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張祥龍作者簡介:張祥龍,男,生於(yu) 西元一九四九年,卒於(yu) 西元二〇二二年。一九八二年或北京大學獲哲學學士學位,一九八八年於(yu) 托萊多大學獲哲學碩士學位,一九九二年於(yu) 布法羅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一九九九年起任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曾任山東(dong) 大學人文社科一級教授、中山大學哲學係(珠海)講座教授。著有《海德格爾思想與(yu) 中國天道》《從(cong) 現象學到孔夫子》《思想避難:全球化中的中國古代哲理》《孔子的現象學闡釋九講——禮樂(le) 人生與(yu) 哲理》《先秦儒家哲學九講:從(cong) <春秋>到荀子》《德國哲學、德國文化與(yu) 中國哲理》《拒秦興(xing) 漢和應對佛教的儒家哲學:從(cong) 董仲舒到陸象山》《複見天地心:儒家再臨(lin) 的蘊意與(yu) 道路》《“尚書(shu) ·堯典”解說:以時、孝為(wei) 源的正治》《家與(yu) 孝——從(cong) 中西間視野看》《儒家心學及其意識依據》《中西印哲學導論》,譯有《致死的疾病》《海德格爾》《精神的婚戀》等,主編有《西方神秘主義(yi) 哲學經典》等。 |
北京大學教授張祥龍給兒(er) 子設計的儒家婚禮儀(yi) 式,引起轟動
原標題:儒家當代婚禮儀(yi) 式 ――保真與(yu) 從(cong) 時的嚐試
作者:張祥龍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布
原載於(yu) 當代大陸新儒家文叢(cong) 之《複見天地心:儒家再臨(lin) 的蘊意與(yu) 道路》(張祥龍著,東(dong) 方出版社2014年版)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年四月初三日丙申
耶穌2015年5月20日
說明:這是本書(shu) 作者為(wei) 其子結婚設計的儒家婚禮儀(yi) 式,於(yu) 庚寅年(西曆2010年)舉(ju) 辦,效果不錯。它的特點是:一方麵依據《儀(yi) 禮》、《禮記》,特別是《朱子家禮》中記載的儒家古代婚禮,另一方麵則為(wei) 了適應當代人的實際生活境況而做出必要的減化和調整。力求保持住儒家婚禮的內(nei) 在精神,也就是“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禮記•昏義(yi) 》);換言之,上尊“天地親(qin) 君師”,下啟“夫妻子女胤”,呼應陰陽生生時化,順理家庭親(qin) 情倫(lun) 理,既喜慶親(qin) 和,又神聖莊重、淵源有自。通過場地的布置、慶聯的文字、音樂(le) 的選擇、服裝的配合,以及“祭神迎娶”、“祭神被迎娶”、“親(qin) 迎”、“告拜”、“禮成”等儀(yi) 式環節,力求將儒家婚禮的精神曲折周致地層層展示和實現於(yu) 當場。
此設計僅(jin) 僅(jin) 是嚐試,還望同仁及行家賜教,以便改進。
宗旨:以儒為(wei) 本[1],適中大方,敬慎正信[2],喜慶高雅。
時間:傍晚時分開始,因古時的婚禮都在“昏”(黃昏入夜時)。
婚禮程序:
一.先導:
堂前背景:中間貼大紅雙喜字,兩(liang) 邊貼對聯是:
“天地親(qin) 君師[3],恩重源長;夫妻子女胤,情深意厚。
橫批:(待定。可暗喻新郎新娘名字)”。
[後麵拜天地和拜孔子(師)即麵向此對聯的上聯。]
男方父母在禮堂門口歡迎來賓;來賓入席就位;
雙方父母入席;新郎新娘各隨其父母入席[新郎父母的席桌在所有桌席的前邊右側(ce) (由於(yu) 下麵儀(yi) 式中,新郎新娘要拜“天地”“師”的右聯,所以此席隻能在進門後的右側(ce) ),新娘父母的席桌在所有桌席的前邊左側(ce) ]。
二.入場:
主持人宣布婚禮儀(yi) 式開始(放音響代鞭炮,並奏一曲儒家樂(le) 曲,比如《宣聖頌》、《大婚頌》等);
主持人重點介紹在場的家庭和來賓。
主持人請新郎和新娘的父母離開桌席,各自就禮儀(yi) 之位。新郎父母坐在全部桌席的前方右邊或北側(ce) (此儀(yi) 式所舉(ju) 行的禮堂門朝東(dong) ,故有此方向;不同朝向的舉(ju) 辦場地當有相應的變通),坐北朝南;新娘父母坐在前方右邊或南側(ce) ,坐南朝北。
主持人請新郎及男從(cong) 者(古代稱“從(cong) 者”、“禦”,現代從(cong) 俗稱為(wei) “伴郎”)[4]離開各自桌席,在新郎父母身後站好。
主持人請新娘及女從(cong) 者(古代又稱“媵”[5],今稱“伴娘”)[6]離開各自桌席,在新娘父母身後站好。
三.迎娶:
主持人先宣布新娘新郎姓名及身份。然後通告他們(men) 婚禮的前邊步驟(按古禮是“議婚-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等),已經以當代方式完成,某時之前已經舉(ju) 辦了訂婚禮。然後,宣布以下的“迎娶式”(內(nei) 含新郎、新娘父母各自命子女“祭神迎娶/被迎娶”、“親(qin) 迎式”)、“告拜式”、“禮成式”等正式開始。
迎娶式的具體(ti) 做法是:
1.新郎父母命子祭神迎娶
主持人請新郎父母“命子醮(jiào祭拜)神迎娶”。
具體(ti) 做法是:
(1)新郎父母已經背北麵南而坐(父親(qin) 坐在外)。
(2)主持人請新郎及首席男從(cong) 者從(cong) 父母背後移出,站在父母前麵兩(liang) 三米處,但麵朝西,也就是朝向“天地親(qin) 君師”之聯。
(3)父親(qin) 發話:“某某兒(er) ,現在去行醮神之禮!”兒(er) 子答道:“兒(er) 子遵命。”
於(yu) 是由主持人遞給新郎一杯酒,下麵有一托盤。
(4)新郎持酒杯,跪下祭酒。即舉(ju) 杯齊額,緩緩拜下[7],手觸地,然後直立上身;一連拜兩(liang) 次。最後喝一口酒,將它噴吐到盤中(啐酒。因不能吐到地上,隻能以盤代地)。然後將酒杯與(yu) 盤子遞給首席男從(cong) 者(伴郎)。最後再以叩首[8]方式拜一次。
(5)新郎起身,轉向右側(ce) 的父母。向前一步或兩(liang) 步,跪,拱手[9],聽父母教誨。
(6)父親(qin) 代表家庭,命兒(er) 子道:“我兒(er) 某某,現在前去迎娶你的媳婦某某。承我宗事,勉率以敬,若則有常(從(cong) “承我宗事”起的白話是:讓我們(men) 的宗族得以延續,要與(yu) 媳婦一起努力,敬重子道和婦道,始終如一,毫不懈怠)!”
(7)新郎答道:“是,父親(qin) 、母親(qin) 。兒(er) 子我惟恐不堪,不敢忘命(白話是:兒(er) 子我隻怕能力不夠,但絕不會(hui) 忘記您們(men) 的教誨和訓命)。”然後叩首一次,低首恭敬起身,退下兩(liang) 步後,再轉身,從(cong) 北邊通道,繞過所有桌席,在男從(cong) 者伴陪下(兩(liang) 從(cong) 者在前,一從(cong) 者在後),手持“雁”(如果有的話。可用木雁代替真雁),從(cong) 南邊通道前往新娘及其父母所在處(奏儒樂(le) )。[10]
新郎父母坐在原處不動。
新郎與(yu) 男從(cong) 者在音樂(le) 中繞行緩緩走向女方所在位置,先停在東(dong) 通道的南盡頭,麵向南。等待新娘家的“命女祭神被迎娶”儀(yi) 式結束。
2. 新娘父母命女祭神被迎娶
具體(ti) 做法是:
(1)新娘父母已經背南麵北落座。新娘及女人才站在父母身後。
(2)主持人請新娘和首席女從(cong) 者移步,站在父母前麵兩(liang) 三米處,但麵朝西,也就是朝向“夫妻子女胤”之聯(及橫批)。[這時新郎及從(cong) 者站在東(dong) 通道的南頭等待。麵向南,不看新娘所在的方向]
(3)新娘父親(qin) 對女兒(er) 說:“女兒(er) 某某,現在就去行祭神之禮!”女兒(er) 答:“是!”
由主持人遞給新娘一杯酒,下麵有一托盤。
(4)新娘持酒杯,跪下祭酒。即舉(ju) 杯齊額,緩緩拜下,手觸地,然後直立上身;一連拜兩(liang) 次。最後喝一口酒,將它噴吐到盤中(啐酒。因不能吐到地上,隻能以盤代地)。然後將酒杯與(yu) 盤子遞給首席女從(cong) 者。最後再以叩首方式拜一次。
(5)新娘起身,轉向左側(ce) 的父母。向前一步或兩(liang) 步,跪,聽父母教誨。
(6)新娘父親(qin) 起身站立,命女兒(er) 道:“我女某某,勉之,敬之,夙夜無違爾閨門之禮。(此句亦可改為(wei) :‘女兒(er) 某某,要努力,要恭敬,總也不要違背作媳婦和兒(er) 媳的道-禮!”)
(7)新娘隻答道:“女兒(er) 遵命”或“是”。[11]
新娘母親(qin) 可以將一塊絲(si) 巾別在女兒(er) 衣服上(讓她日後看到此物,就想起出嫁那天父母對自己的教導),並囑咐女兒(er) 以下大意(具體(ti) 話語可自行調整):“到丈夫家裏,要跟公公婆婆、妯娌處好,勤勉做事,讓家庭和諧!”新娘答應“是”。
新娘父母親(qin) 落座。新娘然後向父母叩首拜伏一次,低首恭敬起身,退下兩(liang) 步。這時由次席女從(cong) 者為(wei) 新娘蓋上紅蓋頭。
3.親(qin) 迎式
(1)現在由主持人宣布“迎娶儀(yi) 式”中的“親(qin) 迎式”開始(奏樂(le) )
新郎率從(cong) 者拐入南通道,走到新娘父母所在。主持人讚禮曰:“新郎親(qin) 迎新娘,拜見嶽父嶽母!”新娘父親(qin) 說:“有請!”(樂(le) 停)
新郎向前,向新娘父母親(qin) 下跪(如果要“奠雁”,這時做。即將雁放置於(yu) 地,由女方從(cong) 者代收),叩首一次。然後直起上身,跪著說:“感謝您二老,俯允小婿某某的求婚。我定會(hui) 善待某某(新娘名),不負您們(men) 的信任。”
新娘父親(qin) 說:“祝你們(men) 家庭和睦,白頭偕老!”新郎說“謝嶽父嶽母!”新娘父親(qin) 接下來說:“女兒(er) 某某過來。”
(2)新娘向前跪於(yu) 新郎旁邊,聽父親(qin) 最後囑咐:“不要忘記我與(yu) 你母親(qin) 囑咐你的話。”新娘答“是!”
於(yu) 是在主持人讚助下,新郎與(yu) 新娘一起以稽首方式[12]兩(liang) 次拜新娘的父母(中間不站起)。
(3)之後,新郎新娘低首恭敬起身,退後,再轉身,新郎牽新娘手,走向南邊通道(音樂(le) 起;鞭炮音響)。一位男從(cong) 者(首席男從(cong) 者)在前引導新郎,一位女從(cong) 者(首席女從(cong) 者)在前引導新娘,其餘(yu) 跟隨於(yu) 後。在拐彎前新郎停足,等新娘走上來,以手示意,請新娘先走。首席女從(cong) 者要說:“不敢當,還是請您先走。”
於(yu) 是(在主持人的引導和介紹中),行“新郎為(wei) 新娘駕車”之禮。即:新郎麵對新娘,雙手執新娘之手,倒行六步(每兩(liang) 步代表車輪轉一圈)。鬆手,再轉過身來,由一男從(cong) 者和一女從(cong) 者引導,繞過所有桌席,新郎手牽新娘,其餘(yu) 從(cong) 者跟隨於(yu) 後,從(cong) 南邊通道前往新郎父母所在處。[13]步伐要平穩、緩慢,音樂(le) 和鞭炮聲達到高潮。
新娘父母這時可以歸席。
新郎、新娘及從(cong) 者們(men) 在新郎父母身後站好(音樂(le) 停)。
四.告拜(內(nei) 含“婦見舅姑”、“廟見”等古禮):
1.主持人宣布告拜禮開始。先請新郎、新娘轉到新郎父母前麵(南麵),麵西站立。
2.拜天地。在主持人讚導唱念中,新郎新娘先向“天地親(qin) 君師”聯,以稽首方式兩(liang) 拜天地;
3.拜父母。再轉向北,以稽首方式一拜新郎父母,新郎父親(qin) 說祝辭“願你們(men) 相互扶持,敬、慎、正、信,傳(chuan) 我家風!”;新郎母親(qin) 也可說祝福的話;然後再拜新郎父母。之後起身。
4.拜至聖先師(儒家音樂(le) 起)。再麵向西,向“天地親(qin) 君師”聯以稽首方式兩(liang) 拜至聖文王先師孔子。
5.新郎與(yu) 新娘互拜。主持人先請男從(cong) 者和女從(cong) 者們(men) 分立於(yu) 新郎新娘之後,然後由主持人讚導,新郎、新娘以叩首方式互拜兩(liang) 次;同時男從(cong) 者、女從(cong) 者相對互鞠躬。新郎新娘起身,麵對麵站立。(音樂(le) 停)
五.禮成(內(nei) 含“共牢而食,合巹而酳”古禮):
1.由主持人讚導,新郎為(wei) 新娘揭開紅蓋頭;在揭蓋之前,可以要求新郎作一首《揭蓋詩》,做得讓新娘和主持人滿意,才可以揭開紅蓋頭。在場者熱烈祝賀歡呼(放鞭炮音響)。
2.主持人邊引導、邊介紹:(在男女首席從(cong) 者的協助下)新郎新娘同食一盤肉菜(“共牢而食”)、共飲一瓠酒(“合巹(jĭn)而酳(yìn)”。即夫妻二人在吃完時,分用一瓠分開的兩(liang) 瓢(巹)來進酒安食)。
六.其餘(yu) (內(nei) 含“婿見婦之父母”等古禮)。
1.主持人宣布婚禮儀(yi) 式完成,宴會(hui) 開始。
2.(新郎與(yu) 新娘更衣,大約10分鍾之後)新郎新娘以某種方式介紹自己,表達心情,乃至介紹雙方結識經曆等。
3.新郎新娘為(wei) 雙方父母斟酒,互稱對方父母。新郎父母去新娘父母座位敬酒致意。
4.新郎新娘及兩(liang) 家父母向主持人敬酒,表示感謝。
5.新郎新娘為(wei) 各桌親(qin) 戚和來賓斟酒、敬酒、送糖、致謝(“鬧房”的氣氛此時顯現)。
6.來賓(比如先請雙方家庭家族中比較尊貴年長者)自願發言,祝福、獻辭、獻藝。
……
七.主持人宣布婚禮結束。
客人分批離開,新郎新娘及男從(cong) 者與(yu) 女從(cong) 者送客。
注釋:
[1] “以儒為(wei) 本”的含義(yi) 是:保持儒家古禮的根基,但又要適應現代人的境況,做出必要調整。它主要表現為(wei) :婚禮要體(ti) 現“陰陽有時,男女有別(這裏按照《禮記•郊特牲》的說法),夫妻有親(qin) ,夫婦有義(yi) ,家庭有和”。比如:“時”體(ti) 現在“奠雁”(雁乃時鳥,義(yi) 鳥)、婚禮時間、親(qin) 子時間(代際關(guan) 係)等因素上;“別”表現在“親(qin) 迎”中,比如兩(liang) 親(qin) 家之間的“差別而又相互尊重”的關(guan) 係;“親(qin) ”表現在新郎為(wei) 新娘“禦車”、夫妻共食共飲等處;“義(yi) ”(超個(ge) 體(ti) 的倫(lun) 理性與(yu) 神聖性)體(ti) 現在父母之命、拜天地父母君師等多處;“和”表現在整個(ge) 婚禮的“合禮”設計與(yu) 進退跪拜的實踐節奏之中。
此婚禮儀(yi) 式依據《儀(yi) 禮》、《禮記》、《朱子家禮》中記載的儒家古禮,並適應當代人的實際生活境況而設計。
[2] 《禮記•郊特牲》31節:“夫昏[婚]禮,萬(wan) 世之始也。……告之以直信。信,事人也。信,婦德也。”《禮記•昏義(yi) 》3節:“敬慎、重正,而後親(qin) 之,禮之大體(ti) 而所以成男女之別,而立夫婦之義(yi) 也。男女有別,而後夫婦有義(yi) ;夫婦有義(yi) ,而後父子有親(qin) ;父子有親(qin) ,而後君臣有正。故曰:‘昏禮者禮之本也’。”
[3] 宋代後民間在家中立牌位“天地君親(qin) 師”,經當代儒者蔣慶先生辨析,應當改為(wei) “天地親(qin) 君師”(見蔣慶“關(guan) 於(yu) 重建儒教的構想”一文四·三·一節,載《儒家郵報》第100期;又見《儒教重建:主張與(yu) 回應》,任重、劉明主編,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2年,第8頁)。其根據在《尚書(shu) •堯典》、《周禮•春官•大宗伯》和《荀子•禮論》。《荀子•禮論》曰:“禮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君師者,治之本也。……故禮,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師,是禮之三本也。”[由此亦可見,“君師”須連讀,意為(wei) 曆代聖王聖賢(所以孔子亦屬於(yu) 此範圍),是“治之本”,不可分為(wei) “君”與(yu) “師”。]
[4] 《儀(yi) 禮•士昏禮》講到新郎親(qin) 迎新娘時,寫(xie) 道:“主人[新郎]爵弁、纁裳、緇袘。從(cong) 者畢玄端[從(cong) 者都穿著玄端]。”它的意思是:“新婿或新郎頭戴爵弁帽[形如冕,但無旒。其色赤而微黑],身著爵弁服[上黑色絲(si) 衣,下紅色絲(si) 裳,黑大帶,紅色韋韍(裳外蔽膝之皮製小衣)],下麵是帶有黑色下緣的線絳色的裙[或者就是爵弁服講的‘紅色絲(si) 裳’]。隨從(cong) 者都穿玄端[即黑色布上衣,因其袖子正直端方,故名玄端]。”
大致說來,新郎帶紅黑色的爵弁帽,上衣黑色,下裳紅色或淺紅色,有黑邊。而從(cong) 者或伴郎都穿黑色上衣。
[5] “媵”起碼有兩(liang) 義(yi) ,一是陪嫁於(yu) 諸侯的女子,是新娘的姪娣;一是新娘娘家來幫助新娘過門的女子,即女從(cong) 者,不是陪嫁者。
[6] 《儀(yi) 禮•士昏禮》:“女次,純衣纁衻,立於(yu) 房中,南麵。姆xi笄宵衣,在其右。女從(cong) 者畢袗玄、xi笄,被顈黼,在其後。”大意是:“新娘梳理好頭發,穿上飾有淺絳色衣緣的絲(si) 衣,麵朝南站立於(yu) 房中。新娘的女師傅(姆)以簪子和頭巾束發,身穿黑色絲(si) 質禮服,站在新娘的右邊。女從(cong) 者皆身著黑色禮服,頭戴簪子,頭巾束發,肩著繡有黑白相間花紋的單披肩,跟隨於(yu) 新娘之後。”
大致說來,新娘身穿淺紅衣(未說及其裳);從(cong) 者或伴娘身穿黑色服裝,以頭巾束發,肩上有花披肩。
[這是兩(liang) 三千年前的規矩。基本思路似乎是:從(cong) 者穿著要比較素淡,以襯托新郎新娘。為(wei) 適應現實情境,男從(cong) 者可穿黑色中式服裝;女從(cong) 者可穿中式花衣(比如藍白花,或其他較素淡顏色的上衣),素色褲子,中式扣絆女布鞋(可以是繡花的,但花色要素些)。
新郎穿的要鮮些,如果衣裳色素,則可十字披紅,胸戴花。新娘穿紅衣,等。]
[7] “拜”的狹義(yi) 是:先跪而拱手,頭俯至於(yu) 手,與(yu) 心平。亦謂之拜手、空首。為(wei) 男子常禮。廣義(yi) 的拜包括稽首、頓首,因它們(men) 要先拜而後稽首、頓首。(《三禮辭典》555頁)
[8] “叩首”又名“磕頭”,先下跪,然後手至地(兩(liang) 手分開,掌心撫地),首亦至地(以前額觸地)。(見《中華傳(chuan) 統禮儀(yi) 概要》100頁“叩首”照片)
《周禮•春官•大祝》:“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頓首,三曰空首,……。”錢玄等人注曰:“稽首:最重要的禮,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於(yu) 地,頭也緩緩至於(yu) 地,手在膝前,頭在手前。頓首:略同於(yu) 稽首,隻有頭急叩地而觸其額有所不同。空首:跪而拱手,頭俯至於(yu) 手,與(yu) 心平。這是男子的常用禮。”
《禮記•玉藻》:“君賜,稽首,據掌[以左手覆按右手],致諸地。”是最隆重的拜禮。韓國電影裏,新媳婦與(yu) 丈夫在婚後第一次正式拜公婆時,行的是這種禮。
《百度詞典》說“稽首”是:“行禮時,施禮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掌心向內(nei) ),拱手於(yu) 地,頭也緩緩至於(yu) 地。頭至地須停留一段時間,手在膝前,頭在手後[前]。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禮,常為(wei) 臣子拜見君王時所用。後來,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婦拜天地父母,拜祖拜廟,拜師,拜墓等,也都用此大禮。”
《三禮辭典》1068頁:“稽首:跪,拜手,然後手至地,首亦至地,謂稽首。”
[9] “拱”:兩(liang) 手抱拳於(yu) 胸前。除非行凶禮(如喪(sang) 禮),一般都是男子左手在外掩右手,女子相反。(《三禮辭典》556頁)
[10] 此節禮儀(yi) 取自朱熹《家禮》卷三“昏禮”的“親(qin) 迎”一節。其言曰:“遂醮其子,而命之迎。(先以桌子設酒注盤盞於(yu) 堂上。主人[新郎父親(qin) ]盛服坐於(yu) 堂之東(dong) 序,西向設婿[新郎]席於(yu) 其西北,……讚者[助祭禮者]取盞斟酒,執之,詣婿席前。婿再拜,升席,南向受盞,跪祭酒,興(xing) [起身],就席末跪,啐酒[‘啐(cuì)酒’,有兩(liang) 義(yi) :一為(wei) 飲酒;一為(wei) 含酒噴吐出。]),興(xing) ,降,西授讚者盞,又再拜,進詣父坐前,東(dong) 向跪。父命之,曰:‘往迎爾相,承我宗事,勉率以敬,若則有常。’婿曰:‘諾,惟恐不堪,不敢忘命。’俛伏興(xing) ,出。……”
[11] 此節禮儀(yi) 取自朱熹《家禮》卷三“昏禮”的“親(qin) 迎”一節。其言曰:“遂醮其女而命之。……父起命之,曰:‘勉之,敬之,夙夜無違爾閨門之禮。’……”
[12] 稽首之義(yi) ,見以上注釋8。大致是:“稽首:最重要的禮,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於(yu) 地,頭也緩緩至於(yu) 地,手在膝前,頭在手前。”“稽首:跪,拜手,然後手至地,首亦至地,謂稽首。”
[13] 這是在遙遙模仿“壻禦婦車(新郎為(wei) 新娘駕車,起碼讓輪子轉三圈),授綏(用來抓握,以便上車的繩子)”的儀(yi) 式,表示新郎對新娘的親(qin) 愛尊敬之意。《儀(yi) 禮•士昏禮》:“降,出。婦從(cong) 降自西階。主人[新娘父母]不降送。壻禦[準備駕駛]婦車,授綏,姆辭不受。婦乘以幾,姆加景,乃驅[車輪三圈之後],禦者代。壻乘其車,先。俟於(yu) 門外。”又《禮記•郊特牲》:“壻親(qin) 禦授綏,親(qin) 之也。親(qin) 之也者,[使婦也]親(qin) 之[壻]也。敬而親(qin) 之,先王之所以得天下也。出乎大門而先,男帥女,女從(cong) 男,夫婦之義(yi) ,由此始也。”
注:圖片均來自網絡,若有不當請多多包涵。
責任編輯:陳汝佳
【歡迎轉發。懇望支持公益網站,轉發請注明來源於(yu) 伟德线上平台。】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