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生文叢第三輯】胡暉瑩著《一體微行:知止堂義學五周年回眸》出版

欄目:出版圖書
發布時間:2015-04-07 18:24:38
標簽:
胡子佩

作者簡介:胡暉瑩,字子佩,號知止軒,女,西元一九七一年生,江蘇南通人,知止堂義(yi) 學創辦人暨主事。出版有《一體(ti) 微行:知止堂義(yi) 學五周年回眸》(知識產(chan) 權出版社2015年)。

  



書(shu) 名:《一體(ti) 微行:知止堂義(yi) 學五周年回眸》

作者:胡暉瑩  著

叢(cong) 書(shu) 名稱:儒生文叢(cong) (第三輯),伟德线上平台出品,任重主編

出版單位:知識產(chan) 權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5年4月



【內(nei) 容簡介】一群熱愛傳(chuan) 統文化的“工薪族”女性於(yu) 2008年8月,在江蘇南通創辦了一所公益性的周末兒(er) 童傳(chuan) 統文化學習(xi) 機構——知止堂義(yi) 學。5年來,知止堂的義(yi) 工老師累計服務時間達2000多小時,有上千名學生在此受益。本書(shu) 以女性的視角與(yu) 思維,講述了知止堂5年來的成長故事。在嘮家常式的敘述中,回憶了學堂創辦初期的困境、如何獲得社會(hui) 的理解、如何辦學、如何與(yu) 政府開展互動等,使知止堂集小愛成大愛,成為(wei) 當地小有名氣的公益機構、兒(er) 童傳(chuan) 統文化學習(xi) 機構。


【作者簡介】胡暉瑩,女,1971年生,江蘇南通人,字子佩,號知止軒。知止堂義(yi) 學主事。

 

【各界推介】

 

南通的孩子們(men) 有福了!南通的家長們(men) 有福了!我遺憾我的家不在南通,我家中7歲的兒(er) 子沒有機會(hui) 到知止堂義(yi) 學去學習(xi) ,沒有機會(hui) 跟隨知止堂義(yi) 學的老師們(men) 去領略傳(chuan) 統文化中的真、善、美。

                                                          ——唐文明(清華大學哲學係教授)

 

如果說在國學課堂,孩子們(men) 是受助者;那麽(me) 在“小小小劇社”,孩子們(men) 便是助人者。他們(men) 的文藝演出,展示著經典的魅力,喚醒了城市的文化因子。

                                                                 ——江蘇南通《三角洲》雜誌

 

對於(yu) 知止堂義(yi) 學,我們(men) 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我時常跟陸徐東(dong) 以及他媽媽說,要是能早幾年知道北濠東(dong) 村有個(ge) 知止堂義(yi) 學就好了。這裏的國學課堂魅力無窮,這裏的活動豐(feng) 富多彩,更重要的是,這裏有一群新時代的、無私奉獻的、最值得我們(men) 尊敬的義(yi) 工老師們(men) !

                                                          ——陸平(知止堂學員陸徐東(dong) 的爸爸)

 

終於(yu) ,迎著胡老師鼓勵的目光,我勇敢地舉(ju) 起了手。至今,我還記得當時領讀的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wei) 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雖隻有三句,但正是這三句使我愛上了國學,愛上了知止堂。

                                                                  ——顧任思雨(知止堂學員)

 

後來,我逐漸感受到一些讀經典的孩子與(yu) 其他人的不同之處。我們(men) 有一種敬畏感,我們(men) 敬畏著文字、曆史、哲學、民俗,我們(men) 敬畏著自然、生命、文化。久而久之,在我們(men) 自己都不知道的時候,這種敬畏就已經深入骨髓,刻進了生命。

                                                                   ——陸欣怡(知止堂學員)

 

    知止堂,“知止”二字取自《大學》: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知止堂走純公益的道路,是因為(wei) 我們(men) 體(ti) 會(hui) 到學費會(hui) 讓很多工薪階層的孩子放棄學習(xi) 。我們(men) 希望每個(ge) 孩子,不論窮富,都可以接受讀經教育。我們(men) 甚至浪漫地理解,經典猶如陽光、空氣、雨露,是不需要付費就可以得到的。

                                                                   ——胡暉瑩

 

 

【儒生文叢(cong) 】


學術指導

蔣 慶(陽明精舍山長)

陳 明(首都師範大學儒教研究中心教授)

康曉光(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餘(yu) 東(dong) 海(民間儒者)

姚中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高研院教授)


主   編

任 重(中國人民大學孔子研究院研究員)

 

 

儒生文叢(cong) 總序 


儒生者,信奉儒家價(jia) 值之讀書(shu) 人也。儒生文叢(cong) 者,儒家讀書(shu) 人之心聲見於(yu) 言說者也。近世以降,斯文掃地;禮崩樂(le) 壞,學絕道喪(sang) 。國人等儒學於(yu) 土苴,士夫視孔道為(wei) 寇仇,遂使五千年堯舜故國不複有儒家讀書(shu) 人,億(yi) 萬(wan) 萬(wan) 中華神胄不複有儒生也!然則,所謂儒生者,儒家價(jia) 值之擔當者也;儒家價(jia) 值者,神州中國之托命者也;中國不複有儒生,是儒家價(jia) 值無擔當,中國之命無所托也。悲乎!中國五千年之大變局,未有甚於(yu) 中國之無儒生也!中國之無儒生,非特儒家價(jia) 值無擔當,且中國國性不複存;中國國性不複存,中國淪為(wei) 非驢非馬之國矣;中國淪為(wei) 非驢非馬之國,中國之慧命又何所寄乎!嗚呼,痛矣!寅恪翁之言也!


所幸天運往還,儒道再興(xing) ,儒生之見於(yu) 神州大地,數十載於(yu) 茲(zi) 矣。今日中國文化之複興(xing) ,端賴今日儒生之努力,而儒家價(jia) 值之擔當與(yu) 夫中國慧命之所托,亦端賴今日儒生之興(xing) 起也。歸來乎,儒生!未來中國之所望也!


儒生文叢(cong) 主編任重君,儒生也。傾(qing) 一己之力,編輯儒生文叢(cong) ,欲使國人知曉數十年來儒家回歸、儒教重建與(yu) 儒學複興(xing) 之曆程,進而欲使今日之中國知曉當今儒生之心聲。故儒生文叢(cong) 之刊出,不特有助於(yu) 中國文化之複興(xing) ,於(yu) 當今中國之世道人心,亦大有補益也。 


壬辰夏,餘(yu) 山居,任重君索序於(yu) 餘(yu) ,餘(yu) 樂(le) 為(wei) 之序雲(yun) 。 


                                       盤山叟蔣慶序於(yu) 龍場陽明精舍俟聖園之無悶居


《一體(ti) 微行:知止堂義(yi) 學五周年回眸》目錄


序言     

                      

2008年(戊子年)

起步篇                          

民俗活動篇                       

寓教於(yu) 樂(le) 篇                       

教學問答篇                        

 

2009年(己醜(chou) 年)

民俗活動篇                        

特色課程篇                        

宣傳(chuan) 篇                           

文藝演出篇                        

交流篇                           

教學思考篇                        

公益活動篇                        

 

2010年(庚寅年)

民俗活動篇                        

宣傳(chuan) 篇                           

文藝演出篇                        

交流篇                           

特色課程篇                        

教學思考篇                        

 

2011年(辛卯年)

民俗活動篇                        

文藝演出篇                        

交流篇                           

特色課程篇                        

公益篇                           

教學思考篇                        

學子練筆篇                        

 

2012年(壬辰年)

民俗活動篇                       

文藝演出篇                       

交流篇                          

公益活動篇                       

特色課程篇                       

學子練筆篇                       

教學思考篇                       

 

2013年(癸巳年)

民俗活動篇                       

特色課程篇                       

文藝演出篇                       

交流篇                          

公益活動篇                       

學子練筆篇                       

教學思考篇                       

 

跋                             

 

 


《一體(ti) 微行:知止堂義(yi) 學五周年回眸》序

作者:唐文明


南通有個(ge) 知止堂義(yi) 學,這是我從(cong) 網絡上得知的。不時看到的消息給我留下了一個(ge) 算不上清晰的印象:知止堂義(yi) 學的活動辦得很有特色。等到一心弘道的任重先生給我轉來《一體(ti) 微行》這部書(shu) 稿,詢問我能否為(wei) 書(shu) 稿的出版作序時,我才對創辦5年的知止堂義(yi) 學有了一個(ge) 比較全麵的了解。說真的,讀罷整部書(shu) 稿,我最強烈的感受是:南通的孩子們(men) 有福了!南通的家長們(men) 有福了!我遺憾我的家不在南通,我家中7歲的兒(er) 子沒有機會(hui) 到知止堂義(yi) 學去學習(xi) ,沒有機會(hui) 跟隨知止堂義(yi) 學的老師們(men) 去領略傳(chuan) 統文化中的真、善、美。


知止堂義(yi) 學是由胡暉瑩女士和她的同道們(men) 一起創辦的。義(yi) 學的自我定位是一家傳(chuan) 統文化公益學習(xi) 機構。對於(yu) “傳(chuan) 統文化”這個(ge) 概念,有時她們(men) 也用近年來頗為(wei) 流行的“國學”一詞來指稱。“傳(chuan) 統文化”也好,“國學”也好,其實都是外延很大的概念,但如果你看看知止堂義(yi) 學的宗旨和具體(ti) 開展的活動,就會(hui) 發現她們(men) 理解上的獨到之處,即以儒家文化為(wei) 傳(chuan) 統文化或國學的主流。知止堂義(yi) 學的堂訓是孔子的名言:“誌於(yu) 道,據於(yu) 德,依於(yu) 仁,遊於(yu) 藝”,語出《論語·述而》。誦讀經典是知止堂義(yi) 學開展的一項非常重要的活動,所讀的經典主要是《弟子規》《三字經》等儒家蒙學著作和更深一些的“四書(shu) ”、《詩經》等儒家經典。從(cong) 知止堂義(yi) 學的教學理念中透出一種既卓爾自立又寬容大度的文化意識,這是難能可貴的。在知止堂義(yi) 學開設的課程裏,有一個(ge) 特色課程叫少數民族風情課。根據胡暉瑩女士的解釋,這個(ge) 課程的開設是出於(yu) 義(yi) 學所招收的學生包含多個(ge) 民族這個(ge) 考慮。令我感到​佩服的是,胡暉女士將這個(ge) 現象帶到她對國學的理解中去了。


從(cong) 個(ge) 人學問、修養(yang) 的角度而言,與(yu) “立而能寬”相應的是“博而能約”,而後者又不僅(jin) 僅(jin) 停留於(yu) 理解的層次,所謂博學於(yu) 文而約之以禮。在我看來,這一點正可以理解知止堂義(yi) 學所開展的活動的特別取向。知止堂義(yi) 學以經典誦讀與(yu) 民俗體(ti) 驗為(wei) 主要的教學內(nei) 容,除了一些獨特的地方性因素在起作用外,其實也與(yu) 胡暉女士及其同道們(men) 獨到的文化意識有關(guan) 。而她們(men) 之所以能夠取得現在的成就,更是與(yu) 她們(men) 獨到的文化意識以及相應的實踐智慧分不開的。


關(guan) 於(yu) 經典誦讀課程,知止堂義(yi) 學的特色至少表現在以下三個(ge) 方麵。第一,義(yi) 學在經典誦讀課程的設置與(yu) 開展中很好地處理了義(yi) 學與(yu) 公共學校教育的關(guan) 係。公共學校的課程設置中與(yu) 經典誦讀相關(guan) 的主要是語文和德育這兩(liang) 個(ge) 科目。義(yi) 學在經典誦讀課程的設置與(yu) 開展中充分理解家長的意圖,對公共學校相關(guan) 科目的教育做了有效補充。第二,義(yi) 學充分發揮“遊於(yu) 藝”的堂訓,在經典誦讀課程的開展上采取靈活多樣、生動有趣、適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形式,如將經典誦讀與(yu) 朗誦比賽、文藝演出等活動結合起來等。第三,義(yi) 學裏的義(yi) 工老師從(cong) 她們(men) 對經典的把握來理解她們(men) 的工作態度。她們(men) 認為(wei) 經典的意義(yi) 首在“修身立命”,“為(wei) 往聖繼絕學”是她們(men) 的理想,而“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則是她們(men) “迷茫時的精神支柱”。可以想見,有這樣情懷高尚、理想遠大、受經典指引的義(yi) 工老師在,她們(men) 的經典教育絕不會(hui) 不純正。


關(guan) 於(yu) 民俗體(ti) 驗課程,知止堂義(yi) 學真正做到了文化理念與(yu) 地方特色的巧妙結合。知止堂義(yi) 學的民俗體(ti) 驗課程主要聚焦於(yu) 一些重要節日上。我們(men) 看到,不僅(jin) 是一些具有深遠曆史的傳(chuan) 統節日,如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而且還有一些經過現代人重新理解的新節日或現代以來形成的節日,以及一些具有地方特點的節日,如孟母節(中華母親(qin) 節)、七夕節(中華情人節)、重陽節(中華敬老節)、教師節、曬書(shu) 節等,都被納入課程。知止堂義(yi) 學民俗體(ti) 驗課程的另一個(ge) 特點是其開展形式上的特別之處,讀到時往往讓人眼前一亮。比如中秋祭月的活動,想想一定是既神奇又有趣。至於(yu) 民俗體(ti) 驗課程中呈現出來的地方因素,那更是數不勝數,除了各種各樣的食物,還有元宵節放燒火、清明節祭文天祥、重陽節遊覽張謇墓園等,將南通的曆史與(yu) 文化從(cong) 不同方麵展現出來了。南通本來就是一個(ge) 有曆史積澱和文化底蘊的城市,而在知止堂義(yi) 學對這些節日的意義(yi) 詮釋中,我們(men) 以新的方式看到了這個(ge) 城市的曆史積澱與(yu) 文化底蘊。在這個(ge) 意義(yi) 上可以說,知止堂義(yi) 學是南通曆史與(yu) 文化一個(ge) 小而重要的詮釋者和傳(chuan) 達者。


最後,關(guan) 於(yu) 知止堂義(yi) 學,我還想說一個(ge) 在我看來非常重要的觀察。知止堂義(yi) 學的成功,還有一個(ge) 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與(yu) 社區的結合。根據胡暉瑩女士的自述,正是社區的大力支持,如為(wei) 義(yi) 學提供了場地、設施等,才使知止堂義(yi) 學能夠頂住開創時的困難,並了去很多後顧之憂,一直發展到現在。胡暉瑩女士提到的毛瑞紅、張薇麗(li) 等社區和上級領導,也是知止堂義(yi) 學的功臣。賀麟先生在1941年曾說:“民族文化的複興(xing) ,主要的潮流,根本的成分,就是儒家思想的複興(xing) ,儒家文化的複興(xing) 。”我不由地想說:中國需要更多的知止堂義(yi) 學!知止堂義(yi) 學,你的事業(ye) 任重而道遠!

 

唐文明[1]*

二〇一四年六月於(yu) 清華園止巽齋

[1]* 唐文明:清華大學哲學係教授。



 《一體(ti) 微行:知止堂義(yi) 學五周年回眸》跋


不知不覺,知止堂義(yi) 學已度過了6歲生日。最近,我們(men) 還被南通市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hui) 評為(wei) 南通市第36次文明新風典型。回頭看看走過的路,自己也覺得很驚訝,當年怎麽(me) 就有膽量辦學堂,又哪來的毅力使義(yi) 學一直走到今天?


知止堂是一家傳(chuan) 統文化公益教學機構,教室由社區免費提供,老師均是義(yi) 工,來學堂讀書(shu) 的孩子不需要交學費,甚至參加活動也不需要交活動費。但誰都明白公益活動也會(hui) 發生費用,我們(men) 是如何解決(jue) 的呢?這得益於(yu) 南通市和平橋街道北濠東(dong) 村社區的大力支持。從(cong) 2008年8月開始,他們(men) 不但免費借教室給我們(men) ,還承擔了我們(men) 活動的費用。同時,他們(men) 還積極向上級部門推薦我們(men) ,又使我們(men) 得到更多的公益資金的扶持。


今天,作為(wei) 知止堂義(yi) 學的創辦人、負責人,我自豪的不是有多少孩子走進學堂,而是我們(men) 帶出了一支公益團隊。從(cong) 義(yi) 工老師到家長會(hui) 義(yi) 工、網絡義(yi) 工,助人助己,培養(yang) 孩子,成長自己。如果沒有這樣一批公益夥(huo) 伴的共同努力,學堂想走純公益的道路是非常困難的。有了這樣一支公益團隊,我相信今後會(hui) 有更多的孩子走進學堂,誦讀經典,傳(chuan) 承中華優(you) 秀文化。


在南通,知止堂不是第一家兒(er) 童讀經機構,也不是唯一的一家,但卻是最活躍的一家。我們(men) 成功地走出了一條極具特色的兒(er) 童傳(chuan) 統文化推廣之路。曾有不少網友詢問我們(men) 是如何運作的,我想此書(shu) 也許可供大家參考:如果你覺得我們(men) 是成功的,那麽(me) 希望我們(men) 的一些做法可供你借鑒;如果你覺得我們(men) 是失敗的,那希望你們(men) 能借鑒我們(men) 的經驗教訓,走出一條成功之路。


說是出書(shu) ,我也覺得很慚愧。這裏沒有學術觀念的闡述,也沒有權威、專(zhuan) 家;隻是一群熱愛傳(chuan) 統文化的媽媽們(men) 在工作之餘(yu) 、在家務之餘(yu) ,和孩子們(men) 一起成長的一些小故事。


在此,也要感謝“儒生文叢(cong) ”主編任重先生。為(wei) 了此書(shu) 的麵世,他所付出的辛苦是不為(wei) 外人所知的。知止堂的發展,也多虧(kui) 了許許多多像任重先生般古道熱腸的人士支持。在此,請允許我們(men) 說聲感謝,感謝各位朋友!


回眸,是一種自省,更是一種自勵。我們(men) 期待將來,和更多的朋友一起回眸,回眸在知止堂一起走過的歲月。

 

胡暉瑩

二〇一四年冬

 


責任編輯:梁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