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儒生書係作者簡介:儒生書(shu) 係由伟德线上平台出品,主要包括大陸新儒家文叢(cong) 、《儒生》集刊、“儒生文叢(cong) ”、中國儒學年度熱點係列叢(cong) 書(shu) 。 |
一、“儒生文叢(cong) ”編輯宗旨
“儒生文叢(cong) ”是連續出版的思想文化類叢(cong) 書(shu) ,秉持儒家立場,堅持民間性、思想性、公益性,以弘揚儒學、提攜後學為(wei) 目標,旨在促進各界對儒家的全麵了解,推動中國學術繁榮、文化發展、社會(hui) 進步、民族複興(xing) 。
二、“儒生文叢(cong) ”現實意義(yi)
“儒生文叢(cong) ”的征稿對象廣泛,既包括自覺認同儒家的學術研究者,又包括主動弘揚儒學的社會(hui) 實踐者。在內(nei) 容上注重學術性與(yu) 社會(hui) 性相結合,要有擔當意識、價(jia) 值關(guan) 切和文化情懷。既收編學術研究專(zhuan) 著,也收編各界同道的弘道文集
(一)從(cong) 儒家內(nei) 部視角弘揚儒學,擴大影響。當前學術界關(guan) 於(yu) 儒學研究的論著和刊物雖然甚多,但絕大部分都是從(cong) 外部視角切入,將儒學視為(wei) 一個(ge) 與(yu) 當下社會(hui) 無關(guan) 、與(yu) 自己生命無涉的純學術研究對象,將其古董化、博物館化。而來自各方對儒家的批評,大多仍然囿於(yu) 五四以來的舊有觀點,要麽(me) 是以指桑罵槐的策略“荊軻刺孔”,要麽(me) 是出於(yu) 無知和偏見上綱上線。有鑒於(yu) 此,以叢(cong) 書(shu) 的形式出版一批自覺認同儒家思想或以儒家自居的民間儒生、儒林新秀的研究專(zhuan) 著和論文集,集中推出,既會(hui) 形成規模效應,也是從(cong) 內(nei) 部視角對當代大陸儒家的學術思想和活動主動向世人的自我說明,以促進各界對儒學的全麵了解,積極參與(yu) 思想文化建設。
(二)提攜後學,培養(yang) 人才,凝聚力量。相比較而言,儒家在當前中國的思想文化領域仍然處於(yu) 弱勢,人才缺乏,力量分散。叢(cong) 書(shu) 作者主要定位在民間儒生和青年學者,選擇標準一是自覺認同儒家,有明確的身份意識,二是有一定的儒學研究成果,三是關(guan) 注社會(hui) 現實問題,有擔當意識和社會(hui) 責任感。希望能夠以叢(cong) 書(shu) 為(wei) 平台,提攜和培養(yang) 一批青年學者,並不斷吸引更多的後學加入。
(三)集體(ti) 亮相,形成群體(ti) 規模效應。“儒生文叢(cong) ”是中國大陸(內(nei) 地)儒家學者的第一次集體(ti) 公開出版學術著作,意義(yi) 不同尋常。叢(cong) 書(shu) 名為(wei) “儒生文叢(cong) ”,突出立場,向外界宣示儒家在當代中國的重新出現、存在和崛起,並強化“儒”的身份意識。當前國家正大力弘揚傳(chuan) 統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小康社會(hui) 、和諧社會(hui) 、以人為(wei) 本等概念均來自儒家思想。為(wei) 提高國家軟實力,政府開始弘揚國學和儒學,並在海外大力開辦孔子學院。在這種背景下,我們(men) 從(cong) 儒家立場和內(nei) 部視角策劃出版此叢(cong) 書(shu) ,其所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yi) 和社會(hui) 效益,定將隨著時間推移而日益顯現。
三、“儒生文叢(cong) ”編輯團隊
“儒生文叢(cong) ”由蔣慶、陳明、康曉光、餘(yu) 東(dong) 海、姚中秋(秋風)五位當代儒家代表性學者任學術委員,任重為(wei) 主編。
任重,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博士。現任首都師範大學儒教文化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創辦並主編《儒家郵報》(電子刊物)和伟德线上平台。
四、前期情況和反響
“儒生文叢(cong) ”第一輯(三冊(ce) )、第二輯(七冊(ce) )已經先後於(yu) 2012年、2013年由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出版。詳見https://www.biodynamic-foods.com/article/id/3773/
“儒生文叢(cong) ”出版以來,受到各界的高度關(guan) 注和好評,被認為(wei) 是“儒家思想在當代中國思想場域登場的標誌”,是“一個(ge) 重要的思想史事件”,“‘儒生文叢(cong) ’展示了‘儒生’這一儒家群體(ti) 在中國消失一百年後的第一次重現。”《博覽群書(shu) 》雜誌2013年第2期發表了王正撰寫(xie) 的書(shu) 評《遊魂的複歸——“儒生文叢(cong) ”第一輯讀後》。北京晨報2012年11月06日發表了專(zhuan) 訪《“儒生文叢(cong) ”在京出版,記錄近10年儒家複興(xing) 之路》。2012年、2013年,先後在北京舉(ju) 辦了“儒生重現之文化、曆史意義(yi) 暨‘儒生文叢(cong) ’出版座談會(hui) ”和“儒家與(yu) 當代中國思想之創生暨‘儒生文叢(cong) ’第二輯出版座談會(hui) ”,引發極大反響。
五、主編聯係方式
任重電子郵件:rujiarz@126.com
附錄:
“儒生文叢(cong) ”第一輯書(shu) 目(三冊(ce) ):
1.《儒學複興(xing) ——繼絕與(yu) 再生》,任重、劉明主編
2.《儒教重建——主張與(yu) 回應》,任重、劉明主編
3.《儒家回歸——建言與(yu) 聲辯》,任重、劉明主編
第一輯簡介、總序、目錄及跋:https://www.biodynamic-foods.com/article/id/2945
1.《儒家憲政主義(yi) 傳(chuan) 統》(姚中秋著)
2.《儒家文化實踐史(先秦部分)》(餘(yu) 東(dong) 海著)
3.《追望儒風》(米灣著)
4.《赫日自當中:一個(ge) 儒生的時代悲情》(張晚林著)
5.《“親(qin) 親(qin) 相隱”問題研究及其他》(林桂榛著)
6.《閑先賢之道》(陳喬(qiao) 見著)
7.《政治儒學評論集》(任重主編)
“儒生文叢(cong) ”第三輯書(shu) 目(十冊(ce) )
1.《一體(ti) 微行:知止堂義(yi) 學五周年回眸》,胡暉瑩著,2015年5月
2.《先秦儒家工夫論研究》,王正著,2015年8月
3. 《孔孟仁學論綱》,萬(wan) 光軍(jun) 著,2016年3月
4.《月窟居筆記》,範必萱著,2016年5月
5.《天下歸仁:方以智易學思想研究》,劉偉(wei) (劉百淞)著,2016年8月
6.《從(cong) 祠廟到孔教》,陳彥軍(jun) 著,2016年9月
7.《經世三論》,齊義(yi) 虎著,2016年9月
8.《漢學讀本》,吳飛(吳笑非)著,2017年4月
9.《守望精神家園》,周北辰著,2017年10月
10.《仁本主義(yi) 論集》,餘(yu) 東(dong) 海著,2018年7月
“儒生文叢(cong) ”總序
儒生者,信奉儒家價(jia) 值之讀書(shu) 人也。“儒生文叢(cong) ”者,儒家讀書(shu) 人之心聲見於(yu) 言說者也。近世以降,斯文掃地;禮崩樂(le) 壞,學絕道喪(sang) 。國人等儒學於(yu) 土苴,士夫視孔道為(wei) 寇仇,遂使五千年堯舜故國不複有儒家讀書(shu) 人,億(yi) 萬(wan) 萬(wan) 中華神胄不複有儒生也!然則,所謂儒生者,儒家價(jia) 值之擔當者也;儒家價(jia) 值者,神州中國之托命者也;中國不複有儒生,是儒家價(jia) 值無擔當,中國之命無所托也。悲乎!中國五千年之大變局,未有甚於(yu) 中國之無儒生也!中國之無儒生,非特儒家價(jia) 值無擔當,且中國國性不複存;中國國性不複存,中國淪為(wei) 非驢非馬之國矣;中國淪為(wei) 非驢非馬之國,中國之慧命又何所寄乎!嗚呼,痛矣!寅恪翁之言也!
所幸天運往還,儒道再興(xing) ,儒生之見於(yu) 神州大地,數十載於(yu) 茲(zi) 矣。今日中國文化之複興(xing) ,端賴今日儒生之努力,而儒家價(jia) 值之擔當與(yu) 夫中國慧命之所托,亦端賴今日儒生之興(xing) 起也。歸來乎,儒生!未來中國之所望也!
“儒生文叢(cong) ”主編任重君,儒生也。傾(qing) 一己之力,編輯“儒生文叢(cong) ”,欲使國人知曉數十年來儒家回歸、儒教重建與(yu) 儒學複興(xing) 之曆程,進而欲使今日之中國知曉當今儒生之心聲。故“儒生文叢(cong) ”之刊出,不特有助於(yu) 中國文化之複興(xing) ,於(yu) 當今中國之世道人心,亦大有補益也。
壬辰夏,餘(yu) 山居,任重君索序於(yu) 餘(yu) ,餘(yu) 樂(le) 為(wei) 之序雲(yun) 。
盤山叟蔣慶序於(yu) 龍場陽明精舍俟聖園之無悶居
“儒生文叢(cong) ”稿約
【出版目的】弘揚儒學,提攜後學,促進各界對儒家的全麵了解,推動中國學術繁榮、文化發展、社會(hui) 進步、民族複興(xing) 。
【征稿對象】自覺認同儒家的學術研究者,主動弘揚儒學的社會(hui) 實踐者。
【內(nei) 容要求】學術性與(yu) 社會(hui) 性相結合,要有擔當意識、價(jia) 值關(guan) 切和文化情懷。既收編學術研究專(zhuan) 著,也收編各界同道的弘道文集。學術論文要言之成理,文化評論要立場明確,經驗總結要詳實嚴(yan) 謹,詩文隨筆要有儒家趣味。
【投稿程序】請作者投稿至主編電子郵箱(rujiarz@126.com)。主編初審後交“儒生文叢(cong) ”學術委員會(hui) 審議。若學術委員會(hui) 審議通過,則列入下一輯出版計劃。
【學術委員】蔣慶 陳明 康曉光 餘(yu) 東(dong) 海 秋風
“儒生文叢(cong) ”主編任重 敬告
【上一篇】【推薦】《儒家郵報》簡介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