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晶】接過“弘道”的接力棒

欄目:民間儒行
發布時間:2015-04-08 20:21:43
標簽:



接過“弘道”的接力棒

 ——第二期家庭國德培育師資夜校公開課第一次學習(xi) 心得分享

通訊員:林晶

來源:伟德线上平台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年二月二十日甲寅

         耶穌2015年4月8日

 

 

 

昨天晚上聽邸老師說到課程已經將近一半的時候,我突然間特別難過,三十節課還沒有結束我已經有了這種依依不舍的感情。這和我參加第一期家庭國德培育視頻示範公開課時的那種心情和狀態完全不一樣。第一期課程進行到一半的時候我其實還在數著日曆,盼著能夠早一天結束這樣的辛苦。確實回想起來,第一期上課的時候,是冬天,那一段來回奔波辛苦的時光被我們(men) 形容像打仗一樣忙碌,現在偶爾想想不知道怎麽(me) 就堅持了下來。我仍然能夠記得孩子睡著了我因為(wei) 是叫醒她去上課,還是打電話請假缺一次課的那種不知道該怎麽(me) 辦,在家裏走來走去猶豫不決(jue) 的心情。不過那一次,我戰勝了自己,最後叫醒了孩子,在冷冽的寒風中一路抱著她,最後打車從(cong) 開發區跑到馬邑路去隻為(wei) 上一個(ge) 小時的課。過了那次心裏的那個(ge) 坎之後,後來的課我們(men) 風雨無阻,再沒有找過任何不去上課的理由,而且越來越進入狀態,一直堅持到現在。所以,現在看著各位老師奔波、忙碌的樣子,我完全能夠理解這種感受。我想說的是,再堅持堅持,你的辛苦終究會(hui) 有回報的。比如就像各位老師現在所看到的,我的孩子她在這一期課堂上的表現就讓我看到了這種辛苦所結下的一點小小的果實。我為(wei) 她的每一個(ge) 進步都感到驚喜又驕傲。


最初我決(jue) 定帶她上課的初衷很簡單,就是不想讓她重複我對傳(chuan) 統文化的這種“無知”。我之前也和大家分享過,也非常坦誠地講我直到二十一歲大學畢業(ye) 那一年還不知道《弟子規》是一本什麽(me) 樣的書(shu) 的那種羞愧和無知的過往。我那個(ge) 時候在親(qin) 戚家的書(shu) 櫃裏看到《弟子規》就是不知道,還心裏很奇怪有一本書(shu) 叫這樣的名字。書(shu) 架上旁邊擺了一排的外國名著《呼嘯山莊》、《飄》、《簡愛》等等,我都看過,唯獨不知道《弟子規》是什麽(me) ,現在想想還覺得這是一件很有諷刺意味的事情。所以後來2013年因為(wei) 我到了團委,因為(wei) 薑書(shu) 記一直堅持在團委開展“《弟子規》進校園”活動,我有了工作任務要到學校給孩子們(men) 上《弟子規》課,於(yu) 是我才真正地算是第一次完完整整地讀過《弟子規》,才算是因為(wei) 一本小小的《弟子規》而慢慢地走近我們(men)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廣闊世界裏。真的是直到這一期課程,我覺得自己快讀到100遍的時候,驚奇地發現我能把《三字經》、《弟子規》就這樣背下來,這在以前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情。就像《弟子規》裏麵講的“功夫到,滯塞通”,如果按照邸老師的這種方法堅持下去,隻要肯下功夫,我相信假以時日,我和我的孩子也能把《論語》全文背誦下來。


所以,我一直在反思。甚至在第一期上課的時候,每當我抬頭和孔夫子的畫像四目相對的時候,我常常覺得羞愧難當。為(wei) 什麽(me) 我對傳(chuan) 統文化的了解和學習(xi) 是到了如此無知的地步?我的無知是家庭的原因、學校的原因還是社會(hui) 發展的原因?家庭原因是因為(wei) 我的父母是麵朝黃土背朝天的農(nong) 民,她們(men) 不識字,他們(men) 能做的是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去供養(yang) 幾個(ge) 孩子讀書(shu) 。生活本已如此辛苦,他們(men) 哪有時間、能力和精力去教我識字、陪我親(qin) 子共學?學校的原因是因為(wei) 我從(cong) 小學到高中所有的學習(xi) 課程裏,沒有上過一節國學課,沒有一位老師像邸老師這樣告訴我過這些東(dong) 西,語文課本裏關(guan) 於(yu) 傳(chuan) 統文化的東(dong) 西都是支離破碎的名言警句、或者是文言文選段,既沒有讀過一本完整地經典書(shu) 籍,也沒有係統性地對傳(chuan) 統文化的理解。至於(yu) 上大學,我現在也早已忘記我學過些什麽(me) 。再說到社會(hui) 的原因。中國經濟的飛快發展,讓許許多多的人物質富裕了,精神卻迷茫了。“我們(men) 走的太久、太快,忘記了我們(men) 為(wei) 什麽(me) 出發。”在價(jia) 值觀多元化的時代,人們(men) 要找到一種精神的信仰,所以不管什麽(me) 稻草,抓住一根能救命就行。於(yu) 是,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信佛教、信基督教,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尊崇西方的現代文明,越來越追求“西化”的生活方式。這一類人以我們(men) 的年輕人居多。因為(wei) 沒有信仰,也找不到信仰,所以很多的年輕人人雲(yun) 亦雲(yun) ,被一些居心叵測的人利用,他們(men) 在網上造謠、詆毀我們(men) 的國家,惡搞我們(men) 的民族英雄,質疑我們(men) 的曆史,給我們(men) 的傳(chuan) 統文化戴上一頂“封建主義(yi) ”的帽子,構建了一套反傳(chuan) 統文化的話語體(ti) 係來誤導不明是非的人們(men) 。惡搞我們(men) 的英雄,這是一個(ge) 民族道德淪喪(sang) 的開始。習(xi) 近平主席也說過,我們(men) 絕不是曆史虛無主義(yi) 者,更不能數典忘祖、妄自菲薄。所以,習(xi) 近平主席從(cong) 去年開始,交給共青團一個(ge) 很重要的工作任務,就是組建青年網絡文明誌願者,要求所有青年團幹行動起來,積極在網上發聲,傳(chuan) 遞正能量。我們(men) 真的真的不能再抱著“事不關(guan) 己、高高掛起”的心態,不能再坐以待斃任由一些人詆毀我們(men) 的國家、詆毀我們(men) 的民族、詆毀我們(men) 五千年傳(chuan) 承而來的文化。


現實生活中,我們(men) 也看到,孩子們(men) 越來越叛逆,越來越無所忌憚,沒有了敬畏心,道德滑坡嚴(yan) 重。從(cong) 2013年開始,我先後去過朔城區九小、四中,今年在朔城區二中,每個(ge) 星期和孩子們(men) 一起學一節《弟子規》課。每次學習(xi) ,學到“鬥鬧場、絕勿近、邪僻事、絕勿問”的時候,我總是要多強調幾遍,讓他們(men) 一定一定背會(hui) 這句話。為(wei) 什麽(me) ?這源於(yu) 我去城區看守所看到那二、三十個(ge) 未成年少年犯的那種擔憂和震撼。其中一個(ge) 孩子我們(men) 去的時候還穿的是校服,剛被抓進來沒幾天。問看守所的管教才知道,他因為(wei) 放學了進網吧上網,後來沒錢了,出門動了搶劫的念頭,因為(wei) 搶錢被抓了進來。原本應該坐在教室裏學習(xi) 的大好年華卻坐進了班房,就因為(wei) 一念之差給自己人生添了這樣一個(ge) 汙點。習(xi) 主席也說過:人生的扣子從(cong) 一開始就要扣好。要不就會(hui) 一步錯,步步錯。所以,我們(men) 堅持“《弟子規》進校園”,堅持用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借助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引導青少年的思想,我們(men) 堅持和邸老師一道努力去推廣這樣一期又一期的國德培育課,這既是我們(men) 的工作,更是義(yi) 不容辭的責任。


國學大師錢穆說過:“對待傳(chuan) 統文化,我們(men) 應該有一份溫情和敬意”。在座的每一位老師,你們(men) 都和我一樣,包括我們(men) 的孩子,我們(men) 的身上都流淌著中國人的血液,不論您信或者不信自己天生就是一個(ge) 儒教徒,不論您對傳(chuan) 統文化是什麽(me) 樣的態度,您和我一樣,我們(men) 的身上都有著自己“日用而不自覺”的屬於(yu) 這個(ge) 民族的行為(wei) 和思想。比如我們(men) 都知道要孝順父母,我們(men) 都知道在公交車上要給老弱病殘幼讓座,我們(men) 都知道借別人錢要還錢,這是一種做人的信用等等。中華傳(chuan) 統美德中的“仁義(yi) 禮智信忠孝廉恥勇”,您仔細去想,自己的身上有多少這些影子?可能以前,您和我一樣不知道,或者沒有人告訴我們(men) 這是什麽(me) ,我們(men) 應該怎樣做。我們(men) 不懂可以慢慢懂,但是我們(men) 不要去輕易否定它,甚至曲解它。現在我們(men) 有幸因為(wei) 認識了邸老師,因為(wei) 對孩子有了這樣的危機感,因為(wei) 參加了這樣的課程,慢慢地發現了傳(chuan) 統文化的好處,慢慢地感受到了經典誦讀的魅力,我們(men) 真的應該對它懷有一份發自內(nei) 心真誠地敬意。而且是不是應該思考一下,為(wei) 我們(men) 的文化傳(chuan) 承,為(wei) 我們(men) 的子孫後代,為(wei) 我們(men) 的民族,為(wei) 我們(men) 的國家做一些什麽(me) 力所能及的事情?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能弘人。”我的理解是:“道德並不會(hui) 保護人,恰恰是人去保護道德。熱愛真理與(yu) 正義(yi) 的人並不能從(cong) 真理和正義(yi) 裏麵得到庇護,恰恰相反,是熱愛真理與(yu) 正義(yi) 的人用自己的生命與(yu) 鮮血去保衛真理,去捍衛正義(yi) 。就像邸老師一樣,在我心中,他是一位真正的強者,因為(wei) 他用自己八年來的時間、精力、金錢去做著一件弘道的事情,就是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們(men) 的傳(chuan) 統文化,讓更多的人誦讀經典,受益的是千千萬(wan) 萬(wan) 的家庭和孩子。這就是誌願服務者的精神,我真的真的需要為(wei) 我心中的這位“強者”行個(ge) 禮。


我們(men) 背靠著五千年傳(chuan) 統文化的精神大樹教我們(men) 如何做人,前麵有邸老師、薑書(shu) 記等等一些這樣無私奉獻的引路人帶著我們(men) 探究傳(chuan) 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們(men) 有許許多多誌同道合的人不分年齡、不分性別,不分職業(ye) 在做著一件有意義(yi) 的事情,還有教室裏無數個(ge) 快樂(le) 可愛的孩子讓我們(men) 看到未來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希望,我想我們(men) 再也不會(hui) 迷茫,前行的腳步隻會(hui) 越走越踏實。


這就是我參加完第一期家庭國德培育課,仍要堅持帶孩子參加第二期國德培育課的原因,這樣帶著孩子一起親(qin) 子共學的時光我覺得比做任何其他的事情都要有意義(yi) ,等她長大了,有一天她會(hui) 感謝我曾經帶著她誦讀經典,學習(xi) 古聖先賢的偉(wei) 大智慧,她曾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過世界。 


 (  林晶,女,朔城區團委副書(shu) 記)




責任編輯:梁金瑞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