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範仄作者簡介:範仄,男,湖南人。獨立學者。 |
我們(men) 將如何悼念網友
作者:範仄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布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年二月廿六日庚申
耶穌2015年4月14日
易江波君,一個(ge) 此前我並不知曉的青年學者;對於(yu) 我,他連微信群上的一個(ge) 符號都不算。一兩(liang) 天前,“文化縱橫作者沙龍”微信群主事者、《文化縱橫》副主編餘(yu) 盛峰忽然帖出易江波君的死訊,大意是昨晚易君因某病而離世,諸微友紛紛表示哀悼,有微友說昨天或前天還看到易君在群裏冒泡,熱烈發言。有心人貼出易君在群上最後發言的剪貼圖。從(cong) 種種悼語和感歎中,可知群裏有不少易君的朋友,而易君的這些朋友中有些是我的朋友。
說實在的,“文化縱橫作者沙龍”微信群人比較多,“易江波”對於(yu) 我是一個(ge) 一說似乎見過,不說便沒印象的三個(ge) 字。在大家表示哀悼的同時,我極力搜索群裏這三個(ge) 字給我的印象,始終一無所獲。有心人轉發對易君訪談的文章和易君所撰寫(xie) 的文章,知道易君是有情懷、很勤奮、極年輕的學者。可以說在學者裏年輕得不能再年輕了。
至今,易江波離世消息帶給我的,主要是兩(liang) 個(ge) 縈繞不去的感懷。一個(ge) 是他的極年輕。易君是1975年生人。孔子說四十不惑。而他四十而逝。不惑,當指不惑於(yu) 世。三十而立,立於(yu) 世,再經幾番成敗、高潮低穀曆練,初心不改,知世識時,通權達變,諸迷魅於(yu) 前而不惑,不惑中守初心,大抵是四十不惑的詳義(yi) ,至少是我的理解。故四十不惑,尚未達到不惑於(yu) 生死的境界。真真至於(yu) 不動心於(yu) 生死的境界,多需經曆“數死亡”的曆練。
說到年輕,我不能不想到好友肖亮中君,一個(ge) 三十二歲便離開我們(men) 的人類學青年學者,金沙江畔納西族的守護者。他充滿激情,不知疲倦,為(wei) 金沙江的環境保護和納西族世居之地的保護而南北奔波。他也是在一個(ge) 晚上離開的。我曾在《大地不厚,君子何以堪》一文中悼念及他。我永遠忘不了肖亮中君常說“雙肖出馬,所向無敵”時的天真和豪情。他是實實在在的行動派,對行動的結果常常充滿浪漫的激情,不斷受挫不斷憂憤之後依然充滿浪漫激情地立即行動起來,而我總是猶疑著,猶疑著,這種猶疑並不源於(yu) 常常的不斷受挫,而是生自致思的品格。也因此,他常常說“我們(men) 明天就聯手行動”,然後第二天他一個(ge) 人行動去了,連死亡他也一個(ge) 人“行動”去了。
易江波的生前好友大抵也在不斷感念往事。我們(men) 無疑也在相互提醒注意自己身體(ti) ,我也頓時注意一把自己的身體(ti) ,盡管此後幾乎依如既往。
第二個(ge) 感懷是互聯網交往的終極聚散。互聯網上的社交群將讓我們(men) 每個(ge) 人擁有一批這樣的“朋友”,隻知名字,或聊得很深,或潛水圍觀,而對方長得怎樣,是什麽(me) 樣的人,有什麽(me) 樣的故事一概不知,相互之間自始至終是無知之幕背後的人,有一天誰永遠潛水了或離開群了,大家也許隻是認為(wei) 潛水或離群,也許還有人在群裏報個(ge) 死訊。在這裏,死亡也許隻是永遠的潛水和不再回來的離群。我對這種死亡不能不有一種震撼。這給隨著年齡增長漸漸進入“數死亡”階段、從(cong) 不惑於(yu) 世向不惑於(yu) 生死進發的中男中女帶來全新的死亡體(ti) 驗,這種體(ti) 驗是無知之幕的疊加和平方,它真實而不切近,它真切而無名。對於(yu) 中男中女,互聯網的終極聚散,隻是剛剛開始。
我們(men) 將悼念身邊的朋友,也將悼念不知遠近的網友。我們(men) 也將被如此悼念。該如何悼念網友,將是個(ge) 有關(guan) 生死的真問題。
責任編輯:葛燦燦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