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導閱讀經典,構建書香社會——聽儒家學者陳明、周北辰暢談全民閱讀

欄目:演講訪談
發布時間:2015-05-15 14:32:29
標簽:

 

 

 

倡導閱讀經典 構建書(shu) 香社會(hui)

——聽儒家學者陳明、周北辰暢談全民閱讀

記者:盧兆欣

來源:《江海晚報》2015年5月15日A21版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年三月廿七日辛卯

           耶穌2015年5月15日

 

 

 

讓閱讀成為(wei) 習(xi) 慣,讓書(shu) 香彌漫我們(men) 整座城市,馥鬱每個(ge) 人的心房。

 

全民閱讀讀什麽(me) ,怎麽(me) 讀?閱讀經典有什麽(me) 意義(yi) 和作用?個(ge) 人的經典閱讀從(cong) 哪些著作入手?4月22日上午,由市全民閱讀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辦,南通開放大學、知止堂義(yi) 學承辦的第一期書(shu) 香大講堂在南通開放大學開講。首都師範大學哲學係教授、儒學研究中心主任陳明和深圳孔聖堂堂主、曲阜儒家文化聯合會(hui) 會(hui) 長周北辰應邀,以“構建以經典閱讀為(wei) 根基的書(shu) 香社會(hui) ”為(wei) 主題,與(yu) 現場的觀眾(zhong) 進行了互動交流。

 

全民閱讀,有利於(yu) 文化軟實力建設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倡導全民閱讀,建設書(shu) 香社會(hui) 。”這是繼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倡導全民閱讀”後,第二次將全民閱讀寫(xie) 入政府工作報告,並在報告中首次提出“建設書(shu) 香社會(hui) ”。3月15日,他在回答《人民日報》記者關(guan) 於(yu) “全民閱讀”這個(ge) 問題時,明確表態“明年還會(hui) 繼續”。

 

作為(wei) 關(guan) 心、關(guan) 注全國“兩(liang) 會(hui) ”的每一個(ge) 人,都深切感受到“全民閱讀”已經由原先的純民間自願行為(wei) ,上升為(wei) 國家發展戰略。這一國家發展戰略的形成和實施,將會(hui) 深刻影響我們(men) 國家今後的文化發展走向。

 

在深圳孔聖堂堂主、曲阜儒家文化聯合會(hui) 會(hui) 長周北辰看來,這有著深厚的曆史文化、政治和現實背景。“近100多年來,中華民族從(cong) 近代到現代的過程經曆了3個(ge) 階段。”他說,軍(jun) 事立國階段從(cong) 西方列強、殖民主義(yi) 的入侵直到1949年結束;經濟立國階段直到改革開放結束,中國成為(wei) 全球第二大經濟大國;文化立國階段,從(cong) 現代到未來30年,因此推進全民閱讀、構建書(shu) 香社會(hui) 就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yi) 和曆史意義(yi) 。“未來國際的競爭(zheng) 多是文化的競爭(zheng) ,倡導全民閱讀可以提升國民綜合素質,有利於(yu) 文化軟實力建設。”

 

讀經典原著,直接與(yu) 古聖先賢麵對麵

 

今年3月28日,原道書(shu) 院在北京成立。書(shu) 院主辦者是首都師範大學哲學係教授、儒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當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陳明。在中國當代新儒家中,素有“南蔣慶,北陳明”之說。

 

陳明為(wei) 書(shu) 院設計了一係列的活動,包括春秋兩(liang) 季祭孔、寒暑兩(liang) 假為(wei) 中學國學課教師培訓、每季度一次會(hui) 講、每個(ge) 月一次麵向大眾(zhong) 的國學講座等,這些都是公益性質的。可以說,他是一名不折不扣的閱讀活動推廣人。

 

為(wei) 了讓江海大地浸潤書(shu) 香,近年來,我市也開展了一係列的活動,其中向社會(hui) 廣泛招募閱讀推廣人,發動熱心市民一起做閱讀活動的倡導者、組織者、好書(shu) 新書(shu) 的推薦者,組織各類閱讀活動。

 

作為(wei) 閱讀活動推廣人,推進全民閱讀應該注意些什麽(me) ,應該帶領大家讀什麽(me) ?

 

“讀傳(chuan) 統經典,從(cong) 根本上直接與(yu) 古聖先賢麵對麵。”陳明說,經典著作的地位,是經過曆史的不斷淘洗而最終確立,數量不多,但濃縮著人類思想與(yu) 知識的精華。閱讀經典,是指必須親(qin) 自去閱讀經典原著,而不是閱讀別人對於(yu) 經典的闡述,更不是迷信別人的闡述。比如於(yu) 丹對《論語》的解讀,那是她的心靈體(ti) 會(hui) ,她是把《論語》熬成心靈雞湯送給需要的人。“如果閱讀繁體(ti) 字有困難,可以借助注本,慢慢讀,反複咀嚼。”

 

經典是什麽(me) ,我們(men) 為(wei) 什麽(me) 要讀經典

 

人類文明史上,每一個(ge) 文明都有自己獨特的經典。經典是什麽(me) ?我們(men) 為(wei) 什麽(me) 要讀經典?

 

周北辰介紹,經就是常理常道,典就是文獻典籍,經典就是記載和闡述一個(ge) 文明核心價(jia) 值體(ti) 係的典籍和文獻。“經典是民族文化的最高形態,認識一個(ge) 民族,最好的辦法莫過於(yu) 讀它的經典。”比如要了解歐洲文化,就不能不讀《聖經》;要了解伊斯蘭(lan) 文化,就不能不讀《古蘭(lan) 經》;要了解中國文化,就不能不讀《論語》《孟子》。經典之所以具有永恒的魅力,是因為(wei) 它關(guan) 注的是社會(hui) 最本質、最深層的話題,即價(jia) 值體(ti) 係問題。因此,經典的話語曆久而彌新,不因時間的流逝而褪色。

 

周北辰說,孔子雖然生於(yu) 春秋亂(luan) 世,但依然懷抱著實現“天下為(wei) 公”的大同世界的理念,為(wei) 此而刪述《詩》《書(shu) 》《禮》《樂(le) 》《易》《春秋》六經,教育人們(men) 按照道德理性的要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孔子2000年前就講究孝道,現在來看依然需要,往後2000年也仍然需要。”周北辰說,閱讀經典,對於(yu) 塑造人格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yi) 。“為(wei) 什麽(me) 現在的孩子隻會(hui) 做作業(ye) ,不會(hui) 讀書(shu) ,經典要走進校園,人格的培育和道德的完善才是最最重要的。”

 

“未來我的學術方向要轉到張謇身上。”周北辰說,一走進南通博物苑,他就覺得非常神聖,張謇先生是實業(ye) 救國第一人,是中國近代化之父,創造出的南通模式是中國近代化最標準的。“這麽(me) 優(you) 秀的人從(cong) 小是讀聖賢書(shu) 、讀四書(shu) 五經的,但現在很多企業(ye) 家沒有張謇這樣的格局和風範。”他說,家庭讀,父慈子孝;社會(hui) 讀,君子滿天下。因此一定要建立在經典閱讀的根基上。

 

個(ge) 人經典閱讀,可以從(cong) 哪些著作入手

 

在喧囂乎“閱讀危機”之際,是不是應該首先加強一般性閱讀,然後才是加強“經典閱讀”?主張經典閱讀,是不是有點好高騖遠、不切實際呢?

 

對此,陳明認為(wei) ,經典有很多外圍的,比如《三字經》《弟子規》等,這些內(nei) 容比較適合放在小學。“但不要通過考試來衡量孩子學了多少,不要拉開孩子與(yu) 經典的距離。”

 

“讀經不是一蹴而就,是終身的。”周北辰說,猶太人小時候常常由家人帶著去教堂,參與(yu) 祈禱活動,去感受這種氛圍。他的讀經就是從(cong) 大學才開始的,現在每天都要讀。“讀經應該一生去閱讀,終身讀,每個(ge) 階段讀,都有不同的體(ti) 會(hui) 。”周北辰說,讀經要誦讀,而不是像看小說一樣看,隻有誦讀了你才會(hui) 對中國古典文字產(chan) 生直觀性的語感。

 

那麽(me) ,個(ge) 人的經典閱讀從(cong) 哪些著作入手?

 

周北辰指出,“經典”和“經典著作”是兩(liang) 個(ge) 不同的概念。就中國文化而言,經典特指四書(shu) 五經(四書(shu) :《論語》《孟子》《大學》和《中庸》;五經:《詩經》《尚書(shu) 》《禮記》《周易》和《春秋》),經典著作則各個(ge) 領域、各個(ge) 學派、各個(ge) 學科都有自己的經典著作。“中國人倫(lun) 理道德從(cong) 哪裏來,從(cong) 儒家經典中來,從(cong) 基本規範中來。”對於(yu) 中國人而言,閱讀必須建立在儒家經典的基礎上,因為(wei) 這是做人、做事、做學問的根本所在。

 

陳明說,儒家經典在中國文化是處於(yu) 主幹性的地位,國家在發展到一定程度也在尋找自己,連接過去、走向未來,從(cong) 哪兒(er) 入手,四書(shu) 五經是比較基礎的。他建議,中學生、大學生可以從(cong) 《中庸》《大學》入手,老年人可以根據興(xing) 趣,讀點《詩經》《論語》。“閱讀經典不要怕難,讀多讀少沒有問題,多少都會(hui) 有收獲。”

 

在碎片閱讀同時,更要注重以經典為(wei) 根基的閱讀

 

互聯網時代,給人們(men) 的閱讀方式帶來很大影響。各種各樣的新媒體(ti) 導致了支離破碎的時間和被割裂的注意力,海量信息紛繁複雜,如何看待互聯網時代的碎片閱讀?

 

陳明說,互聯網在國外是社交平台,是信息的傳(chuan) 遞,和閱讀不是一回事,朋友圈轉的文章,也是一種閱讀,它們(men) 都是構成生活存在的一種方式,不要拒絕和否定,應該把碎片閱讀作為(wei) 中性去理解。“從(cong) 閱讀角度看,為(wei) 我們(men) 的生活帶來了便利。但這種互聯網閱讀不應該過多壓迫和擠占文本閱讀的空間。”他指出,閱讀要和思考在一起,要走心,整個(ge) 閱讀的達成,需要慢慢體(ti) 會(hui) ,要把生命投入進去,產(chan) 生積極的互動,因此,書(shu) 本對經典閱讀更適合。

 

周北辰說,互聯網時代其實就是信息化時代,對現代社會(hui) 、乃至生活起到重構的作用,碎片閱讀有它存在的原因,但在碎片閱讀的同時,更多的時候要去閱讀別的,尤其是儒家經典和傳(chuan) 統文化典籍。“生活離不開手機,更離不開經典。”在閱讀方麵,周北辰倡導兩(liang) 個(ge) 渠道:給我們(men) 提供方便快捷的移動互聯網的碎片閱讀;同時注重以經典為(wei) 根基的閱讀,用心去閱讀。

 

“讀書(shu) ,尤其是讀經典著作能培養(yang) 人的思維邏輯和方式,是精神發育的過程,淺閱讀無法達到這一效果。”陳明和周北辰認為(wei) ,“淺閱讀”或作為(wei) 一種簡單的消閑方式,或作為(wei) 獲取某種利益的途徑,而非提升個(ge) 人學識修養(yang) 和理論思維的手段,難以豐(feng) 富讀者自身的知識,甚至會(hui) 讓人變得浮躁。而“深閱讀”的益處卻有很多,一是可以豐(feng) 富知識量,提高閱讀能力和寫(xie) 作水平,二是可以增長見識,開闊視野,進而提升人的內(nei) 在修養(yang) 。

 

問答

 


陳明(右)、周北辰(左)在南通第一期書(shu) 香大講堂上。

 

問:很多家長都想讓孩子讀經,但工作忙沒有時間送孩子去,如何在家庭中培養(yang) 經典閱讀的氛圍?

 

答:周北辰說,可以采用親(qin) 子誦讀的形式。陳明則建議家長先學,然後講給孩子聽,可以變成故事或者遊戲,學習(xi) 的方式要活潑。

 

問:很多小朋友都在讀經,作為(wei) 大學生是不是已經晚了,該如何讀?

 

答:陳明認為(wei) ,6歲到13歲是讀經最佳年齡,但錯過了這個(ge) 年齡也沒關(guan) 係,後發也有優(you) 勢,理解力強,可以找一些好的老師。“聞道有先後,術業(ye) 有專(zhuan) 攻。”周北辰說,他自己大三才開始讀經,老年人到五十歲、六十歲讀都不晚,一個(ge) 人如果有求道之心,什麽(me) 時候都不晚。

 

責任編輯:葛燦燦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