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杜吹劍作者簡介:任重,曾用網名“讀書(shu) 吹劍”,筆名杜吹劍,伟德线上平台創辦人暨主編。 |
習(xi) 近平為(wei) 何牽手儒家?
作者:杜吹劍(首都師範大學儒教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
來源:南華早報中文網(香港)
時間:2014年5月26日
(照片背景:新華網北京5月4日電 據新華社“新華視點”微博報道,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北大人文學苑,87歲的著名哲學家湯一介從(cong) 研究室走出來歡迎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快步迎上去同湯教授親(qin) 切握手。在湯教授研究室裏,總書(shu) 記同他促膝交談,了解《儒藏》編纂情況,讚揚他為(wei)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繼承、發展、創新作出了很大貢獻。)
繼參觀儒家聖地曲阜孔府之後,在今年“五四”當天,習(xi) 近平來到五四運動的發源地北京大學,特地看望了哲學係老教授、中華孔子學會(hui) 會(hui) 長湯一介,並詢問湯一介主持的大型文化叢(cong) 書(shu) 《儒藏》編撰進展情況。據官方正式報道,習(xi) 近平同湯一介“促膝談心”,並配發了習(xi) 近平牽手湯一介的照片。
之後不久,天安門廣場電子大屏幕又打出“仁愛、民本、誠信、正義(yi) 、和合、大同”標語,內(nei) 容全是儒家價(jia) 值觀。習(xi) 近平上任以來,對中國文化“親(qin) 近”舉(ju) 動頻頻,令人矚目。
在去年8月19日召開的全國宣傳(chuan) 思想工作會(hui) 議上,習(xi) 近平就提出了“講清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要求。去年12月和今年2月,中央政治局先後舉(ju) 辦主題為(wei)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培育和弘揚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弘揚中華傳(chuan) 統美德”集體(ti) 學習(xi) ,習(xi) 近平提出“努力實現中華傳(chuan) 統美德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培育和弘揚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皆是具有突破性的理論闡述。
尤其引發高度關(guan) 注的是,今年3月至4月,習(xi) 近平訪問荷蘭(lan) 、法國、德國、比利時等歐洲四國,大談特談中國文化,引經據典,旁征博引,並且身著“中華立領”參加國宴,以實際行動彰顯其所極力宣揚的文化自信。
在5月4日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hui) 上,習(xi) 近平高調推崇中國傳(chuan) 統文化,對“五四精神”所標榜的民主、科學,以及對馬克思主義(yi) 一帶而過、不費口舌,但卻對儒家經典語句信手拈來、如數家珍。
在5月15日中國國際友好大會(hui) 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hui) 成立60周年紀念活動上的講話,習(xi) 近平更進一步提出“中華文化崇尚和諧,中國‘和’文化源遠流長,蘊涵著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協和萬(wan) 邦的國際觀、和而不同的社會(hui) 觀、人心和善的道德觀”,其中全是儒家核心觀點。
分析習(xi) 近平上任以來的講話,其特點越來越明顯,即對原有的意識形態很少提及,但念念不忘“中華民族的偉(wei) 大複興(xing) ”之“中國夢”,著力擺脫意識形態束縛,從(cong) 更高層麵上追求文明複興(xing) 。其對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的論述,思想資源主要來自中國傳(chuan) 統的儒家思想,以至於(yu) 有學者認為(wei) “他比多數儒家學者(包括湯一介、餘(yu) 英時)更有儒味”(餘(yu) 東(dong) 海)。
“大陸新儒家”代表性人物秋風敏銳觀察到,在“8•19講話”中,習(xi) 近平論述了中華傳(chuan) 統文化與(yu) 中國將要走的政治道路之間的關(guan) 係:“每個(ge) 國家和民族的曆史傳(chuan) 統、文化積澱、基本國情不同,其發展道路必然有著自己的特色。”在習(xi) 近平這裏,曆史傳(chuan) 統、文化積澱成為(wei) 政治選擇的決(jue) 定性因素。這種理念的轉變,以“打到孔家店”起家的執政黨(dang) ,從(cong) 未有過,可謂一百八十度大轉彎。
那麽(me) ,習(xi) 近平及其代表的執政黨(dang) ,為(wei) 何要做出這種選擇和轉變?當代儒家另一重鎮康曉光,對此做出了理論闡釋。康曉光最近發表了題為(wei) 《大轉軌——全球化時代的國家轉軌理論及中華民族複興(xing) 戰略》的文章,提出了一種與(yu) 經典馬克思主義(yi) 、激進自由主義(yi) 、新權威主義(yi) 等理論不同的當代中國發展理論——大轉軌理論。
與(yu) 眾(zhong) 不同的是,康曉光認為(wei) 繼經濟轉型之後,第二步是文化轉型,而不是新權威主義(yi) 預言的政治轉型。該階段權威主義(yi) 政體(ti) 仍有存在的合法性,其條件是必須繼續鞏固和完善市場經濟製度,但更加重要的是必須積極推動以儒家文化複興(xing) 為(wei) 核心的文化建設,直至儒家文化掌握文化領導權。
康曉光判斷,當下中國處於(yu) 國家轉軌的第二階段,在這一階段,以複興(xing) 傳(chuan) 統文化為(wei) 使命的權威主義(yi) 政府具有政治合法性,這一權威主義(yi) 政府的核心曆史使命是建立儒家文化領導權,為(wei) 建立儒家憲政創造經濟和文化條件。
基於(yu) 此,康曉光認為(wei) ,與(yu) 各派民間勢力的主張相比,當政者的主張和作為(wei) 更為(wei) 周全,也更為(wei) 符合大轉軌理論的階段性要求,其作為(wei) 庶幾可謂“基本恰當”。
無論是習(xi) 近平牽手儒家,或是儒家與(yu) 執政黨(dang) 握手言和,任何理論解釋和價(jia) 值批判,都必須立足中國當代曆史發展過程和當下現實情景。眾(zhong) 所周知,上世紀八十年代朝野皆有改革共識,但進入九十年代,思想界開始分裂,而且裂痕越來越大,現在,應是再次尋找共識的時候了。中國文化傳(chuan) 統,既是各派共識的最大公約數,也是各派的共同思想底座。
當下中國,右派優(you) 於(yu) 求民主、法治、人權,弊於(yu) 美化西方、妖魔傳(chuan) 統、抹黑政府;左派優(you) 於(yu) 求平等、民生、強國,弊於(yu) 倡階級鬥爭(zheng) 、崇馬、拜毛。兩(liang) 派中皆大有偏執者,政治認同難一致,較古之中國士大夫群體(ti) 及今之西方精英群體(ti) 相差甚遠。
相較於(yu) 左右兩(liang) 派,儒家可謂走“第三條道路”的中間改良派,不希望中國發生顛覆性革命,認為(wei) 於(yu) 國於(yu) 民皆不利,前蘇聯解體(ti) 後俄羅斯現今仍被西方擠壓,中亞(ya) 北非諸國顏色革命後陷入動亂(luan) ,殷鑒不遠。
故此,習(xi) 近平及其代表的執政黨(dang) 向中國傳(chuan) 統回歸,絕非出於(yu) 個(ge) 人好惡和一時的權宜之計,而是迫於(yu) 形勢發展。在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文化多元化的世界背景下,文化既是民族複興(xing) 的標識,也是政治合法性的主要來源。
以儒家為(wei) 主流的中華文化,具有深厚的曆史文化土壤,在反思現代性、重建民族主體(ti) 性上,是重塑國族、實現國家認同的重要資源,也是以“文化中國”推進台海兩(liang) 岸統一的需要。就曆史大時段來看,民國可類比春秋戰國,共和國可類比秦漢。
當局既不是如批評者所謂的一無是處,但亦不是自詡的完美無缺,而是深藏危機。執政黨(dang) 若能順勢而為(wei) ,效漢武帝複古更化、撥亂(luan) 反正,複歸中華道統,施行儒家憲政,既可保證國家成功轉型,亦可再建千秋偉(wei) 業(ye) 。
發表於(yu) 2014年5月26日南華早報中文網(香港)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