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柳河東作者簡介:柳河東(dong) ,男,字鐵鏡,西曆一九七〇年出生於(yu) 山西運城。長期致力於(yu) 儒學現代化、當代化的研究、實踐與(yu) 弘揚工作。現任中國當代儒學網管理委員會(hui) 理事長、山西省當代儒學研究會(hui) 社團法人兼常務副會(hui) 長、北京儒學精舍主人、中國儒商研究院院長、儒海文化產(chan) 業(ye) 集團常務理事、世界儒釋道聯誼會(hui) 秘書(shu) 長、中華儒學會(hui) 執行會(hui) 長、世界儒家社團聯合會(hui) 發起人等。學術和實踐方向為(wei) :“當代儒學理論體(ti) 係構建”、“國家文化安全、軟實力建設與(yu) 中華文化複興(xing) ”,為(wei) 國家文化部“第一、二、三、四屆世界儒學大會(hui) ”專(zhuan) 家代表,兼任諸多企業(ye) 、社團、機關(guan) 、院校的顧問、理事、研究員、教授等。 |
儒學複興(xing) 需要形成合力
作者:柳河東(dong)
來源:《成功》雜誌2015年2月5日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年二月十一日乙巳
耶穌2015年3月30日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人類一直靠軸心時代所產(chan) 生的思考和創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飛躍都在回顧這一時期,並被它重新燃起火焰。”歐洲的文藝複興(xing) 運動把文化回歸的坐標定在了古希臘,這使西方文明重新綻放了耀眼的光芒,對全世界都產(chan) 生了重大影響。儒學作為(wei) 軸心時代東(dong) 方文明的主流,在最近100多年的被動式反省後,再一次迎來了複興(xing) 的機遇。
本期我們(men) 專(zhuan) 訪了中華儒學會(hui) 執行會(hui) 長柳河東(dong) 教授,進一步探討儒學複興(xing) 的路徑及鄉(xiang) 村儒學的當代價(jia) 值。
PART 01
儒學複興(xing) 的標誌
儒家文化複興(xing) 欲走向深入必須有質的飛躍,要由學術形態轉為(wei) 文化形態,從(cong) 理論走向現實生活,從(cong) 儒學理論熱、學術熱、精英熱,走向儒家文化實踐熱、生活熱、大眾(zhong) 熱。這才是儒學的真正複興(xing) ,也是儒學複興(xing) 的標誌。
《成功》:近年來,無論是政府還是民間對儒學都開始越來越重視,您認為(wei) 儒家文化已經在複興(xing) 了嗎?
柳河東(dong) :經過改革開放以來的曲折發展,至本世紀初,儒學已經在慢慢複興(xing) 。呈現出官方與(yu) 民間相互影響、相互推動的局麵:人民大學、北大、清華等眾(zhong) 多高校相繼成立了“孔子研究院”“國學院”“儒學院”“儒學研究中心”等儒學研究、教學機構。國際儒學聯合會(hui) 、中華孔子學會(hui) 、中國孔子基金會(hui) 、中華儒學會(hui) 等全國性儒學組織及各地孔子學會(hui) 、儒學會(hui) 、儒學保進會(hui) 、儒家諸子學會(hui) 舉(ju) 辦的學術活動明顯增多。各種孔子和儒學研究機構、社團、網站、私塾等不斷出現,文廟修複和書(shu) 院重建出現熱潮,大中小學紛紛豎立孔子像,國學“明星”講師頻出,國學書(shu) 籍暢銷。從(cong) 國家層麵看,曲阜的祭孔大典自2004年由民間主辦轉為(wei) 官方主辦後,年年提升規格;黨(dang) 和國家最高領導人習(xi) 近平對儒學的重視程度之高前所未有,自2013年11月考察孔府至2014年9月出席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大會(hui) ,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三次“親(qin) 密”地親(qin) 近儒家,這是建黨(dang) 90多年、建國60餘(yu) 年來從(cong) 未有過的事。
看得出來,今天無論教育界、學術界,還是官方、民間,儒學複興(xing) 工作已經在持續推進了。
《成功》:儒學在當代真正複興(xing) 的標誌是什麽(me) ?
柳河東(dong) :“複興(xing) ”這個(ge) 詞帶有一定的極端性質,是指曾經強勢現處於(yu) 弱勢,再次走向強勢的過程。儒家文化複興(xing) 是一個(ge) 特定曆史階段的特殊形態,是當代儒家快速崛起、集聚社會(hui) 資源和擴大社會(hui) 影響的過程。
儒家文化複興(xing) 欲走向深入必須有質的飛躍,要由學術形態轉為(wei) 文化形態,從(cong) 理論走向現實生活,從(cong) 儒學理論熱、學術熱、精英熱,走向儒家文化實踐熱、生活熱、大眾(zhong) 熱。這才是儒學的真正複興(xing) ,也是儒學複興(xing) 的標誌。
《成功》:儒家文化複興(xing) 到底應依循怎樣的路徑?
柳河東(dong) :春秋時期的孔子興(xing) 儒、漢武帝時期的董子興(xing) 儒、南宋時期的朱子興(xing) 儒、明朝中期的陽明興(xing) 儒。每次儒學複興(xing) ,實質上都是一次儒家思想理論的劃時代的偉(wei) 大創新、發展和建構,均絕非一個(ge) 聖賢個(ge) 人所為(wei) ,都是一個(ge) 階層實踐智慧的結晶。無論孔子、董仲舒,還是朱熹、王陽明,他們(men) 絕非勢單力薄的一介學者,都是構建了一個(ge) 很出色的“團隊”,團結、吸納和凝聚了當時各界社會(hui) 精英,在教學、生活、參政等社會(hui) 實踐中,集思廣義(yi) ,提煉、升華、凝結了一個(ge) 時代的智慧,而出色完成儒學創新與(yu) 複興(xing) 的。
用我們(men) 今天的眼光看,四位儒學先聖構建了當時最出色的儒家學術和社會(hui) 活動“社團”,毫不遜色於(yu) 當今中國的任何一個(ge) 現代學術團體(ti) 。但是,這些“社團”很大程度上依憑的是開創者的人格力量、學養(yang) 魅力,缺少現代法人機製的保護,因而最終都很難走出人在學興(xing) 、人去學衰的曆史怪圈。隨著現代社會(hui) 組織形態的發展,外鑒西方成功的現代社團法人運作機製之長,內(nei) 運中華儒學智慧之精髓,建設更具包容性、能夠傳(chuan) 承道統的現代儒學組織是當下儒學複興(xing) 可嚐試的路徑。
《成功》:其實,近年來民間儒學研究機構和傳(chuan) 播組織一直在不斷增多,但似乎都沒有形成較大的公眾(zhong) 影響力,對此您有什麽(me) 建議?
柳河東(dong) :儒學組織應該有清晰的定位。興(xing) 禮儀(yi) 、教國民、厚人倫(lun) 、美風俗,應該是儒學組織的使命。這樣的社會(hui) 功能定位,需要注重儒家義(yi) 理的經世致用、知行合一,在注重自我提升的同時,推動儒學現代化、當代化,多做“接地氣”的工作,使儒學在現實生活中重新煥發新的活力,使社會(hui) 與(yu) 大眾(zhong) 能切切實實受益。這樣的儒學組織才會(hui) 有強大的時代生命力。
對於(yu) 儒學組織的具體(ti) 發展模式,我一直提倡“三儒聯動,兩(liang) 輪推進”,“三儒”是指儒官、儒商、儒學,三儒聯動,就是政府官員、專(zhuan) 家學者、企業(ye) 家三大社會(hui) 精英群體(ti) 的互動,政府官員提供社會(hui) 資源支持,專(zhuan) 家學者提供學術和智力支持,企業(ye) 家提供資金支持,共同推動儒學弘揚工作和儒家文化複興(xing) 事業(ye) 。
政府及社會(hui) 各界的廣泛支持對於(yu) 民間組織的發展極為(wei) 重要,一些民間組織傾(qing) 向遊離於(yu) 政府之外,追求褊狹的獨立,沒有足夠的包容性與(yu) 統合力,結果隻會(hui) 是孤家寡人,勢單力孤。優(you) 秀官員、企業(ye) 家的共同參與(yu) 才能促進儒學組織的發展,學、官、商結合才能不斷提升儒學組織的社會(hui) 影響力。
PART 02
傳(chuan) 統儒學的根基
當代比較有影響力的儒家學者大多數都與(yu) 鄉(xiang) 村有著不解之緣,他們(men) 的修養(yang) 大多來自於(yu) 厚樸鄉(xiang) 風、仁孝家風,來自於(yu) 童年、青少年時代對祖輩、父輩勤勞、節儉(jian) 、誠信、孝悌、正直、善良等精神記憶。
《成功》:在中國曆史上,儒學的發展大概經曆了哪幾個(ge) 階段,其發展有何規律?
柳河東(dong) :用“大儒學”觀分析儒學的發展史,我覺得儒學經曆了五個(ge) 發展階段:原始儒學期、原典儒學期、漢唐經學期、四朝理學期和當代儒學期。
在長達兩(liang) 千多年的漢唐經學期、四朝理學期,鄉(xiang) 村培育了許多大儒。民間的私塾、學堂、書(shu) 院培養(yang) 出了無數優(you) 秀的儒家知識分子,傳(chuan) 承了文脈;鄉(xiang) 村文明滋養(yang) 了無數耕讀傳(chuan) 家的書(shu) 香望族;許多儒者名士在仕途不順、落難、丁憂期間,皆在鄉(xiang) 村講學、研修,以度過特殊時期。可以說,絕大多數的士賢大儒成長於(yu) 鄉(xiang) 村民間。
此外,二千多年來,朝代更迭,封建王朝內(nei) 部政權動亂(luan) 期,鄉(xiang) 村往往成了中華文明道統的忠實護衛者和傳(chuan) 承者。這也保證了很多時候“政統”雖斷,“道統”卻一直綿延傳(chuan) 承。
即便是在1919年以後的當代儒學期,在“新文化運動”、軍(jun) 閥混戰、日本侵華戰爭(zheng) 、國共內(nei) 戰、文化大革命、西方文化的傳(chuan) 入等一係列衝(chong) 擊下,儒家道統的傳(chuan) 承很大程度上仍有賴於(yu) 鄉(xiang) 村的土壤。當代比較有影響力的儒家學者大多數都與(yu) 鄉(xiang) 村有著不解之緣,他們(men) 的修養(yang) 大多來自於(yu) 厚樸鄉(xiang) 風、仁孝家風,來自於(yu) 童年、青少年時代對祖輩、父輩勤勞、節儉(jian) 、誠信、孝悌、正直、善良等精神記憶。
《成功》:以儒家文化為(wei) 主要精神內(nei) 核的鄉(xiang) 村社會(hui) 有哪些特點,儒家思想對中國鄉(xiang) 村的社會(hui) 治理體(ti) 係有何影響?
柳河東(dong) :中國古代社會(hui) 以農(nong) 耕為(wei) 主,所以非常重視鄉(xiang) 村治理體(ti) 係的建設。鄉(xiang) 村社會(hui) ,古代又稱鄉(xiang) 裏社會(hui) ,在治理上有鄉(xiang) 裏製度、保甲製度等鄉(xiang) 村治理製度。在西周之前,鄉(xiang) 是層級高於(yu) 州縣的行政建製,戰國後逐漸演變為(wei) 縣以下的基層組織;村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的名稱,唐時正式作為(wei) 一級基層管理組織出現。明代發展出一套以鄉(xiang) 約、保甲、社學、社倉(cang) 為(wei) 一體(ti) 的“鄉(xiang) 治”係統。到了清代,鄉(xiang) 約由禮部掌管,單純用來司教化,以宣講聖諭為(wei) 主,保甲、社倉(cang) 由戶部管理,保甲負責緝盜安民,社學負責教育,社倉(cang) 則負責救濟。
總體(ti) 來看,中國古代鄉(xiang) 村社會(hui) 治理有一個(ge) 基本規律:國家高度集權時,鄉(xiang) 村社會(hui) 官治色彩濃;政治清明或政權弱時,鄉(xiang) 村社會(hui) 自治程度高;政權更替與(yu) 衰敗時,鄉(xiang) 村社會(hui) 往往高度自治,像元初、清末、民國初年都是這樣。
兩(liang) 千多年來,由於(yu) 儒家文化居於(yu) 正統地位,在全社會(hui) 有著廣泛的影響,因而傳(chuan) 統中國以儒家文化為(wei) 主要精神內(nei) 核的鄉(xiang) 村社會(hui) 呈現出四大特點:第一,重教化。禮教與(yu) 治理相輔,形成家庭教育、塾院教育、宗族教化、禮法教化、祠廟教化、社戲教化等交叉立體(ti) 禮教係統。第二,重治理。自治與(yu) 官治相輔,鄉(xiang) 裏官員主要由官派產(chan) 生,輔以民間推選;在鄉(xiang) 裏官員的選任上往往重道德、重知識、重威望;沒有官職,但德高望重的族長、鄉(xiang) 賢對鄉(xiang) 裏官員治理發揮著監督、製約、佐助作用。第三,重規約。鄉(xiang) 約與(yu) 家規相輔,通過家規、族規、村規、鄉(xiang) 約等進行鄉(xiang) 裏成員自我約束、自我規範。第四,重倫(lun) 理。儒教與(yu) 多教相輔,通過祭祀、廟會(hui) 、民俗、節日活動等,使以孝悌為(wei) 核心的道德倫(lun) 理內(nei) 化於(yu) 心、外化於(yu) 行。這些特點對傳(chuan) 承優(you) 良傳(chuan) 統、提升鄉(xiang) 裏民眾(zhong) 道德覺悟、集體(ti) 意識,維護鄉(xiang) 裏文明秩序,保持鄉(xiang) 裏穩定,維係傳(chuan) 統鄉(xiang) 村社會(hui) 的發展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
《成功》:中國傳(chuan) 統社會(hui) 的宗祠、鄉(xiang) 約、鄉(xiang) 規等鄉(xiang) 村習(xi) 俗是在哪個(ge) 時期逐漸完善的,有哪些比較關(guan) 鍵的時間節點或代表性儒家人物?
柳河東(dong) :宗廟製度產(chan) 生於(yu) 周代,起初隻有士以上可立廟,民間立祠。民間建造家族祠堂,可追溯到唐五代時期,如莆田刺桐金紫方氏祠堂建於(yu) 唐末。宋代朱熹提倡廣建家族祠堂:每個(ge) 家族建立奉祀高、曾、祖、禰四世神主的祠堂。至明代,始準許庶人聯宗立廟,也稱“祠室”“祠堂”。明朝第11位皇帝世宗朱厚熜(1507-1567年),采納大學士夏言(1482—1548年)建議,正式許可民間聯宗立廟,從(cong) 此宗祠遍立。明清以來,祠堂功能不斷擴展,成為(wei) 宗族祭祀先祖、舉(ju) 辦宗族事務、修編宗譜、議決(jue) 重大事務的重要場所。
“鄉(xiang) 約”是鄉(xiang) 裏成員以互相勸勉、相互扶助目的自我約束、自我治理的一種製度。鄉(xiang) 約理想曆史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周代。《周禮·地官·族師》記載,“五家為(wei) 比,十家為(wei) 聯,五人為(wei) 伍,十人為(wei) 聯,四閭為(wei) 族,八閭為(wei) 聯。使之相保、相受,刑罰慶賞相及、相共,以受邦職,以役國事,以相葬埋。”神宗熙寧九年(公元1076年),北宋學者陝西藍田呂大鈞、呂大臨(lin) 等兄弟創立了具有濃厚自治色彩的“呂氏鄉(xiang) 約”,可能是最早的成文鄉(xiang) 裏規約。南宋時代,朱熹的提倡使呂氏鄉(xiang) 約得到推廣,其提出的四大宗旨“德業(ye) 相勸,過失相規,禮俗相交,患難相恤”對後世產(chan) 生了廣泛影響。明代王陽明於(yu) 1518年創製了《南贛鄉(xiang) 約》,明嘉靖年間(1522~1566)朝廷大力推廣,“嘉靖間,部檄天下,舉(ju) 行鄉(xiang) 約,大抵增損王文成公之教。”到了清代,鄉(xiang) 約則由禮部管轄,單純用來司教化,以宣講聖諭為(wei) 主。
柳河東(dong) 中華儒學會(hui) 執行會(hui) 長、北京儒學書(shu) 院院長。長期致力於(yu) 儒學現代化、當代化的研究和實踐。先後推動創辦了山西省當代儒學研究會(hui) 、曲阜儒者聯合會(hui) 、中國當代儒學網等30餘(yu) 家當代儒家社會(hui) 組織及機構。多次出席國際儒學聯合會(hui) 等組織舉(ju) 辦的“紀念孔子誕辰國際學術會(hui) 議”,曾發表《儒學發展五期說及其現代價(jia) 值的展現》《儒學的當代使命及其現代複興(xing) 之路》等40餘(yu) 篇極具實踐指導意義(yi) 的論文,在當代儒學界頗具影響力。
PART 03
儒學複興(xing) 是係統工程
儒學複興(xing) 是係統工程,需要係統著力,整體(ti) 推進。不僅(jin) 要複興(xing) 鄉(xiang) 村儒學,還要全方位地、創造性地複興(xing) 城市儒學,包括社區儒學、院校儒學、機關(guan) 儒學、教育儒學以及工商儒學等,一旦當代儒學複興(xing) 係統工程形成合力,會(hui) 更有利於(yu) 鄉(xiang) 土文明。
《成功》:近代以來,一直作為(wei) 儒學根基的鄉(xiang) 村文明也遭到了破壞,您認為(wei) 這主要體(ti) 現在哪些方麵?
柳河東(dong) :新文化運動、日本侵華戰爭(zheng) 、國內(nei) 戰爭(zheng) 、文化大革命等對中國鄉(xiang) 土文明衝(chong) 擊都比較大,但這種衝(chong) 擊仍然存在一定的有限性,因為(wei) 中國鄉(xiang) 土文明的根基——鄉(xiang) 村農(nong) 業(ye) 並未遭到根本破壞。而最近30多年的改革開放,以城鎮化、工業(ye) 化、商業(ye) 化為(wei) 主要方向的工業(ye) 文明卻帶有明顯的顛覆性衝(chong) 擊。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ge) 方麵:第一,自然村落加速消失。據國家統計數據顯示,2000年時中國有360萬(wan) 個(ge) 自然村,到2010年,自然村減少到270萬(wan) 個(ge) ,10年裏有90萬(wan) 個(ge) 村子消失,平均每天有將近250個(ge) 自然村落消失。第二,鄉(xiang) 村教育弱化。從(cong) 2000年到2010年,中國農(nong) 村平均每一天就要消失63所小學、30個(ge) 教學點、3所初中,幾乎每過一小時,就要消失4所農(nong) 村學校。第三,人口大量外流,傳(chuan) 統鄉(xiang) 土文化活動逐漸消失。按照目前的趨勢,再過幾十年隨著青壯年入城移居、老人陸續過世、兒(er) 童外出求學,鄉(xiang) 村社會(hui) 正在不斷解體(ti) 。鄉(xiang) 土儒學的社會(hui) 基礎進一步被抽空,傳(chuan) 統的社戲、廟會(hui) 、民俗活動等農(nong) 村文化生活形態正在成為(wei) 記憶中的往事。
《成功》:有專(zhuan) 家認為(wei) ,現代化轉型期的農(nong) 村,逐漸被邊緣化,商業(ye) 大潮衝(chong) 垮了原來的禮法,新的信仰又沒有形成,導致農(nong) 村在物質和精神上都非常貧瘠。您認為(wei) ,今日中國農(nong) 村的文化生態有哪些新的特征,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麵?
柳河東(dong) :當下中國農(nong) 村文化生態總體(ti) 情況是喜憂參半。與(yu) 清末民國初年相比較,令人欣喜的是鄉(xiang) 村文化建設經濟基礎有所改善,富裕起來的鄉(xiang) 村、農(nong) 民有財力和有心情關(guan) 注業(ye) 餘(yu) 文化生活。同時,一些地方政府對鄉(xiang) 村文明建設也比較重視,鄉(xiang) 村文化生活無論硬件、軟件均有所改善。
但令人擔憂的問題也很突出:第一,傳(chuan) 統優(you) 良禮樂(le) 教化斷失。“文化大革命”“破四舊運動”、市場經濟衝(chong) 擊等,使得許多宗祠、鄉(xiang) 賢祠、廟宇等傳(chuan) 統教化道場遭到嚴(yan) 重毀壞,鄉(xiang) 賢、宗長教化體(ti) 係不存。第二,重商重利傾(qing) 向導致人心渙散、民風不樸。商業(ye) 功利主義(yi) 、投機思想對鄉(xiang) 村民眾(zhong) 影響越來越深入,數千年以來形成的純樸敦厚民風受到極大侵害,不孝不悌、不仁不義(yi) 、不禮不信現象比比皆是。
《成功》:上期我們(men) 刊發的有關(guan) 曲阜鄉(xiang) 村儒學推廣的內(nei) 容引起了許多讀者的關(guan) 注,您怎麽(me) 看鄉(xiang) 村儒學對當下儒學複興(xing) 的影響?
柳河東(dong) :曲阜的鄉(xiang) 村儒學推廣形式我是讚成的,不僅(jin) 道義(yi) 上、精神上支持,而且十多年前我與(yu) 傅路江等同仁在河北行唐縣也推進過類似的實踐,不過沒有得到官方的支持,也沒有強有力的社會(hui) 組織和知名學者支持,影響不大。以後,我們(men) 也會(hui) 借鑒曲阜鄉(xiang) 村儒學推廣模式,繼續探索和推動鄉(xiang) 村儒學複興(xing) 工作。
不過,當代儒學發展麵對的是三千年未有之巨大變局:工業(ye) 化、市場化、城市化、信息化、全球一體(ti) 化,從(cong) 某種程度上講都是反鄉(xiang) 村文明、不利鄉(xiang) 土社會(hui) 發展的,目前城鎮人口已超過農(nong) 村人口,這是數千年沒有過的情形。傳(chuan) 統儒學要想改變當下的中國鄉(xiang) 村的文化生態,就不能回避這個(ge) 現實,更要發揚儒家文化兼容並包的優(you) 秀學術品質,積極吸收優(you) 秀的異質文化,因時而變,應勢而新。
另外,儒學複興(xing) 是係統工程,需要係統著力,整體(ti) 推進。不僅(jin) 要複興(xing) 鄉(xiang) 村儒學,還要全方位地、創造性地複興(xing) 城市儒學,包括社區儒學、院校儒學、機關(guan) 儒學、教育儒學以及工商儒學等,一旦當代儒學複興(xing) 係統工程形成合力,會(hui) 更有利於(yu) 鄉(xiang) 土文明。
《成功》:也就是說,今天的鄉(xiang) 村儒學與(yu) 民國初年的鄉(xiang) 村建設運動已經有所不同?
柳河東(dong) :是的,20世紀20年代,梁漱溟在山東(dong) 鄒平開展的“鄉(xiang) 村建設型”運動、晏陽初在河北定縣開展的“平民教育型”運動、盧作孚在西南三峽地區開展的“經濟建設型”實踐、陶行知開展的“教育改進型”實踐等與(yu) 今天的鄉(xiang) 村儒學在曆史背景、目的、性質及開展方式上均有所不同:
20世紀前半葉的中國,農(nong) 村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命脈,中國基本上是農(nong) 村社會(hui) 。振興(xing) 農(nong) 村經濟,就等於(yu) 振興(xing) 國民經濟。加之國家政局動蕩,軍(jun) 閥戰亂(luan) 頻繁,匪患遍地,水旱災害頻發,農(nong) 業(ye) 凋敝,民不聊生。與(yu) 此相伴而生的是:文教落後,文盲充斥、陋習(xi) 盛行、公德不修等不良現象嚴(yan) 重。而今日中國,農(nong) 業(ye) 已不居主導地位,國家政局穩定,農(nong) 村、農(nong) 民、農(nong) 業(ye) 開始受到工業(ye) 反哺和國家政策扶持。
從(cong) 目的上來看,民國鄉(xiang) 村建設實質上是以文化教育為(wei) 先導,通過救濟農(nong) 村、改造農(nong) 村以達救亡圖存之目的,更多是一場社會(hui) 改良運動。而今天的儒學下鄉(xiang) 工程則是以複興(xing) 儒學、弘揚傳(chuan) 統文化、提升農(nong) 民素養(yang) 為(wei) 主要目的社會(hui) 文教活動。
《成功》:梁漱溟先生在他的鄉(xiang) 土重建理論中認為(wei) ,中國的根本問題是近代西方文明衝(chong) 擊造成的文化失調的問題,其出路是改良文化而不是製度革命。而中國固有的倫(lun) 理本位的“優(you) 良”文化在城市已經受到嚴(yan) 重破壞,在鄉(xiang) 村尚較完備。解決(jue) 中國問題的根本方法就是進行鄉(xiang) 村建設,建立“鄉(xiang) 村文明”,重光中國文化。您怎麽(me) 看梁漱溟先生當年的這一觀點,80多年後的今天,梁漱溟的這些觀點對當下的儒學複興(xing) 是否還有借鑒意義(yi) ?
柳河東(dong) :在當年眾(zhong) 多的鄉(xiang) 村建設運動中,梁漱溟先生領導的“鄉(xiang) 村建設型”實踐,注重儒家文化的複興(xing) 和重建,影響較大,對當下的儒學複興(xing) 有一定的借鑒意義(yi) 。但今天,中國已不是一個(ge) 以農(nong) 業(ye) 為(wei) 主導的國家,在市場經濟大潮中,社會(hui) 正發生著深刻變化,儒學的複興(xing) 需要在城市、鄉(xiang) 村、市場、企業(ye) 、學校、機關(guan) 等眾(zhong) 多領域著力。
過去幾千年,我們(men) 在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基礎上發展儒學,今天我們(men) 將在更富生機的市場經濟社會(hui) 發展儒學。今天的儒學下鄉(xiang) 工程某種程度上可看成是對梁漱溟先生的回歸,但更多將是一種超越。亂(luan) 世百家興(xing) ,盛世儒家昌,近30年來大陸民間、官方儒學研究、弘揚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效與(yu) 進展,政府對儒學研究與(yu) 弘揚也日益重視,儒家文化複興(xing) 正在迎來春天。
責任編輯:葛燦燦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