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蔣慶作者簡介:蔣慶,字勿恤,號盤山叟,西元一九五三年生,祖籍江蘇徐州,出生、成長於(yu) 貴州貴陽。一九八二年畢業(ye) 於(yu) 西南政法大學法律係(本科),先後任教於(yu) 西南政法大學、深圳行政學院。二〇〇一年申請提前退休。一九九七年在貴陽龍場始建陽明精舍,二〇〇三年落成。著有《公羊學引論》《政治儒學——當代儒學的轉向、特質與(yu) 發展》《以善致善:蔣慶與(yu) 盛洪對話》《生命信仰與(yu) 王道政治——儒家文化的現代價(jia) 值》《儒學的時代價(jia) 值》《儒家社會(hui) 與(yu) 道統複興(xing) ——與(yu) 蔣慶對話》《再論政治儒學》《儒教憲政秩序》(英文版)《廣論政治儒學》《政治儒學默想錄》《申論政治儒學》《〈周官〉今文說——儒家改製之“新王製”芻論》等,主編《中華文化經典基礎教育誦本》。 |
蔣慶先生新著《政治儒學默想錄》出版暨自序
作者:蔣慶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布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年四月十一日甲辰
耶穌2015年5月28日
書(shu) 名:政治儒學默想錄
作者:蔣慶
書(shu) 號:978-7-5334-6824-8
出版時間:2015.06
定價(jia) :50.00元
選題策劃:徐建新
責任編輯:黃珊珊 徐建新
【作者簡介】
蔣慶,大陸新儒家代表人物。1953年生,祖籍江蘇徐州,生長於(yu) 貴州貴陽,執教於(yu) 重慶、深圳,著作有《公羊學引論》《政治儒學》《再論政治儒學》《廣論政治儒學》《儒學的時代價(jia) 值》《生命信仰與(yu) 王道政治》《以善致善:蔣慶與(yu) 盛洪對話》等,另有英文版《儒教憲政秩序》,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2012年出版(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A CONFUCIANCONSTITUTIONAL ORDER ——How China’s Ancient Past Can Shape Its Political Future)。另選編《中華文化經典基礎教育誦本》12冊(ce) 。
【內(nei) 容簡介】
本書(shu) 為(wei) 大陸新儒家代表人物蔣慶先生思想之源,是他近二十年來的讀書(shu) 劄記與(yu) 思想筆錄,《公羊學引論》《政治儒學》《再論政治儒學》《廣論政治儒學》等書(shu) 均在這些劄記筆錄的基礎上發展而成,而《默想錄》中尚有諸多精彩的思想片段尚未充分展開論述,值得多加關(guan) 注。
【各方推薦】
餘(yu) 不敏,感王道之陵夷,傷(shang) 聖學之廢絕,嚐從(cong) 事政治儒學有年矣。十數年來,俯讀仰思,潛沉涵詠,每有所得,皆筆於(yu) 紙,是所謂默想也。日居月諸,寒來暑往,不意積而成冊(ce) ,可都為(wei) 一編,是所謂默想錄也。——蔣慶
是書(shu) 為(wei) 讀書(shu) 劄記與(yu) 思想筆錄,隨感隨記,曆時甚久,故前後往往有義(yi) 理相同處或不一致處。相同處書(shu) 重辭複必有美者,不自覺而同也;不一致處義(yi) 深理微,須反複思考辨析也。二者皆思之要者,須善會(hui) ,此不可不知者也。——蔣慶
一些人,或是由於(yu) 學理不清,或是由於(yu) 耐不住寂寞,急於(yu) 阿世以成為(wei) 帝王師。但在這一點上,蔣慶一直保持了儒家的清高與(yu) 清醒。——白彤東(dong)
蔣慶的理論自成一家,衝(chong) 擊性很強,迫使人們(men) 思考一係列理論與(yu) 實踐的問題、曆史與(yu) 現實的問題。——王紹光
蔣慶的思想可以用“意義(yi) 很大,問題很多”八個(ge) 字概括。——陳明
【目錄】
蔣慶自題
自序
上卷
中卷
下卷
【蔣慶自題】
蔣慶,字勿恤,號盤山叟。出生金築,祖籍沛豐(feng) 。幼嬉戲乎靈山秀水,長勞作於(yu) 車間工棚。有誌戍邊而愁對滇月,無心負籍卻長伴渝峰。十年塵飄粵海,一朝落作山翁。泛濫東(dong) 西學略知類,出入釋耶道歸儒宗。好江都兮崇陽明,醉六經兮仰王通。學在民間,守先待後繼往聖之絕學;道藏山林,窮理盡性追前修之遺風。杏壇安在?擇龍場築精舍遠紹心傳(chuan) ;經籍既黜,效朱子訂小學下正童蒙。大道聚善緣,長揖謝諸公。於(yu) 乎!斯文不振,悲王道之廢缺;歐風日熾,感西學之獨隆。所幸天運待複,道心無窮。《春秋》元年自有統,不與(yu) 夷狄主於(yu) 中!
【自序】
政治儒學者,王道政治之學也。王者,聖王也,以一貫三作之君作之師者也。王道者,參通天地人之道也,以三才為(wei) 政道之源者也。王道政治者,三才之道發於(yu) 政治也,以實現天道、曆史、民意之三重合法性者也。三代後,聖王隱,王政息、王製缺、王道廢,雖後世人主偶有暗合王道餘(yu) 緒者,然已不複二帝三王之燦然王運也。降及近世,天地閉,賢人隱,歐風驟起,西化盛行,國人醉民主如甘醴,士夫棄聖學於(yu) 土苴。馴至今日,悠悠華胄,茫茫禹跡,已不知王道政治為(wei) 何物矣,悲夫!
餘(yu) 不敏,感王道之陵夷,傷(shang) 聖學之廢絕,嚐從(cong) 事政治儒學有年矣。十多年來,俯讀仰思,潛沉涵詠,每有所得,皆筆於(yu) 紙,是所謂默想也。日居月諸,寒來暑往,不意積而成冊(ce) ,可都為(wei) 一編,是所謂默想錄也。嗚呼!默想者,玄思也,思政治儒學與(yu) 王道政治在今日如何可能也。《書(shu) 》曰思曰睿,夫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故不思,不知何為(wei) 政治儒學也,尤不知何為(wei) 王道政治也。夫如是,王道又從(cong) 何而興(xing) 乎?故政治儒學之確立,王道政治之重建,起於(yu) 思也。其為(wei) 思,天馬行空,獨往獨來,周流六虛,不為(wei) 典要,冥契真極,妙合事理。故今日儒林之所缺,不在學,而在思也。思之時義(yi) 大矣哉!
是書(shu) 之成,讀者有不可不知者五也:是書(shu) 為(wei) 讀書(shu) 劄記與(yu) 思想筆錄,隨感隨記,曆時甚久,故前後往往有義(yi) 理相同處或不一致處。相同處書(shu) 重辭複必有美者,不自覺而同也;不一致處義(yi) 深理微,須反複思考辨析也。二者皆思之要者,須善會(hui) ,此不可不知者一也。是書(shu) 記錄時往往倉(cang) 促急就,言不雅馴,刊出時須修辭潤色,方可成章。故整理中既依往昔思想,又留今日痕跡,此不可不知者二也。是書(shu) 所錄,雖片言隻語,然往往為(wei) 本人政治儒學之創發性思考,餘(yu) 爾後之政治儒學書(shu) 稿,多由此創發性思考推衍而成,故此片言隻語正是本人思想之源,至為(wei) 重要,此不可不知者三也。是書(shu) 既為(wei) 本人思想之源,讀者若能參考本人《公羊學引論》《政治儒學》《再論政治儒學》《廣論政治儒學》讀之,則對本人政治儒學之思當有更深入之了解,此不可不知者四也。是書(shu) 義(yi) 理,本公羊家法,故多有非常異義(yi) 可怪之論,讀者若不囿於(yu) 常理俗見,能降心虛懷,尋繹其理,必有契於(yu) 斯學處,此不可不知者五也。
公羊家言,孔子以布衣為(wei) 製法主,為(wei) 後王改製立法。而政治儒學者,效法孔子為(wei) 後王改製立法之學也。故是書(shu) 所錄,超越時代,唯寄望於(yu) 後儒之理解,期盼乎後王之取法也。昔者,文中子有再造三代之願;今者,餘(yu) 有改製立法之想,所謂王道三重之法,儒教憲政之製,乃是書(shu) 所欲汲汲實現者也!予何人?天地間一匹夫耳,竟敢依《春秋》新王之義(yi) 改製立法,不自量莫此為(wei) 甚也。噫,居今之世,念天地之悠悠,思未來之無窮,知我罪我,其唯是書(shu) 乎!
孔元二五六五年夏七月
盤山叟蔣慶序於(yu) 龍場陽明精舍俟聖園之立命居
【“論道書(shu) 係”出版前言】
論道者,何也?追論華夏聖賢之道也。以儒學為(wei) 核心的華夏聖賢之道源遠流長、包容廣博,兩(liang) 千多年來,一直不乏問難與(yu) 論辯,除百家爭(zheng) 鳴外,儒家內(nei) 部更有今文經學與(yu) 古文經學、漢學與(yu) 宋學以及更多細致而重要的論辯,這些論辯總體(ti) 上說來,是在追論華夏聖賢之道。
論道者,何也?叩問中國前行之道也。近代以來,又有華夏之道與(yu) 諸多外來之“道”的論爭(zheng) 與(yu) 衝(chong) 突,華夏之道屢遭嚴(yan) 重質疑與(yu) 粗野對待,而暫居弱勢;最近二十年來,華夏之道頗有複興(xing) 之勢、廣大之兆,而中西論辯、百家爭(zheng) 鳴、儒門各派之問難,更顯現出了許多新意,這幾大類論辯,總體(ti) 而言,是在叩問中國前行之道。
《中庸》曰:“萬(wan) 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論道書(shu) 係”對論辯各方的觀點不作評判和取舍,而是兼收並蓄,並相信繼續進行這些論辯,對找回中華思想與(yu) 中華文明的自覺性與(yu) 創新能力,有積極的深遠的意義(yi) 。各家各派著述,無論義(yi) 理派、考據派,傳(chuan) 統派、現代派,民族派、普世派,左派、自由派、中間派,凡能夠自圓其說、有根有據的,均在考慮之內(nei) ,尤其歡迎對中華傳(chuan) 統思想與(yu) 傳(chuan) 統文明有“溫情與(yu) 敬意”之各類優(you) 秀著述。
時值中日甲午海戰一百二十周年,吾人所寫(xie) 所編,或有助於(yu) 吾國走出兩(liang) 個(ge) 甲子輪回的困頓與(yu) 悲情,樹立中華思想與(yu) 中華文明的主體(ti) 性,實現中華民族的偉(wei) 大複興(xing) 。《詩》曰:“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此其時乎?
福建教育出版社
甲午年夏,福州
責任編輯:梁金瑞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