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韜晦】香港困局,如何解救?

欄目:中國統一暨台灣、香港問題、諫議策論
發布時間:2014-06-05 23:28:10
標簽:
霍韜晦

霍韜晦,男,西曆一九四〇年生於(yu) 海南,廣東(dong) 廣州人。一九五七年年赴香港,一九六四年起隨唐君毅修學,一九六六年畢業(ye) 於(yu) 香港新亞(ya) 書(shu) 院研究所。一九六九年赴日本大穀大學修讀博士課程。曾在香港中文大學教授中西哲學、佛學超過二十年。一九八二年創立法住學會(hui) ,一九八七年創立法住文化書(shu) 院。現任香港東(dong) 方人文學院院長、新加坡東(dong) 亞(ya) 人文研究所所長、新加坡東(dong) 亞(ya) 人文研究所所長。

  

 

 


香港困局,如何解救?

作者:霍韜晦(香港)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布

時間:甲午年五月初七

      西曆201464

 

 

 

香港,回歸十七年,為(wei) 甚麽(me) 每況愈下? 競爭(zheng) 力、居民平均收入、住屋環境、機場、港口、甚至大學,在全球排名都持續下降,全部均被競爭(zheng) 對手新加坡超過。誠然,排名並非最重要,但若全部下跌,則是危機訊號,代表香港全線動搖,不隻影響香港聲譽,對中國更是沉重打擊。

 

香港可以複製嗎?

 

猶記當年,回歸之初,許多人都擔心香港能否保持繁榮?但中國官員發出豪言壯語,說:「英國人能,中國人為(wei) 甚麽(me) 不能?」又說要在全國各地多造若幹個(ge) 香港。現在看起來,空言沒有兌(dui) 現,香港反而變成燙手山芋。

 

沒有治港人才,管治班子一屆不如一屆。麵對危機,政府一籌莫展。市民失望之餘(yu) ,就會(hui) 以行動來宣泄不滿,難怪香港成為(wei) 示威之都。你可以說這是政客挑撥,乘亂(luan) 取利;或有境外勢力在幕後操縱,目的就是搞臭香港。但自己沒有能力化解,長期陷於(yu) 被動,拿不出有效辦法,坐看危城,則是政府最大的失策。

 

如今,香港的政黨(dang) 政治一片混亂(luan) ,不斷爭(zheng) 吵,不斷內(nei) 耗,不斷分化,不斷製造矛盾,不斷拋出新議題,結果正經的事沒有做,實事沒有做,長遠發展的藍圖沒有做,香港和中國、世界的關(guan) 係沒有理順,教育趕不上,前景看不清,年青一代覺得沒有希望……這樣下去怎麽(me) 辦呢?香港經濟目前隻靠金融和地產(chan) 支撐,但事實上,西方的金融製度已經瀕臨(lin) 崩潰,量寬政策隻能止渴一時,經濟問題並未解決(jue) ;香港地產(chan) 表麵興(xing) 旺,實際上已至盡頭。夕陽餘(yu) 暉,還能多久?

 

文化斷裂,曆史失憶 

 

在這樣的情形之下,最可怕的是人心。由於(yu) 長期文化教育、道德教育的缺失,功利主義(yi) 一枝獨秀,使香港人都變得非常功利,又受西方自由主義(yi) 人權、民主觀念的影響,使個(ge) 人選擇合理化,甚至神聖化,將之奉為(wei) 至高無上的價(jia) 值,而不知這是西方為(wei) 維護其資本主義(yi) 而發展出來的一套話語,在政客的宣傳(chuan) 之下我們(men) 逐漸失去了深入其中和辨別其利害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我們(men) 和傳(chuan) 統切割,失去了傳(chuan) 統的滋潤。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香港人雖然生活困苦,難民眾(zhong) 多,但大家都能發揮互助互愛的精神,相濡以沫,一起拚搏。所謂塞拉利昂下,尚有珍惜,尚有溫暖。但現在呢?所有這些傳(chuan) 統的價(jia) 值觀念,已被譏為(wei) 老套,人人都為(wei) 了自己利益,而不惜撕裂親(qin) 情、人情、友情、愛情,何況國家、民族、曆史、文化之情?現在的香港青年,根本不知曆史文化為(wei) 何物?何況孔子、曆代聖賢?根據最近浸會(hui) 大學的一項調查,探討香港市民的身份認同,結果隻有四成市民承認自己是中國人,但在學生群中,卻沒有一人肯承認。這說明甚麽(me) ?說明香港人的心靈與(yu) 中國距離之遠。香港是香港,中國是中國,為(wei) 甚麽(me) 要關(guan) 心中國呢?不如退回來關(guan) 心自己好了。這是典型的犬儒心態,不但狹隘,而且畏縮,心靈閉鎖,難怪最近香港人還為(wei) 應否愛國而爭(zheng) 吵。

 

回顧曆史,香港人從(cong) 來愛國。自殖民地時代始,即有革命誌士在此奮鬥、犧牲,如孫中山、楊衢雲(yun) 、謝纘泰、陳少白……香港商人李紀堂、李煜堂等亦大力捐資支援。此後每當國難,香港人必以行動表態:革命、抗日、集會(hui) 、賑災、救援……從(cong) 不後人。香港和中國根本就是血脈相連,從(cong) 未有人懷疑過自己的身份,為(wei) 甚麽(me) 現在要和中國切割呢?

 

愛國是愛我們(men) 的文化、我們(men) 的曆史,尊敬前賢的無私風範,繼承他們(men) 的付出和貢獻,明白古人之心,振奮自己之心。我相信為(wei) 政者亦如是,他們(men) 的初衷也是愛國,隻是立場不同,所以承擔有別。在中國的曆史長河中,無數起伏、無數災難、無數考驗,總有人前仆後繼。為(wei) 甚麽(me) ?因為(wei) 我們(men) 有前賢教導的「浩然之氣」,通過立誌,通過性情,通過覺醒,通過行動而有所奮發。孟子所謂「集義(yi) 所生」,生命便會(hui) 愈來愈堅強,而不會(hui) 找借口退縮。

 

回到今日,批評香港政府的聲音很多,批評中國現狀不合理的話語很多,批評「基本法」不完善、「一國兩(liang) 製」理念矛盾、缺少操作方案的意見也很多,但若知這些都是中國經曆百年屈辱,再重新站起來的一段過程,就知道有些代價(jia) 必須償(chang) 付。鄧小平說,「摸著石頭過河」,可見當時心中沒有底。開放改革是大勢所趨,是曆史的必然,但具體(ti) 方案就在「摸」。鄧小平的態度非常務實,所以今天的中國政府也會(hui) 很小心。香港人應該本著過去的愛國精神,與(yu) 中國同赴二十一世紀的新戰場;發揮前沿作用,不要再被西方的舊帝國圍困。 

 

心不定,便會(hui) 隨風幡轉動

 

我們(men) 並非鼓吹與(yu) 西方對立,更非主張中國霸權,而是在我們(men) 回到世界舞台的時候,我們(men) 先要知道自己的使命,不亢不卑,這樣才能站穩,並贏得別人的尊重。

 

要做到這一步,我們(men) 就要知道自己是誰?在國際的博奕中,一方麵務實,一方麵顯示胸襟氣象。在舉(ju) 世人性醜(chou) 陋、道德敗壞的時候,中國若能率先複興(xing) 中國孔子的人文主義(yi) 、性情文化,以對照西方的人文主義(yi) 的頹敗,必然是曆史之偉(wei) 業(ye) ,人類的自救之道。

 

香港人,能參與(yu) 這一偉(wei) 業(ye) 嗎?放下成見,深入中國文化的內(nei) 核和發展過程,知道當前危機的來龍去脈,才能走出困局,知道我們(men) 該站在哪裏,也才能發現更高和更該為(wei) 的價(jia) 值,走出困局,有所承擔。

 

人生苦短,意義(yi) 難知。在作出抉擇之前,不妨先讀書(shu) ,先好好研究。若心不定,便會(hui) 隨風幡轉動。

 


 

責任編輯:葛燦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