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劉百淞作者簡介:劉偉(wei) ,字百淞,西元一九八二年生,河南靈寶人,蘇州大學中國哲學博士。從(cong) 事儒家思想研究,習(xi) 行儒學優(you) 秀傳(chuan) 統,著有《儒學傳(chuan) 統與(yu) 文化綜合創新》《天下歸仁:方以智易學思想研究》等。 |
坐集千古之智,心係億(yi) 兆黎民
——讀《習(xi) 近平用典》有感
作者:劉百淞(哲學博士)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表
原載於(yu) 中國藝術報2015年3月18日第三版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年正月廿八日癸巳
耶穌2015年3月18日
《習(xi) 近平用典》 人民日報出版社 2015年2月出版
曆史是一麵鏡子。讀史使人明誌,洞察興(xing) 衰更替的周期律。古人的嘉言懿行,至今依然啟迪我們(men) 的智慧。人民日報社組織編寫(xie) 的《習(xi) 近平用典》一書(shu) ,共計26萬(wan) 多字,曆時一年編寫(xie) 、校訂,並由人民日報出版社於(yu) 2015年2月出版。鴻篇巨製,擘畫未來。展卷品讀,豁然開朗。筆者不辭固陋,結合自身情況,與(yu) 諸位同仁分享學習(xi) 心得。
樂(le) 學致用,移風易俗。在浩若煙海的典籍中,“學習(xi) ”二字一直占據著相當重要的位置。大凡接受過傳(chuan) 統教育的孩童,在咿咿呀呀的讀書(shu) 聲中,就已經能夠體(ti) 會(hui) 到“學而時習(xi) 之”的樂(le) 趣。“學”是師生互動、教學相長的實踐活動。“學”的最終目的是經世致用,造福蒼生。古代聖賢喜歡用生動形象的譬喻講明人生境界,認為(wei) “鳶飛戾天”象征著一種極目高遠的氣度,作為(wei) 與(yu) 天地並尊的人也應該如此。任何偉(wei) 大事業(ye) 不能一蹴而就,必須戒驕戒躁,堅毅力行,才能一覽群山。這就需要我們(men) 仔細揣摩“如鳥初飛”的義(yi) 理,不斷學習(xi) ,反複踐行,直到一翅衝(chong) 天,翱翔於(yu) 九天。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央黨(dang) 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hui) 暨201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等文中多次引用“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le) 之者” ,借以強調學習(xi) 的重要性,揭示了學習(xi) 過程中的境界問題。中國哲學講求境界,用心學習(xi) ,真心學習(xi) ,就能體(ti) 認“本體(ti) 至樂(le) ” 。它超越了一般人難以擺脫的算計和私欲,讓具體(ti) 的人感受到自己的真實存在,活潑潑,毫無拘束,靈明清爽。付諸實踐,既能遵守公共生活規則,又能服務大眾(zhong) ,改造世界。其實,境界論並不玄遠奇妙。隻要你放下思想包袱,勇於(yu) 實踐,就能體(ti) 驗到這種快樂(le)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就是對“本體(ti) 至樂(le) ”的最好落實。
獨樂(le) 不如眾(zhong) 樂(le) 。獨自學習(xi) 不如構建學習(xi) 型社會(hui) 。古往今來,許多社會(hui) 賢達都有這樣一種共識,那就是營造學習(xi) 氛圍,挽回世道人心。就社會(hui) 成員而言,勞動技能和生活常識是通過學習(xi) 而得到的,不學習(xi) 就無法改善自身處境。學習(xi) 不僅(jin) 是改變命運的手段,更是提升人生境界的途徑。在全社會(hui) 開啟一種好學樂(le) 學的新風尚,滌蕩蒙昧,增加和諧,進而實現長治久安,促進共同繁榮。
整肅吏治,體(ti) 用兼備。自古治國先治吏。整肅吏治,才能確保政治清明。時過境遷,傳(chuan) 統社會(hui) 孕育出來的治國理政的觀念可以作為(wei) 今人的重要參照。今人的事情還須今人去做。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是不斷發展、不斷前進的,改革開放仍然處於(yu) 進行時。這需要一代又一代優(you) 秀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去努力奮鬥。麵對複雜的國際國內(nei) 情況,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釋放整肅吏治的信號,指出“打鐵還需自身硬” 、“堅持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 、“培養(yang) 和選拔黨(dang) 和人民需要的好幹部” 。我們(men) 在學習(xi) 《習(xi) 近平用典》時,被這種斬釘截鐵的意誌深深感動, 《在河南省蘭(lan) 考縣委常委擴大會(hui) 議上的講話》等文中引用“一絲(si) 一粒,我之名節;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寬一分,民受賜不止一分;取一文,我為(wei) 人不值一文。誰雲(yun) 交際之常,廉恥實傷(shang) ;倘非不義(yi) 之財,此物何來? ”諄諄教導,細致入微,要求基層黨(dang) 員幹部體(ti) 察民艱,愛惜民力,廉潔奉公,《在河北參加省委常委班子專(zhuan) 題民主生活會(hui) 時的講話》等文中引用“邦之興(xing) ,由得人也;邦之亡,由失人也。得其人,失其人,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 ,強調幹部選拔的重要性,再次突出對曆史周期律的思考。
古人用《周易》中的“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指代事物興(xing) 衰的規律。治國理政必須洞察曆史周期律。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夙興(xing) 夜寐,致力於(yu) 國家富強、民族振興(xing) 和人民幸福的曆史實踐,造福全體(ti) 人民,引領人民群眾(zhong) 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堅定不移沿著正確的中國道路奮勇前進。這將是對曆史周期律的最好解答。
敬民愛民,鞏固邦本。人民群眾(zhong) 是曆史的創造者。當我們(men) 翻閱儒家經典《尚書(shu) 》時,就會(hui) 深刻領悟到其中蘊含的“民本”思想。曾經有學者指出,中國文化是一種早熟的文化,當別的民族還處於(yu) 神話、宗教或茹毛飲血的曆史階段時,中華民族已經開始將重心轉向了“人” 。人是何等的重要,何等的高貴。人與(yu) 天、地並稱為(wei) “三才” 。人的最高價(jia) 值就是“仁” 。這個(ge) “仁”足以統攝包括行政在內(nei) 的一切社會(hui) 生活。“仁”不是抽象的存在物,而應當成為(wei) 主宰行政事務的最終依據。“仁”具體(ti) 化為(wei) “禮” ,進入社會(hui) 治理的具體(ti) 環節,使得權力運作有章可循。在傳(chuan) 統社會(hui) 中,“民為(wei) 邦本”這個(ge) 道理早已深入人心。切實改善民生,成為(wei) 勵精圖治、雄才大略的寫(xie) 照。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站在人民本位的曆史高度,對傳(chuan) 統思想進行了現代詮釋,為(wei) 敬民愛民賦予了全新內(nei) 容。通過閱讀《習(xi) 近平用典》 ,我們(men) 發現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xi) 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精神全麵深化改革專(zhuan) 題研討班上的講話》等文中多次引用《貞觀政要》中的“治國猶如栽樹,本根不搖則枝葉茂榮” ,這裏講的“本根”就是社會(hui) 主義(yi) 方向,即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枝葉茂榮”就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偉(wei) 大事業(ye) 興(xing) 旺發達。如何能夠確保“本根不搖”呢?那就需要在新的曆史條件下繼續做好敬民愛民的工作。敬民愛民,要從(cong) 深入人民群眾(zhong) 生活、關(guan) 心民間疾苦開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參加蘭(lan) 考縣委常委班子專(zhuan) 題民主生活會(hui) 時的講話》等文中引用“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guan) 情” ,希望基層黨(dang) 員幹部能夠落實黨(dang) 的群眾(zhong) 路線,紮紮實實,做好基礎工作。
人的本質是社會(hui) 關(guan) 係的總和。在儒家傳(chuan) 統中,作為(wei) 群體(ti) 生活的人類必須在禮製中完善自己的社會(hui) 屬性,政治不過是倫(lun) 理道德在公共領域中的延伸與(yu) 展開。相應地,最令人憧憬的政治形態是德政。儒家要求從(cong) 政者能夠“為(wei) 政以德” ,用道德倫(lun) 理約束權力運作,避免將政治引入單純的刑罰與(yu) 管束的誤區。這一要求是具體(ti) 的實踐學說,不是純粹的抽象理論,隻有從(cong) 少數士大夫的頭腦中走出來,走進百姓生活之中,為(wei) 廣大民眾(zhong) 真誠地接受,才能獲取更為(wei) 廣闊的發展遠景。一切精英式的空談都無濟於(yu) 事,一切貴族式的建構都不會(hui) 具有頑強的生命精神。人類社會(hui) 的主體(ti) 是人民群眾(zhong) ,其中不容忽視的力量是平民。儒學進入平民階層,關(guan) 注平民的生存狀況,促使自身理論轉型,構建現代平民儒學。現階段,我們(men) 應當繼續沿著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開創的一切為(wei) 了人民的康莊大道前進,對傳(chuan) 統文化中的民本思想進行重新詮釋,為(wei) 文化綜合創新提供更加豐(feng) 富的素材。
綜合創新,開創未來。華夏文明生生不息,中國精神薪火相傳(chuan) 。我們(men) 從(cong) 哪裏來?我們(men) 要到哪裏去?這是新時代的追問、新紀元的界點,更是領袖群倫(lun) 的戰鼓金鍾,時行則行,時止則止,動靜不違其時。縱觀中華民族的悠久曆史,開放、包容、博采眾(zhong) 長的寬廣胸襟創造了昔日輝煌,民本、教化、兼濟天下的憂患意識促使我們(men) 的先人戰勝千難萬(wan) 險,勇往直前。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hui) 上的講話》等文中引用“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luan) ” ,治國理政,通古今之變,興(xing) 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必然能在曆史的轉折點引領我們(men) 乘風破浪,開創全新局麵。
我們(men) 正處於(yu) 改革開放的曆史進程中,迎接經濟全球化的浪潮,此時更需要明末清初的大科學家方以智呼籲的“坐集千古之智” ,落實“仁民愛物”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清醒頭腦,做足踐履工夫,實現中華民族的偉(wei) 大複興(xing) 。《習(xi) 近平用典》一書(shu) 給我們(men) 提供了深刻的智慧啟迪、強有力的精神支撐、團結一心的文化紐帶。我願意和更多的讀者一起學習(xi) 其中的道理。
責任編輯:姚遠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