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何懷宏:談成功的書多,談生命的書少

欄目:新書快遞
發布時間:2015-03-30 21:55:31
標簽:
何懷宏

作者簡介:何懷宏,男,西曆一九五四年生,江西樟樹人。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著有:《契約倫(lun) 理與(yu) 社會(hui) 正義(yi) ──羅爾斯正義(yi) 論中的曆史與(yu) 理性》,《良心論──傳(chuan) 統良知的社會(hui) 轉化》,《世襲社會(hui) 及其解體(ti) ──中國曆史上的春秋時代》,《底線倫(lun) 理》,《選舉(ju) 社會(hui) 及其終結──秦漢至晚清曆史的一種社會(hui) 學闡釋》,《道德·上帝與(yu) 人》,《新綱常:探討中國社會(hui) 的道德根基》等。


 

 

何懷宏:談成功的書(shu) 多,談生命的書(shu) 少

記者:高遠

來源:南方都市報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已末年二月初十日甲辰

           耶穌2015年3月29日

 

 

 


 

書(shu) 名:心懷生命——和孩子共讀的生命啟蒙書(shu)

作者:何懷宏

ISBN:978-7-5495-5445-4

類別:教育 暢銷

頁數:236

定價(jia) :32.00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5年3月

 

南都訊 記者高遠 實習(xi) 生餘(yu) 夢妮 “在我這裏,生命始終是居於(yu) 第一位考慮的,哪怕它初看起來是一種並不需要多少艱深學術研究的常識。但這種珍重生命的常識最好從(cong) 小就融到孩子的生命中去,作為(wei) 一生的根本。”近日,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何懷宏的書(shu) 本《心懷生命》經第三次修訂後,由廣西師大出版社出版。相較前兩(liang) 個(ge) 版本,新版增補了8篇文章,除了《處置自己生命的權利》和《生命的自我珍視》這兩(liang) 篇,還有現在的第四輯“非常時刻”中的6篇。

 

常識需要理論捍衛

 

“我願意寫(xie) 哲學中關(guan) 懷生命這樣一個(ge) 主題,這和我的研究本行和親(qin) 身體(ti) 驗有關(guan) ,但的確也提供了一個(ge) 我希望對自己的孩子,也是對其他的孩子想說的一些"最重要的話"的機會(hui) 。”何懷宏在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說,在他看來,這“最重要的話”也就是生命第一,首先要關(guan) 注自己的生命和比較健康的成長,成功和幸福都是隨後的事情。何況對何謂“成功”和“幸福”還有多種多樣的理解,而生命是唯一的,是所有成功和幸福的前提。

 

在何懷宏看來,現在的問題是“談成功的書(shu) 夠多的了,而談生命的書(shu) 還很少”。這也是為(wei) 什麽(me) 書(shu) 中所有文章和話題都是圍繞生命展開的一個(ge) 原因。“珍重生命的常識最好從(cong) 小就融到孩子的生命中去,作為(wei) 一生的根本。”他說,鑒於(yu) 種種社會(hui) 與(yu) 個(ge) 人的教訓,對這種常識也還是需要理論上的論證和捍衛的,如果說大家都很明白這道理,我們(men) 的現實生活中也不至於(yu) 出現那麽(me) 多傷(shang) 害生命的事情。

 

“我希望我的這本書(shu) 也像活的生命一樣,是一本不斷生長的書(shu) 。”據何懷宏介紹,相較最初的兩(liang) 個(ge) 版本,新書(shu) 增補了“非常時刻”這一章節,而其中主要是對戰爭(zheng) 進行討論。在他看來,新增的這一章節中,更多的是和男孩子談的一個(ge) 話題,而他也並不擔心這樣一些話題會(hui) 給孩子帶來一些嚴(yan) 肅、沉重或者負麵的情緒。

 

“許多男孩天生對戰爭(zheng) 、武器感興(xing) 趣,但戰爭(zheng) 來了的確是和所有人都有關(guan) ,尤其是今天的戰爭(zheng) 。這也關(guan) 係到社會(hui) 內(nei) 部的暴力,甚至是語言暴力的問題。”何懷宏說,希望這個(ge) 社會(hui) 有一種野性、豪邁和男子氣概,但不希望社會(hui) 有一種戾氣,尤其是對已經是弱者的人們(men) 的戾氣。

 

語文教學讓人失望

 

“最好的父母教育、也包括學校教育,其實應該是最後能夠成功放飛的教育,即能夠成功地轉變成自我教育的教育。”何懷宏說,現在各種各樣的技藝都有課程,甚至是很小的技藝都有大量的課程,花去大量的精力和金錢,但對生命這樣的大事反而沒有什麽(me) 課程或討論,這很奇怪。

 

何懷宏說,其實生命這樣的課程並不需要很多時間,它更重要的也不是課堂講述,而是大人和孩子一起體(ti) 驗和交流,但一定要引起關(guan) 注,要用心,有意識地探討生命成長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級以後的語文教學是相當讓人失望的,首先教材是相當讓人失望的。愈是許多人編、愈是多重審查、可能愈是編不出好教材。而一個(ge) 學期就圍繞著這樣一本教材反複地“摳”,真是讓人沮喪(sang) 。

 

何懷宏說自己曾做過一次試驗,讓孩子朗讀一個(ge) 學期的語文課本,結果40多分鍾就讀完了。“作為(wei) 母語的中文,整整一個(ge) 學期在學校學一本課本,每天幾堂語文課、回來還有課後作業(ye) ,就翻來覆去學這點東(dong) 西,考試還不怎樣,真是覺得太奇怪了”。何懷宏說,他認為(wei) 隻有大量閱讀好書(shu) 和勤於(yu) 寫(xie) 作才是培養(yang) 好的語言能力的關(guan) 鍵,而好的語言能力則又是好的思考乃至好的創意的關(guan) 鍵。

 

“我有時也會(hui) 覺得孩子沒有很多好書(shu) 可讀。”何懷宏說,現在每次一覽童書(shu) 榜,經常是那幾個(ge) 老麵孔。但他覺得可以開闊思路的就是,有時不必到童書(shu) 那一部分找,有些其他領域的好書(shu) 孩子也完全可以讀。而且,如果注意比較早的經典的話,選擇就更多了。

 

附錄:


【作者介紹】

 

何懷宏, 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主要從(cong) 事倫(lun) 理學及人生哲學、社會(hui) 曆史等領域的研究。重要學術著作有《良心論》、《世襲社會(hui) 》、《選舉(ju) 社會(hui) 》、《底線倫(lun) 理》、《道德·上帝與(yu) 人》、《生命與(yu) 自由》、《公平的正義(yi) 》、《生生大德》、《新綱常》等。另有哲學隨筆、文集《若有所思》、《珍重生命》、《心靈瞬間》、《比天空更廣闊的》、《中國的憂傷(shang) 》、《漸行漸遠漸無書(shu) 》、《獨立知識分子》等。譯著主要有羅爾斯《正義(yi) 論》(合譯)、諾齊克《無政府,國家與(yu) 烏(wu) 托邦》及《道德箴言錄》、馬可·奧勒留《沉思錄》、《倫(lun) 理學導論》、《倫(lun) 理學體(ti) 係》(合譯)等。

 

【內(nei) 容簡介】

 

生命是否源於(yu) 一個(ge) 偶然?生命中是否自然而然地包含著痛苦?……諸如此類種種問題,不是一句“你長大了就知道了”就能搪塞得過去的。

 

何懷宏,這位被季羨林先生稱作“精彩”的作家,這位知名的哲學教授,這位在南極曆經生死的旅者,這位現實中生動的丈夫和父親(qin) ,通過47篇短文,由小事興(xing) 起,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將生命的哲理娓娓道來,深入淺出,對我們(men) 在成長中常常會(hui) 遇到的問題作出回應。他引導孩子正確麵對生與(yu) 死、輸與(yu) 贏等嚴(yan) 肅話題,以及成長過程中會(hui) 遇到的挫折和危機,從(cong) 而排遣孩子內(nei) 心地焦慮和不安,增添與(yu) 貯存孩子承擔的勇氣,以及快樂(le) 的能量。《心懷生命》,將會(hui) 喚醒每個(ge) 人內(nei) 心深處對生命的讚歎與(yu) 對人生終極意義(yi) 的關(guan) 懷與(yu) 好奇。

 

【目錄】

 

寫(xie) 在前麵的話

 

第一輯 生死之間

 

生命的幸運

心存感激

心存敬畏

麵對死亡

正視死亡

珍惜生命

處置自己生命的權利

化解對死亡的恐懼

 

第二輯 人與(yu) 自然

 

生命相通

新的生態觀

特殊景觀的意義(yi)

生命的自我修複能力

生存訓練

“雄性”的培養(yang)

人為(wei) 什麽(me) 要探險

小男孩獨自遠行

 

第三輯 日常生活

 

生命的自我珍視

承受困苦

永不放棄

平凡的日子

簡單的生活

願望井

心安草

突然的變故

理想主義(yi) 者

 

第四輯 非常時刻

 

認識戰爭(zheng)

遠離戰爭(zheng)

戰爭(zheng) 與(yu) 少年

國境與(yu) 和平

直麵殘忍

所有的生命,都是生命

 

第五輯 成長與(yu) 發展

 

我是誰

相信你自己

把握你自己

全神貫注

慎求完美

全麵發展與(yu) 片麵發展

 

第六輯 道德與(yu) 社會(hui)

 

身份與(yu) 境遇

各人有各人的心願

最重要的

何謂好壞

道德的主體(ti)

義(yi) 務的分量

微笑

為(wei) 自己和為(wei) 別人

生命的原則

 

後記一

後記二

後記三

 

【書(shu) 摘】

 

寫(xie) 在前麵的話

 

我在這本書(shu) 裏所寫(xie) 的,首先是我想對自己的孩子說的一些話,其中的許多問題,正是她(他)向我提出來的。

 

但我推想,它們(men) 也可能是你們(men) 的問題,因為(wei) ,不僅(jin) 我的孩子心裏有這些疑團,當我像你們(men) 現在這麽(me) 大的時候,它們(men) 也曾經是我的疑問。

 

當我們(men) 告別無憂無慮的童年,慢慢長大,心裏開始出現有關(guan) 人生的一些根本問題的時候,往往會(hui) 陷入一種深深的苦悶、驚慌甚至恐懼。

 

這些問題,由於(yu) 它們(men) 太內(nei) 在,太抽象,我們(men) 常常不知道怎樣提出,或者提出了也不易得到回答。而坊間有些自詡為(wei) 給出了解答、甚至最終解答的流行文字,隻能說明作者自己並沒有好好想過這些問題。

 

一個(ge) 孩子也許會(hui) 獨自沉重地負擔起這一切,但這有時可能是太沉重了,她(他)哪能知道另外有人也在想著同樣一些問題呢?

 

這些根本性的類似問題一代代地發生——尤其在人們(men) 年輕的時候發生;也由一代代人嚐試作出自己的回答——需要用他們(men) 畢生的努力。每一代人,乃至每一個(ge) 人的回答都需要有自己的特殊經驗,包括獨自親(qin) 領默會(hui) 的體(ti) 驗,但是,我們(men) 也不妨“嚶其鳴矣,求其友聲”,包括有一些在不同世代之間的文字溝通。

 

以下就是其中的一些問題:

 

它們(men) 有些是涉及生死與(yu) 自然的,比如說:我們(men) 的生命來自何處,它又往哪裏去?每個(ge) 人的生命是否都是一個(ge) 偶然的幸運?我們(men) 的生命是完全屬於(yu) 我們(men) 自己的嗎?是否真有生命的奧秘?如果有,我們(men) 又是否能夠完全揭破這奧秘?我們(men) 如何麵對必不可免的死亡?我們(men) 又如何避免那些不必要的死亡和傷(shang) 害,不輕擲我們(men) 的生命?但是,人是否又還需要一些冒險?生命是否有一種自我修複的能力?人的生命與(yu) 動物的、植物的生命是否有相通的地方?人與(yu) 大自然的關(guan) 係究竟是怎樣或應當怎樣?能否確立一種新的生態觀?

 

有些問題是涉及苦樂(le) 與(yu) 目標的,比如說:人是否都追求快樂(le) 或幸福?生命中是否就自然而然地包含著痛苦?我們(men) 如何對待這些痛苦?我們(men) 渴望激動人心的快樂(le) ,但我們(men) 所過的生活卻是平凡而又單調的,怎麽(me) 辦?人的生活可以複雜到什麽(me) 程度,又可以簡單到什麽(me) 程度?我們(men) 如何對待生活中的突然變故,尤其是家庭變故?我們(men) 又如何對待和實現自己的願望和理想?

還有些問題是關(guan) 於(yu) 自我與(yu) 他人、個(ge) 人與(yu) 社會(hui) 的,比如說:誰是“我”?或者“我”是誰?我們(men) 每個(ge) 人是否都有自己的某種天才?如果命運看來對我特別不公怎麽(me) 辦?學校訓練的主要意義(yi) 是什麽(me) ?人是否應當追求完美?一個(ge) 人如何做到全麵發展?我們(men) 在與(yu) 他人的交往中有多少種身份?什麽(me) 是最重要的身份?不同生活理想的人們(men) 如何在同一個(ge) 屋頂、同一片天空下生存?什麽(me) 是最重要的人、最重要的事和最重要的時候?什麽(me) 是好?什麽(me) 是壞?什麽(me) 是善?什麽(me) 是惡?我們(men) 是否能夠代替別人做好事?人應當為(wei) 自己還是為(wei) 別人生活?

 

對這些問題,我隻想說一些在我看來對你們(men) 重要、並且被我的經驗和思考推測為(wei) 合理的話,但這些話並不就是固定的答案,也許它們(men) 隻能說明,我也和你們(men) 一樣,為(wei) 這些問題深深地焦慮過和苦苦地思索過。我們(men) 也許可以藉此深深地、傾(qing) 心地交談,哪怕隔著千山萬(wan) 水。而對話者有時候保持某種留有餘(yu) 地的距離,或許反而可以更從(cong) 容和深入地做一種心靈的溝通。

 

我可能並不是在一個(ge) 特別合適的時候寫(xie) 這本書(shu) 的,我最初寫(xie) 這本書(shu) 的中年可能是人一生中最入世從(cong) 而也最世俗的時候,但令我欣慰的是,我的寫(xie) 作使我的心靈又經曆了一次童年。更讓我欣慰的是,我也隨著這本書(shu) 一起不斷有心智地成長。

 

在我第一次開始寫(xie) 這本書(shu) 的時候,正值冬去春來;而當我再一次補充修訂它的時候,又是春光明媚的時候。春天是一個(ge) 生長的季節。我希望這本小書(shu) 裏的思考和體(ti) 驗,也許能有助於(yu) 正像我的孩子一樣成長著的你們(men) ,以及和我一樣關(guan) 注著你們(men) 成長的父母們(men) 。

 

何懷宏

1995年春初稿

2009年春再筆

2014年春夏之交三筆

 

責任編輯:葛燦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