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義禮智信為現代社會所急需——專訪孔慶東

欄目:新聞快訊
發布時間:2010-03-06 08:00:00
標簽:

仁義禮智信為現代社會所急需

——專訪孔子73代孫、北大教授孔慶東
 
孔子的思想不隻是為春秋戰國時期服務的。禮崩樂壞的時期,社會發展會停滯。
 
世界博覽:據您近幾年參與的有關孔子的民間活動,您是否感到了普通民眾對孔子思想的興趣有什麽新的變化?
 
孔慶東:普通民眾確實越來越多地對孔子產生了興趣,但是基本上屬於“朦朧”的興趣,也沒有什麽“變化”可言。因為孔子在民眾心裏的形象始終是一個“聖人”,即使在幾十年前的批林批孔運動中,廣大人民心裏也對孔子沒有什麽憤恨,因為他們根本就不了解孔子,隻知道他是“最最了不起的人”。上邊批判,人民就跟著批判;上邊弘揚,人民就跟著弘揚。老百姓沒有切身感受到孔子有什麽壞處,但能夠切身感受到孔子的好處,所以總的傾向是擁護孔子的,這種興趣是長期不會變化的。
 
世界博覽:經曆20世紀的巨大變革,您認為當今中國民間還存在儒家思想成長的土壤嗎?
麵對西方植入的當代價值邏輯在中國已形成事實,孔子思想是否與當代人已有的生存方式、處境有不可調和的衝突?
 
孔慶東:20世紀的巨大變革,對於中國來說,恰恰可以理解為儒家文化的現代性回歸。晚清的衰敗,核心的問題是儒家文化的衰敗,仁義不存,禮崩樂壞,隻剩下了吃人的封建禮教,那不是孔孟之道。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恰恰是要恢複仁義道德。但是這個過程中西方的價值體係侵入進來,有些因素儒家文化可以包容之、消化之,有些因素可以對儒家文化起到補充糾偏的作用,還有一些可能不適合中國國情的因素,可能要經過鬥爭之後被清除。當代人要拋棄那種淺薄的社會進化論,不要總認為社會越來越好,要勇於承認道路是曲折的,有時候社會狀況是退步的,有時候甚至是滿地野獸。如果孔子的思想跟當代人的處境發生了衝突,首先要想想,是孔子不對還是我們不對。想想之後,可能衝突就自然解決了。聖賢與凡人,往往隻是“一念之差”。
 
世界博覽:在城市化加速的中國社會,流動、陌生人群中,孔子處理“人與社會”的思想能否普遍踐行?
 
孔慶東:孔子的思想不隻是為春秋戰國時期服務的,孔子是總結了他之前的三千年文明史,要照亮後三千年文明史的。今天的種種所謂“巨變”,不過都是曆史長河中的一小段,人與社會的關係並未發生本質性的改變,仁義禮智信恰恰是現代社會所必需和急需的。好比一群人到遠處去做生意,最急需的恰恰是溫良恭儉讓。
 
世界博覽:孔子主張的“重義而輕利”,與今天資本時代的價值追求相去甚遠。在經濟學家看來,效率和利益,永遠是資本首要的正當追求,個人生存靠激烈競爭。接受儒家思想,會造成個人發展的倒退和生存上的被動嗎?
 
孔慶東:資本的首要追求,不能冠以“正當”二字。讓資本來主宰人類的活動,開始好像發展很快,但必會由於人的異化和奴化而享受不到發展的成果,人被當成了物的手段。這一點西方的哲學家從康德到馬克思到薩特都講得再清楚不過了。中國一直以儒家思想為文化核心,你看影響個人發展了嗎?講仁義、施仁政的時候,都是社會發展最好的時候。禮崩樂壞的時期,發展才會停滯。你所說的那些“經濟學家”,其實是不懂經濟的“經濟學家”,或者叫“畜生經濟學家”,他們文史哲不懂、政經法不會,就知道見利忘義、幹得出殺父娶母,這樣的“學問”還用上大學去學嗎?
 
世界博覽:就您的觀察,各階層對孔子思想的興趣點是否有區別?
 
孔慶東:當然有別。統治者總想利用孔子來維護自己的統治,所以他們強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要老百姓規規矩矩聽話。而老百姓則要求統治者“以民為本”。知識分子總想在統治者與人民中間搞調和——我本人也經常這樣,因為我不希望經常發生革命。孔子的思想是個複雜的龐大的體係,容易學習,也容易誤讀、容易利用。一切偉大的思想體係,可能都是如此吧,不要說孔子了,就是俺孔慶東的思想,當今世界上有幾個人能夠真正明白呢?
 
世界博覽:您認為人性本善嗎?承認人性本善,與承認人性本惡,是不是當代東西方世界認識和行為分歧的邏輯起點?
 
孔慶東:這是個闡釋學的問題。不是先有了一個善和惡的抽象概念,然後我們用來套人性。而是我們如何看待已經存在的人性,就是薩特講的“存在先於本質”。人性已經存在了,你看一歲的孩子可以搶別的孩子的餅幹,也可以把餅幹給別的孩子。儒家認為隻要是自然的,就是善的,孩子沒有害人殺人之心,但是有畏懼憐憫之心。沿著這個發展培養,就是善人。西方也不是確定人就是惡人,但是基督教確認人都有“原罪”,人都是罪人。人活著不是為自己,是為了向上帝贖罪,所以人的高尚精神追求就被壓抑了,所以一麵對上帝懺悔,另一麵則可以對他人無惡不作。即使最虔誠的基督徒,他一心想的是為自己贖罪,那麽他必然是個自私的人,而自私的人是永遠不可能被上帝寬恕的,所以基督教的思想是個循環無理數,永遠也沒有正解,基督教文明就永遠在地獄的烈火中相互廝殺。
 
世界博覽:您如何評價電影《孔子》中塑造的孔子?
 
孔慶東:我給該片打70分。基本上把握到了孔子的主要精神側麵,把孔子塑造成一個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偉大的失敗者。威而不猛,具有全麵的人生修養,追求恰到好處的人生境界。不戲說,也不圖解,避免了兩個極端傾向。有些細節上的問題,是水平不夠造成的,不是戲說造成的。我想孔子假如活著,看了此片的話,可能微微一笑說:“還不錯吧,孩子們辛苦啦。”
 
刊發於《世界博覽》雜誌2010年第4期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