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習近平超常規紀念孔子,有何話外音?

欄目:快評熱議
發布時間:2014-09-25 11:27:34
標簽:


習(xi) 近平超常規紀念孔子,有何話外音?

作者:人民網

來源:人民網

時間:甲午年九月初二

           西曆2014年9月25日

 


 

 

文/黨(dang) 報評論君

 

9月24日,孔子2565年誕辰前夕,人民大會(hui) 堂。不少研究儒家的學者風塵仆仆趕來,找位置,落座,相互交流……

 

他們(men) 是來參加紀念孔子誕辰2565年國際學術研討會(hui) 暨國際儒學聯合會(hui) 第五屆會(hui) 員大會(hui) 的。直到主持人宣布議程,人們(men) 才驚奇地發現,大會(hui) 還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國家主席習(xi) 近平。

 

國家最高領導人出席孔子誕辰國際學術研討會(hui) ,並發表講話,尚屬首次。不久前,課本中拿掉古詩詞,習(xi) 近平批評為(wei) “去中國化”,而且在出訪的萬(wan) 米高空,還不忘重申把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不斷傳(chuan) 承下去。今天,習(xi) 近平高調紀念孔子誕辰,其實是再次為(wei) 傳(chuan) 統文化“撐腰”。為(wei) 何如此重視孔子、重視傳(chuan) 統?其中大有深意存焉。

 


 

(一)從(cong) 黨(dang) 情看,執政需要汲取傳(chuan) 統力量

 

事實上,弘揚傳(chuan) 統文化,早已是中央領導的共識。

 

最近,還有一個(ge) 中央領導出席過國際學術會(hui) 議。劉雲(yun) 山在今年七月出訪時,參加了在哥本哈根商學院舉(ju) 行的“歐洲學者眼中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研討會(hui) 。

 

在這個(ge) 研討會(hui) 上,對於(yu) 我們(men) 黨(dang) 為(wei) 什麽(me) 要弘揚傳(chuan) 統文化,他指出,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倡導的價(jia) 值觀、秉持的執政理念,與(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內(nei) 涵是一脈相承的。“我們(men) 黨(dang) 推進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實際上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yi) 與(yu) 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的有機融合。”

 

習(xi) 近平在今天的講話中更是指出:“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始終是中國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忠實繼承者和弘揚者,從(cong) 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men) 都注意汲取其中積極的養(yang) 分。”

 

理性地看待自己的傳(chuan) 統,既不否認過去,不做文化虛無主義(yi) 的信徒;也不回到過去,做文化複古主義(yi) 的“粉絲(si) ”,這才是一個(ge) 成熟的執政黨(dang) 應有的政治品格。馬克思主義(yi) 這棵大樹,終究還是要生長在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這片土壤之上的。否則,隻會(hui) 造成水土不服,成為(wei) 毛澤東(dong) 所批判的“本本主義(yi) ”和“教條主義(yi) ”。將馬克思主義(yi) 的基本原理和中國的具體(ti) 實踐結合起來,內(nei) 在就蘊含了將馬克思主義(yi) 和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結合起來。

 

而在世界文明長河中,隻有中國延續了大一統的兩(liang) 千年曆史,積累了豐(feng) 富的治國理政的經驗、教訓和資源。中國傳(chuan) 統文化對於(yu) 執政黨(dang) 而言,無疑是一塊“執政富礦”,值得執政者從(cong) 中汲取力量。習(xi) 近平認為(wei)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是中國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忠實繼承者和弘揚者”,正是基於(yu) 此考慮。

 

(二)從(cong) 國情看,治理需要文化支撐

 

我們(men) 還需要注意的是,習(xi) 近平是以國家主席身份出席本次大會(hui) 的,換言之,習(xi) 近平首先是站在國家的高度來闡述:一國該如何對待自己的傳(chuan) 統。如習(xi) 近平在講話中所言:“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傳(chuan) 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diu) 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

而這,也不是習(xi) 近平第一次表現他對孔子的“愛好”。我們(men) 應該還有印象:早在去年11月,習(xi) 近平來到曲阜孔府考察,並來到孔子研究院。桌子上擺放著展示100多本書(shu) 籍和刊物,他一本本饒有興(xing) 趣地翻看。看到《孔子家語通解》《論語詮解》兩(liang) 本書(shu) ,他拿起來翻閱,說:“這兩(liang) 本書(shu) 我要仔細看看。”

 


 

國無德不興(xing) ,人無德不立。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xing) 盛為(wei) 支撐的。當我們(men) 國家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物質水平不斷提高,道德卻不斷滑坡:社會(hui) 上,老人家跌倒了,路人卻在猶豫要不要扶;市場上,商品流通了,“地溝油”卻不斷侵蝕我們(men) 的餐桌;官場上,不少官員頂著“紅帽子”搞權錢交易、權權交易、權色交易。此種現象,不一而足。反觀於(yu) 此,民族複興(xing) 道路上,重建精神道統,迫不及待。

 

但曆史的創造,從(cong) 來不是“無中生有”;重建道統,首先需要回望曆史。習(xi) 近平要“仔細看看”有關(guan) 孔子的書(shu) ,深意正在於(yu) 此:實現民族複興(xing) 需要文化支撐。

 

不可否認,五千年曆史長河中,雖然巨浪淘沙,但不可避免有陳舊過時,甚至是文化糟粕。如何才能避免這些文化糟粕?無他,“古為(wei) 今用、推陳出新”。應該是有所鑒別的對待、有所鑒別的繼承,而不是“一股腦兒(er) 都拿到今天來照套照用”,不是回到過去,厚古薄今、以古非今。

 

(三)從(cong) 世情看,和平需要東(dong) 方智慧

 

習(xi) 近平在講話中講了這麽(me) 一個(ge) 故事,今年3月,他訪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大樓前石碑上有這麽(me) 一句話:“戰爭(zheng) 起源於(yu) 人之思想,故務需於(yu) 人之思想中築起保衛和平之屏障。”

關(guan) 於(yu) 思想,還有另外一個(ge) 故事,1988年,75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巴黎集會(hui) ,呼籲全世界:“人類如果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就必須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裏汲取智慧。”

 


 

為(wei) 什麽(me) 要回到孔子那裏汲取智慧?

 

如習(xi) 近平所言,中華民族曆來是一個(ge) 愛好和平的民族,愛好和平在儒家思想中也有很深的淵源。比如“協和萬(wan) 邦”“親(qin) 望親(qin) 好,鄰望鄰好”“國雖大,好戰必亡”等。習(xi) 近平近日在印度訪問時,即引用俗語“鄰居好,賽金寶”談中印關(guan) 係。而中國近代以來所經曆的種種苦難,也讓中國更能體(ti) 會(hui) 和平的來之不易。

 

以儒家為(wei) 核心的中華文明正視文明的多樣性,不是以一個(ge) 文明消滅另一個(ge) 文明,不是消除文明之間的差異,而是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鑒而豐(feng) 富。曆史上,魏晉時期,佛教東(dong) 傳(chuan) ,吸收了不少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實現了佛教的中國化;宋明時期,儒家吸收佛教思想,形成了宋明理學。中外的曆史反複證明,“任何想用強製手段來解決(jue) 文明差異的做法都不會(hui) 成功”。

 

思想的力量不在於(yu) 造成“文明衝(chong) 突”,而在於(yu) 讓人們(men) 找到不同價(jia) 值之間的最大公約數,實現文明之間的“永久和平”。當“西方中心主義(yi) ”“曆史終結論”席卷世界,在各地造成種種流血和衝(chong) 突,染紅了世界版圖之時,儒家“以和為(wei) 貴”的思想尤為(wei) 可貴,儒家的世界意義(yi) 也就凸現了出來。


責任編輯:姚遠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