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微博每日精選】韓星教授:上帝回歸乎?(2015-5-26-27)

欄目:散思隨劄
發布時間:2015-05-28 00:18:40
標簽:
微言

作者簡介:“微言”是伟德线上平台特設的一個(ge) 欄目,主要搜集整理發布儒家學者和儒門同仁發在微博、微信上的信息。



韓星教授:上帝回歸乎?(2015-5-26-27)

整理者:冷長安

來源:伟德线上平台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年四月初十日癸卯

            耶穌2015年5月27日

 


#儒家每日快評#


韓星:

 【《上帝回歸乎?——儒家上帝觀的曆史演變及對儒教複興(xing) 的啟示》】上帝歸來對於(yu) 在現時代處理儒教與(yu) 伊斯蘭(lan) 教、基督教、東(dong) 正教、巴哈伊教等的關(guan) 係有了一個(ge) 對話的基礎,以儒教的上帝及其豐(feng) 富的哲學蘊涵來整合不同宗教,推動人類社會(hui) 走向大同。


@石衡潭:

評《上帝回歸乎?——儒家上帝觀的曆史演變及對儒教複興(xing) 的啟示》】韓星教授是當代儒家中比較開放的,他思考了一些根本性的問題,也敢於(yu) 跟基督教對話。許多儒家不是往前走,而是故步自封,拒絕談普世價(jia) 值,拒絕與(yu) 基督教對話。這樣路子越走越窄。韓星教授逆勢而上,難能可貴。

 

@石衡潭:

評《上帝回歸乎?——儒家上帝觀的曆史演變及對儒教複興(xing) 的啟示》】韓星教授對孔子的認識有所突破,但還是沒有擺脫時下學術風氣的影響,如說孔子的天可分為(wei) 主宰之天、自然之天、道德之天等。這都是一種割裂。馮(feng) 友蘭(lan) 、蔡尚思等人都認為(wei) 孔子的天就是主宰之天。主宰之天當然具有道德屬性,不然如何主宰,而不是主宰的,就僅(jin) 僅(jin) 把他看著自然了。思維習(xi) 慣難改啊!

 

@楊萬(wan) 江:

評《上帝回歸乎?——儒家上帝觀的曆史演變及對儒教複興(xing) 的啟示》】與(yu) 以前反對李申時的言論相比,這大概算是韓星的一個(ge) 轉變吧。當然,這種認識仍然很不到位。上古以下,除了存在從(cong) 巫史向儒教的轉變外,並不存在什麽(me) 人文主義(yi) “轉向”。它自始至終都是信仰上帝或神性上天,隻不過,獲得天命的方式,是從(cong) 人和萬(wan) 物之蘊含中去體(ti) 會(hui) 認識,並隨著這種認識而更加理性化而已。

 

@李向平圍脖:

 【上帝】儒家文獻中有上帝,還有下帝,還白帝、黑帝、青帝……等等。能夠與(yu) 基督教等其他宗教對話的,是哪個(ge) 帝?

 

@李向平圍脖:

上帝】之所以如此說問題,乃是因為(wei) 在經典文獻之中,關(guan) 於(yu) “帝”的說法不是統一的。而“上帝”一說,並不能說中國信仰就有基督教的GOD的一神信仰方式。北美的謝選俊曾有一書(shu) 專(zhuan) 門討論這個(ge) 問題,但不了了之。後有遠誌明的“神州的懺悔”也采用這種觀點。但這種說法很難成立。

 

@石衡潭:

上帝】韓文中有解釋:“五方上帝為(wei) 昊天上帝佐。”且五帝這種說法出於(yu) 周代晚期,最多是在漢代以後。可能受到道家的影響。殷商時代隻稱帝、上帝,天帝,沒有以五帝來稱最高神。後代即使以五帝或六帝共稱,還是有主次之分。根本不可能亂(luan) 的。力挺韓星教授。人類有共同的上帝。

 

@李向平圍脖:

崇拜】我希望能夠討論的是,這是不是一神崇拜?再者,這個(ge) 對“帝”的信仰,其方式如何?信仰方式不一樣,同樣一個(ge) 帝,也走不到一起的。我到覺得,信仰核心不一樣同樣能夠對話的。公共神學不就是一個(ge) 進路?


@石衡潭:

崇拜】可能是獨一神崇拜,也可能是至上神崇拜。這是可以討論的。問題是隻有一個(ge) 神,而人們(men) 對神的認識有高低深淺清晰與(yu) 模糊的區別。這就是各個(ge) 信仰對話的基礎。不太明白您說的公共神學進路,若是各說各的,就無法對話。有一個(ge) 共同對象與(yu) 目標,才可能產(chan) 生對話。當然,路徑可能不同。

 

@李向平圍脖:

【崇拜】儒教肯定不是一個(ge) 神,而且儒家不一定就認“天”為(wei) “神”?而且,天地君親(qin) 師,可以是儒教信仰的核心體(ti) 係。何來獨一神?

 

@石衡潭:

崇拜】天地君親(qin) 師之間並非並列關(guan) 係,而是要主次之分。天是至高之上的。這個(ge) 順序是不能亂(luan) 的。孔子說: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這個(ge) 順序也不能亂(luan) 。有人總結說:三畏其實是一畏,畏天命。我沒有說一定是獨一神崇拜,至少是至上神崇拜。

 

@李向平圍脖:

崇拜】畏天命——這就是問題的所在。敬而遠之,也是畏。不一定就是等同於(yu) 對神的敬拜。在此層麵對話,我覺得方法不對。

 

@石衡潭:

崇拜】畏天命與(yu) 敬鬼神而遠之,這根本不是一個(ge) 層麵上的問題。我曾經多次說過,孔子所說的神不等於(yu) 今天我們(men) 說的God,而他所說的天才是。畏天命就是敬拜神的一種方式,而敬鬼神而遠之則表明孔子不拜偶像。此處神與(yu) 鬼相差不遠。有朱熹和錢鍾書(shu) 解釋為(wei) 政。不一。

 

@經禮堂:

神的“人形”】這是有一般教徒,為(wei) 什麼理論一葉障目,不知上帝之實理,卻楞充陡斯之忠臣。天神無形,地祇有形有質,人鬼乃有人形。耶經說: et ait faciamus hominem ad imaginem et similitudinem nostram,則隻能是人鬼了,難道是物魅不成?


@光武後族:

 【有形無形不可定】聚則成形,散則為(wei) 氣,法身無相,報身化身有相,未可定以有形無形論。

 

@楊萬(wan) 江:

 【中西“神傳(chuan) 統”】隻有西方從(cong) 中世紀轉到近代,才發生了所謂“人文主義(yi) ”轉向。中國傳(chuan) 統不存在基督教那樣教會(hui) 壟斷上帝之教義(yi) 而隔斷人類以自我之能力探索世界真理的中世紀。中國人從(cong) 來就是在上天造化的人和世界中去體(ti) 會(hui) 和認識天命天理。在此之前,那隻能是巫術那一類以主觀的特殊能力通神。

 

劉燕君(@L數往知來者):

 【儒家非宗教】儒家及其上帝都不是宗教,帝從(cong) 上(丄),兩(liang) 含義(yi) ,一與(yu) “諦”通假,“審”(宷)的意思,知悉審諦,格物於(yu) 自然造化,即自然法則;一是指帝王,博文含混二者。西語god是宗教(與(yu) 上帝互譯是錯誤的開始),指人a being,especially a person,一個(ge) 留著長白胡須的老人。上帝回歸之說,是讓馬和牛風,偽(wei) 立論。

 

韓星:

 【耶教中國化】既然耶教擋不住,我們(men) 曆史的經驗就是讓他中國化,成為(wei) 我們(men) 文化的一部分,反過來我們(men) 也學到他們(men) 很多東(dong) 西。百多年來我們(men) 隻強調了學西方希臘傳(chuan) 統,忽視了希伯來傳(chuan) 統。中國人是多元信仰,上帝也是多層次的,能匯通並兼容西方上帝,化為(wei) 我們(men) 的,也是大家的。問題或許都解決(jue) 了。

 

@行儉(jian) :

 【儒家的上帝不是偶像】儒家的上帝不是偶像,更不同於(yu) 化爲鬼魅的耶和華父子。從(cong) 偶像崇拜發展到超越之天,是人類文明之進步,不能爲曲學阿世而倒退回人格偶像。否則,實違夫子之道。若以所謂宗教爲超越時空,則佛、道比爾拜鬼教高明多了。

 

#教育雜談#

 

@楊萬(wan) 江:

兒(er) 童教育】兒(er) 童的教育最重要的是生活的教育和積累。在孩子們(men) 眼中,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新的和需要探索的。他們(men) 最初在其心靈上感受到,或者觀察到、接觸到的世界所產(chan) 生的問題,乃是他們(men) 以後大多數問題的來源。成長,包括知識的增長,不過是學會(hui) 更複雜的工具去思考和解決(jue) 那些問題而已。

 

姚中秋(@秋風論道):

【讀經進體(ti) 製】王財貴先生對中國經典重回人生活,做出了巨大貢獻。今天,經典完全可以更為(wei) 多樣的形態進入各種教育體(ti) 係中,確實已經如此了。今天我們(men) 的工作是在王先生成就的基礎上,推動經典學習(xi) 的建製化。也即,經典學習(xi) 進入各類學校、社區,以文化人,重建社會(hui) 。

 

陳明(@陳明原道):

意識形態】一年級的小朋友入隊了。紅旗、鮮血、共產(chan) 主義(yi) ,圓明園、中國夢,家長,抱抱,黨(dang) 、國以及親(qin) 情被奇妙的混合在一起,所有的人都覺得自然,雖然網上的調侃“小時候吹過的最大牛皮就是準備著為(wei) 共產(chan) 主義(yi) 奮鬥”也大量點讚。當前的意識形態就是如此,並且很可能還要混合很久,分化也隻是這三種元素的配比變換。

 

@任士見1982:

【現狀】現在跟學生講仁義(yi) 禮智,他們(men) 以為(wei) 你在騙他們(men) ,混社會(hui) 得靠欺騙和詭詐。這跟掌權者帶壞了頭有很大關(guan) 係,掌權者一壞,社會(hui) 道德體(ti) 係必然崩潰。所以儒家在這個(ge) 時候走上層路線,寄希望於(yu) 執政黨(dang) 是有道理的。

 

#康黨(dang) #


陳明(@陳明原道):

 【看話劇,說康黨(dang) 】(一)唐文明請幹春鬆、陳壁生和我看話劇《康有為(wei) 與(yu) 梁啟超》,他們(men) 都有關(guan) 於(yu) 康的專(zhuan) 著,算是康黨(dang) 的一次集體(ti) 活動吧。演員投入,編劇有感覺。導演把話劇跟戲曲的手法結合融化,虛實跳脫,繁簡相生。不足就是思想有所欠缺,後半段康梁分化處理成了保守與(yu) 進步的差別。

 

陳明(@陳明原道):

【看話劇,說康黨(dang) 】(二)雖然後來又靈魂對話,在用心上達成和解,但康老成謀國的深刻沒有得到表現,梁搶戲了。實際梁不僅(jin) 戲中是B咖,思想史上也遠在康之下。他說的世有康梁,再無康黨(dang) ,在劇中反複出現,但我們(men) 幾個(ge) 十分活躍的大陸新儒家卻正被許多人叫做康黨(dang) !


@和風易暢:

康有為(wei) 】以謀國遠慮論,以學術論,康勝沉浸於(yu) 半路西學的梁甚多。然康本身亦有不足,書(shu) 生逐利,故而有複辟之敗事。如若共和後專(zhuan) 一讀書(shu) ,潛心著作,返心修性,離動蕩之亂(luan) 世遠些,或真能成就真正之儒門聖賢康南海。曆史沒有如果。對比曾文正公,康的境界,差遠了。

 

#孔相#

 

@Lily-雯潔:

孔相】根據《竹書(shu) 紀年》的記載,周武王,孔子這些聖人,都有一個(ge) 最顯著的外貌特征。那就是都有兩(liang) 個(ge) 露在嘴唇外麵的大齙牙。很多後世的孔子畫像也參照了這一特征。大齙牙,在今天看來不太美觀。但古時稱為(wei) :駢齒!自古以來被認為(wei) 是聖人之像。

 

餘(yu) 東(dong) 海(@餘(yu) 東(dong) 海化身):

 【孔相】孔子生具異相。《史記》說他“生而首上圩頂,故因名曰丘雲(yun) 。”《索引》:“頂如反宇。反宇者,若屋宇之反,中低而四旁高也。”《史記》又說他“長九尺六寸,人皆謂之長人而異之。”相當於(yu) 1.91米以上。又載鄭人描述:“其顙似堯,其項類皋陶,其肩類子產(chan) ,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雲(yun) 。

 

餘(yu) 東(dong) 海(@餘(yu) 東(dong) 海化身):

【孔相】關(guan) 於(yu) “首上圩頂”《索引》說:“頂如反宇。反宇者,若屋宇之反,中低而四旁高也。”這個(ge) 解釋應該有誤。唐善純(南京理工大學)認為(wei) ,“圩”應讀作“墟”,本意是高,意謂孔子頭頂比一般人凸出,民間壽星造型就是如此。南宋馬遠所畫孔像就是額頭大而前凸。司馬貞《索引》解錯了。

 

#其他精彩微博#

 

@國學方紀澤:

民信】孔子早就對治國有三釋:足食足兵民信,二足可去,民無信不立!很多人對之嗬嗬,其實,一個(ge) 政府失去信義(yi) 是真正最危險的事!慶安事件讓世界看到了中國一個(ge) 小老百姓與(yu) 一個(ge) 小官員(鐵警)之間遙遙距離!官媒與(yu) 政府失去的信義(yi) 已禁不起幾次折騰了!這樣的事再多些,軍(jun) 備越強,其垮愈速!

 

@周熾成:

 【齊家】做文章要小題大做,但在家庭生活中則要大題小作,小題不作。麵對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情形,最好是公婆都不說,否則家庭無寧日。

 

@風願掛在樹上:

態度】有人表示“想把儒學作為(wei) 法的精神重新注入到法學中。”讚但提醒,我是學社會(hui) 工作的,之前也想把“儒家思想”加入專(zhuan) 業(ye) 理論中,但後來發現,這樣的“打補丁”也許連“西體(ti) 中用”都算不上。最後得出結論:如果不真正建立儒家信仰,不從(cong) 儒家義(yi) 理出發,隻把入學當“佐料”的嚐試是無力回天的!

 

劉燕君(@L數往知來者):

評”秋風答澎湃問吧”】秋風先生尊崇孔子、尊崇儒家,致力於(yu) 弘揚傳(chuan) 統文化,功不可沒。其對儒家的定位和評論的高度非常精準,十分可貴,令人肅然起敬!但是,某些具體(ti) 認知和闡述與(yu) 孔子和儒家總有距離,若即若離。這情形好象,站隊是對的,行進方向也是對的,但歩點有時與(yu) 整個(ge) 隊伍趕不對。非常遺憾!

 


#東(dong) 海每日微言#


餘(yu) 東(dong) 海(@餘(yu) 東(dong) 海化身):

 

【答客】或問:聖王有哪些特征?答:聖賢在位為(wei) 聖王。聖王在上,必能形成聖賢君子集團,必能建為(wei) 政治文明,製度不良則改良之,製度良好則好上加好,社會(hui) 自由和諧,人民富裕長壽,近悅遠來,天下歸往。若有軍(jun) 事行動,必是正義(yi) 之戰,守無不固,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本位】天下之本在國家,國家之本在社會(hui) ,社會(hui) 之本在家庭,家之本在個(ge) 人,人之本在仁。天下本位、國家本位、社會(hui) 本位、家庭本位都不行,個(ge) 人本位相對較好,也不中正。唯仁本位大中至正。仁者就是成就仁德而堅持仁本主義(yi) 立場者。仁者自愛愛家,進而仁愛社會(hui) 、國家和天下。

 

【仁者】仁者必隱惡揚善。揚善必須隱惡。惡如果隱藏在意念裏,別人管不著,隻要表現為(wei) 行為(wei) 和理論,仁者就饒不了它!隱惡的方式很多,概言有二:有位則依法懲罪,如堯舜誅四凶,不容任何惡人欺負良善;無權則依理摧邪,如孟子辟邪說,不容任何歪理誤導民眾(zhong) 。

 

仁者】求仁是人生最美好偉(wei) 大的事業(ye) ,成仁則是最大的成功、幸福和光榮。仁者的特征和表現:仁者知命,因為(wei) 仁性就是天之所命。仁者安心,因為(wei) 仁心就是內(nei) 宅。仁者必自強不息,因為(wei) 仁性健動。仁者言必由衷,必說真話;言必有中,必說正理,因為(wei) 仁心必真必正…

 

 

 

 責任編輯:梁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