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戩煒】莫言的尷尬與貪婪

欄目:快評熱議
發布時間:2015-05-13 11:25:03
標簽:
張戩煒

作者簡介:張戩煒,男,江蘇常州人。常州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著有《舊時月色》《荊蠻古色》《中吳風色》《書(shu) 生本色》《文化常州》等,主持重編《常州先哲遺書(shu) 》、《常州詞派研究叢(cong) 書(shu) 》,整理出版《常州白泰官》,點校出版《常州賦》等。


莫言的尷尬與(yu) 貪婪

作者:張戩煒

來源:共識網首發;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表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年三月廿五日己醜(chou)

            耶穌2015年5月13日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先生為(wei) 北京孔廟十三經石刻碑林大廳題匾,在提筆落墨之時,其勇氣何來?妄加揣度一下,大致是這樣吧:

 

1949年後,中國經學教育正式退出教育體(ti) 係,所謂科學合理進步的教育方式,從(cong) 經學轉到文學。換言之,從(cong) 十三經轉到《白毛女》、《紅色娘子軍(jun) 》、《青春之歌》等。作家地位行情大漲,直到今天,省部級作家、廳局級作家、一級教授作家等多如過江之鯽。開全國大會(hui) 時,政治局常委全數出席。出有車,食有魚,於(yu) 是,幹什麽(me) 事都有了莫大的底氣。況中國作家,均以與(yu) 外國人有染為(wei) 榮,君不見打開任何一個(ge) 中國作家的創作談,個(ge) 個(ge) 張口普魯斯特閉口馬爾克斯。莫言獲取了整個(ge) 歐洲作家為(wei) 之覬覦,後變成中國作家夢寐以求的那個(ge) 叫諾貝爾的賣炸藥的留下的遺產(chan) 的利息後,當然覺得自己有底氣為(wei) 北京孔廟乾隆石刻題寫(xie) 匾額。

 

隻是莫言沒細想,他出麵題匾,有諸多尷尬。

 

其一,十三經,用批判過它的人的話說,是“滿口仁義(yi) 道德”之文。莫言以軍(jun) 隊作家之身份,寫(xie) 《檀香刑》這種嗜血文字,當然是名副其實,為(wei) “滿口仁義(yi) 道德”倡導天下和諧的經典題匾,是否尷尬?

 

其二,莫言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黨(dang) 員,按理是信仰共產(chan) 主義(yi) ,且其紀律規定不能再有其他信仰。十三經是中國儒家經典,也可稱是中國儒家之信仰。莫言是不能信仰儒家之仁義(yi) 道德的,不信仰卻為(wei) 之題匾,是否尷尬?

 

其三,莫言身為(wei) 中國作家協會(hui) 副主席,按目前規製,是副部級高幹。在官場或民間,身份已經足夠擺譜。然所題之匾,居然是塊龍匾。龍匾原是皇家禮製,是“五四運動”要打倒的第一對像。莫言身為(wei) 政府高幹,又是五四新文學之後人,妄用龍匾製式,是否尷尬?

 

其四,題就題了,還要從(cong) 左向右題。這個(ge) 錯誤,如果莫言是無知,那說明其不配。如果是故意,那就是可悲。因為(wei) ,一個(ge) 人“對其本國已往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隨一種對其本國已往曆史之溫情與(yu) 敬意。”(吾鄉(xiang) 先賢錢穆語)故意歪曲本民族文化曆史,是自辱。強迫先哲與(yu) 自己與(yu) 時俱進,是強奸。這種無知或者故意,是否尷尬?


說到底,還是“貪婪”兩(liang) 字作怪。莫言已經名滿天下(不是中國,真的是天下),但還是不願放棄任何可以擴張自己名聲的機會(hui) ,一如不受製約的權力,四處橫行。從(cong) 莫言題龍匾並且有意無意題錯這一點上來說,人要有自知之明,要能夠理性地對自己的行為(wei) 負責,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作者是常州大學國學院院長)




責任編輯:梁金瑞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