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道書院成立之簡單設想暨各界賀辭

欄目:通知公告
發布時間:2015-03-21 08:20:42
標簽:
陳明

作者簡介:陳明,男,西元一九六二年生,湖南長沙人,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哲學博士。曾任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儒教研究室副研究員,首都師範大學哲學係教授、儒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現任湘潭大學碧泉書(shu) 院教授。一九九四年創辦《原道》輯刊任主編至二〇二二年。著有《儒學的曆史文化功能》《儒者之維》《文化儒學》《浮生論學——李澤厚陳明對談錄》《儒教與(yu) 公民社會(hui) 》《儒家文明論稿》《易庸學通義(yi) 》《江山遼闊立多時》,主編有“原道文叢(cong) ”若幹種。


 

關(guan) 於(yu) 原道書(shu) 院的簡單設想(附各界賀辭)

作者:陳明

時間:孔子2566年暨耶穌2015年3月22日

 


原道書(shu) 院將自身定位為(wei) 講學論道、祭祀聖賢和文人雅集的平台,圍繞這三個(ge) 主題組織設計各種固定和不固定的活動。

 

講學論道是書(shu) 院最主要的功能。講學是傳(chuan) 道授業(ye) 解惑,由此可以設計公益講學和有償(chang) 培訓的不同課程。前者可利用寒暑假期,向從(cong) 事國學教學的老師提供指導;後者則根據社會(hui) 需求有償(chang) 招收高端國學愛好者,如企業(ye) 家、公務員等。論道則是儒學內(nei) 外的不同理解、不同價(jia) 值間的切磋探討;在各種思想主張互動激烈頻繁的北京,這樣一個(ge) 平台對於(yu) 儒家來說顯然是十分重要的。

 

祭祀聖賢,書(shu) 院的結構是左廟右學,祭祀聖賢是書(shu) 院的儒家文化的本質標誌。台北孔廟每年二、八月上丁日均主辦釋奠禮祭孔,政府主官參與(yu) 。我們(men) 則根據情況,固定在二月第一個(ge) 周末和九月二十八日主辦相關(guan) 活動。目前國內(nei) 書(shu) 院有量無質,原道書(shu) 院這方麵力爭(zheng) 有所示範、有所承擔。

 

文人雅集,依仁立禮遊於(yu) 藝,“或十日一會(hui) ,或月一尋盟”,既可琴棋書(shu) 畫陶冶性情,亦可疑義(yi) 相析,增進學問。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風行草偃,原道書(shu) 院正可以從(cong) 點滴做起,倡導優(you) 雅生活,促進書(shu) 香社會(hui) 的建設,以新的形式擔負起古代書(shu) 院教化鄉(xiang) 裏的社會(hui) 責任和功能。

 

原道書(shu) 院擬以眾(zhong) 籌的方式來建設發展,歡迎各界朋友參與(yu) 。

 

陳明敬告

孔子2566年暨耶穌2015年3月12日


原道書(shu) 院簡介



 

 


 


 


原道書(shu) 院坐落於(yu) 北京美麗(li) 的西郊海澱區常樂(le) 村,毗鄰翠湖濕地公園,擁有獨立的庭院與(yu) 正殿,講堂、課室、書(shu) 畫室與(yu) 茶室各一間,以1994年創刊的儒學刊物《原道》命名,由《原道》創刊人、當代新儒家代表人物陳明先生創辦而成。書(shu) 院秉承“士尚誌,誌於(yu) 道”的宗旨,以儒家文化傳(chuan) 承和傳(chuan) 播為(wei) 己任,麵向社會(hui) 各界崇儒之士開放講學,擬成為(wei) 當代儒學講學論道、祭祀聖賢和文人雅集的重要平台。現階段書(shu) 院主要活動有:祭孔儀(yi) 式(每年兩(liang) 次)、國學教師培訓(每年兩(liang) 次)、國學會(hui) 講(每季度一次)、“原道書(shu) 院涵芬樓國學公益講堂”(每月一次,與(yu) 涵芬樓合作)。


同時書(shu) 院各個(ge) 項目現尋求合作,如您關(guan) 心儒學發展,意願為(wei) 推動儒學的傳(chuan) 播與(yu) 研究盡一份力,請與(yu) 我們(men) 聯係,書(shu) 院期待您的支持。


聯係人:陳明(原道書(shu) 院山長)


聯係方式:手機13901121152 ;騰訊qq號:1069807978


【附錄一】

陳明專(zhuan) 訪:原道二十年https://www.biodynamic-foods.com/article/id/4670/



【附錄二】賀辭


之一:蔣慶先生賀辭


北京“原道書(shu) 院”敬啟: 喜聞北京“原道書(shu) 院”即將開院,謹祝“原道書(shu) 院”秉持“學在民間”之傳(chuan) 統書(shu) 院精神,在京建成獨立自主之民間書(shu) 院,以民間立場弘揚儒家價(jia) 值,以斯道為(wei) 南麵而自由講學也。 蔣慶謹賀 

編者注:蔣慶,民間儒者,陽明精舍山長。

 

之二:郭齊勇先生賀辭

 

欣悉陳明教授主辦的原道書(shu) 院即將舉(ju) 辦啟動儀(yi) 式,並舉(ju) 行小型的學術研討活動,特申賀忱!

 

原道書(shu) 院的建立將進一步弘大中華道統,推動文化複興(xing) 事業(ye) 。吾人應堅守常經常道,首先要培育真正讀懂四書(shu) 五經的人才,貞定文化的本體(ti) 與(yu) 主體(ti) 。這是民間書(shu) 院存在的理由與(yu) 意義(yi) 。熊十力先生講:“經為(wei) 常道,不可不讀。”中國文化對現代性與(yu) 現代化有批評、調適、超越與(yu) 指導之功,應進一步闡發其內(nei) 在寶藏,闡其精義(yi) 。儒者通經致用,明體(ti) 達用,使理想與(yu) 現實的統一,在實際人生、社會(hui) (家國天下)中去做人。堅信原道書(shu) 院同仁在陳明先生指導之下,為(wei) 重建國族意識,弘揚中國精神,加強文化認同做出更大貢獻。恭祝

原道書(shu) 院長青!

 郭齊勇 敬賀

西曆2015年3月20日

 (編者注:郭齊勇,武漢大學國學院院長、教授

 

之三:張祥龍先生賀辭

 

陳明、任重諸道兄及原道書(shu) 院所有同仁:

 

欣聞原道書(shu) 院將於(yu) 本月二十八日舉(ju) 辦啟動儀(yi) 式,建立一個(ge) 繼承和傳(chuan) 播儒家思想和文化的平台,頗受鼓舞。中國大陸的儒家正在複蘇,亟須在北京這樣的國家中心和文化中心造就講學和實踐的基地。相信原道書(shu) 院將會(hui) 利用北京的地利人和,發揮傳(chuan) 統書(shu) 院特點,並適應當代情境和需要,做出新的可貴探索。

 

儒家要在當今和未來站住腳,必須堅持自身的獨特之處,同時關(guan) 注並以自家方式來解決(jue) 當今社會(hui) 及人類麵對的深層問題,讓人們(men) 直接看到和體(ti) 會(hui) 到儒家的優(you) 勢所在。

 

香港中文大學前身就是幾所書(shu) 院。原道書(shu) 院的健全發展或許可為(wei) 將來成立儒家的大學或研究機構做出準備。

 

總之,我熱烈祝賀原道書(shu) 院的啟動!期待她取得讓人印象深刻的成功! 

張祥龍拜上

乙未年二月二日

孔元2566年三月二十日

書(shu) 於(yu) 美國

 (編者注:張祥龍,曾任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現任山東(dong) 大學哲學與(yu) 社會(hui) 發展學院教授。


之四:伟德线上平台賀聯

 

原天人性命心仁社義(yi) 為(wei) 根為(wei) 本,道禮樂(le) 明幽政正民和乃極乃大。 ——伟德线上平台敬賀原道書(shu) 院成立

 

之五:林安梧先生賀聯

 

原道書(shu) 院開幕誌慶:原千江溯真源星辰宿海,道萬(wan) 乘成大邦日月經天。乙未之春林安梧敬賀。

編者注:林安梧,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係教授,台灣元亨書(shu) 院創辦人,慈濟大學宗教與(yu) 人文研究所 所長


之六:盧國龍先生賀聯

 

前聖後聖總向乾元問究竟,中學西學隻為(wei) 民生有古今。 ——盧國龍

編者注:盧國龍,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


之七:《儒家郵報》編輯部賀聯

 

誠明本屬吾家事,聖道原來不易窮。——儒家郵報敬賀原道書(shu) 院成立

 

之八:《儒生文叢(cong) 》編輯部賀聯

 

明誠自有中和氣,原道旁融釋老心。——《儒生文叢(cong) 》編輯部敬賀原道書(shu) 院成立


之九:胡治洪先生賀辭


原道書(shu) 院讚辭


      夫原道者,探求吾儒仁義(yi) 大道之本也;書(shu) 院者,師弟子講習(xi) 砥礪之所也。自吾夫子弦歌於(yu) 洙泗,而文公開館於(yu) 鹿洞,悠悠二千餘(yu) 載,書(shu) 院遍於(yu) 中夏,成就士君子人格何止百萬(wan) !學脈賴以遞續,道統由之光大,吾華屢踣而複興(xing) ,良有以也。近世以降,西風熾煽,遂以分科專(zhuan) 門之學裂解大道,以現代教育體(ti) 製替代古法;人恃小智,不通慧命;德性汩沒,亂(luan) 象橫生;一旦有事,亡無日矣!今國家深明利害,獎掖固有,而諸君子唱議於(yu) 前,複擔當於(yu) 後,於(yu) 京畿重地開辦原道書(shu) 院,將以講習(xi) 大道,砥礪品行,再造士君子人格,培護國基人本,小子聞風,歡忭何似!《易》不雲(yun) 乎:麗(li) 澤兌(dui) ,君子以朋友講習(xi) 。誠望原道書(shu) 院師弟子沉潛經籍,修養(yang) 心性,德業(ye) 兼成,並為(wei) 棟梁,國家幸甚!民族幸甚!乙未年春分後一日末學胡治洪讚於(yu) 漢上。

編者注:胡治洪,武漢大學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之十:張新民先生賀辭


原道書(shu) 院同仁大鑒:欣聞貴院即將成立,殊感大道住世,必有賢人承擔,拳拳不忘,心不容已,而後深入文化本義(yi) ,契接天道人心,遂能窮神知化,運轉乾坤,疏瀹世運,樹立風聲,謀人類之福祉,開萬(wan) 世之太平。然心誌雖宏大,工夫則踏實,一點一滴,匯為(wei) 溪流,終成大海。如此則如魚之相忘於(yu) 江湖,人亦化身為(wei) 泥香,雖萬(wan) 紫千紅爭(zheng) 妍,不過護林癡漢而已。是為(wei) 禱也,並為(wei) 賀焉。張新民敬撰。西曆二〇一五年三月廿二日晨。

編者注:張新民,貴州大學中國文化書(shu) 院教授


之十一:曾亦先生賀聯


居首善之地,繼往聖之學。 ——同濟大學曾亦賀

編者注:曾亦,同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之十二:陳贇先生賀辭

欣聞原道書(shu) 院即將創立,不勝鼓舞。道有二端,其表在政,其裏在教,而學術與(yu) 風俗政教、世道人心相維相係,吾人不可一日無學,以貫通二端。原道書(shu) 院實為(wei) 原道之事業(ye) 而立,而此事業(ye) 乃華族盛衰所係,亦關(guan) 聯於(yu) 人類之未來。祝願原道書(shu) 院能夠以學術共同體(ti) 之力量勇擔斯文!陳贇 敬賀  2015年3月22日

編者注:陳贇,華東(dong) 師範大學哲學係教授


之十三:白彤東(dong) 先生賀辭


從(cong) 《原道》到原道書(shu) 院,從(cong) 聲音寂寥到人才濟濟,願陳明兄和我們(men) 這些儒者能撥五四之亂(luan) 、返傳(chuan) 統之正,讓儒家百年遊魂重新找到肉身。——白彤東(dong)

(編者注:白彤東(dong) ,複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


      之十四:邸繼文先生賀辭


      誠明五千年斯文不絕,原道二十載星火燎原。陳明教授創辦原道書院是中華文化複興的又一盛事,謹致祝賀。私淑學生朔州敬德書院邸繼文敬上。西曆2015年3月22日。

編者注:邸繼文,山西朔州國學會(hui) 秘書(shu) 長,敬德書(shu) 院山長


之十五:毛朝暉先生賀聯


薪火燎原,儒門百年拾墜緒;

杏壇弘道,書(shu) 院千載見遺型。

——新加坡南洋孔教會(hui) 青年團團長毛朝暉 敬賀


之十六:任文利先生賀辭

 

有廟有學,是為(wei) 學宮;有學有廟,斯乃書(shu) 院。書(shu) 院繁興(xing) 於(yu) 宋,盛極於(yu) 明,至清而惟存影響。民國以降,並其形而俱泯,聖賢大儒,廟享幾絕。乙未初春,吾儒陳明,於(yu) 京師翠湖一隅,辟原道書(shu) 院,左廟右學。存孔門不絕之香火,原堯舜周公孔子之道。願力至大,衷致賀忱。——任文利敬賀

(編者注:任文利,北京青年政治學院東(dong) 方道德研究所副研究員。)

 

之十七:齊義(yi) 虎先生賀辭 

 

賀原道書(shu) 院成立:道之大原出於(yu) 天天不變道亦不變,教之宗旨在於(yu) 學學不行教亦不行。

(編者注:齊義(yi) 虎,西南科技大學政治學院講師,同濟大學人文學院在讀博士研究生。)

 

之十八:胡子佩女士賀辭

 

 賀原道書(shu) 院成立:古道原何易,尋芳往上林。小庭春欲滿,大野冷猶侵。擬藉蠅頭劄,期傳(chuan) 雲(yun) 外音。我亦行行者,臨(lin) 風一撫琴。

(編者注:胡子佩,南通知止堂義(yi) 學主事)


之十九:範仄先生賀詞

 

陳明兄的原道書(shu) 院開張,賀者眾(zhong) ,我也湊一聯,不論平仄,隻圖熱鬧:原仁原義(yi) 原情原本原用原天人;道天道地道人道中道西道世界。橫批:誠明。範仄敬賀


之二十:柯小剛先生賀辭

 

原道之須臾不可離也,行仁則造次必於(yu) 是哉。柯小剛敬賀

(編者注:柯小剛,同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道裏書(shu) 院山長)


之二十一:米灣先生賀辭


賀原道書(shu) 院成立聯: 守古經而承道統,達時義(yi) 以致昇平。

(編者注:米灣,本名王瑞昌,首都經貿大學教授)


之二十二:儒士社賀聯

 

原道書(shu) 院諸師長道席:欣聞原道書(shu) 院即將成立,予後學小子為(wei) 之感奮。大道之不行,斯已久矣。自季清以降,雖有誌士仁人世代相繼,竭股肱之力以繼道統之未墜。然百年以來,世運之不濟,或使神州陸沉,或者斯文掃地,經術之湮沒幾近無聞。學絕道喪(sang) ,端賴後起之人為(wei) 之振臂,為(wei) 之奔走。原道眾(zhong) 師長發軔於(yu) 前,於(yu) 弘道有開拓之力,其弘毅篤行之切,遂使斯文有以傳(chuan) 遞於(yu) 後之學者。誠願原道書(shu) 院承繼洙泗之餘(yu) 緒,返本開新,更化斯時,以道濟天下。——儒士社全體(ti) 後學敬上

(編者注:儒士社,哈爾濱儒士社文化教育研究所)


之二十三:陳昭瑛女士賀辭

 

欣聞原道書(shu) 院在京成立,此為(wei) 乙未年可喜可賀之大事。儒學為(wei) 兩(liang) 岸三地共享的誌業(ye) ,書(shu) 院是東(dong) 亞(ya) 各國傳(chuan) 承儒學的基地。歲逢乙未,感慨萬(wan) 千。乙未割台為(wei) 台灣人至痛,亦中國一頁痛史。值此儒學復興(xing) 、書(shu) 院林立之際,祝願原道書(shu) 院別樹一幟,為(wei) 兩(liang) 岸儒學添香火,為(wei) 大國之魂注新血。書(shu) 院為(wei) 師友論道遊學之地,想起王夫之<船山記> 的境界:「賞心有侶(lv) ,詠誌有知,望道而有與(yu) 謀,懷貞而有與(yu) 輔」,欣羨陳明兄與(yu) 書(shu) 院道友得此境。歡喜之餘(yu) ,意興(xing) 洋溢,胡謅兩(liang) 句,聊供一哂:原道原教原心性,書(shu) 院書(shu) 國書(shu) 江山。

(編者注:陳昭瑛,台灣大學中文係教授。)


之二十四:楊萬(wan) 江先生賀辭


賀原道書(shu) 院成立即用見體(ti) 原道,正心誠意為(wei) 學

(編者注:楊萬(wan) 江,民間儒家學者,原道論壇學術版主)


之二十五:彭永捷先生賀辭

 

原仁義(yi) 道德,道(導)禮樂(le) 刑政。

(編者注:彭永捷,中國人民大學孔子研究院副院長,哲學院教授。)


之二十六:慕朵生先生賀辭

 

原來原去無非內(nei) 聖外王是中華正統,道東(dong) 道西盡在克己複禮為(wei) 天下歸仁。——乙未年二月辛醜(chou) 日晚學慕朵生敬賀。

(編者注:慕朵生,獨立學者。中國儒教網主編,儒教複興(xing) 論壇總版主。)


之二十七:有餘(yu) 力齋賀詩

 

廿載網耕終落成,京華從(cong) 此奏弦聲。道存絳帳前承後,原本丹心誠則明。——共和國六十六年乙未二月己卯四日戊戌,崇州胡清乂敬賀於(yu) 有餘(yu) 力齋。 

(編者注:胡清乂,四川幼兒(er) 師範高等專(zhuan) 科學校教師。)


之二十八:中國儒教網賀信


原道書(shu) 院陳明山長:


欣聞原道書(shu) 院克日開院,特此致信祝賀。


書(shu) 院者,儒家道場,斯文托命。京師者,首善之區,天下所瞻。惜乎百餘(yu) 年來,全國書(shu) 院零落殆盡,京師書(shu) 院全盤崩潰,乃至成為(wei) 文化歧出之策源地,痛何如哉!無儒家,何善之有?無書(shu) 院,何文之有?


原道書(shu) 院繼起百年之後,建成京師首所儒家傳(chuan) 統道場,誌於(yu) 傳(chuan) 承斯文,期於(yu) 光大道統,誠儒門之大事,京師之幸事,對於(yu) 扭轉文化之歧出、提升京師之形象,意義(yi) 重大,值得期待!


小程子曰:“道不行,百世無善治;學不傳(chuan) ,千載無真儒。”望原道書(shu) 院秉持“學在民間,道在山林”之精神,原道廣學,演禮習(xi) 樂(le) ,培養(yang) 儒生,傳(chuan) 承斯文,成為(wei) 大陸儒家之真道場、中華文化之真楷模。

                    

中國儒教網管理委員會(hui)

                   孔元二五六六年二月七日


之二十九:馬飛驤先生賀聯


振鐸續弦歌,洙泗維新,明德有三千弟子;
欲仁崇禮樂(le) ,春秋大業(ye) ,生民仗百二關(guan) 河。

眾(zhong) 星拱北辰,斯文在此;

萬(wan) 折歸東(dong) 海,天下為(wei) 公。


之三十:梁金瑞先生賀聯


大道不原,江山社稷竟何往;吾儕(chai) 乃聚,禮樂(le) 文章斯可承。”

                                                                   ——敬賀原道書(shu) 院成立


(編者注:梁金瑞,伟德线上平台學術副主編)


之三十一:唐文明先生賀辭


      左右逢源方見道,體(ti) 用相資可成德。

(編者注:唐文明,清華大學哲學係教授)


之三十二:姚中秋先生賀辭


自明誠,西山下原聖人之道;由誠明,翠湖畔立公民宗教。


(編者注:姚中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與(yu) 社會(hui) 科學高等研究院教授)


之三十三:郭曉東(dong) 先生賀辭


值此大陸新儒學方興(xing) 未艾之際,欣聞先生主持之原道書(shu) 院即將成立,此乃儒門之一大盛事!謹於(yu) 此作一聯向原道書(shu) 院與(yu) 陳明兄表示熱烈的祝賀:

斯文在原道,弦歌續唱千秋業(ye) ;春風拂講壇,杏花香飄萬(wan) 裏天。


(編者注:郭曉東(dong) ,複旦大學哲學係教師)


之三十四:歐陽輝純先生賀辭


道濟天下尊德性,儒澤萬(wan) 世極高明。


(編者按:歐陽輝純,貴州師範大學副教授)


(備注:凡欲致賀者,敬請將賀辭發至rujiarz@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