私學之風,有教無類,因材施教,以六藝授徒,用儒家特有的詩書(shu) 禮樂(le) 的教育教化方式立教。
近代以來,傳(chuan) 統被拋棄,儒教式微,儒家經典教育在民國時期即被從(cong) 中小學教育中剔除,數千年來儒教特有的教育教化內(nei) 容和方法被拋棄。中國的教育徹底西化,不注重人格的培養(yang) 和心性的養(yang) 成,不關(guan) 心綜合素質的培育。當今中國的教育危機重重,中小學以應試教育為(wei) 目標,高等教育以職業(ye) 化、工具化為(wei) 訴求。教育的西化以及對傳(chuan) 統的背離,導致了中國百年來教育的災難性的後果。今天中國腐敗蔓延、拜金主義(yi) 、道德崩潰、良知泯滅的現狀,追根溯源就是中國現代教育直接導致的結果。有鑒於(yu) 此,重建儒教的“現代形態,就離不開重建儒教的現代教育模式。
近十多年來,隨著傳(chuan) 統文化的複興(xing) 及孔子文化熱潮的掀起,在民間,少兒(er) 讀經班、讀經學校以及各種傳(chuan) 統文化培訓機構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高等院校也紛紛成立國學院、孔子研究院、儒學院等機構。但是,通觀全局,深入觀察,我們(men) 就會(hui) 發現這些關(guan) 於(yu) 儒家經典和儒家文化的教育,都存在著種種問題。民間讀經教育機構為(wei) 增加自己的吸引力,增強聲音的響亮度,為(wei) 擴大生源,不惜采取偏激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推出所謂“八小時讀經”甚至“二十四小時讀經”的理念;隻讀經,不講經,不解經;有的讀經學校及培訓機構,甚至沿用佛教的宗教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從(cong) 小把孩子當作僧侶(lv) 來培養(yang) 。而高等院校的國學教育和研究機構,則本著工具理性的教育理念,把儒學當作知識之學來進行所謂客觀、冷靜、理性的分析研究,不注重聖人之學、聖人之道對人的身心性命安立和人格教化作用。市場化的國學培訓則更是花樣百出,幾天的國學課程可以賣出幾萬(wan) 乃至幾十萬(wan) 的天價(jia) 。傳(chuan) 統文化及儒學教育的亂(luan) 象充分表明,我們(men) 對儒家的教育模式,對孔子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已經陌生,不明就裏。
有鑒於(yu) 此,孔聖堂創辦五年來,始終致力於(yu) 儒家教育研究與(yu) 實踐,探索在現代社會(hui) 及現行教育體(ti) 製之下,如何建立儒家的教育模式,以期對現行教育的弊端進行療補。五年來,孔聖堂堅持舉(ju) 辦每年一屆的“公益少兒(er) 儒學班”,以孔子“詩書(shu) 禮樂(le) ”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來辦學。孔聖堂自行選編了相關(guan) 的教材,擬定了相關(guan) 的教育課程體(ti) 係,逐步摸索出了一套儒教的現代教育模式。
孔聖堂少兒(er) 儒學班每屆近60人,實現親(qin) 子雙修,招收6-11歲學童,利用周末時間開課學習(xi) 。每期學製一年,配備了經典導讀、詩文導讀以及禮儀(yi) 、古箏、古琴、笛子、書(shu) 法、武術等課程。通過五年的少兒(er) 儒學教育實踐,孔聖堂形成了以詩書(shu) 禮樂(le) 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教學內(nei) 容為(wei) 特征的的“儒家少兒(er) 教育模式”。
其次,孔聖堂五年來堅持每周一度的儒家經典公益講座,主要對象為(wei) 社會(hui) 各界人士。五年來,公益講座講了儒教的很多經典,如《孝經》《論語》《大學》《中庸》《孟子》等,形成了孔聖堂獨特的“社會(hui) 公共教育模式”。受眾(zhong) 群體(ti) 包括公務人員、企業(ye) 家、企業(ye) 管理人員和員工、教師、中小學生、社區民眾(zhong) 等。
另外,孔聖堂五年來還致力於(yu) 現代企業(ye) 文化建設和企業(ye) 員工教育教化的相關(guan) 社會(hui) 實踐,在大中型企業(ye) 推廣儒家傳(chuan) 統,弘揚儒商文化,為(wei) 企業(ye) 提供文化建設服務及員工教育教化服務,為(wei) 企業(ye) 製定基於(yu) 儒教文化精神的企業(ye) 倫(lun) 理道德和行為(wei) 規範。在企業(ye) 教育教化方麵,形成了獨特係統的“儒商企業(ye) 教育模式”。2014年,本人出版了《儒商管理學》一書(shu) ,在總結孔聖堂多年來從(cong) 事企業(ye) 文化建設和企業(ye) 管理谘詢、企業(ye) 教育教化的基礎上,從(cong) 儒教的基本教義(yi) 和精神價(jia) 值出發,係統闡明了儒商精神與(yu) 儒商王道管理模式對於(yu) 中國現代商業(ye) 文明建構的意義(yi) 和價(jia) 值。這是儒教文明從(cong) 傳(chuan) 統農(nong) 耕形態向現代工商業(ye) 文明形態正式轉型的開啟。
【六】 企業(ye) 模式
現代社會(hui) 是工商業(ye) 社會(hui) ,工商業(ye) 社會(hui) 與(yu) 傳(chuan) 統農(nong) 耕社會(hui) 相比較,其生產(chan) 力和生產(chan) 方式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傳(chuan) 統儒教,無論是封建形態還是大一統形態,都是儒教的農(nong) 耕文明形態。在現代工商業(ye) 社會(hui) ,人類的生產(chan) 方式、生活方式、社會(hui) 結構方式都發生了重大的變化。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和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ye) 成為(wei) 社會(hui) 最基本的生產(chan) 單元和最重要的社會(hui) 公共組織。其社會(hui) 職能相當於(yu) 封建時代的“家”和大一統君主製時期的“家族”。
在傳(chuan) 統社會(hui) ,“家”和“家族”是儒教最基層的社會(hui) 組織。儒教的基本教義(yi) 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齊家是治國平天下的基礎。因此,要建構儒教的現代形態,就離不開對儒教企業(ye) 模式的建構,儒教的企業(ye) 模式就是儒商企業(ye) 的模式。在現代工商業(ye) 社會(hui) ,真正意義(yi) 上的儒商企業(ye) ,就是以儒家價(jia) 值為(wei) 企業(ye) 的的靈魂,以“修齊治平”為(wei) 企業(ye) 的社會(hui) 理想,以儒教的倫(lun) 理道德規範作為(wei) 企業(ye) 的行為(wei) 規範和經營活動的指導原則。這樣的儒商企業(ye) ,就是儒教在現代工商業(ye) 社會(hui) 的重要基層組織。所以,儒教現代形態建構的下行路線,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要建構儒教的現代基層組織——儒商企業(ye) 。
多年來,孔聖堂在儒商企業(ye) 建設方麵作了長期的實踐和探索。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蔣慶先生就曾撰文闡述儒商企業(ye) 家的生命人格及行為(wei) 規範。2014年,周北辰出版《儒商管理學》一書(shu) ,貫通儒家文化精神價(jia) 值與(yu) 西方管理學,從(cong) 學理層麵對儒商管理學進行了理論建構。該書(shu) 從(cong) 儒商企業(ye) 的信仰體(ti) 係、核心價(jia) 值體(ti) 係、儒商企業(ye) 家理想人格、儒商倫(lun) 理道德規範諸方麵對儒商精神進行創造性闡釋,並指出,儒商精神就是中國的現代商業(ye) 精神。同時,在儒商精神的基礎上,發用出儒商企業(ye) 王道管理模式。
這一模式在多家企業(ye) 進行了實踐和落地,如今,這些儒商企業(ye) 都形成了自己的儒商企業(ye) 文化體(ti) 係,建構了儒商企業(ye) 的行為(wei) 規範體(ti) 係,以及相應的管理模式。有的企業(ye) 還設立了儒家的企業(ye) 祠堂,凡企業(ye) 的重大節慶、重大事件、重大決(jue) 策都要舉(ju) 行儒教的告拜禮儀(yi) 式。同時還在企業(ye) 建立了儒教的“企業(ye) 家族”組織。儒商企業(ye) 作為(wei) 現代儒教的基層組織,是儒教“現代形態”的重要組成部分。儒化現代企業(ye) 的成功與(yu) 否,是儒教“現代形態”得以建構的基礎。儒化企業(ye) ,用《大學》的話說,就是“齊家”。儒教在現代社會(hui) 要能治國平天下,首先就要能齊家。儒教企業(ye) 模式的建構,從(cong) 本質上講就是儒教商業(ye) 文明模式的建構,是儒教“現代形態”建構的關(guan) 鍵,是儒教在現代社會(hui) 上升為(wei) 王官學,從(cong) 事治國平天下的基礎和前提。
【七】 經濟模式
經濟問題是儒教現代重建的最大瓶頸。近百年來,儒教經過“五四”新文化運動、國民革命及“文化大革命”的一再破壞,幾近毀滅和消亡。至今為(wei) 止,儒教什麽(me) 都沒有。用蔣先生的話說,儒教就是“窮光蛋”,是“流浪漢”,是“階下囚”。如今階下囚的境況算是結束了,但儒教仍處於(yu) 無人、無錢、無道場、無身份的“四無”狀態。儒教要重建和複興(xing) ,有很多工作要做,有很多事務要處理。要培養(yang) 自己的專(zhuan) 門人才,要建書(shu) 院,建學校,建自己的組織,建自己的道場,這些都需要錢。沒有錢,寸步難行。
今天,麵對儒教的“四無”狀態,最大的瓶頸和首要的問題就是經費的問題。儒教自身沒有教產(chan) ,沒有信徒,沒有信徒自然就沒有捐贈,同時也沒有政府財政資助。由此可見,儒教沒有任何資金來源。這就注定在現代社會(hui) 重建儒教,必將麵臨(lin) 白手起家的困境。多年來,儒教的傳(chuan) 教工作都在資金和經費麵前止步。
孔聖堂作為(wei) 當今中國第一個(ge) 也是唯一一個(ge) 現代儒教道場和準儒教組織,它的誕生,凝聚著現代儒教改革實踐者的艱辛和心酸。
在儒教重建的初級階段,鑒於(yu) 全社會(hui) 對於(yu) 儒教的忘卻、陌生和誤解,政府財政資助、信徒捐贈、廟產(chan) 收入這三條基本的經費渠道都不能指望。隻能通過儒教傳(chuan) 道者的努力去感化社會(hui) ,從(cong) 而得到社會(hui) 的資助。但儒教不崇尚宗教恐嚇,不從(cong) 事神人交易,也不靠江湖術士的把戲蒙人。隻能靠義(yi) 理資源、學識智慧及人格魅力博得他人與(yu) 社會(hui) 的認可,從(cong) 而的到資助。在傳(chuan) 統儒教消亡,禮崩樂(le) 壞,學絕道喪(sang) 的今天,經費問題是困擾儒教重建事業(ye) 最大的障礙。
周北辰來到深圳伊始,身無分文,寄人籬下,後來借錢租房百餘(yu) 平米作簡易道場,在社區傳(chuan) 教。同時進行商業(ye) 性講學掙錢,維持傳(chuan) 教所需經費。後在講學傳(chuan) 教過程中得到三和國際集團董事長張華先生的高度認同,隨即在張華先生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參與(yu) 下創辦了儒教道場——深圳孔聖堂。2013年,又在三和國際集團的支持下,成立了三和仁愛基金會(hui) 。基金會(hui) 成立之初,張華先生為(wei) 基金會(hui) 捐款一千萬(wan) 元。三和仁愛基金會(hui) 定位為(wei) 儒家文化重建和複興(xing) 基金,主要資助對象為(wei) 儒家文化複興(xing) 及儒教重建事業(ye) 。三和仁愛基金會(hui) 是今天第一個(ge) 民間儒教專(zhuan) 門基金會(hui) 。孔聖堂日常維持費用與(yu) 開支,深圳孔子文化節舉(ju) 辦的相關(guan) 費用,都由三和仁愛基金會(hui) 提供。2014年,三和仁愛基金會(hui) 還出資在廣東(dong) 河源萬(wan) 綠湖畔興(xing) 建孔子書(shu) 院,作為(wei) 孔聖堂儒教文化複興(xing) 事業(ye) 的人才培養(yang) 基地。孔聖堂儒教重建的經濟模式建構經曆了一個(ge) 艱難曲折的過程:
借錢傳(chuan) 道——講學掙錢傳(chuan) 道——企業(ye) 家資助傳(chuan) 道——企業(ye) 家資助創辦道場——成立儒教專(zhuan) 項基金會(hui) ——搭建孔聖堂、基金會(hui) 、書(shu) 院三位一體(ti) 的儒教重建的綜合平台。
由孔聖堂、書(shu) 院、基金會(hui) 構成儒家文化複興(xing) 及現代儒教重建的鐵三角,並以此為(wei) 基礎搭建起儒家文化複興(xing) 及儒家重建的基本平台。儒教的重建,儒家文化的複興(xing) ,從(cong) 此有了第一塊基石。
孔聖堂自2009年創辦以來,實現了第一個(ge) 五年計劃,完成了儒教“現代形態”的模式建構,並搭建起了儒家文化複興(xing) 和儒教重建的基本平台,從(cong) 而為(wei) 下一個(ge) 五年計劃的實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此後,儒教現代重建的具體(ti) 工作將落實為(wei) 把“深圳孔聖堂模式”複製推廣到全國各地乃至海外。未來的五到十年,儒教的現代重建工作將打開一個(ge) 嶄新的局麵。
責任編輯:李泗榕
【上一篇】【張晚林】家的重建與(yu) 士風之清廉
【下一篇】【民間社團推介之二】深圳孔聖堂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