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前總理:習(xi) 近平對儒家思想的闡釋凸顯中國文化自信
(原題為(wei) :《德國前總理施密特:《習(xi) 近平談治國理政》使我受益匪淺》)
作者:[德]赫爾穆特•施密特
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年三月十九日癸未
耶穌2015年5月7日
我於(yu) 1975年首次訪華,此後中國的內(nei) 政外交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在幾十年中多次拜訪中國,對中國及其5000年悠久文明越發仰慕。而習(xi) 近平的這本書(shu) 也使我受益匪淺。
2012年5月,我與(yu) 習(xi) 先生相識於(yu) 北京。半年後的2012年11月,習(xi) 先生當選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觀察他任職後的兩(liang) 年,我更深刻地認識到,過去40年,中國高層政治家的利益關(guan) 切和視角發生了重大變化,同時又堅持了中國在內(nei) 政外交上的傳(chuan) 統。
比之於(yu) 其他古老文明和所謂文明古國如古埃及,中華文明5000年來綿延不絕,而且至今充滿活力。以儒家思想為(wei) 代表的中國傳(chuan) 統至少1000多年來占據著統治地位,這意味著中國沒有影響全民的大一統國教;道教、佛教、印度教、基督教以及伊斯蘭(lan) 教得以在此和睦地各自發揮著影響。盡管也有王侯的權力紛爭(zheng) ,但宗教從(cong) 來沒有發揮過重要作用。即使蒙古人和滿洲人占據中原,也沒有觸動這種局麵,蒙古人和滿族人反而使自己的統治順應和遵從(cong) 了漢族的傳(chuan) 統。
就在15世紀,中國的文明發展無論在造船、印刷,還是軍(jun) 事技術都仍舊領先世界。而此時歐洲的工業(ye) 化開始萌發,北美亦步亦趨緊隨其後。19世紀,歐洲列強雖然沒有完全霸占中國,但已經建立了所謂的租界,英國、法國、西班牙和葡萄牙在這個(ge) 過程中一馬當先,德國也參與(yu) 其中。在19世紀,中國遭受了暫時挫折,積貧積弱;日本在20世紀對中國進行的大規模侵略使中國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孫中山等人多年不懈努力以擺脫外國強權,中國人民最終於(yu) 1949年在毛澤東(dong) 的領導下取得勝利,中國得以重建。毛澤東(dong) 是當時中國毋庸置疑的政治領袖,今日中國建立在毛澤東(dong) 打下的基礎之上。
但是毛澤東(dong) 也犯了嚴(yan) 重錯誤,特別是20世紀50、60年代的“大躍進”和“無產(chan) 階級文化大革命”。1976年毛澤東(dong) 去世後,鄧小平最終成為(wei) 國家最高領導人。正是在他的領導下,中國實現了對外開放,融入了全球經濟。也是在他的領導下,中國人走上了不斷富裕的道路。
經過改革開放35年來的高速發展,中國的經濟總量今天已躍居世界第二,用不了多少年就會(hui) 摘取桂冠,預見的理由是國家和高層相對穩定。以習(xi) 近平為(wei) 核心的中國新一屆領導人堅信這種發展模式,也同時需要處理經濟高速發展帶來的繁雜、重要和艱巨的任務。到2020年,城鄉(xiang) 居民人均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wei) 中國的長期發展打下堅實的體(ti) 製基礎。要推動新型工業(ye) 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nong) 業(ye) 現代化的共同發展並同時帶動投資和消費;金融業(ye) 也須進行改革。習(xi) 近平尤其重視由腐敗、環境汙染、非法占有土地、勞資糾紛和食品安全缺失引發的問題。
治理大城市霧霾是一項重要課題。造成二氧化碳霧霾的原因錯綜複雜,多管齊下的治理措施需要極大投入,會(hui) 影響對老百姓的能源供應和他們(men) 的收入,涉及國家的氣候政策。麵對遏製全球變暖的呼聲,中國不能繼續置身事外。
不斷突出的老齡化是中國麵對的另外一個(ge) 嚴(yan) 重問題。老齡化伴隨著城鎮化快速推進,全國性的養(yang) 老保障勢在必行。同時,中國不得不對獨生子女政策進行反思。中國的戶籍製度也亟待逐步調整。
今天到訪中國的人會(hui) 發現,中國在同時推進多項工作。農(nong) 民工的權利得到更多保障,出現了更大、效益更好的農(nong) 業(ye) 企業(ye) 。如果經曆過40年前毛澤東(dong) 時代的中國,把當時的情況與(yu) 今天的中國相比較,就會(hui) 看到,今日中國公民的發展空間、自由和各項權利都獲得了異乎尋常的擴展。
毫無疑問,中國實現了傳(chuan) 統與(yu) 現代化的和諧共存。2500年來,中國人一直尊奉儒家的理性倫(lun) 理學。在直到20世紀初的至少1000多年裏,中國由封建官僚統治,儒家思想是中國的指導思想。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在1949年執政以後,首先把儒家思想掃地出門。但在今天的中國,實際上與(yu) 中國人密不可分的儒家思想正在回歸。習(xi) 近平主席對儒家思想的闡釋,顯示出中國日益增強的文化自信。在中國這樣規模的大國,國家的凝聚力至關(guan) 重要。但寄希望於(yu) 民族主義(yi) 會(hui) 反受其累,因為(wei) 這很可能引發並非本意的危機甚至戰爭(zheng) ,而曆史悠久、內(nei) 容豐(feng) 富的中華文明更能提振中國人的自信和自覺。中國5000年的文化中,實難發現帝國主義(yi) 式思維的蛛絲(si) 馬跡,中國一直信仰和為(wei) 貴。一個(ge) 範例是中國曆史記載的15世紀中國航海家鄭和將軍(jun) ,盡管握有海上優(you) 勢,他卻沒有濫用武力。
二戰後,西歐國家對中國逐步采取了較為(wei) 理性的態度。歐亞(ya) 大陸首先在經濟領域逐漸接近。如今,歐盟是中國最大的貿易夥(huo) 伴,中國是歐盟的第二大貿易夥(huo) 伴。中德關(guan) 係也處於(yu) 有史以來最好時期。
但一直令我遺憾的是,中國的高層領導對西方的了解總是多於(yu) 西方對中國的了解。習(xi) 近平主席的新作麵世是改變這個(ge) 現狀的一個(ge) 有益嚐試。本書(shu) 告訴外國讀者,中國的領導層遵循什麽(me) 樣的哲學,中國的發展方向依據何種戰略方針。如此,世界可以更好地了解和理解中國的發展,特別是中國的內(nei) 政外交政策。習(xi) 近平主席希望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中國必須為(wei) 此找到自己的道路重新成為(wei) 世界強國。這樣的書(shu) 籍有助於(yu) 外國讀者客觀、曆史、多角度地觀察中國,從(cong) 而更好地了解中國,更全麵地認識中國。西方國家常常按捺不住衝(chong) 動,在中國和中國領導人麵前扮演教師爺的角色,這種好為(wei) 人師往往源自傲慢因而碰壁。西方國家或許應該識相地放下身段,讓公平競爭(zheng) 發揮作用。
責任編輯:梁金瑞
【上一篇】【任鋒】製憲時刻的啟蒙迷思
【下一篇】【於(yu) 堅】觚不觚,觚哉!觚哉!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