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傑思】《君子規》——卷一《仁》

欄目:經典誦讀
發布時間:2015-01-05 22:33:52
標簽:
陳傑思

作者簡介:陳傑思,男,西曆一九六四年生,華族,雲(yun) 南江川人。現職為(wei) 雲(yun) 南師範大學社會(hui) 發展學院副教授。著有《中華義(yi) 理》《中華十大義(yi) 理》《中華義(yi) 理經典》等。

 


《君子規》

卷一《仁》

編著:陳傑思

書(shu) 寫(xie) :陳平

出版社:雲(yun) 南大學出版社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表

時間:甲午年十一月十五

      西曆2015年1月5日

 

君子規前言

 

陳傑思

 

十多年來,我一直倡導:中國的各級各類學校應當將中文、中華義(yi) 理、中華曆史這三門國學核心學科設置為(wei) 必修課程與(yu) 必考科目,將書(shu) 法、國畫、武術、中醫養(yang) 生、術數、中華民俗、中華禮儀(yi) 、中華歌舞、中華工藝、中華建築園林、中華音樂(le) 、中華戲曲、中華飲食、中華科技等國學一般學科設立為(wei) 選修課程。

 

中華民族的核心價(jia) 值該不該學?中華民族的道德理念該不該學?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該不該學?中華民族的人文精神該不該學?中華民族的人生哲學該不該學?中華民族的生存智慧該不該學?我的答案是,絕對應該學!以上六個(ge) 方麵是不可分割的,也不能按照西方學科的標準將它們(men) 分別派送到哲學、價(jia) 值學、倫(lun) 理學、民族學、人類學、文化學等學科中去,這六個(ge) 方麵整合成一個(ge) 學科和課程,就叫中華義(yi) 理。每一個(ge) 中國人都應當補修中華義(yi) 理這門課程。

 

《君子規》確立了君子的標準,是曆代聖賢智慧的結晶,是聖賢的英明教誨,是從(cong) 中華文化經典這座富饒金礦中提煉出來的金子,是中華民族數十億(yi) 人民以生命實踐驗證的人倫(lun) 大道。《君子規》根據《四書(shu) 》、《五經》、《弟子規》、《三字經》等經典提供的思想、語言編撰而成。本書(shu) 簡要闡明仁、義(yi) 、禮、智、信、忠、孝、廉、毅、和十大義(yi) 理,即是中國精神。現在,中國的許多城市和省份都提出了自己的精神,如果沒有統一的中國精神加以統攝,就會(hui) 造成思想偏狹與(yu) 精神分裂。中華十大義(yi) 理是中華民族貢獻給人類的普世價(jia) 值,是與(yu) 四大發明並列的人文成就。

 

《君子規》與(yu) 《弟子規》的區別是:1、《君子規》是現代民主法治社會(hui) 、市場經濟形態中的人格模式,《弟子規》是古代專(zhuan) 製社會(hui) 、宗族社會(hui) 、農(nong) 耕社會(hui) 的人格模式。2、《君子規》全麵展現了仁、義(yi) 、禮、智、信、忠、孝、廉、毅、和十大義(yi) 理,《弟子規》則著重展現孝、禮、信的內(nei) 容,缺乏剛毅、自主、進取、愛國等方麵的內(nei) 涵。3、《君子規》是先秦儒家倡導的成人人格模式,《弟子規》則是清代儒家倡導的兒(er) 童人格模式。所以,修學《弟子規》之後,即應轉向修學《君子規》。或者,直接以《君子規》作為(wei) 修學國學的第一階梯。

 

中華義(yi) 理課程以《君子規》為(wei) 入門之書(shu) 。在學習(xi) 《君子規》之後,即轉向學習(xi) 《中華義(yi) 理》十卷本,包括《仁》、《義(yi) 》、《禮》、《智》、《信》、《忠》、《孝》、《廉》、《毅》、《和》十本。支離破碎、淺薄間斷、學思分離、知行分離是當前國學教育普遍存在的問題。為(wei) 克服上述難題,國學教育義(yi) 理模式提出誠敬、理解、體(ti) 悟、集萃、誦記、涵養(yang) 、信仰、力行八項原則,建立了係統完整、持久深入的國學教育體(ti) 係。

 

《君子規》出版後,納入教育部傳(chuan) 統文化教育課題實驗讀本《中華誦 經典義(yi) 理教程》,列為(wei) 農(nong) 家書(shu) 屋藏書(shu) ,國際儒聯儒學普及委員會(hui) 、香港孔教學院、新加坡南洋孔教會(hui) 、中和書(shu) 院等機構給予大力支持,讓《君子規》在實踐中走向完善。在厚黑之學、小人之技、消費主義(yi) 、拜金主義(yi) 、功利主義(yi) 、三俗文化、假大空泛濫的當今,重新樹立中華十大義(yi) 理,實乃當務之急!

 

《君子規》的修學方法是:以每組24字為(wei) 一個(ge) 誦讀單元,正文(硬筆書(shu) 法部分)每誦讀三遍,就將譯文誦讀或默念一遍(需要理解每句話的含義(yi) )。一個(ge) 單元如此反複多遍,在本單元牢記之後,進入下一單元。將整本《君子規》正文背會(hui) ,就等於(yu) 將《君子規》與(yu) 自己的心靈生命融為(wei) 一體(ti) ,不離不棄,無論身在何處,無論麵對何事,《君子規》都會(hui) 給你正確引導!書(shu) 中硬筆書(shu) 法可供廣大學習(xi) 者臨(lin) 摹之用。

 

【正文】

 

 

 

《君子規》是曆代聖賢的教誨。仁、義(yi) 、禮、智、信、忠、孝、廉、毅、和十大義(yi) 理,出自於(yu) 經典。敬畏天地,尊崇孔孟,依據正道,修養(yang) 身心。

 

 

仁的道理,是愛他人,利於(yu) 他人。“仁愛”中所說的愛就像是苗,是以仁慈善良的本性為(wei) 根。仁屬於(yu) 品性,愛則是情緒,涵養(yang) 品性,才能矯正情緒。

 

 

天地的大德,是生養(yang) 生命。天地的大德,賦予人身,即形成仁的品格。觀賞萬(wan) 物的蓬勃生機,返觀自我的蓬勃生機,由此可以看到,天地生養(yang) 萬(wan) 物之心。

 

 

如果有美味佳肴,卻不去品嚐,就不會(hui) 知道它的味道有多美;如果有至高大道,卻不去修學,就不知道它如何崇高至善。

 

 

種植樹木者,必須培養(yang) 它的根;培養(yang) 道德者,必須培養(yang) 他的心。聖賢宣揚的大道,存在於(yu) 人心之中,即能成就品德,並見諸於(yu) 行動。

 

 

立誌於(yu) 正道,依據於(yu) 道德,依從(cong) 於(yu) 仁義(yi) ,遊身於(yu) 技藝。不能修養(yang) 道德,這是我所憂慮的事。以不義(yi) 的手段求得的富貴,就像天上浮雲(yun) 一樣。

 

 

體(ti) 知義(yi) 理的,是道心;感知聲色的,是人心。道心確立,人心順從(cong) 道心。在知覺靈敏之處,存在著天理。

 

 

同情心,即是仁愛之心的發端處。自尊自愛,然後推己及人。尊敬自己的長輩,推及到尊重他人的長輩;愛護自己的晚輩,推及到愛護他人的晚輩。

 

 

隻要是人,都要互相關(guan) 愛,因為(wei) 我們(men) 共同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同一塊土地上。普天之下,大家皆是兄弟姐妹。天、地、我,應當結合為(wei) 一個(ge) 整體(ti) 。

 

 

相互做有利於(yu) 對方的事,不要相互傷(shang) 害。憐愛眾(zhong) 生,憐愛萬(wan) 物。憐憫別人的痛苦,解救別人的危難。為(wei) 別人獲得幸福感到歡喜,為(wei) 別人遭遇災難感到憂慮。

 

 

自己要安身立命,也要幫助別人安身立命;自己要通達,也要幫助別人通達。自己不想遭遇的苦難,不要施加在別人頭上。自己所喜好的東(dong) 西,不要強加於(yu) 人。

 

 

以自身作對比,設身處地體(ti) 諒他人;以自己的心思,去體(ti) 會(hui) 別人的心思。當自己處在溫暖之中,要想到別人的寒冷;當自己處在平安之中,要想到別人的危難。

 

 

安心居住於(yu) 仁愛的“宅院”裏,行走在正義(yi) 的道路上,以文化來結交朋友,好的朋友可以輔助自己的仁德成長。存善良之心,講善良之語,行善良之事,做善良之人。

 

 

良知是仁義(yi) 之心,純粹至善,我心中本來就有。良知得到涵養(yang) ,就會(hui) 滋長;失去涵養(yang) ,就會(hui) 泯滅。

 

 

心中感到不安,就是良知萌發。有不忍之心,就是善心生起。於(yu) 國於(yu) 家,都沒有抱怨。內(nei) 心沒有愧疚,就會(hui) 無所畏懼。

 

 

仇恨和怨氣太重,道德之心就會(hui) 消失,邪惡的欲望產(chan) 生,就會(hui) 使良知泯滅。善念生起,心靈就是光明的。私欲蒙蔽,心靈之光就像燈一樣熄滅。

 

被欲望牽動,被私心蒙蔽,怒火相互激蕩,萬(wan) 物就會(hui) 被毀滅。克除私欲,去除蒙蔽,恢複善性,天理彰顯。

 

 

有仁愛之心而沒有智慧,踐行愛卻不知道分別;有智能卻無仁愛之心,知道該怎麽(me) 做卻不去做。智者喜愛活動,仁者喜愛安靜,智者生活快樂(le) ,仁者健康長壽。

 

 

要用責備別人的心,來責備自己;用寬恕自己的心,去寬恕別人。心是身體(ti) 的主人,就像樹有根一樣,心性如果壞了,行為(wei) 必定是邪惡的。

 

 

說話的人沒有什麽(me) 罪過,聽話的人應引以為(wei) 戒。看到善行,向它看齊,有了過錯,就要改正,善性就會(hui) 日益增長,惡性就會(hui) 日益消減。

 

 

魚離開了水,就會(hui) 鱗枯而死;人離開了書(shu) ,精神就會(hui) 感到空虛。遊身於(yu) 山林之間,雜念就會(hui) 平息;遊心於(yu) 典籍之內(nei) ,俗氣便會(hui) 消失。

 

 

心頭一出現惡念,魔鬼就會(hui) 相隨;心頭一出現善念,祥和瑞氣就會(hui) 產(chan) 生。正道樹立,邪道才會(hui) 消退,高雅的風氣樹立,低俗的風氣才會(hui) 退去。

 

 

《論語》這本書(shu) ,建立了做人的標準,眾(zhong) 多的弟子,記錄著聖人的言行。《孟子》這本書(shu) ,正義(yi) 高及雲(yun) 天。如果正道喪(sang) 失了,品德就會(hui) 缺損。


責任編輯: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