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新年獻詞】重建文化製度,迎接儒家複興——伟德线上平台、中國儒教網夏曆新春暨西曆新年聯合獻詞

欄目:獨家首發
發布時間:2014-12-31 21:29:04
標簽:元旦獻詞
伟德线上平台

伟德线上平台創辦於(yu) 西元二〇〇八年,以承續儒家文明、推動中華複興(xing) 為(wei) 己任,堅持儒家立場、民間身份、公益性質,以“立場明、水準高、信息新”為(wei) 工作標準,重點發布當代儒家的最新国际1946伟德成果、社會(hui) 熱點評論及民間社會(hui) 實踐信息,努力打通學術與(yu) 社會(hui) 之間的隔閡。編發《儒家郵報》(電子),主持出版儒生係列圖書(shu) ,組織、支持開展各種思想文化活動。

重建文化製度,迎接儒家複興

——伟德线上平台、中國儒教網夏曆新春暨西曆新年聯合獻詞

作者:伟德线上平台、中國儒教網

時間:甲午年十一月初十

          西曆2014年12月31日

 

進入新世紀以來,盡管已有幾個(ge) 年份,如甲申年暨西曆2004年,被稱為(wei) 是中華文化複興(xing) 之元年,但甲午年暨西曆2014年,獨可謂儒家文化複興(xing) 之元年。

 

之所以作如是觀,是因為(wei) 在這一年,中國國家主席習(xi) 近平在多個(ge) 場合強調文化自信、文化自覺、文化複興(xing) 之重要性,尤其是親(qin) 自出席國際儒聯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hui) 並發表重要講話,高度評價(jia) 孔子和儒家,充分肯定其思想文化對於(yu) 中國乃至人類文明曆史、現實及未來發展之無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習(xi) 近平主席的舉(ju) 動,是自中華文化中衰百餘(yu) 年來,儒家儒學儒教退出政治之後,俗王與(yu) 聖王、君主與(yu) 教主的首次對話,現代與(yu) 傳(chuan) 統、政治與(yu) 文化的深度交流,是中華文化複興(xing) 由泛泛之國學複興(xing) 進入純粹之儒學複興(xing) 的一個(ge) 重要標誌,是儒學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參與(yu) 包括政治在內(nei) 全方位國家社會(hui) 建設的一個(ge) 良好開端。

 

習(xi) 近平主席的舉(ju) 動,自然反映了其作為(wei) 國家領袖的個(ge) 人品性與(yu) 誌趣,但更是中國在經過長時間轟轟烈烈的“上馬取天下”階段之後,因政治合法性遭遇多重危機,且因倉(cang) 廩實而要求知禮節,列國爭(zheng) 而凸顯本土性等多重因素的助力下,必須走“下馬治天下”之路的必然反映——這是時代的呼喚和曆史的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

 

在曆史上,重新回歸儒家儒學儒教的政治社會(hui) 改革運動,是為(wei) 複古更化。兩(liang) 千多年前,西漢王朝經曆高、惠、文、景四帝60多年的糅雜治理之後,在漢武帝帶領下走上了複古更化的道路,奠定了兩(liang) 漢四百年基業(ye) ,開創了中華文明盛世。今天,中國在經曆毛、鄧、江、胡四公60多年的糅雜治理之後,能否在習(xi) 近平主席領導下走上複古更化的道路,再創中華文明的新輝煌,無疑是極端令人期待的,同時也麵臨(lin) 著各種嚴(yan) 峻的挑戰!

 

事實上,習(xi) 近平主席執政兩(liang) 年來,雖然屢屢作出重視中華文化特別是儒家文化的種種言說和姿態,但與(yu) 其滿滿的信心和期待相比,中華文化之複興(xing) 並未見有多大的起色。一個(ge) 明顯的例子,是今年耶誕節期間,幾近於(yu) 舉(ju) 國為(wei) 之若狂,城市鄉(xiang) 村、大街小巷、酒店商場一片耶誕氛圍,而幾所學校師生提倡“中國人過中國節”的文化自覺行為(wei) ,則被指責為(wei) 是“盲目排外”的“義(yi) 和團”之舉(ju) 。這表明,西洋宗教文化已經悄然成為(wei) 中國人的潛意識,而中華文化之主體(ti) 性則嚴(yan) 重沉淪,不見蹤影。

 

在西洋文化盛行幾百年、中華文化沉淪上百年的情景中,我們(men) 不宜簡單指責國人的文化無意識。但是,在習(xi) 近平主席高調表態同情了解並支持複興(xing) 中華文化的情況下,中華文化始終未見大的起色,必然有其更為(wei) 深刻複雜的原因,需要好好予以探究。

 

原因很多,絕大多數官員仍昧於(yu) “打倒孔家店”甚至“批林批孔”的“文革”思維之中,因而對習(xi) 近平主席的意圖一則不領會(hui) ,二則不謀劃,三則不作為(wei) ,致使其曲高和寡。另有一條原因也十分重要,即複興(xing) 中華文化雖然見之於(yu) 言論,且亦見之於(yu) 部分人的行動,但尚未有文化製度層麵的保障,因而得不到持續有力的支持。須知,文化上端可以大象無形、神而化之,但底端必有堅實的製度以及人力、財力、物力等各方麵的堅強保障。

 

比如,儒家儒學儒教之所以上下五千年成為(wei) 彌貫中國方方麵麵的主流主體(ti) 主導的思想文化,固然有其高明偉(wei) 大之處,但同樣也離不開諸多文化乃至政治製度的保障,如郊天地、祭祖先、建孔廟、立太學、讀經典、行科舉(ju) ,等等,等等。可以說,如果沒有堅實且成體(ti) 係的文化製度作為(wei) 保障,任何的文化都會(hui) 變成空中樓閣或鏡中水月,根本談不上複興(xing) 或發展——更何況中華文化還是大病未愈的情況下呢?

 

職是之故,我們(men) 首先高度讚賞並支持習(xi) 近平主席執政兩(liang) 年以來種種為(wei) 中華文化複興(xing) 所作出的呼籲和努力。同時,我們(men) 也進一步地希望,中國政府以及社會(hui) 各界,能以更大的決(jue) 心和勇氣,在繼承和弘揚中國傳(chuan) 統文化製度的基礎上,創新和發展出一係列既有傳(chuan) 統性、又適應時代特點的具有可操作的文化製度,作為(wei) 支撐中華文化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保障。

 

的確,重建文化製度並非一朝一夕之功。但是,《書(shu) 》雲(yun) “三年考績”,子曰“三年有成”,站在甲午年尾乙未歲首的交匯點上,在習(xi) 近平主席執政的第三個(ge) 年頭裏,我們(men) 希望在以下幾點文化製度的恢複和重建上,能夠取得一些實質性的進展甚至是突破:

 

其一,隆重紀念孔誕:以孔子誕辰日為(wei) 中國教師節。同時,我們(men) 呼籲民間社會(hui) 持續發起並推動“中華聖誕日”活動。

 

其二,采用中國紀年:以孔子紀年為(wei) 中國官方主要紀年,以西曆紀年為(wei) 中國官方輔助紀年。同時,我們(men) 呼籲儒家儒學儒教乃至廣大中華文化信徒,自覺而又堅定地使用孔子紀年。

 

其三,優(you) 化孔廟使用:孔廟交由儒家儒學儒教社團管理運營,免費對公眾(zhong) 開放,同時規劃修繕和重建一批孔廟,使每個(ge) 縣市至少有一座。同時,我們(men) 呼籲社會(hui) 各界尤其是工商界人士,能募捐善款重建或新建當地孔廟。

 

其四,重建國家祭典:祭祀天地、黃帝、孔子、英烈四大國家祭典,國家領導人主祭或派員與(yu) 祭。同時,我們(men) 呼籲每個(ge) 家庭都在自己的家中祭祀昊天上帝、至聖孔子和列祖列宗的“三本堂”。

 

其五,建立孝假體(ti) 係:將重陽日法定為(wei) 敬老節,將帶薪年休假和探親(qin) 假法定在父母生(忌)日時段,為(wei) 公民特別是國家公職人員放百日喪(sang) 假。

 

其六,推行經典教育:國學經典進入大中小學國民教育體(ti) 係,使經典成為(wei) 必修課、考試課、學分課。同時,我們(men) 呼籲社會(hui) 支持興(xing) 建以教學經典、傳(chuan) 承文化為(wei) 主要目的的民間書(shu) 院、學堂、私塾等。

 

其七,設置教研機構:在專(zhuan) 科大學設立“國學院”,在綜合大學設立“儒學院”,在人北清師等重點大學設立“經學院”,成立中國文化大學、孔子大學、儒教大學,專(zhuan) 門研究弘揚以儒學為(wei) 主的中華文化。

 

其八,實行新型科舉(ju) :將四書(shu) 五經納入國家公職人員選拔考試體(ti) 係,使之成為(wei) 一門有之不必可、無之必不可的考試課程。

 

以上幾條關(guan) 於(yu) 文化製度方麵的建議,對於(yu) 複興(xing) 中華文化而言,是基礎的、必要的、可行的。這些建議能夠得到切實的采納與(yu) 實行,是我們(men) 對乙未年的期望。


孔元2565年11月10日暨西曆2014年12月31日

伟德线上平台和中國儒教網聯合敬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