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其成】中醫文化海外傳播應納入國家戰略

欄目:諫議策論
發布時間:2015-03-23 23:40:42
標簽:
張其成

作者簡介:張其成,男,西元1958年10月生,安徽徽州歙縣人。出生於(yu)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張一帖”醫學世家,為(wei) 我國首屆“國醫大師”李濟仁、國家級“非遺”傳(chuan) 承人張舜華之長子。北京大學哲學博士。山東(dong) 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講席教授,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學院創院院長、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第十二屆、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哲學史學會(hui) 理事。

 

 

 

中醫文化海外傳(chuan) 播應納入國家戰略

作者:張其成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表

           原載於(yu)  《光明日報》(2015年03月21日10版)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年二月初三日丁酉

          耶穌2015年3月22日

 

 

 

中醫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國家文化符號之一,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you) 勢,是我們(men) 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中醫藥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作為(wei)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文化集中體(ti) 現了中華民族的核心價(jia) 值、思維方式,是體(ti) 現綜合國力、提高國家競爭(zheng) 力的重要因素。

 

目前,中醫對外傳(chuan) 播普及麵逐步擴大。據不完全統計,中醫藥已走進海外168個(ge) 國家和地區,有8萬(wan) 多家中醫診所,從(cong) 業(ye) 人員達30萬(wan) 人。中醫藥在海外已經從(cong) 過去的民間地位逐漸步入主流。澳大利亞(ya) 以立法方式承認中醫合法地位,加拿大很多省已實現中醫立法,美國40多個(ge) 州認可中醫針灸。2009年,世界衛生組織第62次衛生大會(hui) 通過了《傳(chuan) 統醫學決(jue) 議》。2011年,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通過《西太平洋區域傳(chuan) 統醫學戰略(2011—2020)》。目前,我國已與(yu) 60多個(ge) 國家簽訂了針對中醫藥交流合作內(nei) 容的政府間協議。

 

但是,由於(yu) 東(dong) 西方的文化差異,加上西方的人文化優(you) 越感、文化中心論乃至西方文化霸權主義(yi) 的影響,西方公眾(zhong) 對中醫文化的認知度、認同感都不高。即使相信中醫,大多也隻是接受中醫的醫療,而不理解或不接受中醫的文化。而且,由於(yu) 中醫文化的有關(guan) 翻譯不準確、不規範,中醫對外傳(chuan) 播麵臨(lin) “語言不通”的問題。從(cong) 傳(chuan) 播的視角看,海外的中醫文化傳(chuan) 播主要通過私人學校和個(ge) 體(ti) 行業(ye) 者來完成,而不是真正的大眾(zhong) 傳(chuan) 播。在中醫的大眾(zhong) 傳(chuan) 播中,隻有一些中醫經典譯本(包括電子書(shu) ),普及讀物鮮有出現,電視傳(chuan) 播和網絡傳(chuan) 播節目更是罕見。大眾(zhong) 傳(chuan) 播的薄弱,造成中醫文化海外影響力較小。

 

因此,建議把中醫文化納入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中,把中醫文化的對外傳(chuan) 播作為(wei) 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途徑。

 

中醫文化走向世界,絕不僅(jin) 僅(jin) 是中醫行業(ye) 自己的事,它應該是國家行為(wei) ,是一個(ge) 整體(ti) 工程。中醫文化的海外傳(chuan) 播應納入國家戰略。

 

要提高對中醫文化軟實力的認識,處理好中醫藥硬實力和軟實力的關(guan) 係。相比較而言,國內(nei) 各方麵對中醫藥醫療技術的“硬實力”都比較重視,但對中醫藥文化的“軟實力”卻認識不足、重視不夠。實際上這兩(liang) 者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目前,中醫正逐步被更多國家納入醫療服務體(ti) 係和醫療保險體(ti) 係,這正是大力傳(chuan) 播中醫文化等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的大好時機。

 

要創新中醫文化對外傳(chuan) 播方式。在海外傳(chuan) 播中要充分利用報刊、書(shu) 籍、電視、網絡等大眾(zhong) 傳(chuan) 播手段,尤其要重視網絡、手機等新媒體(ti) 的作用,切實提高傳(chuan) 播效果。同時,要盡量避免強加之嫌。要針對國外受眾(zhong) 心理和接受習(xi) 慣,講好“中醫藥故事”。可以借用孔子學院和中外合作交流中心的平台,探索中醫文化傳(chuan) 播的新途徑、新方法。

 

要培養(yang) 中醫文化傳(chuan) 播人才。支持有條件的高校開設中醫文化海外傳(chuan) 播專(zhuan) 業(ye) ,培養(yang) 既了解中醫學和國學,又精通外語,並熟悉傳(chuan) 播學的中醫藥文化對外傳(chuan) 播複合型人才。整合國內(nei) 外的優(you) 勢資源,與(yu) 國外高等院校或國際機構合作聯合開設海外中醫文化傳(chuan) 播學院,合作培養(yang) 中醫藥文化國際化傳(chuan) 播人才。在中醫院校中醫專(zhuan) 業(ye) 學生中開設中英文雙語或多語種中醫課程,加大國學課程比重,學習(xi) 傳(chuan) 播學知識,從(cong) 中遴選中醫文化對外傳(chuan) 播人才。

 

要設立中醫文化對外傳(chuan) 播國家級研究項目。如中醫文化的國家符號形象、中醫藥文化品牌的研究,中醫文化內(nei) 涵與(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核心價(jia) 值的研究,中醫對外傳(chuan) 播語言翻譯與(yu) 文化翻譯研究,中醫文化軟實力與(yu) 中醫醫療硬實力關(guan) 係研究,中醫藥文化海外傳(chuan) 播數據庫建設,等等。

 

要大力發展中醫文化產(chan) 業(ye) 。在這方麵,要實施重大文化產(chan) 業(ye) 項目帶動戰略,加快文化產(chan) 業(ye) 基地和區域性特色文化產(chan) 業(ye) 群建設。中醫文化產(chan) 業(ye) 兼具文化產(chan) 業(ye) 和健康產(chan) 業(ye) 雙重優(you) 勢。要整合跨行業(ye) 資源,創作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影視、網絡等中醫文化產(chan) 品。

 

(作者為(wei) 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學院院長)

 

責任編輯:葛燦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