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吉照】精神侵略——《蔣廷黻回憶錄》劄記(一)

欄目:散思隨劄
發布時間:2014-11-03 20:15:52
標簽:
馬吉照

作者簡介:馬吉照,西曆1977年生,河北景縣人。網名“讀行客”,故寫(xie) 讀書(shu) 劄記於(yu) 心得文字前稱“客按”。西曆2009年畢業(ye) 於(yu) 首都師範大學古代文學專(zhuan) 業(ye) ,文學碩士。出版有《生隻南瓜給人看》(花山文藝出版社,2005年)、《河北唐詩地理研究》(河北大學出版社,2012)、《父母課:我國傳(chuan) 統家庭教育經典譯注大全》(合著,安徽人民出版社,2013)。近年由讀錢穆先生及業(ye) 師鄧小軍(jun) 先生等人著作而逐漸樹立儒家信仰,參與(yu) 河北省傳(chuan) 統文化教育學會(hui) ,創辦秦皇島職業(ye) 技術學院國學社。

 

 

 

精神侵略——《蔣廷黻回憶錄》劄記(一)

作者:馬吉照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首發

時間:甲午年閏九月初七

      西曆2014年10月30日

 

 

 

蔣廷黻和聞一多、潘光旦等人一樣少年時長期在教會(hui) 學校受教育,後來一度受洗成為(wei) 基督徒,但作為(wei) 中國人,他仍堅信中國傳(chuan) 統道德精神的高明(蔣廷黻:“第一、我認為(wei) 中國不會(hui) 變成一個(ge) 基督教國家。第二、我認為(wei) 中國道德精神價(jia) 值高於(yu) 西方。”)。中國人如何看到基督教在中國的存在?它到底是好東(dong) 西還是壞東(dong) 西,聖經所說的是真還是假?依蔣廷黻,基督教說到底就是一種精神傳(chuan) 統:

 

“大多數美國人都是基督徒,其所以如此,並非基於(yu) 邏輯上的理由,純粹是因為(wei) 他們(men) 的家庭和國家的傳(chuan) 統使然。為(wei) 求精神健康,每個(ge) 人都應該有某種程度的宗教信仰。任何破壞這種共同認識的企圖,都是一種精神上的損害。傳(chuan) 教可以視為(wei) 十足的精神侵略。”

 

這一段話把我們(men) 對基督教應持的態度說到家了,它隻是西方人的精神傳(chuan) 統而已。我在俄遇到美國來的後期聖徒教會(hui) (摩門教)的傳(chuan) 教士,依他們(men) 這個(ge) 派別,耶穌死後沒過多少年基督教的正根兒(er) 就到了美洲,什麽(me) 天主教、東(dong) 正教等後來發展的大教會(hui) 沒一個(ge) 真的,隻有他們(men) 美國這一支才是真的。我問那兩(liang) 個(ge) 年輕人是什麽(me) 時候相信的這些,他們(men) 都說是自小就信,因為(wei) 都是出生在摩門教的家庭。他們(men) 因為(wei) 生在那樣的傳(chuan) 統裏,所以幾乎生而信之,我因為(wei) 生活在中華的傳(chuan) 統裏,連基督教那些千百年來影響廣大的大教派都不信,當然壓根不相信他這個(ge) 別出心裁的美國版本——美國人真勇猛,經濟、政治、軍(jun) 事成了世界的No.1,連上帝的正根也要奪去自居!

 

後期聖徒教會(hui) 的傳(chuan) 教士因為(wei) 家庭的關(guan) 係生而虔信他們(men) 所持的小眾(zhong) 版本是基督教正宗,這是一個(ge) 典型例子,再次印證蔣廷黻在美國的觀感,美國人之所以大多數是基督徒,“並非基於(yu) 邏輯上的理由,純粹是因為(wei) 他們(men) 的家庭和國家的傳(chuan) 統使然。”其實,基督教和我們(men) 以儒家為(wei) 主流的中華傳(chuan) 統一樣,多年傳(chuan) 下來,其中有好也有壞,有真也有假(大概而言,教義(yi) 所教導的原則好的多,聖經所記載的史事假的多),他們(men) 在邏輯上還遠遠不及儒家的倫(lun) 理道德站得住腳,中國人如果放棄原有哦的儒釋道而改信基督教,既不是去假存真,也不是去惡從(cong) 善,而無非就是改變自己的傳(chuan) 統而已!傳(chuan) 教之所以可視為(wei) 精神侵略,亦正如後來另一位長期在美學習(xi) 生活過的中國人對基督新教的觀感:“他們(men) 覺得隻有他們(men) 找到了生命之真理,他們(men) 非叫你分享不可!所以,他們(men) 的傳(chuan) 教的衝(chong) 動特別強烈,非叫你信他的教,叫你讓他同化,否則覺得自己對不起真理,對不起上帝。在他們(men) 也許是一片好意,可是當他非叫你接受不可時,這就是一片壞意,不折不扣的“侵略”(顏元叔《親(qin) 美是中國的致命傷(shang) 》)。

 

基督教各派的傳(chuan) 教士在清末到民國年間的中國很活躍,做了很多事,讀當事人的回憶錄,很多人都受到教會(hui) 活動的影響或幫助。回顧這一段曆史,如果從(cong) 總體(ti) 評價(jia) 一下利弊,我感覺積極的成果很可能更大一些——既然傳(chuan) 教等於(yu) 精神侵略,我怎麽(me) 能認為(wei) 近代西方傳(chuan) 教士在中國的活動可能貢獻更大一些呢?我想,大概是因為(wei) 精神侵略不同於(yu) 軍(jun) 事侵略,精神文化領域的侵略隻能緩慢奏效,而且往往需要以友好態度甚至物質上的幫助來開道。從(cong) 清末到民國這段中國最困難的時期,的確很多中國人接受了教會(hui) 的友好幫助,可隻有少數人被他們(men) 同化到基督的名下,更多人是“買(mai) 櫝還珠”了。這是因為(wei) 很多中國人和蔣廷黻一樣心裏明白,我們(men) 有自己的傳(chuan) 統,自己的安神明珠,並且自信比外來的好。


責任編輯: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