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義堂】看孔府裏公爺小姐怎樣長大

欄目:散思隨劄
發布時間:2014-10-21 11:04:02
標簽:
楊義堂

楊義(yi) 堂,中國作家協會(hui) 會(hui) 員、曲阜師範大學兼職教授、濟寧市政協文史委副主任、出版長篇曆史小說《大孔府》《大運河》《北遊記:蘇祿王傳(chuan) 》,長篇報告文學《魯國春秋》《抗戰救護隊》《千古家訓》,儒學專(zhuan) 著《祭孔大典》《新鄉(xiang) 賢歸來》,歌曲《再出發》《我家住在運河邊》《孟子》《九龍山》《尼山情》等。獲得泰山文藝獎、山東(dong) 省文藝精品工程獎、喬(qiao) 羽文藝獎、日本孔子文學獎等。

 

 

看孔府裏公爺小姐怎樣長大

作者:楊義(yi) 堂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布

時間:甲午年九月廿八

           西曆2014年10月21日

 

 

 


 

末代衍聖公孔德成(右二)和大姐孔德齊(左一)、二姐孔德懋(左二)與(yu) 私塾教師王毓華在一起

 

曲阜孔府是孔子嫡係長孫的府第,前衙後宅,東(dong) 中西三路建築,九進院落。孔府的每一代主人稱為(wei) 衍聖公,明清時期為(wei) 正一品官員,上朝時身穿麟袍玉帶,列文武百官之首,地位十分顯赫。孔府裏的小姐們(men) 長大以後,也都嫁給皇親(qin) 國戚。可以說,孔府裏的公爺小姐都是銜著“金湯匙”出生的人。許多人都會(hui) 認為(wei) ,孔府裏的公爺小姐一定是錦衣玉食、養(yang) 尊處優(you) 、頤指氣使。其實不然,孔府對幼年時期的公爺和小姐們(men) 要求十分嚴(yan) 格,甚至還不如今天的孩子們(men) 成長的環境寬鬆,他們(men) 的日常生活是怎樣的呢?

 

先說吃飯,孔府的祭祀和宴席是極盡鋪張,祭祀是“必豐(feng) 必潔”,孔府菜有滿漢全席、燕窩魚翅、詩禮銀杏、紅燒肘子等,可謂琳琅滿目,色香味俱佳。但是,孔府平常的一日三餐卻是粗茶淡飯,小公爺、小姐和夫人在一桌,六個(ge) 普通的菜,加上鹹糊糊、煎餅、紅薯、鹹菜等。不許孩子們(men) 挑食,夾到什麽(me) 菜就是什麽(me) 菜,不許再放回去。末代衍聖公孔德成從(cong) 小愛喝一種用豆扁、菜葉熬的鹹糊糊,以至於(yu) 他長大後南下抗戰,在成都住了八年,回家後,張口就要喝鹹糊糊。

 

再說住宿。孔德成小時候跟嫡母陶氏住在一起,上學以後,就跟著私塾教師一起住在私塾裏,用的都是魯西南農(nong) 家鋪的藍底白花土布床單,被子是花布被麵。兩(liang) 個(ge) 小姐孔德齊、孔德懋住一間,也是十分簡樸的床鋪,也沒有玩具什麽(me) 的。遊客去孔府內(nei) 宅前堂樓參觀,還能夠看到當年的擺設。

 

孔府有專(zhuan) 門的成衣坊,專(zhuan) 門給孔府主人們(men) 做衣服,從(cong) 祭祀用的冠服,到日常生活的常服,從(cong) 夏天的長衫,到冬天的皮襖、大衣,應有盡有。但是,做出來以後卻不允許孩子們(men) 隨便穿,隻在過年和節日時才穿新衣服,過節之後就要脫下來。孔德成平常的衣服,從(cong) 小到大,就是兩(liang) 種,夏天長衫,冬天長袍,戴著一頂瓜皮帽,帽子上用珍珠縫著一個(ge) “壽”字。孔德成的兩(liang) 個(ge) 姐姐孔德齊、孔德懋隻穿藍布大褂子,黑布鞋,發型是大辮子紮紅頭繩,最時髦的就是從(cong) 濟南買(mai) 來的花洋布大褂了。有一年過完年了,要把新衣服脫下來,小姐妹倆(lia) 不願意脫,被大人批評,直到換上舊衣服才算完。

 

孔府的西路稱作西學,是私塾所在地。孔德成五歲時開始讀書(shu) ,兩(liang) 個(ge) 姐姐和府醫的兒(er) 子劉三元一起陪讀。孔府聘了四五位教師給他們(men) 教課,課程有四書(shu) 五經、書(shu) 法、古琴、珠算。民國以後興(xing) 讀“洋學”,孔府也從(cong) 北京請來了教師,教授數學、英語、地理等。孩子們(men) 每天早晨七點起來,到私塾裏背書(shu) ,上午、下午都有課,夏天的晚上可以到花園裏乘涼,冬天的晚上還要上燈學。無論寒暑,每天晚上都要寫(xie) 日記,孔府檔案中,還保留著孔德成姐弟幼年時候的日記。孔府私塾裏平時從(cong) 來沒有休息日。按照天幹計算日期,建、除、滿、平、定、執、成、收、破、危、開、閉,十天休息一天。但是,教師們(men) 往往不執行,經常加課。隻有在祭孔、清明節掃墓和過年的時候才可以不上課。孔德成的父親(qin) 死得早,作為(wei) 公爺,他要去會(hui) 見客人,每次會(hui) 見之後,必須馬上回來讀書(shu) 。近乎苛刻的教育,使每一代的衍聖公和小姐們(men) 都能熟讀經史子集,書(shu) 法、詩詞、繪畫也都十分出眾(zhong) 。孔德成7歲就能作詩,就有人來求字,後來研究周禮和青銅器,成為(wei) 台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和台北大學教授。

 

孔府裏的禮儀(yi) 規矩很多,稱作“禮門義(yi) 路家規矩”。孔府上下對幼年時代的公爺小姐要求很嚴(yan) ,特別是對小公爺,千方百計要把他培養(yang) 成“聖人”。過年過節,小公爺要跟著大人去磕頭,從(cong) 始祖孔子的塑像到父母一代的牌位,幾乎都要磕一遍,還要向近支府第的長輩去磕頭請安。就是孔府裏的仆人,小衍聖公也要尊稱“張媽”、“王媽”等。有一次,孔德成和府醫的兒(er) 子劉三元一塊玩打仗,不小心用小石頭把劉三元的頭打破了,嚇得孔德成躲了起來,女仆們(men) 就千方百計把他找到,讓他向小夥(huo) 伴道歉才算完事。在禮儀(yi) 規矩中長大的孔德成恪守道德和操守,抗戰前夕,日本特務馬場春吉來曲阜,找了很多的說客,爭(zheng) 取孔德成去日本,孔德成堅決(jue) 不去,並且拒絕與(yu) 日本人交往。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許多家長對孩子十分嬌貴,唯恐受到半點兒(er) 委屈。許多的“富二代”、“官二代”更是為(wei) 所欲為(wei) ,無法無天。看看過去孔府對公爺小姐是如何嚴(yan) 格要求的,應該能得到許多的啟示。


責任編輯:姚遠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