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久皓】國學與當代大學生成長

欄目:青春儒學
發布時間:2014-07-15 18:26:16
標簽:


國學與(yu) 當代大學生成長

來源:新浪博客

作者:金久皓

時間:2009年10月06日

 

時間總是過的很快,從(cong) 北京大學到複旦大學,從(cong) 廈門大學到武漢大學,再到華中科技大學,不知不覺“國學係列講座”今天來到華中師範大學時已經進行到很多集了,今天要演講的標題是《國學與(yu) 當代大學生成長》,歡迎各位的繼續參與(yu) 。

2009年,有關(guan) 媒體(ti) 發表了一篇《女大學生求職受挫自辦私塾教國學》的新聞,我們(men) 先來分享與(yu) 分析一下:



“農(nong) 耕有序,春播夏長,秋收冬藏,穀滿糧倉(cang) ......”楊家坪一小區住戶內(nei) 傳(chuan) 出朗朗的讀書(shu) 聲,一群小孩在23歲女孩劉小靈的帶領下,正在頌讀新版千字文。 劉小靈是剛剛畢業(ye) 的應屆大學生,求職失敗後,自己創辦一家私塾專(zhuan) 門教授小孩學習(xi) 國學。


    求職受挫辦私塾


“現在很多家長都越來越重視孩子的傳(chuan) 統教育,這是一個(ge) 契機。”說起創業(ye) 前景,劉小靈顯得非常自信。劉小靈是河北大學2006級教育專(zhuan) 業(ye) 應屆畢業(ye) 生,今年4月,就業(ye) 屢屢受挫的她決(jue) 定自己創業(ye) 。在了解到國學正成為(wei) 教育熱門後,她決(jue) 定創辦國韻頌讀班,教授重慶小孩國學,讓他們(men) 從(cong) 小接觸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精髓。隨後劉小靈製作了調查表,在楊家坪周圍的小區開展市場調查,結果絕大多數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受到傳(chuan) 統的國韻教育。6月,她向親(qin) 戚借來5萬(wan) 元,再次來到重慶開始籌辦私塾。


    開學迎來30學生


她在楊家坪租下了一間100多平方米的房子作教室,自己規劃專(zhuan) 修方案,請人將教室裝修好。“那段時間是這輩子最忙也最充實的時候,裝修、辦證,還要招生。”劉小靈說。 辛苦的付出,為(wei) 劉小靈贏得了回報。教室裝修好了,兩(liang) 名老師也到位了。8月,自己的私塾開課了,當時一下來了30多人。後來學生越來越多,她又將教室搬到了一小區內(nei) 。目前,她已經開了三個(ge) 班,學生主要是3~8歲的小孩,主要學習(xi) 《三字經》、《千字文》,以及劉小靈改編的一些國學頌讀材料。


    私塾中間掛孔子畫像


在劉小靈的私塾,一幅巨大的孔子畫像掛在正中。“應該讓學生從(cong) 小知道我們(men) 傳(chuan) 統教育的根源。” 劉小靈告訴記者,其實教授國學最好是中文專(zhuan) 業(ye) 的大學生,但他們(men) 跟小孩不易親(qin) 近,所以她挑選了有豐(feng) 富經驗的幼兒(er) 教師,“她們(men) 的中文功底都不錯。”她強調,這些老師上崗前經過專(zhuan) 業(ye) 啟蒙國學培訓。 為(wei) 了讓孩子們(men) 在接受國學教育時不完全複古,劉小靈將古典啟蒙教材和現代社會(hui) 結合起來。以古典的語句傳(chuan) 達當今的禮儀(yi) 和知識,比如在千字文中的:“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寒來暑往,秋收冬藏”就被改為(wei) :“農(nong) 耕有序,春播夏長,秋收冬藏,穀滿糧倉(cang) ”淺顯易懂,而且易於(yu) 理解記憶。 7歲的華華說:“開始不懂,老師講了就知道是什麽(me) 意思了。”一位李姓家長稱,孩子回來後,除了會(hui) 背誦外,還能說出是什麽(me) 意思。“這些語句成雙成對的,娃兒(er) 很容易記住。”另一位家長說。劉小靈說,用白話講解,用駢文記頌,是她教育的主要方式。 


    專(zhuan) 家:傳(chuan) 統文化成就產(chan) 業(ye) 發展


一位教育專(zhuan) 家認為(wei) ,隨著國民的文化水平的提高,人們(men) 對傳(chuan) 統文化越來越重視,催生出了很多與(yu) 傳(chuan) 統文化相關(guan) 的產(chan) 業(ye) ,甚至很多店麵的裝修都搞得很古典。在教育方麵,古典音樂(le) 、古典頌讀已經開辦了很多培訓學習(xi) 班,傳(chuan) 統教育正在朝產(chan) 業(ye) 化方向發展,前景看好。


那麽(me) 這個(ge) 新聞給你的啟示是什麽(me) 呢?我想與(yu) 各位在座的大學生朋友互動一下,請幾位同學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女大學生求職受挫自辦私塾教國學》給了你什麽(me) 樣的啟示?



(互動,內(nei) 容略)



好,感謝各位的分享。我來總結一下:心理學家把大學生涯分為(wei) 入學適應、穩定發展和就業(ye) 準備三個(ge) 階段,在每個(ge) 特定階段努力充分地認識自我,了解社會(hui) ,用積極的態度應對周圍的環境,適應環境是心理健康的一項重要指標,在遭遇不良環境的時候,能夠主動地行為(wei) 解決(jue) ,而不是消極地抱怨,就在成長中又向前了一步。劉小靈在這個(ge) 過程中她學會(hui) 了積極主動地成長,依靠自己的力量尋求發展契機,這是值得稱讚的。


光明日報曾經發表過一篇時評評論國學對當代大學生成長的影響,我覺得是有道理的。正確引導大學生主動接觸、了解國學,其有價(jia) 值的部分對學生的思想意識、價(jia) 值觀念、行為(wei) 模式都能產(chan) 生積極影響,也有利於(yu) 消解市場經濟某些經濟原則帶來的負麵效應。

在人生態度上,司馬遷那種逆境奮發的精神,蘇東(dong) 坡豪放達觀的胸懷,張衡、徐霞客那種對真理的執著熱愛,孟子的“吾善養(yang) 浩然之氣”,均是一種健康的精神境界。對待自然、命運上,荀子“製天命而用之”的“天人交相勝”,王夫之的“相天”、“造命”說,無不包含著人定勝天的思想光輝。在對待個(ge) 體(ti) 生命的權利和自由上,《古詩十九首》和阮籍《詠懷詩》對人生意義(yi) 的關(guan) 注,《世說新語》中對個(ge) 人價(jia) 值的肯定,《紅樓夢》中賈寶玉、林黛玉對自由愛情的熱烈追求,都為(wei) 中國傳(chuan) 統思想文化注入了一股新鮮的血液。


中國人崇尚天倫(lun) ,“獨在異鄉(xiang) 為(wei) 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qin)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很大程度上溫暖著我們(men) 的人生,支持著我們(men) 戰勝各種困難。“鳥獸(shou) 不可與(yu) 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而誰與(yu)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中國人熱愛現實,關(guan) 心現實,很大程度克服了各種虛無主義(yi) 思想對人心靈的浸染,能把人們(men) 的注意力吸引到建設現實生活上。“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麵對生活中種種挑戰,中國人並不屈服,而始終保持一種信心、鬥誌,一種不屈不撓的精神。“仁者愛人”,中國人常常講究道德,以友善態度看人、待人,這對於(yu) 社會(hui) 秩序的優(you) 化和構建和諧社會(hui) 的作用是積極的。


在對待個(ge) 人和民族、國家利益上,“與(yu) 利國家,而不為(wei) 身謀”均是很高尚的精神境界。在義(yi) 利取向上,“見義(yi) 忘利,見危授命”、“臨(lin) 財毋苟得,臨(lin) 難毋苟免”。對拜金主義(yi) 、金錢至上,一切向錢看等思想的侵蝕,其抗擊力閃著道德的光輝。在修身方麵,《國語》中的“從(cong) 善如登,從(cong) 惡如崩”、老子的“自勝者強”,無一不是良言警訓。在咄咄逼人的自由泛濫讓責任感處處失守的今天,白居易的“百姓多憂無可救,一身獨暖亦何情”、顧亭林的“天下興(xing) 亡,匹夫有責”何啻於(yu) 一記警鍾?在見義(yi) 勇為(wei) 精神缺失、誠實守信品德失落的時下,“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wei) 輕”的千金一諾,令我們(men) 汗顏。


中國傳(chuan) 統文化在其漫長的形成過程中,當然也不可避免地帶有落後性,在許多方麵存在著薄弱之處,對這些消極文化現象,我們(men) 慣常的做法是避而不談、違莫如深。其實,躲是躲不開的,還不如正視它、走近它、反觀它,反倒可使之作為(wei) 反麵教材,有催人警省,策人深思之效。我們(men) 應在引領學生了解、認識這些消極文化現象的同時,促其克服消極效應、影響。中國傳(chuan) 統文化中“唯古是法”、“唯古是崇”的認知價(jia) 值取向、因循保守的心理、“守一”、“忌諱”的慣性會(hui) 阻礙學生創新意識、進取精神的形成。崇尚中庸的信條又會(hui) 直接影響學生競爭(zheng) 觀念的形成。“別尊卑,明貴賤”的等級觀念、忠孝文化及封建綱常等倫(lun) 理道德會(hui) 阻礙學生民主意識、民主作風的形成。傳(chuan) 統文化中的“官本位”文化,把官僚作為(wei) 整個(ge) 社會(hui) 的核心階層,這些必然會(hui) 導致推崇“人治”,忽略“法治”,排斥民主的後果,這當然會(hui) 影響現在的許多學生影響人們(men) 去對體(ti) 製、製度作根本的改革,從(cong) 而很容易使改革流於(yu) 空話……


新的時代,我們(men) 需要建設新的文化和新的人文精神體(ti) 係,以使人們(men) 更趨於(yu) 高尚,生活有更高的境界,也進而推動我們(men) 民族的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但中國新文化的建設,正如人們(men) 常說,必須堅持繼承、吸收、創新。繼承是必要的,這主要是傳(chuan) 統文化中如前所述有許多有價(jia) 值的東(dong) 西,反映了事物本質和規律,或反映了中國人民在改造自然和社會(hui) 中的一些高尚品質,是應繼承的。當然我們(men) 反對無限拔高。中國傳(chuan) 統文化是在特定時期形成的,必定有其時代局限性,任何誇大其詞,都是錯誤的。在如何繼承上麵,也即如何實現中國傳(chuan) 統文化與(yu) 新文明、新文化、新人文精神體(ti) 係的對接上,魯迅先生在《拿來主義(yi) 》中其實早有精辟之論,首先,“我們(men) 要不管三七二十一,拿來!”先有繼承,然後才能有批判、吸收及吸收後的創新。中國獨特的社會(hui) 曆史條件使中國傳(chuan) 統文化同樣具有鮮明的雙重性格。中國傳(chuan) 統文化是一個(ge) 精華與(yu) 糟粕、積極因素同消極因素並存的兩(liang) 麵體(ti) 。而且,中國傳(chuan) 統文化中的積極、消極因素並不是涇渭分明的。它們(men) 往往渾然一體(ti) 、相互交織,而且往往從(cong) 一個(ge) 方麵看是精華,從(cong) 另一方麵看又是糟粕,這種複雜情況就要求我們(men) 必須審慎地對待傳(chuan) 統文化的影響。這就需要我們(men) 高校傳(chuan) 統文化教育要盡可能地通過係統學習(xi) 、了解和研究傳(chuan) 統文化的方式進行有意識的滲透,以突出其目的性和傾(qing) 向性,增強其積極影響的效應。在高校點亮傳(chuan) 統文化教育之燈,高揚起人文大纛,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必可一改高校大學生人文精神缺失、淡化和滑坡的現實,也必將有利於(yu) 民族文化的整理、挖掘、振興(xing) !


好,由於(yu) 時間關(guan) 係,“國學係列講座”之《國學與(yu) 當代大學生成長》到此結束。

 

責任編輯:姚遠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