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傑思】《君子規》——卷四《智》

欄目:經典誦讀
發布時間:2015-02-10 20:25:34
標簽:
陳傑思

作者簡介:陳傑思,男,西曆一九六四年生,華族,雲(yun) 南江川人。現職為(wei) 雲(yun) 南師範大學社會(hui) 發展學院副教授。著有《中華義(yi) 理》《中華十大義(yi) 理》《中華義(yi) 理經典》等。

 

 

《君子規》

——卷四《智》

編著:陳傑思

書(shu) 寫(xie) :陳  平

出版社:雲(yun) 南大學出版社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表

時間:孔子二五六五年歲次十二月廿二日丁巳

           西曆2015年2月10日


 

 

玉石不雕琢,就不會(hui) 成為(wei) 有用的器物。人不學習(xi) ,就不知道義(yi) 理。仁、智、勇,是三種通行的道德。彰顯人倫(lun) ,通曉事理。

 

 

君子之學,走向正道,端正人心,消除邪說。君子的才華,是以道德為(wei) 統帥。小人的才華,則會(hui) 流為(wei) 禍害。

 

 

是非之心,是智的開端。了解別人就是智,認識自己就是明。愛一個(ge) 人,如果不以符合正道的方式去愛,就會(hui) 害他人;厭惡一個(ge) 人,如果不以符合義(yi) 理的方式去厭惡,就會(hui) 害自己。

 

 

名義(yi) 上不正當,言語就會(hui) 不順。如果言語不順,事情難於(yu) 辦成。從(cong) 道理上認識到了,還要用仁德之心加以守護,用莊嚴(yan) 的心態來麵對,並通過適當的禮來完成。

 

 

廣泛學習(xi) ,詳細提問,謹慎思考,明辨是非。道德認知與(yu) 道德踐行,常常是相互依賴的。踐行越真實,見識就越明白。

 

 

如果不力行,隻學習(xi) 文化知識,隻是增長自己浮華不實的習(xi) 氣,會(hui) 成為(wei) 什麽(me) 樣的人?如果隻強調力行,不學習(xi) 文化,固執於(yu) 自己的見解,就會(hui) 使真理得不到彰顯。

 

 

心念發動,就是行動。發動的念頭是正的,行為(wei) 才是善的。知道如何奉養(yang) 長輩,就采取奉養(yang) 長輩的行動。人倫(lun) 之知與(yu) 道德踐行,應當合二為(wei) 一。

 

 

在心靈之外,去探尋客觀對象的道理;在心靈之內(nei) ,去求取倫(lun) 理道德。良知萌發,運用於(yu) 人事之中,那麽(me) ,人事中就能顯現天理。

 

 

經典,是用來承載正道的,應當讓先知先覺,去教化後知後覺。踐行但沒有相應的認知,就是昏暗的踐行。知曉人倫(lun) 之道,卻不去踐行,就是虛玄的知。

 

 

聖人的教誨,各因其材。有確定的誌向,知識廣博而又方向專(zhuan) 一。隻看見小的利益,則大的事業(ye) 就難於(yu) 成就。如果隻求快速,則往往不能成功。

 

 

社會(hui) 與(yu) 人生,就像一部沒有字的書(shu) ,應當詳細品讀。行動敏捷,愛好學習(xi) ,時時踐行。人的口裏,有相同的味覺;人的心中,有相同的倫(lun) 理。沒有獨特見解,文章就顯得虛浮。

 

 

尊師重道,尊敬有德有才的人,借助文章句子,通曉義(yi) 理。思考而不學習(xi) ,很難有長進。學習(xi) 而不思考,則會(hui) 迷茫而且混亂(luan) 。

 

 

讀書(shu) 方法要注重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在讀一本書(shu) 時,不能又想著要看其他的書(shu) 。這本書(shu) 沒有讀完,另一本書(shu) 就不要去讀。

 

 

在製訂讀書(shu) 計劃的時候,寬鬆一些,實際執行時,就要加緊用功。日積月累功夫深了,原先有困頓疑惑之處,自然迎刃而解。心裏有疑問,應隨時用筆記下來,一有機會(hui) 就向人請教,務必明白它的真實含義(yi) 。

 

 

學習(xi) 中有疑問,就會(hui) 有進步。兩(liang) 種不同的觀點進行辯論,是非才會(hui) 明白。被局部的現象所蒙蔽,就不會(hui) 明白道理。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別人說的話是正確的,即便與(yu) 自己的觀點不同,也不要強行狡辯,應當謙虛地接受;別人說的話是錯誤的,即便與(yu) 自己的觀點一致,也不要加以掩飾,要謹慎地排除。

 

 

每人都有自己的頭腦,各自有自己的見解。不自以為(wei) 是,不固執己見,不憑空臆測,不絕對肯定。如果看重一物,就被一物所迷惑;極小的誤差,就會(hui) 造成極大的錯誤。(必:必定。固:固執。我:自以為(wei) 是)

 

 

立論要有依據,有其名必有其實。建立新的理論,必須經過實踐的檢驗。所學的人倫(lun) 之理要進入心中,並見之於(yu) 行動。在紙上寫(xie) 的,應當自己親(qin) 身踐行。

 

 

弘揚禮儀(yi) 和雅樂(le) ,傳(chuan) 播正道,有許多賢德的朋友,這就是三種有益的快樂(le) 。驕奢淫逸中的快樂(le) ,遊玩中的快樂(le) ,宴會(hui) 餐飲中的快樂(le) ,是三種有害的快樂(le) 。

 

 

尊崇道德,見聞廣博。公正產(chan) 生光明,偏私產(chan) 生昏暗。徇私情,公正的法律就會(hui) 遭到破壞。隻相信一方麵的意見,就會(hui) 糊塗昏暗;聽取多方意見,就會(hui) 清醒明白。

 

 

背離形勢就會(hui) 衰落,順應形勢就會(hui) 昌盛;順應天道就能生存,違背天道就走向滅亡。上天降下災難,仍然可以抗拒。自己造孽,災難就不可避免。

 

 

意誌專(zhuan) 一,不僅(jin) 要用耳朵去聽,而且要用心去體(ti) 會(hui) ,還要用氣去感應。感官知覺停止,精神展開活動。書(shu) 畫的美妙之處,應當用自己的精神去領會(hui) 。

 

 

言語詞句豐(feng) 富了,有的人是用來掩飾其虛偽(wei) 的本性。名與(yu) 利的關(guan) 卡,必須能夠穿越而過。除去心中的浸染,則內(nei) 心端正;內(nei) 心端正,就達到清靜;內(nei) 心清靜,就能夠明理。

 

 

萬(wan) 物發展到了極點,必定會(hui) 向相反的方向轉化,事物永遠處於(yu) 變化之中,要與(yu) 時俱進。委屈反而可以保全,彎曲反而可以伸直,低窪反而可以盈滿,破舊則可以更新。

 

 

人在年幼之時,本性是善良的。人的本性是相近的,但是,環境的熏習(xi) 使人的性情差別越來越大。如果不進行教化,則人的善良本性就會(hui) 改變。教化的根本法則,貴在精專(zhuan) 。

 

 

撫養(yang) 孩子而不進行教導,就會(hui) 使之陷入愚昧之中;愛護孩子而不加以教誨,就會(hui) 使之陷入邪惡之中。嚴(yan) 加管教,使孩子有所顧忌,就不會(hui) 放肆。過於(yu) 寬厚,則會(hui) 使人放縱,助長了恣意妄為(wei) 的性情。

 

 

用義(yi) 理來教導,引導人的性情,以正道來滋養(yang) 人的心靈,使之斷絕邪惡之念。學習(xi) 需要有階梯,循序漸進。積累細微的點點滴滴,必將有大的成就。

 

 

對於(yu) 暴戾的人,用仁道來矯正;對於(yu) 遲疑的人,用敏捷來矯正;對輕浮的人,用穩重來矯正;對狹隘的人,用寬宏來矯正。

 

 

不順從(cong) 我的人,是我的老師;對我阿諛奉承的人,是害我的人。臉上有汙垢,需要天天清洗;心中有汙穢,需要時時清除。

 

 

能夠親(qin) 近有仁德的人,真是再好不過了,因為(wei) 他會(hui) 使我們(men) 的德行一天比一天進步,過錯也會(hui) 一天比一天減少。不肯親(qin) 近有仁德的人,就會(hui) 有無窮的禍害,小人會(hui) 趁虛而入,導致事事失敗。

 

 

三人在一起,當中就有我的老師。取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短處。滋長人的善良,挽救有過失的人。身上具有才能,等待時機,采取行動。

 

 

自己的聰明才智多,要以淳樸加以守護;自己的功德高,要以謙讓來守護;自己的力氣壯,要以膽怯來守護;自己的財富多,要以慈善來守護。

 

 

學問離開事物,就是空洞的學問。人倫(lun) 之理離開自身的踐行,即成為(wei) 虛妄。德行與(yu) 天地好生之德相符合,行為(wei) 與(yu) 四時的變化相符合。

 

 

對於(yu) 無益身心健康的不良書(shu) 刊,應該避而不看。因為(wei) 書(shu) 裏的內(nei) 容,會(hui) 蒙蔽人們(men) 的智慧,敗壞人們(men) 的心誌。不要自暴自棄,聖賢境界雖高,通過勤奮修習(xi) ,也是可以達到的。

 

責任編輯:葛燦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