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院複興薪火誰傳

欄目:新聞快訊
發布時間:2015-04-13 18:01:02
標簽:


書(shu) 院複興(xing) 薪火誰傳(chuan)

來源:《北京晨報》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年正月廿九日甲午

      耶穌2015年3月19日

 


 

 

江西廬山白鹿洞書(shu) 院

 

 

 

湖南長沙嶽麓書(shu) 院

 

 

 

河南登封嵩陽書(shu) 院

 

 

 

河南商丘應天書(shu) 院

 

 

 

先聖孔子像

 

近日,一則探訪深圳梧桐山私塾、書(shu) 院群落的報道引起了許多關(guan) 注和爭(zheng) 議。十年中,梧桐山從(cong) 隻有一所公立小學、發展成遠近聞名的書(shu) 院、私塾集中地,也引來許多關(guan) 於(yu) 傳(chuan) 統民間教育形式的爭(zheng) 議。 

 

實際上,在北京,進行古代經典、傳(chuan) 統禮儀(yi) 教育的書(shu) 院同樣極多,從(cong) 小學生到成年人,都在書(shu) 院招生的行列之中。 

 

從(cong) 唐朝發軔,到清朝結束,再到今天的重新興(xing) 起,書(shu) 院,這個(ge) 那麽(me) 舊、又那麽(me) 新的地方,究竟以一種什麽(me) 樣的姿態生存於(yu) 現代化的生活中?當今,全民閱讀正成為(wei) 整個(ge) 社會(hui) 共同關(guan) 注的焦點,而書(shu) 院,這個(ge) 從(cong) 來和讀書(shu) 直接相關(guan) 的地方,又對於(yu) 人們(men) 的閱讀起著什麽(me) 樣的作用? 

 

當代書(shu) 院的分流

 

“風聲雨聲讀書(shu) 聲,聲聲入耳。國事家事天下事,事實關(guan) 心”,這副對聯所代表的東(dong) 林書(shu) 院,早在幾百年前就消失在政治鬥爭(zheng) 的血腥裏。不過它卻給人們(men) 留下了關(guan) 於(yu) 書(shu) 院最美的剪影。 

 

到清末,傳(chuan) 統教育逐漸被現代教育體(ti) 係代替,書(shu) 院也漸漸沒落,變成古跡。直到本世紀初,隨著傳(chuan) 統文化的複興(xing) ,書(shu) 院這個(ge) 消失百年的名詞,再次出現在人們(men) 的視野裏,但卻已大有不同了。 

 

在眾(zhong) 多書(shu) 院中,最讓人信任,但實際上也最不像書(shu) 院的,是大學裏的書(shu) 院,典型如湖南大學嶽麓書(shu) 院。“惟楚有材,於(yu) 斯為(wei) 盛”,這副對聯伴隨它輝煌的曆史,也傳(chuan) 承千古。不過今天的嶽麓書(shu) 院,更多是大學的一個(ge) 學院,遵循的是現代教育規則,以國家統招招生,設學科、授學位。拋開書(shu) 院二字,它和任何一所大學學院沒有區別。這些年來,大學開辦書(shu) 院已成風氣,複旦大學、暨南大學、蘇州大學…… 

 

反倒是,學者辦書(shu) 院,書(shu) 香氣顯得更濃厚,比如著名儒家學者蔣慶辦的“陽明精舍”,這所被稱為(wei) 最複古的現代書(shu) 院,就建在儒家聖人王陽明悟道的貴州龍場,依山傍水,數個(ge) 院落比鄰而建,蔣慶自任山長。秋風的弘道書(shu) 院則顯得更現代一些,舉(ju) 辦了許多和儒學相關(guan) 的論壇、會(hui) 議。 

 

商業(ye) 書(shu) 院的異化

 

和大學書(shu) 院、學者書(shu) 院不同的,一些民間小書(shu) 院則是另一種形態,他們(men) 規模可能不大,名聲可能不遠,但數量卻最多,而且良莠不齊。這些發自民間的教育機構,或以書(shu) 院為(wei) 名,或以私塾為(wei) 名,接收學生,教授傳(chuan) 統文化,誦讀傳(chuan) 統經典,諸如《三字經》、《千字文》、《百家姓》,乃至四書(shu) 五經等典籍,不盡相同。而他們(men) 的生存方式,主要以經營性質的教學為(wei) 主,靠收學費獲取利潤,聘任教師、租用場地等。 

 

另外一種商業(ye) 性書(shu) 院,和高校辦MBA班一脈相承,其目標是“高端人群”,招收企業(ye) 高管,征收高額學費,教授諸如“老子與(yu) 企業(ye) 管理”、“《論語》中的管理智慧”之類課程,基本上,凡是傳(chuan) 統典籍、古代聖賢,都會(hui) 變成管理、經營之類的另類學問。 

 

近年來,不少大企業(ye) 大集團也開始涉足傳(chuan) 統文化,自辦書(shu) 院,或麵向企業(ye) 內(nei) 部,將企業(ye) 文化結合傳(chuan) 統文化;或向外舉(ju) 辦活動,塑造企業(ye) 的社會(hui) 形象。 

 

隨著十多年的發展,書(shu) 院的興(xing) 盛不僅(jin) 僅(jin) 停留在個(ge) 體(ti) 的書(shu) 院上,甚至也逐漸開始形成規模化的民間教育集團,雖然尚未有諸如“新東(dong) 方”之類的商業(ye) 教育機構,但也逐漸有了集團化、連鎖化的趨勢。 

 

晨報記者 周懷宗

 

■記者觀察

 

傳(chuan) 承不了的書(shu) 院精神

 

朱熹把《中庸》的話“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作為(wei) “為(wei) 學之序”。900年前,朱熹重修白鹿洞書(shu) 院,並以《中庸》中的這段話做治學的根本。 

 

傳(chuan) 統的書(shu) 院興(xing) 起於(yu) 唐,盛於(yu) 宋明,從(cong) 某種程度上來說,可算做是古代高等教育,也可以算作是傳(chuan) 統教化係統的典型代表。 

 

而現代社會(hui) 中的書(shu) 院,盡管以書(shu) 院為(wei) 名,但實際上不可能傳(chuan) 承書(shu) 院傳(chuan) 統,原因很多,第一,傳(chuan) 統時代的書(shu) 院聲譽卓著,聚集最好的學者,而現代最好的學者都在大學和研究所裏,即便為(wei) 書(shu) 院講學,也多是偶爾為(wei) 之。其二,在知識尚是特權,被高度推崇的古代,書(shu) 院即是書(shu) 籍匯聚地,也是知識匯聚地,聲望卓著,捐獻者眾(zhong) 多,生存並不發愁。但現代書(shu) 院基本上不可能再達到同樣的聲望,即便是把最好的學者都集中在一個(ge) 書(shu) 院也不行。其三,治學精神難成。傳(chuan) 統時代,書(shu) 院是民間教育的最高成就,也是學者集中之地,書(shu) 院的學術,總是和一個(ge) 時代最高學術水準相匹配,而現代民間教育顯然做不到這一點。 

 

更大的問題是,許多小書(shu) 院,教點死書(shu) 背點經典,顯然和真正的書(shu) 院相差太遠,至於(yu) 以書(shu) 院來牟利,變成小學生業(ye) 餘(yu) 興(xing) 趣班,變成董事長傳(chuan) 統文化MBA速成班之類,則更不用說了。周懷宗 

 

■中國著名四大書(shu) 院

 

 責任編輯:姚遠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