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國學,百花競放——朔州國學愛好者心得選編 - 伟德平台体育

朔州國學,百花競放——朔州國學愛好者心得選編

欄目:民間儒行
發布時間:2015-03-22 23:05:11
標簽:

  

 

 

朔州國學 百花競放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表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年二月初三日丁酉

           耶穌2015年3月22日

 

 

 

按:朔州國學,百花競放;經典學堂,異彩紛呈。從(cong) 一盞燈到滿天星,在邸繼文老師的引導、示範、感染、帶動下,立定磨穿鐵硯、篤誌業(ye) 儒者有之;秉承燕翼貽謀、克繩祖武者有之。咿唔咕畢,遏雲(yun) 繞梁,朔州的天空蕩漾著陣陣書(shu) 香。以下為(wei) 市區部分國學堂主事的文章選摘。

 

 

與(yu) 幸福有約  與(yu) 經典同行

 

 

與(yu) 幸福有約  與(yu) 經典同行

作者:郭麗(li) 萍(弘道學堂主事)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表

           原載於(yu) 《朔州市三晉文化研究會(hui) 會(hui) 刊》2014年第五期

 

 

每一個(ge) 人都希望白己幸福。榮升為(wei) 人母後,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幸福。可什麽(me) 是真正的幸福呢?衣食無憂?恣情享樂(le) ?為(wei) 所欲為(wei) ?生命中邂逅了國學經典教育,我才撥雲(yun) 見日,恍悟真諦!讓孩子從(cong) 小了解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經典,接受人文精神薰陶,從(cong) 而涵養(yang) 自身德性,提升白身修養(yang) ,豐(feng) 富精神世界,健全完美人格,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jia) 值觀,進而指導自己的人生。簡言之,國學經典教育是最有價(jia) 值、最優(you) 質的教育,是奠定人們(men) 一生幸福的根本。

 

國學經典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國學蘊藏著恒久的治世之道與(yu) 智慧,理應人人學習(xi) 。在當今這個(ge) 物欲橫流的社會(hui) ,國人信仰缺失,拜金享樂(le) ,急功近利,摒棄了中華民族的精髓文化,成了不中不西的香蕉人。中國之所以成為(wei) 世界上唯一一個(ge) 文化綿延千年而沒有中斷的國家,正是因為(wei) 國學文化一直貫穿於(yu) 每一個(ge) 中國人的成長曆程。今天有幸和孩子一起學習(xi) 祖國的優(you) 秀文化,於(yu) 己於(yu) 人都是好事。談及國學經典教育,不得不感激我們(men) 的邸老師。邸老師是朔州推廣經典教育的創始人,八年來矢誌不渝,鍥而不舍,指導人們(men) 學習(xi) 。在他身上,真真正正體(ti) 現了“篤信好學,守死善道,誨人不倦”的精神。他提倡每天一小時親(qin) 子共學,選定必讀經典書(shu) 目,獨創“全感官學習(xi) 快速記憶法”。課堂上他那麽(me) 投入,激情澎湃,熱情洋溢。他的每一次教育宣講,都給予我們(men) 振憾、啟迪,使我們(men) 獲得新知,不斷成長。他的無私、熱情和堅守、執著深深地感染著我們(men) 每一個(ge) 人。“推動世界的手是推動搖籃的手”,“至要莫若教子,至樂(le) 莫若讀書(shu) ”。教育孩子是我們(men) 每個(ge) 做母親(qin) 的首要責任。高樂(le) 基曾說過,“愛孩子,母雞都會(hui) ,重要的是教育他們(men) ”。於(yu) 是,參與(yu) 第天一小時親(qin) 子共學,成了我們(men) 的必修課,成了我們(men) 每一天最重要的事情。風雨無阻,日日堅持。學貴立誌,誌在有恒。言傳(chuan) 不如身教,我想這本身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通過堅持學習(xi) ,我發現自己的性情改善不少,不慍不惱,謹言慎行。孩子也有可喜變化,活潑向上、彬彬有禮。真正體(ti) 會(hui) 到了“學而時習(xi) 之,不亦樂(le) 乎”的感覺。

 

書(shu) 香家庭建設是一個(ge) 家族興(xing) 旺綿延的根本。現在社會(hui) 上出現種種的亂(luan) 象,其根源就在於(yu) 家庭教育缺乏。為(wei) 了孩子一生的幸福,讓我們(men) 每一個(ge) 家庭都參與(yu) 國學經典學習(xi) ,把古聖先賢的教誨牢記在腦子裏,融化到血液中,落實到行動上,改過遷善,正己化人。讓我們(men) 的孩子德行完美、氣質優(you) 雅、學識廣博、擺脫庸俗、走向卓越。“學不可以已”,讓我們(men) 感恩經典,與(yu) 經典同行!

 

弘道學堂位於(yu) 府南居委會(hui) 後11號樓中單元1樓。學堂特色為(wei) 背書(shu) 和識字兩(liang) 大項,在剛剛舉(ju) 行的全市漢字聽寫(xie) 預賽中,本學堂學生邸鈴、段佩璿獲第一、第三的優(you) 異成績。

 

 

生命之花原來可以這樣開放

 

 

生命之花原來可以這樣開放

作者:孟海花(元謙學堂主事)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表

           原載於(yu) 《朔州市三晉文化研究會(hui) 會(hui) 刊》2014年第五期

 

 

中華傳(chuan) 統文化浩瀚五千年,博大精深,璀璨瑰麗(li) 。國學典籍作為(wei) 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ti) ,其經典著述凝聚著中華文明的道德精髓,其思想智慧成為(wei) 傳(chuan) 之千古的源頭活水。國學經典不僅(jin) 是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chan) ,也是中國人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有幸接觸中華文化經典傳(chuan) 承工作是我平生之幸事。春去春來,花開花落,不知不覺我與(yu) 國學經典已同行七餘(yu) 載。七年來,我由一個(ge) 門外漢逐步踏人了國學文化的殿堂。

 

緣起

 

二O O七年秋,有幸結識了我老公的同事——邸繼文老師,是他在我麵前打開了一扇窗戶,讓我看到了一個(ge) 全新的世界。第一次真正意義(yi) 上接觸國學的情景猶在眼前。那天,邸老師滔滔不絕地向我們(men) 講述國學,講述儒家,講述右腦開發,我似懂非懂,猶在雲(yun) 裏霧中,其他人臉上也流露出了不耐煩的表情。最終,我老公的同學以三個(ge) 字“神經病”結束了這場談話。

 

初涉國學之河

 

佛渡有緣人。大概我真的與(yu) 國學有緣。雖然,之前我一直瞧不起孔老夫子的形象,一直排斥著那些封建禮教,可也許我的潛意識當中卻喜歡中華文化,喜歡古典詩詞的韻律美,喜歡如畫的漢字所蘊育的豐(feng) 富知識,喜歡古典小說的雅俗共賞,喜歡“欄杆拍遍”的氣勢,喜歡有著絕世才氣的李清照,喜歡林徽因的優(you) 雅以及她那驚豔眾(zhong) 生的才氣,喜歡秦孝公的寬闊胸襟,喜歡劉邦的唯賢任人,喜歡……總之,我想了解什麽(me) 是國學,什麽(me) 是文化,想讓孩子成為(wei) 謙謙君子。為(wei) 此,我走進了“快樂(le) 媽媽·責任爸爸·經典寶寶”經典誦讀班。

第一次,      我聆聽到了《聲律啟蒙》那樣優(you) 美那般對仗

 

工整的句子,第一次聽到了《千字文》那包羅萬(wan) 象的文字。我震撼了!邸老師告訴我,這都屬於(yu) 國學。難道國學不是迂腐的孔老夫子?不是魯迅先生告訴的吃人的禮教?我困惑了,在茫然與(yu) 求索中開始了與(yu) 我孩子一起到邸老師班上每天一小時的親(qin) 子共讀生活。從(cong) 此,我與(yu) 經典誦讀,與(yu) 中華文化真正結緣了。

 

與(yu) 經典同行

 

與(yu) 經典同行,與(yu) 聖賢為(wei) 友。每晚朗朗的誦讀經典聲讓我神清氣爽,古人那無盡的智慧時時滌蕩著我的心靈,讓我的大腦逐漸睿智起來。

 

二O O八年,當“春天的腳步”向我邁進之時,我真正迎來了國學的春天。零八年初,我與(yu) 十幾位家長隨邸老師參加了北京四海一個(ge) “經典教育師資研習(xi) 營”活動,活動的主題即為(wei) “春天的腳步”。與(yu) 智者同行,你會(hui) 不同凡響;與(yu) 高人為(wei) 伍,你會(hui) 登上頂峰。北大、清華學者、教授們(men) 的精彩授課,開啟了我心靈之窗,讓我對“文化”有了一個(ge) 全新的認識。原來文化不等於(yu) 知識。文化可以包括生活方式、價(jia) 值觀、知識、技術成果以及一切經過人類改造和理解而別具人文特色的物質對象。文化是一個(ge) 包羅萬(wan) 象的東(dong) 西。我豁然明白,中國五千年的文化其實早已植根於(yu) 我們(men) 每個(ge) 人的血液與(yu) 靈魂,隻是我們(men) 日用而不白知。作為(wei) 炎黃子孫,我們(men) 有責任去傳(chuan) 承中華五千年的輝煌文明,有責任去弘揚中華民族的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從(cong) 此,我與(yu) 經典著速《論語》、《孟子》、《大學》、《中庸》、《聲律啟蒙》、《中華詩詞》等為(wei) 伴。天天沐浴在這些先賢、聖人的智慧當中。

 

二OO九年鄭州“走在回鄉(xiang) 的路上”樂(le) 活之旅更激發了我學習(xi) 傳(chuan) 統國學的熱情。龐子博老師淵博的知識,深厚的文字、文化功底讓我歎服之餘(yu) 羨慕不已,莊汝偉(wei) 老師對家庭教育的獨到見解,對“母親(qin) ”的深刻闡釋,讓我對教育有了重新的認識。在這些名師高人的影響下,我逐漸向國學經典靠近。光陰荏苒,悄然間我的人生發生了變化。

 

讓經典浸潤人生

 

日子像窗外樹上的葉子,青了又黃,黃了又青。當我終於(yu) 覺察到它的輪回交替時,青青枝頭已綻放出了十幾朵生命之花。時光飛逝如白駒過隙,不經意間,經典已融人了我的生命。我的生活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和老公劍拔弩張的局麵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和諧與(yu) 溫馨。飯桌上再也沒有了東(dong) 家長、西家短的議論,有的是孔子,孟子,蘇秦、張儀(yi) ……有的是對聖哲的敬畏感歎。柔和的燈光下,全家人伏案閱讀是每日的畫麵。聖賢的智慧不僅(jin) 浸潤著我,而且浸潤著我們(men) 全家。

 

讓文化得以傳(chuan) 承

 

伊塔洛·卡爾維諾在《為(wei) 什麽(me) 讀經典》中說:“這種作品(經典)有一種特殊的效力,就是它本身可能會(hui) 被忘記,卻把種子留在我們(men) 身上。”日日誦讀經典,在其熏陶浸潤之下,我的人生觀、價(jia) 值觀發生了很大變化,經典智慧的種子在我的生命中開始生根發芽。

 

有人說:世界最偉(wei) 大的東(dong) 西是傳(chuan) 承。無論是生理性命的傳(chuan) 承,還是學術技術的傳(chuan) 承都是這個(ge) 世界最偉(wei) 大的東(dong) 西。沒有任何東(dong) 西,可與(yu) 它媲美。我要做一個(ge) 繼往開來者,用我這星星之火點亮朔州的每一個(ge) 家庭,讓這燦爛輝煌的華夏文化在這塞外大地得以傳(chuan) 承。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我與(yu) 尉老師的國學經典誦讀班——“元謙學堂”在邸老師的幫助下開張了。

 

理想是豐(feng) 滿的,現實是骨感的。懷著滿腔的熱情開始了我的事業(ye) ,但現實並不如意。辦學的艱難令我刻骨銘心。人們(men) 對傳(chuan) 統文化的不認同,學校作業(ye) 與(yu) 誦讀時間的衝(chong) 突等等,各種因素使招生並不如意,教學內(nei) 容的選擇,教學方式的運用,學習(xi) 與(yu) 踐行的結合,一係列的問題讓我心力憔悴。但各種壓力並沒有讓我卻步,我固守著白己的信仰——“為(wei) 天地立心,為(wei) 生民立命,為(wei) 往聖繼絕學,為(wei) 萬(wan) 世開太平”(語出北宋張載《西銘》),堅持著自己的道路。因為(wei) 我堅信複興(xing) 傳(chuan) 統優(you) 秀文化這一時代的步伐是誰也阻擋不了的。2013年1 1月26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專(zhuan) 程去了至聖先師孔子的故裏山東(dong) 曲阜。在這裏,習(xi) 總書(shu) 記發表重要講話,為(wei) 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在當代的傳(chuan) 播和發掘指明了方向。這更堅定了我的信念,我相信燦爛的華夏文化一定會(hui) 讓朔州更加文明!一定會(hui) 讓中華更加強大!

 

元謙學堂位於(yu) 府南小區9號樓2單元市一小大門西北。

 

 

我在教學中體(ti) 會(hui) 到的國學價(jia) 值

 

 

我在教學中體(ti) 會(hui) 到的國學價(jia) 值

作者:王曉華(仁和學堂主事)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表

           原載於(yu) 《朔州市三晉文化研究會(hui) 會(hui) 刊》2014年第五期

 

 

多年從(cong) 事語文教學,對同學們(men) 怕寫(xie) 作文的現象有許多直觀而深刻的感受。在多方探求之後,我發現國學對提高寫(xie) 作水平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從(cong) 此,我開始有意識地引導同學們(men) 學國學,在邸繼文老師的指導和鼓勵下,開辦了仁和學堂,與(yu) 孩子們(men) 一起學習(xi) ,共同感受中華傳(chuan) 統優(you) 秀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奧妙意趣。雖功夫尚淺,卻也感悟良多,收獲頗豐(feng) ,現整理成文,與(yu) 同仁分享,共同推動國學的發揚廣大。

 

一、國學對提升人的文化素養(yang) 大有裨益。《論語》講“行有餘(yu) 力,則以學文”,言而無文,行之不遠。上至國家領導,下至平民百姓,與(yu) 人溝通時引經據典,談古論今,能讓人感受到一種曆史縱橫感和現實哲理性,能有效增強說服力、感染力,擴大雙方的認知基礎,拉近雙方的心理距離。古往今來,多少激動人心的演說、機智絕妙的對話,無不浸透著深厚的經典文化底蘊。不論是領導講話,還是日常交談,幾句恰如其分的文言古語,幾個(ge) 信手拈來的曆史掌故,不僅(jin) 能微言大義(yi) 、靈犀互通,而且能融洽氣氛、增進共鳴。古人講,不知《書(shu) 》,不足以言。一個(ge) 人的文化素養(yang) ,決(jue) 定了他的思想境界,也決(jue) 定了他的交際層次和半徑,最終決(jue) 定他的人生境界。國人提高文化素養(yang) 的最好辦法就是學國學,尤其在中國迅速崛起,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的當下,讓孩子們(men) 在記憶力最強的時候,從(cong) 小接受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熏陶,日積月累,久久為(wei) 功,定會(hui) 集腋成裘、受益終身。

 

二、國學對提高人的語言駕馭能力有明顯作用。不管說話還是寫(xie) 作,語言表達言簡意賅,精妙貼切,都是一種追求的極限。中國語言文字的獨特表達方式,給這種追求以無限的遐想。國學中的語言表達方式已經深深植根於(yu) 我們(men) 的文字體(ti) 係中,人們(men) 早已習(xi) 慣了用成語或四字詞來表達思想,增強語勢或語感,這一點不論是黨(dang) 政文體(ti) 或司法文書(shu) ,還是商業(ye) 廣告、日常交流都能展現的淋漓盡致,俯拾皆是。以致外國人學漢語最頭疼和最感興(xing) 趣的就是成語。此外,國學中的音韻美意趣盎然,對培養(yang) 人的語感很有幫助。如《龍文鞭影》人物典故一千五百多個(ge) ,四言一句,一句一典,逐聯押韻,聯韻成章。《聲律啟蒙》、《笠翁對韻》妙聯精對迭出,都是押韻的對聯啟蒙書(shu) ,是吟詩作對者必不可少的教材。不論從(cong) 何種角度看,可以肯定地講,但凡從(cong) 事語言文字者,沒有一定的國學功底,都會(hui) 有一種先天不足之感。從(cong) 我的實踐經驗看,課前課後,有意引導孩子們(men) 對話交流多用成語,天長日久,同學們(men) 的語言表達都精煉多了,不少家長和我反映,現在孩子回家說話也是一套一套的,聽起來朗朗上口,挺像回事。

 

三、國學可培養(yang) 孩子良好的生活學習(xi) 習(xi) 慣。行為(wei) 決(jue) 定習(xi) 慣,習(xi) 慣決(jue) 定性格,性格決(jue) 定命運。好習(xi) 慣一生受益無窮,壞習(xi) 慣如惡魔纏繞終生。要培養(yang) 良好的習(xi) 慣,年齡越小越好。國學中的《三字經》、《弟子規》,三字一句,音韻和諧,讀起來朗朗上口,易於(yu) 記憶,但內(nei) 容豐(feng) 富,教義(yi) 深刻,對於(yu) 培養(yang) 孩子良好的行為(wei) 習(xi) 慣作用很大。有時,我常想,自己已過而立之年,許多行為(wei) 規範都是模仿而來的,如果小時候就學《弟子規》,可能在許多場合,就會(hui) 大方得體(ti) 。現在我用《弟子規》、《三字經》指導教育學生,讓他們(men) 在一言一行中養(yang) 成誠實守信、尊老愛幼、知書(shu) 達禮、自強自愛的好習(xi) 慣,班裏的紀律狀況和文明氣息在全校是最好的。

 

四、國學中的思想精髓至今仍有不可低估的現實意義(yi) 。作為(wei) 一名小學教師,我對國學“器”的層麵的體(ti) 會(hui) 是比較深的,但隨著學習(xi) 的深入,我感到國學的真正魅力還應當是“道”的層麵。比如中華傳(chuan) 統文化中的中庸思想、和為(wei) 貴思想等,對於(yu) 維係人際關(guan) 係,促進社會(hui) 和諧,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庸即“無過無不足”,是“致廣大而精微”的巔峰狀態,是“語大,天下莫能載焉;語小,天下莫能破焉”的絕頂功夫。這種思想在舊勢力阻礙生產(chan) 力發展時有消極的一麵,但對於(yu) 維護社會(hui) 的長期繁榮穩定卻無疑是一種務實穩妥的思維方式和價(jia) 值理念。尤其在當前各種社會(hui) 矛盾較為(wei) 突出的背景下,大力倡導和弘揚這些積極因素,無疑會(hui) 為(wei) 問題的解決(jue) 創造必要的時間和空間條件。再如老莊學說中蘊含的人生智慧和哲理,對於(yu) 正確認識社會(hui) 人生,保持一種理性平和的心態也教益非淺。世界上絕大多數民族都信有神教,漢民族是個(ge) 例外,儒家道家的思想在其中發揮了支撐作用。中國漫長的皇權專(zhuan) 治時期,許多知識分子深受壓迫,但他們(men) 仍能保持樂(le) 觀豁達的心態,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國學的浸潤和滋養(yang) 功不可沒。

 

總之,國學是中華五千年文化的精髓,是人生的良師益友和典藏瑰寶,應當倡導在全社會(hui) 普及國學,以造福更多的人群和祖國的未來,為(wei) 實現“中國夢”培植文化之根。當然,國學的價(jia) 值遠不止於(yu) 此,這隻是我個(ge) 人的一些膚淺心得,思滯筆拙,難盡人意,不當之處,還望前輩同仁不吝賜教。

 

(作者係小學老師)

 

 

與(yu) 《論語》同行的日子

 

 

與(yu) 《論語》同行的日子

作者:元竹隱(弘道學堂)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表

           原載於(yu) 《朔州市三晉文化研究會(hui) 會(hui) 刊》2014年第五期

 

 

以前,對《論語》的認識局限於(yu) 一隅,僅(jin) 僅(jin) 知道是一部記載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語錄體(ti) ,知道“學而時習(xi) 之,不亦說乎?”“溫故而知新”等那麽(me) 幾則,談不上熟悉、理解,更遑論運用了。

 

2007年,國學推廣活動,似曙光照亮了朔州這塊古老的土地,如春風吹醒了塞外這片冰封的荒野。心中的迷茫好像突然有了方向,那抹對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熱愛終於(yu) 有了釋放的空間,全家人也開始了與(yu) 經典國學同呼吸共和諧的美好時光。從(cong) 最初對《三字經》《弟子規》《百家姓》等蒙學讀物的淺顯易懂,到《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等經書(shu) 的朗朗上口,字字珠璣,句句精華,讓人愛不釋手,而時有頓悟,其中以讀《論語》的時間最長,八年來雖然未有間斷,然而因自身惰性,所以收獲還小,卻讓我的思想認識、工作生活都有了許多變化。

 

讀《論語》,讓我對“孝德”有了全方位的認知。最初給我觸動的是“子日: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裏仁》)字義(yi) 簡單,簡單到可以從(cong) 字麵上就理解意思,就是孔子說:“父母的年紀,不可不知道並且常常記在心裏。一方麵為(wei) 他們(men) 的長壽而高興(xing) ,一方麵又為(wei) 他們(men) 的衰老而恐懼。”但包含的意義(yi) 不簡單,哪一個(ge) 人不是從(cong) 年少輕狂、倔強叛逆成長起來的?往往已經聽膩了父母的嘮叨,受夠了父母的管教束縛,所謂的“孝”有幾人是完全做到了呢?當時我雖已為(wei) 人母,一方麵模糊地覺得孝親(qin) 是絕對應該的,一方麵還未從(cong) 自我中心解脫出來,所以仍然有時會(hui) 頂撞小瞧自己的父母,仍然看有的人對父母百依百順噓寒問暖頗有微詞,認為(wei) 他們(men) 小題大做甚至於(yu) 是虛偽(wei) ,在讀到“子遊問孝。子日:“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ang) ,至於(yu) 犬馬,皆能有養(yang) 。不敬,何以別乎?””,在稚嫩的童音朗誦中,忽然心頭有悟,自己原來大錯特錯竟然還沾沾自得,生命是父母給的,無論貴賤,我們(men) 哪一個(ge) 不是孔子說的“子生三年,然後免於(yu) 父母之懷”?哪一個(ge) 能麵對孔子的輕輕一問“予也有三年之愛於(yu) 其父母乎?”而毫無愧色?對待父母和子女,從(cong) “養(yang) ”到“敬”都是把孝的思想、孝的行為(wei) 提升到了一個(ge) 尊貴的境界,後來的日子裏,我盡己所能安撫孝敬父母,體(ti) 會(hui) 到了另一種舒暢踏實的幸福感,也更深刻地理解了“百善孝為(wei) 先”、“子欲養(yang) 而親(qin) 不待”含義(yi) 。願天佑天下父母健康長壽。

 

讀《論語》,讓我明白了交友之道。讀到“子貢問友。子日:“忠告而善道(導)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論語·顏淵·二十三》)寥寥幾字,燦若明燈,指點迷津,這個(ge) 規則不是適用於(yu) 人與(yu) 人之間如何相處的嗎?“忠告”表明我們(men) 要站在忠義(yi) 向善的大道上,設身處地替友著想的立場上,而非挑撥誣告等,但即便是忠告,也要講求方法,即“善導之”,有不少解釋是說要盡心盡力的勸導他向善,這個(ge) 善太廣泛了,我個(ge) 人的理解認為(wei) 對不同的朋友不同的情況要善於(yu) 勸導,起到忠告的作用。關(guan) 鍵在於(yu) “不可則止,毋白辱焉。”對勸和被勸的人都有警醒作用,我以前和朋友相處,如果看到他們(men) 做出不理智的事情時,我急的吃不下睡不著想要阻止,認為(wei) 朋友相好就應該親(qin) 如一人,人家不聽我就難過,人家對我保守秘密我也很傷(shang) 心。同樣,我也犯被勸人的錯誤,懂了這則的內(nei) 涵,讓我想到生活中經常有人們(men) 相處很好卻突然翻臉之事,想必都是沒有把握好交友的這個(ge) 度的緣故,也讓我心中永遠溫潤,和朋友相處更融洽了。

 

讀《論語》,大到治國執政之理,小至灑掃應對之矩,亦如觀看雲(yun) 霧之中的廬山“橫看成嶺側(ce) 成峰”,每個(ge) 人的疑惑點不同,所思所感所獲便不同。讀到“林放問禮之本。子日“大哉問!禮,與(yu) 其奢也,寧儉(jian) ;喪(sang) ,與(yu) 其易也,寧戚。””,可以認識到禮的本質本意,不是浮華奢靡,不是現在社會(hui) 那赤裸裸的金錢交易,是提倡順應人們(men) 真性情真生活的;讀到“己所不欲,勿施於(yu) 人”,讓我們(men) 會(hui) 更自覺遵守社會(hui) 公德,對他人仁愛友善,是對人性中“惡”的點睛與(yu) 約束。

……

 

每讀一次,收獲一點。

 

先師孔子的一言一行莫不圍繞著“仁”,講述著“義(yi) ”,教化著“禮”,闡釋著“智”,倡導著“信”,是一種對大道的弘揚,又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教化,也是一種有喜有怒有堅持有感慨,甚至有改過的真實態度,上至高官顯貴,下到販夫走卒,從(cong) 政治、學習(xi) 、禮儀(yi) ,到品德、人性、親(qin) 情,人人讀論語,時時讀論語,都會(hui) 有不同的感悟與(yu) 收獲。

 

我讀《論語》,沒有專(zhuan) 家的水平,沒有學者的認知,幾年來,把他當做天上的啟明星、指路燈,少走了彎路;把他當做自己的導師、朋友,豐(feng) 富了心靈世界。

 

(作者係國家公務員)

 

 

《道德經》與(yu) 太極拳的關(guan) 係

“快樂(le) 媽媽·責任爸爸·經典寶寶”

 

 

《道德經》與(yu) 太極拳的關(guan) 係

“快樂(le) 媽媽·責任爸爸·經典寶寶”

作者:楊錦秀(親(qin) 子共讀班)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表

           原載於(yu) 《朔州市三晉文化研究會(hui) 會(hui) 刊》2014年第五期

 

 

作為(wei) 國學經典親(qin) 子共學的一對讀友,我和孩子在朔州國學教育事業(ye) 開創者邸繼文老師那兒(er) 讀了六年經典,因為(wei) 每天接送孩子辛苦,自己還被邸老師戲稱是“當代孟母,就在朔州”。又因為(wei) 自己同時是太極拳老師,所以邸老師讓我寫(xie) 些武術與(yu) 經典結合的文章。我文字功夫不高,再三推脫不掉,就整理了以下這些心得,以求教方家。

 

因為(wei) 武術是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精粹之一,而太極拳乃中華武術之奇葩。太極拳理論與(yu) 《道德經》聯係緊密,《道德經》可謂是太極拳理論的基礎,而太極拳則是《道德經》在武術方麵的成果。兩(liang) 者息息相關(guan) ,是將理論與(yu) 實踐完美結合的產(chan) 物。

 

太極拳以網弧運動作為(wei) 動作運行軌跡,這是對“道”運行規律的哲學思想的擴展和延伸。“道”是萬(wan) 物之始,《道德經》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wan) 物”(《道德經》第四十二章)。有與(yu) 無、陰與(yu) 陽的轉化過程所形成的軌跡也是一個(ge) 圓圈。《道德經》日:“天下萬(wan) 物生於(yu) 有,有生於(yu) 無。”而且“天之道損有餘(yu) 而補不足”(《道德經》第七十章)。因此就又形成了一個(ge) 有無虛盈轉化的圓圈。太極圖也是一個(ge) 陰陽轉化的圓圈,既然天地萬(wan) 物和道的關(guan) 係是一個(ge) 互相轉化的圓圈,就是萬(wan) 物“生生不息,永不窮殆”的最佳圖式。天地萬(wan) 物的發展變化越是延伸,就離“道”越遠,而最後又返回於(yu) “道”。就是說,萬(wan) 物的起點是道,最終還要回到它的起點。古人說:“日道”、“日大”、“日逝”、“日遠”、“日返”,這個(ge) 過程表明,“道”的運行規律是一個(ge) 圓圈。“道”的運行軌跡的圓圈運動,是萬(wan) 物“生生不息,永無窮殆”的最佳圖式。這個(ge) 圖式,就是“太極圖”。太極圖自然也成了太極拳的圖徽,在這個(ge) 圖徽模型指導下,太極拳的運動方式和路線,也成為(wei) 曲線、弧線和網線。既然天地萬(wan) 物和道的關(guan) 係是一個(ge) 互相轉化的圓圈,就是萬(wan) 物“生生不息,永不窮殆”的最佳圖式。

 

《道德經》的“天下莫柔弱於(yu) 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先也。水之勝剛也,弱之勝強也,天下莫弗知也,而莫之能行也”。(《道德經》第八十章),闡述的是太極拳的特點。

 

《道德經》的“故善為(wei) 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弗與(yu) ”(《道德經老第七十章》)。闡述的是太極拳的武德和技巧。《道德經》的“用兵有言日;“吾不敢為(wei) 主而為(wei) 客”(《道德經老第七十一章》),闡述的是太極拳的後發致人。

 

《道德經》的“故有之以有利,無之以為(wei) 用”(《道德經老第十一章》),闡述的是太極拳的防身健體(ti) 。有事時抵禦外侮,無事時則強身健體(ti) 。

 

《道德經》的“知其雄,守其雌”。(《道德經老第二十八章》),闡述的是太極拳的動作內(nei) 涵和外形。

 

《道德經》的“和其光,同其塵,挫其銳,解其紛”。(《道德經老第五十六章》),闡述的是太極拳的粘黏連隨。

 

《道德經》的“反者,道之動也”(《道德經》第四十章)“故有上必有下,有前必有後,有左必有右”,闡述的是太極拳“寓前必先寓後,寓左必先寓右”的理論根源。

 

另外,太極拳的技擊特點是:以靜製動,舍己從(cong) 人,後發製人,不逞強鬥狠。這與(yu) 老子所主張的“不爭(zheng) ”、“守雌”一脈相承。太極拳與(yu) 《道德經》的聯係還有很多。《道德經》可謂是太極拳理論的基礎,而太極拳則是《道德經》在武術方麵的成果。兩(liang) 者息息相關(guan) ,是將理論與(yu) 實踐完美結合的產(chan) 物。

 

(作者係我市知名太極拳教師)

 

 

論學修身  矢誌不移

 

 

論學修身  矢誌不移

作者:張雪梅(論學學堂主事)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表

           原載於(yu) 《朔州市三晉文化研究會(hui) 會(hui) 刊》2014年第五期

 

 

2014年夏天,在朔州市國學會(hui) 的宣傳(chuan) 推動下,我們(men) 在張遼路賓都超市對麵幸福銀苑小區創辦組織了社區經典導讀班“論學國學堂”。開始在小區內(nei) 推廣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學堂秉持國學大眾(zhong) 普及與(yu) 中華傳(chuan) 統美德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化的宗旨,堅持“啟發良知、傳(chuan) 承美德、誦讀經典、開發右腦”的理念,用形式多樣的學習(xi) 方法培養(yang) 學生學習(xi) 興(xing) 趣,激發學生對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的熱愛,教授學生誦讀經典的技巧,養(yang) 成參與(yu) 者良好的學習(xi) 習(xi) 慣,做到融會(hui) 貫通,知行合一。

 

實際教學中我們(men) 注重養(yang) 成教育,培養(yang) 孩子良好的學習(xi) 習(xi) 慣;注重鼓勵與(yu) 賞識,培養(yang) 孩子的自信心;注重啟發式教學與(yu) 興(xing) 趣教學相結合。在具體(ti) 誦讀學習(xi) 中,雖以經典為(wei) 主,但並不排斥閱讀其他書(shu) 籍;以文言文為(wei) 主,但並不排斥白話文;以中國文化為(wei) 主,但並不排斥西方文化;雖以記憶為(wei) 主,但並不排斥理解。盡可能做到中庸之道,智慧網融。讓書(shu) 香穿越時空,讓夢想早日成真。崇德向善,矢誌不移。論學修身,舍我其誰!

 

 

國英經典  國學明天

 

 

國英經典  國學明天

作者:張翠蓮(國英經典班主事)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表

           原載於(yu) 《朔州市三晉文化研究會(hui) 會(hui) 刊》2014年第五期

 

 

朔州市國英經典班創辦於(yu) 2008年10月中旬,2013年從(cong) 馬邑路遷至府南小區10號樓2單元102室。本班創建人張翠蓮,現已從(cong) 事國學經典教育7年有餘(yu) ,較全麵地掌握了經典教育的理念和教育方法,參與(yu) 過北京四海經典教育師資研習(xi) 營教學培訓與(yu) 沈立老師河南鄭州“走在回鄉(xiang) 的路上”高級師資培訓活動。2010年暑假經典大賽中,有多名學生獲一等獎。辦班以來受到廣大家長的一致認可和好評,學堂在押韻律動快速記憶教學實踐上有獨特方法,中小學生跟讀能在輕鬆快樂(le) 的氣氛中背會(hui) 想背知識,初中或高中全部文言文課本一個(ge) 假期即可以係統掌握。曾有多門學生專(zhuan) 門要求帶領學習(xi) ,取得圓滿效果。現正以自己獨特的風格引導國學經典班成長壯大。

 

地點朔州市府南小區。

 

 

一個(ge) 幼教工作者的呼喚:德教為(wei) 先

 

 

一個(ge) 幼教工作者的呼喚:德教為(wei) 先

作者:王利媛(四聖書(shu) 院院長)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表

           原載於(yu) 《朔州市三晉文化研究會(hui) 會(hui) 刊》2014年第五期

 

 

《弟子規》是中國古代的童蒙讀物,可謂集中國古代家教、家規、家訓之大成。是培養(yang) 孩子行為(wei) 習(xi) 慣、道德品行的最佳教材。《三字經》言“性相近,習(xi) 相遠,苟不教,性乃遷”。讓孩子從(cong) 小明事理、講道德、孝順父母、友愛兄弟,感恩萬(wan) 事萬(wan) 物,便抓住了教育的根本,澆樹澆根,才會(hui) 枝繁葉茂。教育內(nei) 容中的德育和能力何是根?何是葉?作為(wei) 教育工作者、家長皆當深辨之。《禮記.曲禮》言“醫不三世,不服其藥”。同樣,書(shu) 不過三百年,也要考慮是否給孩子讀?

 

“百善孝為(wei) 先。”《大學》言“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做任何事都有一個(ge) 先後次序,教育也不例外,這個(ge) 次序也是不能顛倒的。《弟子規》第一部分便是人則孝,入則孝講為(wei) 人子之道,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人們(men) 所白覺奉行的一條道德準則,人人皆知父母養(yang) 育兒(er) 女的辛勞。要盡我所能來回報雙親(qin) ,但這種良善的天性如不及時施以正確的教導方法,使之生根、發芽、成長.堅固,這種感恩之心慢慢就會(hui) 被自私、貪欲等蒙蔽。不知不覺中,就會(hui) 習(xi) 慣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就會(hui) 認為(wei) 父母疼我愛我乃天經地義(yi) 之事,如果幼童時期沒有引導孩子形成孝道的觀念,沒有使孝順父母成為(wei) 孩子的自覺行為(wei) ,長大後才埋怨孩子不懂心疼父母,對他人沒有愛心,豈非是緣木而求魚!所以,從(cong) 小培養(yang) 是最關(guan) 鍵最容易見成效的。當他在家知道孝敬父母,在外才知道尊敬老師,一個(ge) 人隻有對父母有了這份知恩報恩之心,才能進一步把這份愛擴展到周邊一切人乃至萬(wan) 事萬(wan) 物。所以,古人提倡孝治天下,這樣才能和諧家庭、和諧社會(hui) 、和諧世界。

 

《弟子規》中謹的部分有“揖深圓,拜恭敬”,這句話教導我們(men) 在向別人鞠躬時,要把身子彎下去,要九十度鞠躬,要表現出內(nei) 心的恭敬,這雖然是古人的禮節,但鞠躬成為(wei) 我們(men) 書(shu) 院上上下下見麵、打招呼、感謝他人,再見等重要的禮節,為(wei) 什麽(me) 我們(men) 還要拘泥於(yu) 古人的禮節呢?在傳(chuan) 統文化師資培訓會(hui) 上老師說:“鞠躬一可以打通經脈,起到強身健體(ti) 養(yang) 生的作用。二通過這個(ge) 禮可以低下我們(men) 高貴的頭折服一個(ge) 人傲慢的心。”老師說一個(ge) 人即使貧賤到乞丐的地步,仍然會(hui) 有一種掩飾不住的傲慢之心,這種傲慢之心從(cong) 哪兒(er) 表現出來的呢?一個(ge) 乞丐走在大街上,看到一些富貴人家開的車經過,他可能也會(hui) 嗤之以鼻說有什麽(me) 了不起,不就是有幾個(ge) 臭錢嗎?即使是這樣一無財富、二無地位的人也還有掩飾不住的傲慢之心。

 

再想一想好多人成長過程中可以說充滿鮮花和掌聲,活在別人的讚歎和肯定中,不知不覺中傲慢之心不斷滋長,剛學傳(chuan) 統文化時覺得這個(ge) 身子很難鞠下去,因為(wei) 一個(ge) 人沒有內(nei) 心的恭敬,這個(ge) 頭是低不下去的。《論語》中有言“學而時習(xi) 之,不亦悅乎”,學習(xi) 了還要不斷地運用到生活中不斷地身體(ti) 力行才能明白其中深意,那種快樂(le) 才會(hui) 自然產(chan) 生。所以孩子們(men) 的學習(xi) 不僅(jin) 僅(jin) 要讀誦經典,更重要的是要在生活中不斷的踐行經典,如此才會(hui) 受益。《弟子規》言“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在真正力行的過程中。我也真切感受到,當我們(men) 鞠躬鞠下去時,內(nei) 心便會(hui) 恭敬起來,內(nei) 心的傲慢也慢慢散去。中國傳(chuan) 統文化博大精深,《弟子規》每一句都有非常深刻的內(nei) 涵,都是在《十三經》中有經學根據的,每一個(ge) 禮的設置都能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

 

教育從(cong) 德教開始,從(cong) 孝道開始,從(cong) 學習(xi) 踐行《弟子規》開始,“少若成天性,習(xi) 慣成自然。”日積月累,必將奠定一個(ge) 人一生為(wei) 人處事、成家立業(ye) 、幸福成功的基礎。

 

四聖書(shu) 院於(yu) 2014年8月26日成立,其前身為(wei) 已開辦四年的明明德書(shu) 院,設立在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區西山生態公園四聖店村。

 

本院教育目的,一在於(yu) 修身,一在於(yu) 開發智慧。

 

本院院訓:不誠無物。

 

本院推行開竅教育。深信學生本具無窮智慧。借鑒國內(nei) 外經驗,學生不分年級,白主決(jue) 定學習(xi) 之進程。學生自覺、白問、自得、自悟。

 

本院現設國學幼兒(er) 園,國學與(yu) 中醫特色小學,初中。並設中醫家庭保健培訓中心,中醫家庭保健聯盟,茶禪研究會(hui) 等部。

 

開辦國學論壇,作為(wei) 國學學習(xi) 與(yu) 交流的平台。

 

本院傳(chuan) 承國學,融會(hui) 中西,踐行超越智慧,將努力建成有傳(chuan) 承、有思想、有超越的現代書(shu) 院。

 

 

《四聖書(shu) 院學規》

 


《四聖書(shu) 院學規》

作者:樂(le) 淨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表

           原載於(yu) 《朔州市三晉文化研究會(hui) 會(hui) 刊》2014年第五期

 

 

教育之目的,一日修身,一日開發智慧。基於(yu) 此一認識,特擬本院學規,所以示學生立心之本,用力之要。學規日:學為(wei) 君子,敦倫(lun) 盡分。禮義(yi) 廉恥,文行忠信。謙虛白牧,誠樸自省。高才勇哲,廓然大公。學習(xi) 之道,開竅為(wei) 本。學問思辨,諦觀篤行。興(xing) 趣為(wei) 師,專(zhuan) 一為(wei) 宗。勇猛精進,參勘知真。認識白己,建設自身。遷善改過,網滿人生。

 

注:管子:“禮義(yi) 廉恥,國之四維。

 

《論語》:予以四教,文行忠信。

 

易日:“謙謙君子,卑以自牧。”

 

《無量壽經》:“高才勇哲,與(yu) 世超異。”

 

朱子《白鹿洞規》曰:“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語出《中庸》)

 

《菜根譚》:磨練之福久,參勘之知真。    易日:“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易經》)

 


走在充滿正能量的路上

 

 

走在充滿正能量的路上

作者:徐莉莉(孝恩學堂主事)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表

           原載於(yu) 《朔州市三晉文化研究會(hui) 會(hui) 刊》2014年第五期

 

 

記得小時候,姥姥常對我說:“做什麽(me) 事都要對得起良心”。長大以後,父母親(qin) 又常對我說:“做人要問心無愧”。依著老人們(men) 的教導,我在人生成長的道路上尋找著適合白己的人生坐標……

 

忙碌的身影在回家的路上日日穿行,心靈的空虛時而會(hui) 迷路,真不知寄宿何處。我們(men) 的祖輩在家風傳(chuan) 承上一直懂得對內(nei) 對外要以“禮”相待,以“德”服人,以“心”相交,以“愛”相報。樸實且沒有多少文化知識的老人們(men) 雖不會(hui) 循循善誘,但也懂得以“良心”二字來說教子女。但我不滿足於(yu) 這樣的不言之教。2009年初春,大雪籠罩著朔州城,朋友介紹說:“經典誦讀可開發右腦提高記憶力,還可以豐(feng) 富兒(er) 童的文化底蘊”。她的孩子已誦讀國學經典四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著“為(wei) 了孩子的明天”,我找到了當時總部設在城區地稅家屬樓的朔州國學經典誦讀示範班,從(cong) 此與(yu) 經典文化結上了緣。這份緣一結便是五年,在這幾年堅持誦讀國學經典的學教道路上,我深深理解到所學的這些文化就是老人們(men) 常說的德行、人倫(lun) 和書(shu) 香家庭建設。

 

為(wei) 何如此高雅優(you) 秀的文化僅(jin) 僅(jin) 是少數人在堅持學習(xi) ,而大部分人群還拒之門外呢?針對朔州人民還不太認同國學不太認同經典誦讀的現狀,邸老師成立了非營利社會(hui) 團體(ti) 朔州市國學會(hui) ,鼓勵我們(men) 這些執著熱愛中國文化與(yu) 教育的爸爸媽媽們(men) 在不同地點組織辦班,向更多人群弘揚和傳(chuan) 播中華傳(chuan) 統優(you) 秀文化。2012年6月1日,在朔州馬邑花園小區,又一所名叫“孝恩學堂”的國學經典社區導讀班由我投資組織成立了。“孝恩學堂”以“節約樸素”為(wei) 原則,“大氣謙讓”為(wei) 導向,“親(qin) 子共讀”為(wei) 模式,“背誦記憶”為(wei) 目的,秉承“大量記憶,開發右腦,將來反芻,未來輝煌”的積極心態去陪伴兒(er) 童誦讀經典,在兒(er) 童黃金記憶期的美好時光來完成其右腦記憶力的開發,把足夠多的智慧儲(chu) 存於(yu) 大腦待其將來發揮作用。讓其以“智、勇、仁”三達的去麵對人生坎坷和創造未來生活。

 

如今我們(men) 這群爸爸媽媽們(men) 正以積極的學習(xi) 姿態去陪伴孩子成長,傳(chuan) 遞愛傳(chuan) 遞正能量。正以實際行動來驗證“大愛”教育是最明智的選擇,堅持學習(xi) 是成功的階梯,而感恩的心態是保證堅持的手杖。我們(men) 就這樣努力著去帶動更多的人認識和了解中國的根脈文化,讓我們(men) 的民族文化重新壯大,讓更多的子孫受益,讓更多的家庭和諧。隻有小家的幸福和安康才能托起大家的燦爛和輝煌。

 

作為(wei) 炎黃子孫,閱完拙文,請您重新審視自己,重新認識自己,重新定位自己。因為(wei) 文化雖然沒有家但又處處是家,它屬於(yu) 你,屬於(yu) 我,屬於(yu) 我們(men) 大家;它屬於(yu) 中國,屬於(yu) 世界,屬於(yu) 全天下。願愛的教育從(cong) 家開始,願中國文化以一傳(chuan) 十,十傳(chuan) 百,百傳(chuan) 千,千傳(chuan) 萬(wan) 的速度向更多人傳(chuan) 播,真正為(wei) 人類的和諧貢獻力量,為(wei) “中國夢”的實現添磚加瓦。

 

孝恩學堂位於(yu) 朔州市馬邑花園小區。

 

 

十年辛苦讀經路

 

 

十年辛苦讀經路

作者:張彩雲(yun) (得一國學館主事)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表

           原載於(yu) 《朔州市三晉文化研究會(hui) 會(hui) 刊》2014年第五期

 

 

回首十年的讀經歲月,不算太多,但也不少。現在為(wei) 了寫(xie) 這些東(dong) 西,收索了一下以前的記憶,才發現在這短短的十年中,自己的變化竟是這麽(me) 大!

 

我從(cong) 小在很偏僻的農(nong) 村長大,思想落後、家庭貧困,三年小學生活也是在放牛與(yu) 學校上學兩(liang) 件事之間完成的。2004年春,兒(er) 子開始上幼兒(er) 園。由於(yu) 他好動,老師推薦了聽音樂(le) 和讀經典。老師說音樂(le) 和經典可以讓人心性平靜。因為(wei) 自己沒文化,不知道經典誦讀是什麽(me) ,也沒多想就開始了聽音樂(le) ,讀經典。

 

一開始就買(mai) 了本《老子》來讀,要教兒(er) 子,當然要自己先讀。可此時傻眼了,自己是個(ge) 文盲,很多字根本讀不出來,怎麽(me) 教兒(er) 子。為(wei) 了能讀對字音,隻好逼著自己去學,讀熟了再領兒(er) 子讀。每天利用零碎時間反反複複地誦讀新內(nei) 容,複習(xi) 舊內(nei) 容。就這樣通過一年多的努力,《大學》《中庸》《論語》能夠熟讀了,自己也脫盲了!可時間長了,惰性就出現了,兒(er) 子讀得煩,自己也懶散地不想讀了。回頭想想一年多的堅持,總有所得啊!——還得堅持。

 

我們(men) 幾個(ge) 有相同誌趣的母親(qin) 相約一起讀,可惜由於(yu) 種種原因讓誦讀在一段時間之後又黃了。後來,有幸得遇朔州國學會(hui) 邸繼文老師的鼓勵和指導,自己開始辦班推廣經典誦讀。由於(yu) 要陪孩子們(men) 誦讀經典,白己在時間和精力上要大量投入,同時參閱南懷瑾老師的《南懷瑾選集》,蔡禮旭老師和淨空老法師的視頻課件。就這樣經過幾年中國文化的熏陶,不知在什麽(me) 時候曾經那個(ge) 內(nei) 外不安、身心交瘁的自己不見了,那個(ge) 曾經在現實環境中進退失據的自己不見了!

 

從(cong) 一開始陪兒(er) 子被動讀,到後來找方法感興(xing) 趣主動讀,再到現在為(wei) 自己求幸福而讀,中國文化讓我真正明白了“大道至簡,無須外求”的真諦!

得一國學班位於(yu) 理想家園小區。

 

 

誦讀經典  品悟國學

“快樂(le) 媽媽·責任爸爸·經典寶寶”

 

 

誦讀經典  品悟國學

“快樂(le) 媽媽·責任爸爸·經典寶寶”

作者:劉瀾(親(qin) 子共讀班)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表

           原載於(yu) 《朔州市三晉文化研究會(hui) 會(hui) 刊》2014年第五期

 

 

從(cong) 前,我總認為(wei) 國學經典是雅堂之事,是飽讀詩書(shu) 者的功課,高不可攀。直至五年前,我和八歲的女兒(er) 步人了一個(ge) 神聖的學堂,才峰回路轉,有了新的認知。這個(ge) 學堂的創始人邸老師是一位其貌不揚的稅務工作人員,隻要談及國學知識,老師總會(hui) 從(cong) 不同層次、深入淺出地講出一大堆有關(guan) 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生生不息的深奧之處。通過白己的誦讀學習(xi) 與(yu) 老師的悉心講解,我慢慢體(ti) 會(hui) 到國學不僅(jin) 是中國悠久傳(chuan) 統文化的證明,也是我們(men) 日常生活中立身處世之本,更是我們(men) 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現根據個(ge) 人學習(xi) 情況談一點學習(xi) 體(ti) 會(hui) 。

 

一、國學使人提高素養(yang) 。通過老師日複一日的傳(chuan) 授學習(xi) ,我越來越發現傳(chuan) 統精神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啟迪思想,開闊文化視野。正如老師所說,國學經典確實是道德學問,讓我們(men) 明白人活著就應該認認真真做人,踏踏實實做事。《大學》把人生的追求分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隻有用知識充實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正所謂“千裏之行,始於(yu) 足下”(《道德經》),遠大的理想,美好的打算,都要從(cong) 眼前做起,把眼前的事情做好。

 

二、國學為(wei) 人指明方向。通過參加朔州國學會(hui) 組織的每天一小時經典學習(xi) ,尤其是老師逐字逐句給我們(men) 講解《弟子規》,我明白了許多人生道理,在“孝”的方麵,有了更深的理解。先前對父母的不是會(hui) 表現得很不耐煩,計較父母對待子女的偏心眼;在教育孩子方麵,隻看重書(shu) 本知識和考試成績,忽視對孩子做人做事及行為(wei) 習(xi) 慣的規正;T作中也滋生了方方麵麵功利性思想,內(nei) 心浮躁,心中缺失了那份寧靜與(yu) 自在。現在才明白,對自己的父母應該以感恩的心去對待;對有困難的人應該以樂(le) 於(yu) 助人的心態去對待;對犯錯的人應該以寬容的心去對待……在日常生活言語行為(wei) 中要小心謹慎,要講誠信。《弟子規》在教我們(men) 如何做一個(ge) 善良的人、做一個(ge) 孝順父母的人、做一個(ge) 有禮貌的人。可以說,國學知識裏麵對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個(ge) 指南針,在你看不清前方時,為(wei) 你撥開眼前的迷霧,指出正確的人生方向。

 

三、國學教人學會(hui) 做人做事。邸老師曾多次給我們(men) 說,在學習(xi) 國學知識的同時,要結合時事、關(guan) 心時事,了解國學知識在當前社會(hui) 中的重要意義(yi) 。中央提出“中國夢”追求、以德治國方略、以人為(wei) 本、科學發展觀以及構建社會(hui) 主義(yi) 和諧社會(hui) 等重大理論決(jue) 策,都可以從(cong) 博大精深的國學中找到傳(chuan) 承基因和曆史淵源。比如對“禮義(yi) 廉恥”這些德目,毛主席和習(xi) 主席都曾經說過:“治國就是治吏,禮義(yi) 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將不國”。讓我們(men) 深刻理解其廣博的內(nei) 涵,融會(hui) 貫通於(yu) 當前的廉政建設之中。又如“忠孝仁愛”,“忠”,就是要忠於(yu) 國家、忠於(yu) 黨(dang) ;“孝”,就是要孝敬長輩。試想,如果連白己父母都不孝敬的幹部,怎麽(me) 可能會(hui) 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仁”,就是要廣施仁政,以人為(wei) 本;“愛”就是要愛國、愛黨(dang) 、愛人民、愛家庭、愛親(qin) 人。尤其對國學中以孔子思想為(wei) 代表的儒家思想的學習(xi) ,要努力發掘其中的人文智慧,領悟其中做人做事的原則、為(wei) 人處世的哲理,以求得人與(yu) 人關(guan) 係的和諧、人與(yu) 自然關(guan) 係的和諧、人與(yu) 社會(hui) 關(guan) 係的和諧。

 

古為(wei) 今用是我們(men) 學習(xi) 國學的唯一目的。學習(xi) 國學讓我們(men) 了解了中華優(you) 秀文化傳(chuan) 統,豐(feng) 富了知識,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文化素養(yang) 。可謂國學不僅(jin) 在廟堂生輝,在民間也能閃光。

 

 

國學改變了我

 

 

國學改變了我

作者:曹淑嫻(弘道學堂)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表

           原載於(yu) 《朔州市三晉文化研究會(hui) 會(hui) 刊》2014年第五期

 

 

潛移默化中我被國學改變了!

 

在這個(ge) 物欲橫飛的年代裏,越來越激烈的社會(hui) 競爭(zheng) 和越來越沉重的生活壓力使我們(men) 每天都處於(yu) 忙碌焦慮的生活狀態中而不能自拔。麵臨(lin) 生活和T作的無奈和不如意,我常常會(hui) 感到身心俱疲。更會(hui) 因此而抱怨生活給予了我太多的不幸和悲哀,這讓我一度鬱鬱寡歡。當我陪著女兒(er) 走進國學講堂的時候,我就被深深的吸引了。

 

我的性格因為(wei) 國學而變得開朗、外向、豁達。以前我缺乏白信,性格內(nei) 向。幹什麽(me) 事說什麽(me) 話都戰戰兢兢的,一件事情要反複確認但都沒有信心相信自己做好了。嚴(yan) 格要求自己的同時也在苛求著別人,結果自己受累,家人朋友同樣跟著受罪。也會(hui) 因為(wei) 雞毛蒜皮的小事而揪著別人不放,折磨自己的同時也困擾著別人。有人說過人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我同意這個(ge) 觀點。戰勝了自己,也就戰勝了一切。在學習(xi) 了國學之後,我深深的領悟到孔老夫子對我們(men) 的教導:“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的真正意義(yi) 。我學會(hui) 了釋懷,看開了很多,也放下了很多。我不會(hui) 時刻糾結於(yu) 那些悲催的細節,而更多的是願意放寬心,走出去,看看這個(ge) 精彩的世界,與(yu) 人交流,成為(wei) 一個(ge) 開一心快樂(le) 的人。

 

國學也讓我懂得了白省。曾子說過:“吾日三省吾身,為(wei) 人謀而不忠乎?與(yu) 朋友交而不信乎?傳(chuan) 不習(xi) 乎?”回首往事,很多時候我總是認為(wei) 白己永遠是對的,錯誤都是別人引起的。而現在,當有衝(chong) 突發生的時候,我首先不會(hui) 去抱怨別人,而是先反省白己的做法是否有問題,從(cong) 而改正,有了承認錯誤的勇氣。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由於(yu) 我自身的改變,我的家庭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以前一家人因為(wei) 我做事情的緊張情緒而常年處於(yu) 緊繃狀態。孩子們(men) 也不敢和我交流。接觸國學以後,我端正了心態,舒緩了心情,從(cong) 內(nei) 到外散發出了前所未有的正能量。正如邸老師所提倡的“快樂(le) 媽媽,責任爸爸,經典寶寶”,我現在正在做著一位快樂(le) 媽媽。這種快樂(le) 也感染著我身邊的每一個(ge) 人,也讓我擁有了一個(ge) 祥和快樂(le) 的家庭。

 

國學改變了我,讓我獲得了一種智慧,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度,讓我學會(hui) 了如何正確對待生活和工作中的得失,如何很好地對待身邊的朋友,更重要的是讓我學會(hui) 了如何與(yu) 親(qin) 人相處。

 

國學改變了我,是解決(jue) 我長期焦慮病的一劑良藥,是我枯燥乏味生活中的一口清泉。每當自己迷失方向的時候,它就會(hui) 像一個(ge) 良師益友在牽引著我,指引著我前進的方向,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我希望越來越多的人像我一樣能夠接觸到國學,在學習(xi) 我們(men) 白己的傳(chuan) 統文化的同時,使白己的內(nei) 心得到安寧,生活更加充實,人生更加有力量!

 

 

博雅經典  文化之源

 

 

博雅經典  文化之源

作者:杜晉源(博雅經典學校校長)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表

           原載於(yu) 《朔州市三晉文化研究會(hui) 會(hui) 刊》2014年第五期

 

 

朔州博雅經典教育,創辦於(yu) 2008年,師承南懷瑾先生、王財貴教授國學經典教育理念,加盟北京四海經典教育,選用中華書(shu) 局教材版本。2008年4月8日成立。七年來,辛勤耕耘,不斷創新,優(you) 秀學子層出不窮;有高二年級考入新加坡南洋理T大學;有朔城區中考狀元……等等,數不勝數。

 

走進博雅經典班,這裏有:

 

1、背誦是學習(xi) 要具備的第一能力,閱讀理解、文才口才,盡在其中;

 

2、經典文化,孝字當先,孝順是持續二十年學習(xi) 最好的理由;

 

3、學優(you) 登仕、腹有詩書(shu) 的經典學生是未來中國理所當然的領導者。

 

博雅經典,遍撒火種。市區內(nei) 共設四大分校:

 

1.四中分校,位於(yu) 朔城區四中東(dong) 側(ce) ;

 

2.平朔分校,位於(yu) 平朔保險公司院內(nei) ;

 

3.府南分校,位於(yu) 朔州市府南小區15號樓;

 

4.開發區分校,位於(yu) 開發區實驗小學南門。

 

合抱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國學經典,就是中華文化生生不息的根;國學經典,就是華夏文明潤澤古今的源。在這唱響“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時代,永不過時的國學經典將漸漸走進我們(men) 的生活,成為(wei) 一種時尚。博雅經典,文化之源,杜老師我誠邀廣大市民聯同您的孩子一起品悟經典,傳(chuan) 承國學。

 

 

國學推廣夢  經典教育情

 

 

國學推廣夢  經典教育情

作者:張正未(文軒國學堂主事)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表

           原載於(yu) 《朔州市三晉文化研究會(hui) 會(hui) 刊》2014年第五期

 

 

2008年4月文軒國學堂成立,從(cong) 最初的五個(ge) 孩子到現在的七十個(ge) 孩子,一路走來,像大浪淘沙一樣,堅持七年每天讀經一小時的孩子們(men) ,一個(ge) 個(ge) 成績斐然,成長為(wei) 儒雅而優(you) 秀的少年,看著孩子們(men) 的驚人變化,我的內(nei) 心充滿了喜悅和幸福。七年來,在文軒國學堂接受國學經典教育熏陶的孩子有三四百人,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家長和社會(hui) 各界有識之士的充分認可,我也在七年如一日的國學經典學習(xi) 中成長為(wei) 一個(ge) 合格的媽媽、稱職的國學堂老師。

 

一、讀經——開啟夢想之旅

 

2007年9月,兒(er) 子上小學一年級,有幸接觸到朔州國學經典教育事業(ye) 的開創者邸繼文老師,開始親(qin) 子共學中國傳(chuan) 統文化。如何把兒(er) 子培養(yang) 成傑出人才是每一個(ge) 母親(qin) 的心願,答案在哪?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早已給出明確答案。古聖先賢所講“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己所不欲、勿施於(yu) 人”等無窮無盡的思想學說,經邦濟世的《論語》,博大精深的《史記》;具有甚深哲理的《道德經》;空前絕後的《孫子兵法》等著作,給了我無窮的智慧和力量,古代優(you) 秀的經典教材和成功的教育經驗,既然能培養(yang) 出無數的思想家、教育家、傑出人才……今天為(wei) 何不能繼續?為(wei) 了讓更多的孩子們(men) 受益成為(wei) 我的夢想,於(yu) 是開啟了國學傳(chuan) 播之旅。

 

七年國學經典教育教學再次證明:古聖先賢的優(you) 秀經典教材和成功的教育經驗永不過時!經典教材最適合孩子學習(xi) ,完全能為(wei) 當代社會(hui) 培養(yang) 出傑出人才。這就是我的啟示。

 

二、啟示之一:讀經典,教人倫(lun) ,順人性

 

1、以經典誦讀學習(xi) 為(wei) 主,不可一日不讀經。從(cong) 誦讀《弟子規》、《千字文》、《聲律啟蒙》、《幼學瓊林》等蒙學讀物開始。文軒國學堂教學不設門檻,不挑學生,每天堅持讀經兩(liang) 個(ge) 小時。

 

2、以教人倫(lun) ,順人性為(wei) 核心,讓國學堂的家長孩子終生受益。

 

教人倫(lun) 。“養(yang) 正”是啟蒙教育的根本任務,“養(yang) ”是培養(yang) 學生綜合素質的基本方法。文軒國學堂通過各種活動,培養(yang) 學生的綜合素質,素質不是知識,而是融化到血液中的思維和行為(wei) 。2009年我與(yu) 邸老師杜老師參加了中華書(shu) 局“中華誦經典教育高級師資培訓班”後,回來就開展了對家長們(men) 的國學公益講堂,2010年帶領家長隨朔州國學會(hui) 赴鄭州參加沈立老師主辦的“全國經典教育高級師資交流會(hui) ”後,2012年帶領孩子們(men) 到山東(dong) 孔子文化禮儀(yi) 學校學習(xi) ,2013年通過儒士社北京儒家文化修身營的團隊活動體(ti) 驗讓老師和學生豐(feng) 富了對儒家文化的認知,通過北京文廟的祭孔活動讓學生感知對古聖先賢的禮儀(yi) 教育,同時通過北京四海經典書(shu) 院的實地參觀讓家長和學生感受國學教育的未來;2014年7月,我帶領孩子、家長們(men) 參加了韓國安東(dong) 儒教文化交流夏令營,通過組織五一恒山七小時徒步爬山、端午節忻州蘆芽山、國慶節代縣白人岩爬山活動訓練孩子、家長的吃苦精神,讓學生強健其體(ti) 魄,文明其精神。

 

文軒國學堂通過孝親(qin) 感恩微電影訪談活動,讓家長和孩子在訪談活動中通過八德孝、悌、忠、信、禮、義(yi) 、廉、恥來規範、體(ti) 現和落實,從(cong) 小逐漸養(yang) 成禮敬、言語、儀(yi) 容、勤儉(jian) 、飲食等方麵良好的思想和行為(wei) 。

 

順人性一是幼兒(er) 養(yang) 性,二是童蒙養(yang) 正,三是少年養(yang) 誌,四是成年養(yang) 德,在每周的媽媽公益讀書(shu) 會(hui) 上引導家長成年學養(yang) 行德,隨時皆宜.無有終時。每個(ge) 月進行一次家長公益講座,讓家長身體(ti) 力行,做好示範。

 

三、啟示之二:做好國學經典教育需要三心

 

1、誠心

 

誠心就是《大學》中說的“如惡惡臭,如好好色”。隻要有誠心,國學教育過程中的問題都好解決(jue) 。

 

2、信心

 

做好國學教育需要信心,隻要老實、聽話、真幹,沒有一絲(si) 一毫不成功的可能。

 

3、耐心

 

誰都懂得教育不是急功近利,立竿見影的事情,尤其是啟蒙教育的基礎階段,因此,在國學教育的實踐中,我的老師團隊需要耐心,教育媽媽也要耐心,急功近利的心態要不得,老師踏實下來,家長耐心下來,孩子自然安靜下來了。

 

大道之行,天下為(wei) 公。誌向決(jue) 定未來,就當誌存高遠。中華民族有自立於(yu) 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中國夢,隻要萬(wan) 眾(zhong) 一心,振奮自信、自立、自強的民族精神,必將早日圓夢。古人雲(yun) :不謀萬(wan) 世者,不足以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我們(men) 應當從(cong) 大局著眼,細微處著手,自尊自愛,自律自學,獨立思考,自我砥礪,終將成為(wei) 素質教育的精英、民族文化的脊梁、文化複興(xing) 的T程師!朔州的國學經典教育事業(ye) 也一定能衝(chong) 出朔州走向全國。

 

文軒國學堂位於(yu) 市一小對麵,方便就近,是府南一帶理想的讀經場所。

 

 

鐸音經聲伴今生

 

 

鐸音經聲伴今生

作者:田迎平(弘文學堂主事)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表

           原載於(yu) 《朔州市三晉文化研究會(hui) 會(hui) 刊》2014年第五期

 

 

由於(yu) 我小時候貪玩不懂得學習(xi) ,在高一第一學期期末考試中,我的成績全校排名倒數第一。我在父親(qin) 的責罵和大哥的勸說下,隻好奮力直追,最終考上大學。畢業(ye) 後進人了地稅局T作至今。正是這段刻骨銘心的經曆讓我懂得:在所有學科中語文最重要,學習(xi) 它需要慢功夫,如果落下,很難趕上去。要想學好語文必須從(cong) 小時抓起,否則追悔莫及。同時我也懂得了要想讓自己後半生不為(wei) 子女的就業(ye) 問題操心,必須從(cong) 孩子小時候就注重家庭教育。於(yu) 是我在業(ye) 餘(yu) 時間一直閱讀家教類書(shu) 籍,尤其垂青西方家教,卡爾·威特、塞德茲(zi) 、蒙台梭利、斯托娜等等家教名家的書(shu) 籍都翻了不知多少遍,發現這些書(shu) 中絕大篇幅是描寫(xie) 如何讓孩子識字、學語言、寫(xie) 作、學科學等等智力方麵的培養(yang) ,對孩子情商道德方麵的培養(yang) 寫(xie) 的很少,我想這可能與(yu) 他們(men) 有宗教信仰背景有關(guan) ,而我們(men) 國情可不一樣,十年浩劫,毀了宗教,毀了文化,毀了教育,致使國民滿眼功利和自私,純粹退化為(wei) 生物意義(yi) 上的人,德育教化最為(wei) 迫切。同時我深深感到這些家教方法對家長文化水平要求過高,家長必須知識全麵,並且還要有足夠時間來陪伴孩子,中國的大多數家庭根本達不到。於(yu) 是我開始專(zhuan) 研腦科學和記憶術,當我看到七田真寫(xie) 的《超右腦照相記憶法》中有關(guan) 猶太人如何通過反複誦讀經典來練就天才記憶庫的事例後,我很吃驚,於(yu) 是我又到網上搜素經典誦讀信息,一上網就查到兒(er) 童經典教育理念,發現經典誦讀的功用遠遠大於(yu) 智力開發的範圍,它有提前識字、提高記憶、美化人格、提升境界等一係列作用。於(yu) 是就到了太原買(mai) 了一套,回家後把《一場講演,百年震撼》的講座整整看了十多遍,我覺得王財貴教授理論和七田真的理論如出一轍。我又查閱了許多書(shu) 籍資料,終於(yu) 堅信經典教育是最先進的、最科學的、最適合中國國情的教育。

 

當我的兒(er) 子生下後,我把經典誦讀朗讀CD複製到電腦,不時播放,但是往往是我在家的時候能正常播放,當我一出家門,我媽就把音響馬上關(guan) 了,我和我媽幾番耐心解釋,我媽才倒出實情,原來她認為(wei) 小孩連話都不會(hui) 說,整天放這放那,除了浪費電還吵得她頭大心煩。我隻好乘她不來我家的時候連續播放。有一次我從(cong) 山西晚報看到一則文章說晚上聽音樂(le) 是白天聽的效果的8倍,我查了有關(guan) 大腦書(shu) 籍和觀看了王財貴的講演視頻,發現該說法確實有理論依據,就開始在家裏實施。可我妻子堅決(jue) 反對,說我中了邪,我為(wei) 了證明我的做法正確,專(zhuan) 門把書(shu) 上的相關(guan) 理論摘錄下來,並打印出來給她看,可是她連眼皮都沒撩,我為(wei) 了潛移默化地感染她,專(zhuan) 門把家教書(shu) 放在她能看到的地方,希望她能翻一翻,可是她在空餘(yu) 時間依舊看著街頭小廣告或按著手機,我心中暗想我妻子還是本科畢業(ye) ,何況其他女人們(men) ,難怪她們(men) 整天打麻將、跳舞、逛街、聊天、上網,染頭發,唯獨沒有心思教育孩子。

 

雖然有關(guan) 經典教育的理論我老早就弄清楚了,可是在家裏隻有一個(ge) 孩子,在讀經過程中很難調動孩子讀經的積極性,並且經常因生活瑣事中斷,效果一直不是很好。大概在2006年的一天,邸繼文老師和我吃飯時,談起教育問題,我就向他介紹了經典教育,並邀他到我家看了四海經典誦讀叢(cong) 書(shu) ,他說這套書(shu) 太好了,並借了經典教育手冊(ce) 和王財貴講演光碟回家看。沒幾天,他說要開經典誦讀培訓班,我說太好了,我正盼著有人開班呢,這倒好,你開了後我一定把孩子送過去。開班前,邸繼文為(wei) 了把英語口語練好,像變了一個(ge) 人似的,整天拿著一個(ge) 複讀機,走在哪兒(er) ,就跟讀到哪兒(er) ,就是他如此下苦功,所以他背出的句子和碟裏的發音一模一樣。周圍大多數人對此事不理解,常常冷嘲熱諷,但是邸老師一改往日暴躁性格,總是耐心解釋說服。就是這位“卞和”成立了朔州市第一個(ge) 經典親(qin) 子共讀班。

 

隨著接受這種理念的人越來越多,班裏的學生也越來越多.有一天,邸老師和我說,你也開一個(ge) 班,就在實驗小學附近開,那裏的生源好,當時我在單位T作很忙,根本抽不出時間,第二我心裏一些底兒(er) 也沒,贏利了還好說,賠了怎麽(me) 辦,所以我婉言謝絕了,於(yu) 是邸老師又發動其他家長,老師辦班。有許多朋友對邸老師這一做法不理解:你經過千辛萬(wan) 苦成立起這個(ge) 班,又讓其他老師帶走學生另外辦班,這不是明擺著給自己樹立競爭(zheng) 對手嗎?隻有我知道,他為(wei) 讓國學在朔州遍地開花,早已把自己的名利得失放在腦後,否則他定會(hui) 籠絡家長,留住學生,坐收其利。八年來,邸老師整整從(cong) 自己班分出7個(ge) 班,鼓勵新開十幾個(ge) 班,分散在我市的各個(ge) 地方。沒有邸老師的執著和無私,就沒有朔州經典教育這大好局麵。2012年清明節在北京四海經典誦讀T程總部就餐間,四海經典教育中心老總馮(feng) 哲對大家說:“朔州有斯文,全靠邸繼文”,這話一點不假,說實話,沒有邸繼文老師就沒有朔州國學的今天。

 

在常年的親(qin) 子共讀中,邸老師讓我領略到一種一往無前和坦蕩無私的俠(xia) 氣;中華經典讓我感悟到了天地良知和浩然正氣。我想當今時風日下、人心不古就是源於(yu) 教育不再以人格教育為(wei) 首要。老師這個(ge) 職業(ye) 已經淪為(wei) 糊口和發財的行當,而非昔日傳(chuan) 道授業(ye) 解惑那樣神聖;教出的學生隻會(hui) 陷於(yu) 欲望的泥沼苦苦掙紮,而失去往日修身安民、道濟天下的情懷。在這中華文化危機存亡之秋,我為(wei) 什麽(me) 還在退縮不前,苟且偷生。何不加入複興(xing) 中華文化的洪流中呢?我終於(yu) 下定決(jue) 心開班育人,終生弘道。這時我才深深感到宣導之難,阻力之大。其中是教了一輩子書(shu) 的爸爸竟然公開反對,使我始料不及。他說讀經典要讀有實用價(jia) 值的經典,如唐詩宋詞、古文觀止,不但高考中能常見,平時寫(xie) 文章也能引用,你讓孩子背誦那隻能算卦的《易經》真是誤人子弟。我認為(wei) 讀經典的終極目標不是尋章摘句,吟詩作對和寫(xie) 文章的。而是要得意忘言,離名絕相,付諸行動,服務生活與(yu) T作。唐詩宋詞雖然在高考中,寫(xie) 作中相當有用,但除此之外幾乎毫無用處。對於(yu) 大多數人來說,一生中,最需要的不是專(zhuan) 業(ye) 知識,也不是寫(xie) 作能力,而是處理各種人際關(guan) 係的智慧和能力。在這高度發達的網絡時代,如果讀經就是為(wei) 了那些毫無創意的引用,這些功效完全可以被“複製”、“粘貼”兩(liang) 鍵輕鬆替代。如果讀經僅(jin) 僅(jin) 為(wei) 了提高記憶力,考個(ge) 好成績,那隻會(hui) 在高分的麻醉下獲得短暫的快感,當糊裏糊塗地步人社會(hui) 才發現:原來已經成為(wei) 生活和社會(hui) 的失敗者,隻會(hui) 白認懷才不遇,大罵社會(hui) 不公。

 

1789年人類已從(cong) 瀝青鈾礦中提煉出金屬鈾,但人們(men) 一直把它看作普通金屬,除被用作給玻璃染色外再沒有任何用處,直到1945年第一顆原子彈爆炸,人們(men) 才如夢方醒:“金屬鈾能量是如此巨大”。同樣我們(men) 的傳(chuan) 世經典在當今已淪為(wei) 了文人手中裝飾材料,而忘卻引爆它的智慧,這是中國知識分子的悲哀,更是中華民族的悲哀!

 

儀(yi) 封人請見,日:“君子之至於(yu) 斯也,吾未嚐不得見也。”從(cong) 者見之。出,曰:“二三子何患於(yu) 喪(sang) 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wei) 木鐸。”天不喪(sang) 斯文,中華文化一陽來複,複興(xing) 在即,吾誓將,鐸音經聲伴今生!

 

弘文教育位於(yu) 朔州市府南小區市實驗小學西門對麵。經過近十年的研究,將西方腦神經理論與(yu) 中國傳(chuan) 統私塾教育完美結合,形成一套完善的理論體(ti) 係,總結出一套全新的讀經法一抗遺忘累積式讀經法。實踐證明,通過每天一小時輕鬆快樂(le) 地訓練,大多數學生一年能熟背經典3萬(wan) 多字,部分資質特別強的能達到4萬(wan) 多字,學生的識字能力、記憶能力明顯增強。誦讀效果好的學生,一篇三到四百字的文章,通讀兩(liang) 三回就可背誦。學堂今後將積極探索國學推廣新模式,努力將培育和踐行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與(yu) 經典教育完美結合。篤信好學,守死善道,鐸音經聲,傳(chuan) 播斯文。弘文教育田老師歡迎您!

 

(文章選自《朔州市三晉文化研究會(hui) 會(hui) 刊》2014年第五期)

 

責任編輯:葛燦燦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