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薛超作者簡介:薛超,男,西曆一九八四年生於(yu) 重慶,陝西韓城人,法學學士。現居重慶。 |
對習(xi) 近平主席9月24日孔子誕辰暨國際儒聯大會(hui) 講話的簡評
作者:薛超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布
時間:甲午年九月初一
西曆2014年9月24日
習(xi) 近平主席9月24日上午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hui) 暨國際儒學聯合會(hui) 第五屆會(hui) 員大會(hui) 開幕會(hui) 的講話,在當天下午便經新華社授權全文播發。雖然此前已經有官方通稿對相關(guan) 內(nei) 容進行了報道,但在沒有見到講話全文前,還是不敢妄自評論。如今講稿既出,大可收拾好各自情緒,心平氣和將關(guan) 注焦點回歸到文辭本身上。
首先要說,本次講話選擇的場合和主題很妙。國家儒學聯合會(hui) 的會(hui) 議,已經屬於(yu) 外事活動,以國家主席身份出席,完全匹配《憲法》賦予的職責要求。既然是國際會(hui) 議,那麽(me) 選擇世界和平與(yu) 發展作為(wei) 主題,不僅(jin) 切合時代普世訴求,多少還應了當下國際格局又一次動蕩不安的景象。而講話的第一部分也是如是處理的——通過儒家思想中的仁和觀闡述中國的外事理念,並以中國近現代的挨打解放史點一下“中國夢”的題,有利於(yu) 接下來深入闡述一番對作為(wei) 中華文明和中國傳(chuan) 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儒家思想。
第二部分前半部分對儒家思想的曆史發展的梳理,早已不見過去機械唯物論的定式束縛,在主流認知範式下對儒家在中國曆史發展中的特色做出了解析。值得注意的是,講話也沒有疏漏其他思想學說,但儒家思想的長期主導是無法被忽略的。同時,強調順應時代發展更新,以及經世致用原則,更是寄予了儒家思想在當今應該在國家治理和社會(hui) 個(ge) 人教化上發揮有效作用的期望。後半部分雖然是希望通過中國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為(wei) 解決(jue) 世界難題做出貢獻,然而先後列舉(ju) 的十四個(ge) “關(guan) 於(yu) ”,還是著重於(yu) 國家政治、社會(hui) 風俗和個(ge) 人道德的“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的落實。說到底“打鐵還要自身硬”,若是中國人自己都弄不明白清楚這一切,又怎麽(me) 能給外人解釋清楚甚至做出努力?
第三部分談到了處理對待不同文明,以及在傳(chuan) 統與(yu) 現實文化之間應具有的基本立場和態度。這既是語於(yu) “外”,也是言於(yu) “內(nei) ”——前者是要對自身文化觀和價(jia) 值觀的堅守與(yu) 對他國他民族文明的包容理解,後者則是要解決(jue) 如何正確看待和維係自身文化觀和價(jia) 值觀。講話中強調,丟(diu) 掉了自身文明特別是思想文化,就會(hui) 失魂落魄無法站立。辨別姹紫嫣紅不是分出高低優(you) 劣,對一邊倒和原教旨兩(liang) 種極端都不靠攏,那就要在以我為(wei) 主的同時,“取長補短、擇善而從(cong) ”,“去粗取精、去偽(wei) 存真”。而傳(chuan) 統文化要在現實中起到服務效果,則需要國人在知行體(ti) 用中“古為(wei) 今用、推陳出新”,在“以古鑒今”中實現“創造性轉化”和“轉造型發展”。其實,上述概念在習(xi) 近平主席的講話中並不陌生:去年11月26日考察曲阜孔府和孔子研究院,以及今年2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關(guan) 於(yu) 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的第十三次集體(ti) 學習(xi) ,都已經先後進行了詳盡闡述。
第四部分是對儒家思想為(wei) 主導的傳(chuan) 統文化的定位,與(yu) 習(xi) 近平主席今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的講話互為(wei) 呼應,“已經成為(wei) 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有別於(yu) 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同時,對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在中國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應起到的作用,講話否決(jue) 了曆史虛無主義(yi) 和文化虛無主義(yi) 的幹擾,而立足於(yu) 在“從(cong) 孔夫子到孫中山”的道路上“忠實”地“繼承”和“弘揚”。要忠實繼承和弘揚,就必須通過實幹,在各項領域貫徹到位、落實到位。“一分部署,九分落實”,這需要各個(ge) 行業(ye) 和各條戰線的有識之士,在細致入微中認識和了解傳(chuan) 統文化的麵貌,在腳踏實地中踐行和發揚傳(chuan) 統文化的價(jia) 值。
作為(wei) 紀念孔子誕辰和祝賀國際儒聯會(hui) 員大會(hui) 的歡迎辭,習(xi) 近平主席的講話既始終牢牢貫穿大會(hui) 活動主題,也融匯貫通了此前闡述的一係列治國理政理念,是在傳(chuan) 統文化認識和運用問題上又一重要表述。
責任編輯:姚遠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