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笑非】關於讀經教育

欄目:少兒讀經
發布時間:2014-09-17 23:09:34
標簽:
吳笑非

作者簡介:吳飛,字笑非,號太常、經禮堂,男,辛酉年(西曆1981年)生,山東(dong) 濟南人。業(ye) 鄭學,尊周書(shu) 院(網站)、道裏書(shu) 院(網站)管理員。出版有《漢學讀本》(知識產(chan) 權出版社2017年4月)《禮學拾級》(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2月)。


關(guan) 於(yu) 讀經教育

作者:吳笑非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布

           原載於(yu)  豆瓣網

時間:甲午年八月廿四

           西曆2014年9月17日

 

 

一、私塾的價(jia) 值或必然 

 

1、小班教育。學堂不大,人數不多,這是必須肯定的好的教育。學堂可能出問題,就如幼兒(er) 園可能出問題,但必須看到,大多數學堂由於(yu) 地小人少,可以有效避免許多大型中學尤其寄宿中學的嚴(yan) 重問題。家長把孩子送到私塾或書(shu) 院,對十多歲孩子而言,至少是放心的,至少孩子不會(hui) 學壞。固然,孩子可能受到某些宗教的引誘,但一般來說,總比受到更常見的引誘要安全。某些人反對私塾,抓私塾小辮子,問題是你們(men) 能讓中學乃至貴族學校更讓人放心嗎?這不僅(jin) 僅(jin) 是理念問題,而是地理人口決(jue) 定的。或者也可以說,如果認同體(ti) 製或某種舶來品的人也能辦地小人少的小班教學,那也許讀經教育真的就失去意義(yi) 了。這也可以認為(wei) 是私塾教育的改革方向,多元化一些,可以有更多的立足不同理念從(cong) 而也誠實點的小班教育出現。當然,我個(ge) 人首先希望更儒家或儒教的私塾出現。且我深信自由主義(yi) 者們(men) 搞搞教育才能提高自我修養(yang) 。 

 

2、對家長的教育。一般私塾會(hui) 做,固然由於(yu) 宗教情緒,這或許會(hui) 墮落為(wei) 灌輸。但至少私塾指明了可能性,即為(wei) 人父母者也有受教育的意願,教子之道也必須學習(xi) 。推廣些,就是教化的可能,以私塾社學為(wei) 中心的鄉(xiang) 黨(dang) 廂坊教化,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是人類的天性。對於(yu) 儒生而言,就算為(wei) 了教化,也要辦學。以學校為(wei) 基礎的教化才是可靠的教化。固然我也見識過私塾人士由於(yu) 宗教性偏執而失敗的鄉(xiang) 村教化。 

 

二、私塾或書(shu) 院教育的問題 

 

1、背誦是依賴重複的,則雖背過許多書(shu) ,為(wei) 了不遺忘,仍然要定期複習(xi) ,付出許多精力。這個(ge) 精力值不值得付出,或付出是否緊要,自然見仁見智,但至少是個(ge) 毅力的考驗。一般讀經學校,乃至體(ti) 製學校、父母祖父母,今日基本沒有毅力方麵的教育,則學生如何自己摸索並掙紮出毅力,且還是用到定期溫書(shu) 上,這是一個(ge) 問題。而結果,就是讀經少年的經典使用(僅(jin) 指你說了他能想起來自己學過)能力,其實很難跟上老師的要求。 

 

2、讀經教育的理念是儲(chu) 備了,將來自然可以理解。是否必然不好說,但這種理解是有問題的。如果沒有閱讀古注的訓練,沒有五經的涉獵和性理學(或讖緯)的熏陶,沒有自覺的而有係統的理學或漢學的訓練,則其學習(xi) 是沒有係統性的。沒有理論體(ti) 係的自發理解,隻能叫做心得。心得可以用來激勵學習(xi) 興(xing) 趣,也可以用來交往朋友。但如果隻有心得,而始終不能立本體(ti) ,則或者降格為(wei) 心靈雞湯,或者助長自以為(wei) 是。總之,心得可以作為(wei) 輔助,是花絮,但不是本體(ti) 。 

 

3、學生反映,讀經教育的知識麵有限,甚至不如體(ti) 製內(nei) 。作為(wei) 改良,不妨相互借鑒,即把體(ti) 製教材中我們(men) 不必排斥的內(nei) 容整合起來作為(wei) 閱讀材料,我們(men) 可以接受的內(nei) 容要求背誦。因此,學生可以保留學籍,每年仍回去考試一次,私塾聘請專(zhuan) 家做好考前輔導即可,兩(liang) 不耽誤。大家都明白,體(ti) 製學校對教材的學習(xi) 是人為(wei) 誇大的,越到重要考試,其實越與(yu) 教材無關(guan) 。所以從(cong) 考試學上來說,對知識點進行重編,進行有計劃的考前訓練,製定可行的兩(liang) 不耽誤策略,是有益於(yu) 學生的。比如為(wei) 了學籍每學期參加期末考試,及格即可,因為(wei) 這些考試更具體(ti) (教材相關(guan) ),私塾沒必要要求太高。而對於(yu) 高考之類重點考試,則通過考前補習(xi) 班的方式,要求獲得優(you) 良成績。私塾+考試,本來便是古代讀書(shu) 人的生活方式。且後者可以強化知識點,引導學生有策略有取捨有張弛地應對挑戰。

 

4、背誦不等於(yu) 讀書(shu) ,能背未必有閱讀習(xi) 慣和理解能力。如果學堂對背誦要求過度,而把其他個(ge) 人時間都予壓縮的話,或者進行了某種宗教性灌輸,則學生可能會(hui) 產(chan) 生反對讀書(shu) 反對知識排斥理解的觀念。須知,背誦給予的是特定文本,可能背誦者本身並不能轉化為(wei) 知識,所以即便背過,仍不能取代閱讀。且閱讀能力不僅(jin) 是接觸新知識從(cong) 而發揮潛能的能力,同時理解作者原意並思考作者的理路,而不是自我陶醉在心得之中,也是人與(yu) 人溝通能力的訓練。

 

5、缺少自我空間。由於(yu) 地小和寄宿,學生沒有自己的固定場所,最甚連固定的課桌、碗筷都沒有,這會(hui) 影響學生穩定性的形成,也會(hui) 造成責任心的缺失(學校可以有公共財產(chan) ,可以鼓勵學生公用學習(xi) 用品,但如果責任不明確,不能落實獎懲,就非常麻煩)。另外,如果學校沒有幾位出色學生的引領,則過分狎暱的生活會(hui) 障礙學生自主性,從(cong) 而自我判斷力的形成。無論如何學生更傾(qing) 向於(yu) 和同齡人相處,更喜歡玩而不是背誦,所以如果沒幾個(ge) 帶頭學習(xi) 的學生作為(wei) 中堅,則老師即便再嚴(yan) 厲,學生仍是整天玩鬧,無從(cong) 懂得自己的本分。現在學校一般也不談交友,私塾好說的是自修,且不說獨學無友是先賢所譏,交友是人的本能,而沒有自我定位的交友就會(hui) 變成隨大溜,玩鬧也不是交友。 

 

6、交友,離群索居,子夏所愧。但即便私塾書(shu) 院談論交友,但往往並沒有對教師交友的要求或指導。私塾雖號稱傳(chuan) 統,但年節談不上各自回家祭祖,也沒有同事朋友聚餐,則給學生展示的世界,充其量是到時候搞搞活動而已。由於(yu) 過度的流動性,以及工作壓力(整天陪孩子),以及某些宗教影響,私塾教師們(men) 相互交流並不多,私塾校長能夠像某些企業(ye) 領導一般定期聚餐培養(yang) 團體(ti) 的也極少。或者,他們(men) 以為(wei) 開會(hui) 就夠了,或者他們(men) 認為(wei) 整天在一起也就很了解了,這都是敷衍塞責。固然某些私塾會(hui) 為(wei) 了留住老師,而希望私塾裏締結姻緣,但這種交往或牽線搭橋和交友是兩(liang) 碼事。 

 

7、私塾校長、教師、家長往往有宗教傾(qing) 向,好些的是人比較達觀或其情懷比較平和。這有客觀原因,因為(wei) 如果不是有信仰的父母,肯定要求學生拿文憑。

 

三、某些不靠譜的指責 

 

1、某些人擔憂學生偏科或至少說理工科不行。首先教育都是要有所輕重的,與(yu) 其處處風光點漲點知識,不如在某方麵樹立優(you) 勢。且學生離開私塾是十五歲,或十八歲,即便是二十歲,也仍是青年,如果私塾能夠給他閱讀和學習(xi) 的能力,那誰也擋不住他去轉行。至於(yu) 一般學校,坦率說他們(men) 給的理工科能力,也太粗淺了,所以自上世紀末大學就擴招了。而有趣的是大學教育恰恰是偏科的,幾年下來文科生基本忘光了理科內(nei) 容。所以擔憂偏科的應當去大學呼籲,畢竟一般私塾提供的畢業(ye) 生都在十五歲以下。 

 

2、有人說國學要通小學,要如何如何。首先私塾負擔的是蒙學,蒙學有蒙學的道義(yi) 。其次以書(shu) 院而言,學問有各自的要求,學清學的當然要通說文了,學鄭學的為(wei) 什麼不用鄭學自己的訓詁?若是學理學,則性命之學,義(yi) 利之辨,遠過於(yu) 字義(yi) 取捨。且現在大學生也不過找本古漢語詞典解釋古籍,對中學生何必太甚? 

 

3、有人擔心不適應社會(hui) 。答:很遺憾,私塾內(nei) 也是一個(ge) 社會(hui) 。除非教師真的很用心很有本事,否則學生的稟賦基本是沒有改變的,或者說,他的狀態還是依賴父母。其實許多孩子教好了,是因為(wei) 本來好教,我不認為(wei) 是私塾之功,也沒必要貪墨其父母之榮耀。不過同樣,某些孩子很難教,那氣質也是父母的。私塾再怎麼說都是理論,本質上我們(men) 隻能給一點點知識,給學生某種習(xi) 慣,且不論這習(xi) 慣是否能延續到外邊。隨著歲月流逝,讀過的文本會(hui) 逐漸淡忘,隻留下少數尚被出發的知識點,和在曾經的經歷中得到的感受。如果他曾因某種激勵或督促而發現自己能夠讀懂文本,並覺得讀書(shu) 可以有樂(le) 趣,那就是成功的教育了。


責任編輯: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