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羅輝作者簡介:羅輝,男,西曆一九六八年生,江西吉安人,現供職於(yu) 吉安縣博物館,副研究館員。 |
關(guan) 於(yu) 馬克思主義(yi) 哲學物質和意識關(guan) 係問題的批判
作者:羅輝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首發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年二月十一日乙巳
耶穌2015年3月30日
馬克思主義(yi) 理論者們(men) 一般都認為(wei) 是馬克思主義(yi) 哲學對兩(liang) 千多年的哲學發展史積累的人類智慧的批判和繼承,是具有邏輯方麵的徹底性和嚴(yan) 密性,是科學的世界觀,是馬克思主義(yi) 作為(wei) 其完備而嚴(yan) 密科學理論體(ti) 係的基礎部分。果真是如此嗎?筆者在學習(xi) 馬克思主義(yi) 原理過程當中發現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其實漏洞百出的,離曆史上宣稱的“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簡直是相差十萬(wan) 八千裏。首先筆者就發現,馬克思主義(yi) 哲學對物質和意識即思維的關(guan) 係問題的論述就犯了相當的幼稚性錯誤,是一個(ge) 地地道道充滿荒謬性的認識。
馬克思主義(yi) 哲學認為(wei) ,物質和意識即思維和存在的關(guan) 係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對這個(ge) 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世界各哲學派別的標準,而唯有馬克思主義(yi) 哲學最科學、最圓滿而正確地解決(jue) 了這個(ge) 問題。馬克思主義(yi) 哲學關(guan) 於(yu) 物質和意識關(guan) 係問題是這樣表述的:“‘世界的真正的統一性在於(yu) 它的物質性。’整個(ge) 世界是物質的統一體(ti) ,物質的共同本質屬性就是它的客觀實在性,它不依賴我們(men) 的主觀意識而存在,並為(wei) 我們(men) 的主觀意識所反映。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chan) 物,是人腦的機能和屬性,是社會(hui) 的產(chan) 物;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的反作用。這是馬克思主義(yi) 哲學徹底的唯物主義(yi) 一元論關(guan) 於(yu) 世界本質的基本原理。”①
以下就是筆者對馬克思主義(yi) 哲學物質和意識關(guan) 係問題所作的剖析和批判:
第一:關(guan) 於(yu) 什麽(me) 是物質這個(ge) 命題。馬克思主義(yi) 認為(wei) ,“物質是標誌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這種客觀實在是人通過感覺感知的,它不依賴於(yu) 我們(men) 的感覺而存在,為(wei) 我們(men) 的感覺所複寫(xie) 、攝影、反映。”(列寧語)②“整個(ge) 世界是物質的統一體(ti) ,物質的共同本質屬性就是它的客觀實在性,它不依賴我們(men) 的主觀意識而存在。”③雖然這個(ge) 物質概念是哲學意義(yi) 上的物質,與(yu) 世界各類萬(wan) 象物質是共性和個(ge) 性的關(guan) 係,但我們(men) 就作為(wei) 自然人的人體(ti) 肉身這個(ge) 物質和意識上,也是可以來討論人本身物質和意識的關(guan) 係的。從(cong) 馬克思主義(yi) 哲學概念上來說,人是物質的,也即人的肉身是物質的,而意識是人腦的機能和屬性。那麽(me) ,這個(ge) 肉身可以不依賴於(yu) 人的主觀意識而存在嗎?沒有人的意識、失去了“人腦的機能和屬性”的肉身還能叫做人嗎?也可以進一步說,死掉了的人即屍體(ti) 還是人嗎?如果不是,那麽(me) “(物質)它不依賴於(yu) 我們(men) 的主觀意識而存在”這一哲學概念就不能成立。由此,通過以上簡單分析可知,人的意識和人的肉身應該是相互依存,是不可分割的。馬克思主義(yi) 的這個(ge) 物質可以不是完全指人的肉體(ti) 本身,但是馬克思主義(yi) 哲學作為(wei) 宇宙的真理怎麽(me) 能夠逃過這個(ge) 問題呢?因此,從(cong) 這一點上來說,“(物質)它不依賴於(yu) 我們(men) 的主觀意識而存在”這一哲學概念是一個(ge) 偽(wei) 命題,是不能成立的。說到這裏,請讀者們(men) 不要以為(wei) 我是在鑽馬克思主義(yi) 哲學的空子,因為(wei) 作為(wei) 哲學理論,其正確度和真理性應該貫通其概念範圍內(nei) 的所有對象,隻要找到一點漏洞和破綻就意謂著這個(ge) 理論可以打破。就象我們(men) 說“天下烏(wu) 鴉一般黑”一樣,隻要我們(men) 發現世界上有一隻是白鴉,則這個(ge) 結論就是錯誤的。
第二,馬克思主義(yi) 哲學在解釋意識時是這樣認為(wei) 的:“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chan) 物,是人腦的機能和屬性,是物質世界的主觀映象。意識從(cong) 其起源來看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chan) 物。意識作為(wei) 一種反映形式,它的形成經曆了三個(ge) 發展階段,即由一切物質所具有的反映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應性,再到高等動物的感覺和心理,最終發展為(wei) 人類的意識。”④從(cong) 這段話我們(men) 可知,意識有低等和高等之別,而當意識處於(yu) 一切物質所具有的反映特性時,物質也是有意識的即有“反映特性”,那麽(me) 這個(ge) 時候的物質能夠不依賴於(yu) 這種反映特性而存在嗎?如果能,則說明一切物質不具有的反映特性。因此,從(cong) 這一點上來說,“(物質)它不依賴於(yu) 意識而存在”這一哲學概念又是一個(ge) 偽(wei) 命題。同理,“低等生物的刺激感應性”能夠不依賴於(yu) 低等生物而存在嗎?如果不能,“(物質)它不依賴於(yu) 意識而存在”這一哲學概念又是錯誤的。再同理,“高等動物的感覺和心理”同樣也不能夠不依賴於(yu) 高等動物而存在。
馬克思主義(yi) 哲學的物質概念是,“物、物質無非是各種物的總和,而這個(ge) 概念就是從(cong) 這一總和中抽象出來的。”(恩格斯語)⑤這個(ge) 概念“明確指出了哲學物質概念與(yu) 自然科學關(guan) 於(yu) 具體(ti) 的物質形態和物質結構的概念之間共性和個(ge) 性的關(guan) 係。”⑥但是馬克思主義(yi) 的意識概念卻是僅(jin) 指“我們(men) 的主觀意識”,指“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chan) 物”,指“人腦的機能和屬性”,指“最終發展為(wei) 人類的意識”的人的“意識”,顯然這是不符合哲學概念上的“意識”的。馬克思主義(yi) 哲學這是在用人類的“個(ge) 性”的意識與(yu) 物的共性的“物質”來討論物質和意識的關(guan) 係,這在哲學意義(yi) 上來講是嚴(yan) 重的不對等,這樣顯然是沒辦法討論物質和意識關(guan) 係問題的。如果說馬克思主義(yi) 的物質概念是各種“物的總和抽象出來的物質概念”,那麽(me) 它的意識概念也應當要求是各種等次生物或生命的“意識”反映的總和抽象出來的意識概念,這樣才符合哲學意義(yi) 上討論問題的原則。討論到這裏,筆者發現,馬克思主義(yi) 哲學講的物質和意識的關(guan) 係,更準確的說,講的是人和物質的關(guan) 係。並且,如將意識僅(jin) 限於(yu) 人的意識的話,而物質方麵馬克思主義(yi) 又將人體(ti) 這個(ge) 物質拋開,那麽(me) 馬克思主義(yi) 講的物質和意識實際上是講的人和物質的關(guan) 係。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問題就變得簡單明晰了,可以就幹脆講人和物質的關(guan) 係了,那還用得著談什麽(me) 哲學上的物質和意識命題!可見馬克思主義(yi) 哲學對物質和意思概念的混亂(luan) 。
由上可知,我們(men) 將哲學意義(yi) 上的物質與(yu) 哲學意義(yi) 上的意識對等來討論,並且通過筆者以上的分析,我們(men) 可以得出這樣一個(ge) 結論:物質離不開意識,意識離不開物質,它們(men) 關(guan) 係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是一個(ge) “事物”的兩(liang) 個(ge) 方麵。
既然“物質和意識相互依存,不可分割”,那麽(me) 馬克思主義(yi) 哲學認為(wei) 的“物質決(jue) 定意識”這個(ge) 命題也是錯誤的。因為(wei) 如果“物質能夠決(jue) 定意識”的話,那麽(me) 從(cong) 人類的角度上來說,人的肉身就可以決(jue) 定人的思想,肉身也就可以操縱思想,可以決(jue) 定人的思想的去留,也就是說“屍體(ti) ”也可以操縱思想,這不是很荒謬嗎?世界上哪個(ge) 人能做到呢?此外,相對於(yu) 其他不同等次生命或物質也同理可以證明這個(ge) 命題的錯誤性。反過來講,物質和意識作為(wei) 哲學意義(yi) 上也可以是一對矛盾關(guan) 係的存在,如果說“物質可以決(jue) 定意識”,是不是意謂著“意識也可以決(jue) 定物質”呢?否則的話也不符合哲學意義(yi) 上的矛盾論。由此也可以說明,馬克思主義(yi) 哲學認為(wei) 的“物質決(jue) 定意識”也是個(ge) 悖論。
下麵再來討論馬克思主義(yi) 的“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的反作用”。誠然,從(cong) “物質和意識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命題上來說,“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的反作用”,是可以成立的,也是可以這麽(me) 認為(wei) 。問題是從(cong) 人的角度上來說,人當然有意識,能夠對包括人本身的世界有所反映、有感知或認知,因此也就存在所謂“能動的反作用”,這是三歲小孩都知道並且對之加以“靈活”運用的事情。但是馬克思主義(yi) 把這個(ge) 如此簡單而無價(jia) 值的問題作為(wei) 一個(ge) 哲學命題提出有什麽(me) 意義(yi) 呢?人對事物以至世界包括人類的認識五花八門,千差萬(wan) 別;甚至還有人指鹿為(wei) 馬,造謠說謊,胡言亂(luan) 語,為(wei) 了一已之私,什麽(me) “能動的反映和反作用”他都可以編造出來!當然,馬克思主義(yi) 哲學對意識的理解是這樣認為(wei) 的:“意識在內(nei) 容上是客觀的,在形式上是主觀的。馬克思指出:‘觀念的東(dong) 西不外是移入人的頭腦並在人的頭腦中改造過的物質的東(dong) 西而已。’”⑦但問題是,人有賢愚不肖之分,善惡忠奸之別,觀念的東(dong) 西移入到人的頭腦後自然會(hui) 因為(wei) 相對於(yu) 不同的人就存在不同的改造。退一萬(wan) 步來說,就算馬克思主義(yi) 學說認為(wei) “意識的內(nei) 容上是客觀的”,但這個(ge) 客觀性又是如何來界定和判斷的呢?按照馬克思主義(yi) 哲學理論,那就隻能是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毛澤東(dong) 等等權威和領袖來判斷了,也就是說,誰獲得了對馬克思主義(yi) 哲學的話語權,誰就是真理了?!我想請任何一個(ge) 馬克思主義(yi) 的學者去馬克思主義(yi) 理論著作中去找,有誰能找到一個(ge) 評判真理的標準?馬克思主義(yi) 理論在哪裏能夠幫助我們(men) 將這個(ge) 最重要的問題明確來回答嗎?因為(wei) 這涉及到“世界觀、人生觀、價(jia) 值觀”的問題,馬克思主義(yi) 哲學的這個(ge) 相當含糊和迷糊的“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的反作用”能夠為(wei) 人類提供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jia) 值觀”嗎?通過我們(men) 以上的分析顯然是不能而且是不可能的。
有人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這樣說嗎?首先,什麽(me) 是真理,即“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的反作用”是否是真理,馬克思主義(yi) 哲學沒有給出答案。再說,誰的實踐可以作為(wei) 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呢?我們(men) 知道,不同的人、不同的群體(ti) 、不同的黨(dang) 派組織,抱著不同的目的,在不同的時間和空間條件下,對同一個(ge) 的理論或問題所進行的實踐,得出的實踐結果往往也是不同的,甚至所進行的實踐方式方法也是不同的,而得出的實踐結果則更是不相同,因此,也必然是對同一個(ge) 事物都有著很不相同的認識。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因此,蒼白地叫喊“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也是枉然的。
並且,由於(yu) 馬克思主義(yi) 對“物質和意識”哲學概念上的不對等(物質和意識這兩(liang) 個(ge) 概念的內(nei) 涵和外延都不一致),導致“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的反作用”論述也隻是停留在人類的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的反作用的層麵上,而“高等動物的感覺和心理”、“低等生物的刺激感應性”、“一切物質所具有的反映特性”等感應、反映或意識對物質所具有的能動的反作用卻罔然不顧。因此,在這樣的理論原則下開出來的馬克思主義(yi) 理論體(ti) 係也就必然會(hui) 對人類之外的其他生命漠不關(guan) 心,對自然界以及宇宙時空罔然無視。
那麽(me) “物質和意識”的關(guan) 係到底是什麽(me) 呢?說實在,馬克思主義(yi) 哲學對物質和意識的概念一是不從(cong) 哲學意義(yi) 上對等地理解,二是在闡述其關(guan) 係問題時也是簡單化、膚淺化。關(guan) 於(yu) 從(cong) 哲學意義(yi) 上無論是物質和意識的共性和個(ge) 性上,我以為(wei) 餘(yu) 東(dong) 海先生在《仁本主義(yi) 世界觀》已經作了啟發式的闡釋。先生認為(wei) “乾元是本源,物質和意識是派生”,“物質意識,皆屬兒(er) 女,乾元才是家長。”“意識可以包括精神、意誌、情感、感覺、知識、思想、理念等等概念。意識也是一種現象。不可否認物質對意識當然有重大影響,但不是決(jue) 定性的,真正決(jue) 定意識的是仁性。人是仁的產(chan) 物,仁是人的本質,也是人的尺度。仁者就是建立起仁之主體(ti) 性的人,真而正的人。”⑧的確實如此,人生於(yu) 天地萬(wan) 物之間,如果沒有仁本或良知主義(yi) 作人生指導,人是很容易物化的。馬克思主義(yi) 哲學的物質和意識關(guan) 係理論產(chan) 生於(yu) 資本主義(yi) 世界瘋狂追求物質財富的時代,其所闡述的“物質決(jue) 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的反作用”可以說是一種比較能夠說明“人性物化”的理論,即如餘(yu) 東(dong) 海先生在《仁本主義(yi) 世界觀》中所講的物本主義(yi) 世界觀,這個(ge) 理論在某種程度上揭示出了人類墮落的現象。另外,筆者在《閱讀〈仁本主義(yi) 世界觀〉也談物質和意識關(guan) 係問題》一文中對物質和意識的關(guan) 係也作了一定的概述:“物質和意識相互依賴而存在;物質先來、意識後到,意識先走、物質後亡,物質和意識分離後,參與(yu) 另一茬有機或無機生命序列,反複無窮。”⑨
馬克思主義(yi) 哲學“物質和意識關(guan) 係問題”這個(ge) 根本理論的完全不可靠為(wei) 其後麵的各種“似是而非、對錯混雜”,以至“錯誤”或“荒謬”的各種理論的產(chan) 生提供了理論依據。同時,由於(yu) 馬克思主義(yi) 理論在無產(chan) 階級革命和實踐的權威性,給世界上以馬克思主義(yi) 理論進行革命和治國的國家帶來的混亂(luan) 和災難無法估量,從(cong) 馬克思主義(yi) 理論誕生之初到今天的各國的實踐充分證明了這一點,這是任何人都無法否認和掩蓋的。
注釋:
①③《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概論》陶德麟、石雲(yun) 霞主編,武漢大學、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版。
②⑤轉引《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概論》本書(shu) 編寫(xie) 組,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
④⑥⑦《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概論》本書(shu) 編寫(xie) 組,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
⑧《仁本主義(yi) 世界觀》,餘(yu) 東(dong) 海著,見伟德线上平台国际1946伟德欄目,網址為(wei) :
https://www.biodynamic-foods.com/article/id/4698/
⑨《閱讀〈仁本主義(yi) 世界觀〉也談物質和意識關(guan) 係問題》,羅輝著,見伟德线上平台評論雜談欄目,網址為(wei) :https://www.biodynamic-foods.com/article/id/4704/
羅 輝
時間:乙未年二月初四六
西曆2015年3月25日
責任編輯:葛燦燦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