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餘東海作者簡介:餘(yu) 東(dong) 海,本名餘(yu) 樟法,男,屬龍,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麗(li) 水,現居廣西南寧。自號東(dong) 海老人,曾用筆名蕭瑤,網名“東(dong) 海一梟”等。著有《大良知學》《儒家文化實踐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論語點睛》《春秋精神》《四書(shu) 要義(yi) 》《大人啟蒙讀本》《儒家法眼》等。 |
《論語點睛》連載之六:從(cong) 孝悌開始
作者:餘(yu) 東(dong) 海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布
首發於(yu) 《廣西老年報》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年三月廿二日丙戌
耶穌2015年5月10日
有子曰:“其為(wei) 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luan) 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wei) 仁之本與(yu) ?”(《學而篇》第二章)
有子說:“做人,孝順父母尊敬兄長而喜好犯上的人,少見;不喜好犯上而喜好作亂(luan) 的人,是沒有的。君子致力於(yu) 根本事務,根本紮實了,道德就生長。孝悌呀,它們(men) 是仁的根本性要求吧。
有子,姓有名若,孔子弟子,少孔子四十三歲,長像類孔子。弟(tì),同悌,善事父母為(wei) 孝,善事兄長為(wei) 弟。犯上,冒犯上級和長輩,幹犯在上之人。鮮(xiǎn),少。與(yu) 同歟,語氣詞。
由於(yu) 時代環境的極大變遷,大多數人已不可能講究孝的形式了。例如晨昏定省之類規範,很難照做。但是,常將父母放在心裏,好好說話,盡量關(guan) 心,卻是做兒(er) 女的本分。
孔子以仁為(wei) 本,為(wei) 儒家最高原則和核心道德,仁也是孝悌的根本,孝悌則是仁的表現。有子之言與(yu) 孔子有所不同,但不違孔學,因為(wei) 範疇不同。有子的意思是說,孝悌是仁的基礎性、根本性表現。不孝不悌,仁就被架空了,空洞化了。
東(dong) 海多次強調,“仁”是萬(wan) 德之本,是儒家最高原則。有人抬出《論語》中“孝悌也者,其為(wei) 仁之本與(yu) ”為(wei) 據,認為(wei) 孝悌比仁更重要。他不知道,《論語》中有子所說的“本”與(yu) 東(dong) 海所說的“本”不是一個(ge) 層麵的。
“孝悌也者,其為(wei) 仁之本與(yu) ”是就外在行為(wei) 規範而言的。可以說,孝悌乃個(ge) 人行為(wei) 道德規範的基礎。但在根本上說仍是“仁為(wei) 孝悌之本”,即仁德是孝悌的內(nei) 在依據,不仁就不可能有真孝悌。這是我們(men) 必須清楚的。
親(qin) 親(qin) 和孝悌,是家事也是國事。《詩經》說:“害於(yu) 爾家,凶於(yu) 爾國”。一種人物、團夥(huo) 、勢力及學說,如果“害於(yu) 爾家”,必然“凶於(yu) 爾國”。每當耳聞目睹忤逆現象,既憎恨又悲哀。東(dong) 海有詩曰:孝悌無仁形式耳,仁無孝悌質成空。害於(yu) 家必凶於(yu) 國,曆劫歸來怕唱紅。
另複須知,儒家愛有差等而無局限,“親(qin) 親(qin) 仁民愛物”。孝悌盡管重要,僅(jin) 屬“親(qin) 親(qin) ”範圍和家庭責任,儒者還有文化社會(hui) 責任要“盡”。荀子《子道篇》以入孝出悌為(wei) 人之小行,道理就在這裏。各種責任如何平衡,在它們(men) 產(chan) 生衝(chong) 突時如何做出合適均衡的選擇,是對智慧的一大考驗。
本章可與(yu) 《子路下》“子貢問士”章參看。第一等士是“行已有恥,使於(yu) 四方,不辱君命”。“宗族稱孝焉,鄉(xiang) 黨(dang) 稱弟焉”屬於(yu) 次一等。宗族鄉(xiang) 黨(dang) 都稱讚孝悌,相當於(yu) 孟子所說的“一鄉(xiang) 之善士”,雖然鄉(xiang) 善德行很美,但孝悌畢竟是一個(ge) 正常人所應該做到的,本質好的人不用學習(xi) 也能做到,所以列為(wei) 次一等之士。
責任編輯:姚遠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