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任士見作者簡介:任士見,獨立評論人,現居廣東(dong) 。 |
錢穆先生為(wei) 什麽(me) 反對讀經
作者:任士見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布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年二月十九日癸醜(chou)
耶穌2015年4月9日
國學大師錢穆先生在《講堂遺錄》中多次旗幟鮮明的反對讀經。他認為(wei) 文化複興(xing) 不是複古,把讀經放到大學或專(zhuan) 業(ye) 的研究所中去就可以了。在他看來似乎更應該讀史而不是讀經,盡管他認為(wei) 《論語》這樣的書(shu) 還是應該去讀的。一開始我還對此很不理解,一個(ge) 把畢業(ye) 精力都奉獻給傳(chuan) 統文化而且視學問如生命的一代國學大師為(wei) 什麽(me) 會(hui) 反對讀經呢?像我這種僅(jin) 僅(jin) 讀過幾年經對傳(chuan) 統文化還一知半解的人都巴不得全世界都開始讀經了。但是冷靜地想一想錢先生的話,再結合當下中國的讀經活動,便感到自身的淺薄,或許這裏麵有錢先生的另一番深意。
新文化運動開始,我們(men) 對自己的文化妄自菲薄了差不多一個(ge) 世紀了。錢穆先生一生所願便是文化複興(xing) ,今天它終於(yu) 成為(wei) “中國夢”了。我認為(wei) “夢”這個(ge) 字用得好,一方麵說明我們(men) 想得到,另一方麵也恰恰說明它離我們(men) 還很遙遠。雖然一個(ge) 世紀以來一直不乏錢先生這樣的有識之士為(wei) 傳(chuan) 統文化聲嘶力竭地奔走呼告,但“打倒孔家店”一直都是主流。由於(yu) 特定的曆史背景和意識形態因素,魯迅先生被尊為(wei) “偉(wei) 大的文學家、革命家和思想家”,他的“吃人說”由此便具有了不可動搖的真理性。如果對他們(men) 那一代人的曆史,特別思想史,不進行重新評估和評價(jia) 的話,我想,文化複興(xing) 便無從(cong) 談起。因為(wei) 文化複興(xing) 首先意味著在價(jia) 值和觀念上對傳(chuan) 統文化的認同,“吃人說”恰恰是對傳(chuan) 統文化的全盤否定。這二者的矛盾是無法調和的。舉(ju) 個(ge) 簡單的例子,前段時間,要不要讀《弟子規》引起了很大的爭(zheng) 論。其實這部小書(shu) 總共才1080字,是傳(chuan) 統儒家思想的一個(ge) 小小的縮影。裏麵更多的是日常行為(wei) 規範,比今天的中小學行為(wei) 規範更具體(ti) 和細致,也更有操作性。其實單就這千餘(yu) 字的小書(shu) 來看,哪裏是精華,哪裏是糟粕一字一字讀下來便知。問題是爭(zheng) 論的雙方代表的是兩(liang) 種截然不同的價(jia) 值觀。一方認為(wei) 《弟子規》是培養(yang) 和規訓奴隸的教科書(shu) ,他們(men) 的精神資源便是魯迅為(wei) 代表的新文化;另一方則認為(wei) 這本書(shu) 裏蘊含著我們(men) 民族的生命智慧,他們(men) 便和錢穆先生是一派了。其實雙方其實都認可文化複興(xing) ,有意思的是,他們(men) 在價(jia) 值觀上卻是完全對立的。
僅(jin) 舉(ju) 一例便可得知,我們(men) 現在文化複興(xing) 其實真的就是一個(ge) 夢,還有很多問題尚待解決(jue) 和清理,而且是千頭萬(wan) 緒。文化複興(xing) 到底複興(xing) 的是什麽(me) ?從(cong) 哪裏開始複興(xing) ?這都是關(guan) 係到思想觀念甚至是意識形態的大問題,不能不慎重考慮。但是如果觀念上的問題得不到解決(jue) ,接下來在實際的操作中可能會(hui) 了出現更大的偏差。在現在這樣的背景下讀經的確是要先費一番思量的,何況錢先生說出那樣的番話是在幾十年以前了。盲目地讀經,導致的後果不僅(jin) 可能是讀錯,很有可能會(hui) 誤人子弟,那便是真的“吃人”了。
雖然我們(men) 都知道閱讀經典這件事情本身是沒有錯的,對孩子來說也是有益的。就因為(wei) 當下的中國在很多問題上常常出現價(jia) 值觀的錯位,所以在現實中的讀經活動的確是亂(luan) 象紛呈。
首先是被讀經被過度商業(ye) 化和庸俗化。經典也是一種文化資源,目前來看有被過度開發之嫌。主要是一些培訓機構,打著讀經的招牌引人注意,一般門坎都比較高,收費也比較貴。一下子從(cong) 地底下冒出來許多“國學大師”,不是自學成才便是出身名門,某些學者也受利益驅使,把《易經》《論語》變成管理學和人際關(guan) 係學,如果真的當是一門學問來研究或傳(chuan) 授也就罷了,但是他們(men) 隻是用把經典係統地化包裝成另外一門學問。換句話說,他們(men) 隻是打著羊頭賣狗肉而已。至於(yu) 他們(men) 口中兜售的《易經》和《論語》是不是《易經》和《論語》隻有他們(men) 自己心裏最清楚了。退一步講,如果這些培訓機構是借著“國學熱”的商機,從(cong) 一部人成功人士口袋裏賺取一些昧心錢也就算了,畢竟對這些成功人士來說讀經也可能隻是充充門麵或附庸風雅罷了。但是有些培訓機構開始拿小孩子下手了,少兒(er) 讀經班和童學館已經遍地開花。如果有關(guan) 部門再不出台相關(guan) 政策進行整治和規範的話,後果將會(hui) 不堪設想。
其次是讀經活動在中小學校園裏形式化的問題較為(wei) 普遍。因為(wei) 在中小學,迫於(yu) 應試的壓力,讀經不可能被真正重視起來。素質教育雖然通常隻是需要時的一種口號,但是對很多學校來說,讀經卻是將這種口號變成現實的一個(ge) 花樣。所以,校園讀經總是很熱鬧。他最終可能變成了為(wei) 讀經而讀經,總是搞一些“別出新裁”的活動,讀經甚至變成了音樂(le) 、舞蹈的陪襯。活動過後,一切也就煙消雲(yun) 散了。這樣使本來很有意義(yi) 的教育活動根本無法落到實處。除了糾正認識和態度的問題之外,教育主管部門更應該在對校園讀經給以正確的指導,不能任由組織和發展。使學生在讀經活動中真正讀有所獲,讀有所用,讀有所變,至少應該培養(yang) 起對文化經典的興(xing) 趣和感情。
再次,也與(yu) 前兩(liang) 點相關(guan) 的是,讀經的師資相當匱乏。這其實是造成當今讀經亂(luan) 象的一個(ge) 很重要的原因。前麵已經提到,讀經在中國大陸已經廢除了一個(ge) 世紀了,雖然民國時期偶有抬頭之勢,但最終還是被壓在新文化的五指山下。一個(ge) 直接的後果便是文化的斷裂和人才的缺失。特別是最近這些年,錢鍾書(shu) 、季羨林等在民國時期成長起來的國學大師一個(ge) 個(ge) 離我們(men) 遠去之後,便更有青黃不接之勢。雖然一部分學者也試圖通過電視、網絡等大眾(zhong) 傳(chuan) 媒使經典的麵目更有親(qin) 和力,事實上也取得了一個(ge) 些效果,但是這並不能從(cong) 根本上解決(jue) 整個(ge) 社會(hui) 讀經人才匱乏的問題。
從(cong) 上述情況來看,讀經在中國雖然已成為(wei) 一種潮流,正方興(xing) 未艾。但實際上目前全社會(hui) 讀經的條件仍不具備,這大概也是錢穆先生反對讀經的一個(ge) 理由吧。現在的當務之急除了解決(jue) 觀念上的大問題之外,最重要的莫過於(yu) 培養(yang) 讀經的人才了。當然這也要一步步做起,首先從(cong) 中小學開始,師範院校應該加設這方麵的課程。對中小學教師的也應該開設相關(guan) 的繼續教育課程。寫(xie) 到此外,我要明確我對於(yu) 讀經的態度,我不反對讀經,但必須指出讀經須謹慎,大力提倡讀經的做法有風險。
責任編輯:姚遠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