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國大陸儒門大事記〔孔子2564年暨耶穌2013年〕 - 伟德平台体育

2013中國大陸儒門大事記〔孔子2564年暨耶穌2013年〕

欄目:年度大事記暨十大熱點
發布時間:2014-03-04 14:01:07
標簽:儒門大事記
伟德线上平台

伟德线上平台創辦於(yu) 西元二〇〇八年,以承續儒家文明、推動中華複興(xing) 為(wei) 己任,堅持儒家立場、民間身份、公益性質,以“立場明、水準高、信息新”為(wei) 工作標準,重點發布當代儒家的最新国际1946伟德成果、社會(hui) 熱點評論及民間社會(hui) 實踐信息,努力打通學術與(yu) 社會(hui) 之間的隔閡。編發《儒家郵報》(電子),主持出版儒生係列圖書(shu) ,組織、支持開展各種思想文化活動。



中國大陸儒門大事記

〔孔子2564年暨耶穌2013年〕


【編者按去年,我們(men) 開始組編儒門年度大事記,獲得儒門同道和各界朋友的支持和好評。今年,由薛超主筆編寫(xie) 初稿,在公開征求意見的基礎上,由任重統稿並最終定之。本年度大事記所提及之,僅(jin) 僅(jin) 是編者對中國大陸(內(nei) 地)各地的儒家活動公開報道力度較大者之選錄,或有遺漏,在所難免。現予公布,以饗需者。——《儒家郵報》暨儒家中國網站編輯部】


一月



【第三屆儒家文化修身營舉(ju) 行】11日至3日,由弘道基金、弘道書(shu) 院主辦,繼光書(shu) 院(北京懷柔)、儒士社協辦的儒家文化修身營義(yi) 理班暨第三屆儒家文化修身營在北京懷柔繼光書(shu) 院舉(ju) 行。此次活動以“重新認識儒家”為(wei) 主題,對中國曆史(曆史觀)、天下(世界觀)、三綱(價(jia) 值觀)、宗族社會(hui) 及儒家公民觀(社會(hui) )、儒家憲政及民本與(yu) 民主(國家)和義(yi) 利之辯(經濟模式)等方麵進行了重新理解。本次活動共集結修身營學員和義(yi) 工共70人,來自四川、湖南、江西、浙江、湖北、河北、山西、山東(dong) 、北京、天津、黑龍江等11個(ge) 省市。隨後的19日至21日,廣州儒家文化修身營在廣州黃石中學開幕,通過義(yi) 理講解,正本清源,通過禮樂(le) 體(ti) 驗,演示儒門莊嚴(yan) ,引起當地媒體(ti) 的廣泛關(guan) 注。(薛超)

【“儒家思想與(yu) 當代中國文化建設”國際學術研討會(hui) 在深圳舉(ju) 行】該活動由深圳大學主辦、深圳大學國學研究所承辦、深圳市宣傳(chuan) 文化事業(ye) 發展專(zhuan) 項基金資助舉(ju) 辦,於(yu) 119日至20日在深圳大學舉(ju) 行。來自國內(nei) 外高校和研究機構的近130名儒學研究者,就“儒家思想與(yu) 中國社會(hui) 的變遷”、“東(dong) 亞(ya) 現代化進程中的儒學”、“儒學的當下境遇和未來發展”、“當代都市化生活中的儒學”、“儒家經典與(yu) 現代生活”等議題展開了討論。其中,儒家的核心價(jia) 值、儒學與(yu) 當代社會(hui) 的關(guan) 係、儒學的發展路徑等話題,尤其是如何將儒家思想融入當代中國的文化建設贏得了大會(hui) 最多的關(guan) 注。(薛超)

【《經學研究》第一輯出版】該書(shu) 由幹春鬆、陳壁生主編,以“經學的新開展”為(wei) 主題,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該書(shu) 認為(wei) ,傳(chuan) 統思想資源最重要的就是經學資源,進一步強調經學研究,是這個(ge) 時代學術研究最為(wei) 迫切的任務。通過重新開啟經學研究,是反思今天學科建製的不足,為(wei) 分裂的學科尋找共同的靈魂;是接續華夏二千年來文明的主流,為(wei) 往聖先賢的學問探求現代轉化的方式;是重新回到什麽(me) 是政治,什麽(me) 是好的生活方式等人類永恒麵對的根本性問題的關(guan) 切,為(wei) 生活方式的構建尋找新資源,為(wei) 國族的未來探索新方向。經學的重新開展,意味著重回古典,再造文明。(薛超)

【貴州大學中國文化書(shu) 院成立十周年暨學術研討結集《螢火集》出版】該書(shu) 由巴蜀出版社出版,集結了為(wei) 慶祝貴州大學中國文化書(shu) 院成立十周年而舉(ju) 行的“中國文化的繼承、發展與(yu) 開新”國際學術研討會(hui) (該活動於(yu) 2012118日至10日在貴州大學舉(ju) 行,主要就中國文化的開拓與(yu) 創新、清水江文書(shu) 、儒學對中華文化曆史之影響等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的傳(chuan) 承與(yu) 開新進行了研討,出席會(hui) 議的正式代表約80人,提交論文60餘(yu) 篇)的紀念文章與(yu) 學術論文。貴州大學中國文化書(shu) 院成立十年來,先後創辦《陽明學刊》和《人文世界》兩(liang) 大刊物,出版學術文庫叢(cong) 書(shu) 一套。(薛超)

【鄧洪波編著《中國書(shu) 院史(增訂版)》出版】該書(shu) 由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分書(shu) 院的起源與(yu) 初期形態、書(shu) 院教育功能的彰顯、書(shu) 院製度的確立、書(shu) 院的推廣與(yu) 官學化、書(shu) 院的繁榮與(yu) 輝煌、書(shu) 院的普及與(yu) 流變、餘(yu) 論等七章,附有分布圖、統計表、插圖,全麵、係統地探討了中國書(shu) 院自唐初至清末1200餘(yu) 年的發展曆程。該書(shu) 以曆代書(shu) 院發展為(wei) 主線,強調文化性、階段性的書(shu) 院特點,並注意各個(ge) 時期典型書(shu) 院對中國教育、文化、學術、出版、藏書(shu) 、倫(lun) 常觀念、思維習(xi) 慣、民俗風情、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麵的貢獻。(薛超)

【束景南著《陽明佚文輯考編年》出版】該書(shu) 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作者十餘(yu) 年來一直致力於(yu) 王陽明佚文的輯佚和考訂工作,從(cong) 方誌、石刻、碑拓等材料中,輯出了大量的佚文佚詩,對這些佚文佚詩的真偽(wei) 和創作時間做了嚴(yan) 密的考證。全書(shu) 共收錄王陽明詩文四百餘(yu) 首(篇),可分為(wei) 三類:一類是對《王陽明全集》中部分詩文文字收錄不全、斷句標點問題較多的詩文的考訂和編年;一類是對永富青地、錢明、計文淵等學者輯佚成果的考訂和編年;占書(shu) 稿絕大部分篇幅的是作者新發現的陽明佚文佚詩的考訂與(yu) 編年。(薛超)

【鄧艾民注《傳(chuan) 習(xi) 錄注疏》出版】該書(shu) 30年來首次在大陸問世(此前曾於(yu) 2000年在台灣出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鄧著的特色在於(yu) 將《傳(chuan) 習(xi) 錄》與(yu) 《陽明全書(shu) 》作了嚴(yan) 密的對照比勘,同時將《傳(chuan) 習(xi) 錄》上中下三卷打通,對其中互有思想關(guan) 聯的條目作了統一之觀察和考辨,這就為(wei) 從(cong) 整體(ti) 上把握陽明思想提供了極大方便;其視野從(cong) 陽明學擴展到陽明後學,通過對王門各主要弟子著作及其思想的了解,進而觀察王門弟子對《傳(chuan) 習(xi) 錄》有何評論或新的闡發,由此向人們(men) “立體(ti) ”地展示出陽明學的思想展開之進程。(薛超)

【郭齊勇著《熊十力傳(chuan) 論》修訂版出版】該書(shu) 由中國社會(hui) 科學出版社出版,是作者1994年舊著《天地間一個(ge) 讀書(shu) 人:熊十力傳(chuan) 》的修訂新版本。此次修訂,增補了一些內(nei) 容與(yu) 章節,重新訂正了傳(chuan) 主的有關(guan) 史實,每章每節都有變動,又一一核對了引文,並據《熊十力全集》標明了新的卷冊(ce) 頁碼,以便讀者全麵準確地了解熊十力先生其人與(yu) 思想。(胡治洪)

【羅新慧著《曾子研究》出版】該書(shu) 由商務印書(shu) 館出版,是關(guan) 於(yu) 春秋戰國時期思想家曾子的專(zhuan) 著。該書(shu) 對曾子生活的時代進行了描述,對他生活時代的士和儒士進行了論述,並對曾子的家世和生平進行了考證;對曾子的著作、曾子的理想人格和修養(yang) 方法、曾子對於(yu) 儒家倫(lun) 理思想的發展、曾子關(guan) 於(yu) 孝的理論和社會(hui) 意義(yi) 、曾子的陰陽學說及其與(yu) 《易傳(chuan) 》的關(guan) 係等內(nei) 容進行了研究。同時還附錄了作者對於(yu) 《大戴禮記》“曾子”十篇的注釋。(薛超)

【現存明代四版本《孔子聖跡圖》集結問世】由安徽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曆代繪刻本名著新編》,以《孔子聖跡圖》和《孔子聖跡圖傳(chuan) 》集結出版了現存的明代四版本《孔子聖跡圖》——張楷本、木雕本、彩繪本和仇十洲文徵明版。《孔子聖跡圖》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反映人物事跡較全、具有完整故事情節的連環圖畫,圖文並茂、繪製精細、形象傳(chuan) 神,對孔子的生平事跡進行了具體(ti) 描繪,是一部形象化的孔子編年史,是我國文化藝術寶庫中的珍貴遺產(chan) ,具有較高的曆史價(jia) 值、審美價(jia) 值和收藏價(jia) 值。(薛超)

【《讀經》雜誌實體(ti) 出版】該雜誌是以“讀經教育”為(wei) 主題的專(zhuan) 向型公益性原創雜誌,旨在傳(chuan) 播讀經理念,分享讀經故事,解決(jue) 讀經問題。自2013年開始,應廣大讀者和讀經界同仁需求,除免費電子版之外,增印紙質實體(ti) 刊物,以利於(yu) 線下推廣、傳(chuan) 閱和收藏。(薛超)

二月

【《孔子與(yu) 道》短劇引發儒耶爭(zheng) 議】1月底,耶教學者石衡潭編寫(xie) 《孔子與(yu) 道》劇本,把耶穌塑造成孔子所追慕的王者,而孔子則是一個(ge) 無緣見到真正的王者、真正的道最終遺憾而死的慕道者,引起傳(chuan) 統文化研究者的不滿與(yu) 駁斥,從(cong) 而激起“新中國以來第一次儒耶對話或衝(chong) 突”。有評論稱,事件表麵看是因對孔子形象的不同理解引發,但反映出的問題則是中國文化如何麵對外來文化的挑戰。“儒耶對話(衝(chong) 突)”遂變隱為(wei) 顯,成為(wei) 一個(ge) 具有相當社會(hui) 基礎,至少在中國思想界引起強烈興(xing) 趣的話題——其表麵是兩(liang) 種文化、信仰的交流與(yu) 碰撞,但其最終指向則是對未來中國文化、信仰的主導地位的競爭(zheng) 。(薛超)

【章太炎先生講習(xi) 《尚書(shu) 》遺稿出版】該書(shu) 以《太炎先生尚書(shu) 說》為(wei) 名由中華書(shu) 局出版,最初名為(wei) 《章氏尚書(shu) 學》。《尚書(shu) 》是章太炎先生晚年在“章氏國學講習(xi) 會(hui) ” 生前完整地講授完畢的最後一本書(shu) ,由弟子諸祖耿先生記錄並整理成文,分為(wei) 《尚書(shu) 故言》、《尚書(shu) 略說》、《書(shu) 序》、《尚書(shu) 二十九篇全文講義(yi) 》四個(ge) 部分,並有四個(ge) 附錄。該書(shu) 是研究章太炎先生學術思想的重要新資料。(薛超)

【鮑鵬山著《孔子傳(chuan) 》出版】該書(shu) 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是作者繼《風流去》、百家講壇講授《孔子是怎樣煉成的》後第三次麵向孔子。該書(shu) 簡明扼要,風格平實,對孔子生平的敘述,抓大放小,重點突出,短小精微,為(wei) 讀者梳理了孔子一生的重要事件和人生際遇,並發掘其思想深度,澄清近百年來對孔子無數的“曲解”和“誤解”,在闡發孔子思想之於(yu) 現代意義(yi) 的同時,也力求告訴讀者,思想的更大價(jia) 值,在於(yu) 判斷是非。(薛超)

【費穆編導《孔夫子》修複“回歸”】1940年由“電影詩人”費穆編劇並導演的愛國主題影片《孔夫子》,經香港電影資料館的重新整理修複得以重見天日。電影《孔夫子》拍攝於(yu) 抗戰時期,是一部借春秋時期魯國抵禦齊國侵略的曆史背景來直抒抗戰情懷的愛國影片,期間僅(jin) 短暫公映,隨之膠片便不知去向,直至十多年前才在香港被發現,同時還重新發掘出一批劇組的原始劇照。(薛超)

【“鄉(xiang) 村儒學講堂”開講】該講堂由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與(yu) 泗水尼山聖源書(shu) 院聯合舉(ju) 辦,旨在以十八大精神為(wei) 指導,弘揚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從(cong) 傳(chuan) 統文化中汲取營養(yang) ,促進鄉(xiang) 村精神文明建設,提升鄉(xiang) 村道德水平,建設和諧鄉(xiang) 村。學習(xi) 主體(ti) 以廣大農(nong) 民兄弟為(wei) 對象,有計劃有步驟地普及推廣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科技知識,先行試點,由點到麵,為(wei) 新農(nong) 村建設助一臂之力。據悉,該講堂每月舉(ju) 辦二至三次,通過對村民的宣講和互動,普及和踐行傳(chuan) 統文化,在孔子故鄉(xiang) 建設儒家文化示範區。(薛超)

三月

【“劉靜窗青年教師獎”暨“王蘊聰紀念獎學金”第四屆頒獎】36日,由劉述先先生以其私人積蓄在武漢大學孔子與(yu) 儒學研究中心設立的“劉靜窗青年教師獎”和“王蘊聰紀念獎學金”第四屆頒獎儀(yi) 式在武漢大學哲學學院舉(ju) 行。武漢大學哲學博士、西南政法大學哲學係副教授周恩榮以論文《論牟宗三“超越的自由主義(yi) ”——牟宗三哲學思想論綱》(載《孔子研究》2012年第1期)榮獲“劉靜窗青年教師獎”,武漢大學哲學學院博士生李強以論文《牟宗三先生思考自由問題原因探析》(載《鵝湖月刊》2012年第6期)榮獲“王蘊聰紀念獎學金”。(胡治洪)

【正定文廟祭孔釋奠禮迎來第九年】322日,按照傳(chuan) 統春秋仲月丁日祭祀製度,由河北省儒教研究會(hui) 與(yu) 正定縣政府聯合主辦的“河北省癸巳年春祭至聖先師釋奠禮”在正定文廟隆重舉(ju) 行。原省領導、省儒教研究會(hui) 會(hui) 長陳秀芳先生,國際儒學聯合會(hui) 副理事長、香港孔教學院院長湯恩佳博士及夫人湯甄得萍女士,北京市台辦高振生副主任等領導和來賓出席了本次禮儀(yi) 活動。來自北京、天津、上海、杭州及省內(nei) 各地的儒生、傳(chuan) 統文化愛好者及孔氏宗親(qin) 等三百餘(yu) 人參與(yu) 了禮儀(yi) 和現場觀禮。傳(chuan) 統釋奠禮獻官由湯恩佳院長及11位省內(nei) 外儒教學者擔任。79歲高齡的湯院長在讚引的引領下禮拜致祭,正定弘文中學和渤海琴社的100多名師生敬獻了《大成樂(le) 》和六佾舞。928日,正定文廟再次舉(ju) 辦秋季丁日祭的釋奠禮活動。此次秋祭釋奠禮,在大陸發起並推廣“誦讀經典”的教育運動近二十餘(yu) 年的王財貴教授也應邀作為(wei) 主獻官之亞(ya) 獻向先師獻祭。此次春、秋二祭,分別為(wei) 自西曆2005年恢複祭孔禮儀(yi) 活動以來河北省舉(ju) 辦的第十次和第十一次釋奠禮活動。(薛超)

四月

【黃開國著《公羊學發展史》出版】該書(shu) 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梳理了公羊學兩(liang) 千多年的發展曆史,從(cong) 翔實的第一手資料出發,有選擇的吸收前賢尤其是當今學者的研究成果,以公羊學的發展曆程為(wei) 經,以公羊學理論內(nei) 涵為(wei) 緯,經緯交織地剖析公羊學理論的曆史變化,還原曆史,還原人物,使其各歸其位,力求準確地說明公羊學在不同曆史階段所具有的獨特內(nei) 容,並公允的評價(jia) 其理論得失。本書(shu) 依據漢代以來的社會(hui) 曆史變化以及社會(hui) 政治、文化的相互作用,分六個(ge) 階段——戰國的形成階段、西漢的興(xing) 盛階段、東(dong) 漢的成熟階段、漢後至清中期的衰落階段、清代的理論複興(xing) 階段、晚清與(yu) 近代的嬗變階段——對公羊學的理論變化進行了全麵的整理分析,為(wei) 讀者和研究者呈現了公羊學兩(liang) 千年的發展大觀,具有重要的學術價(jia) 值。(薛超)

【癸巳年儒家文化修身營暨北京文廟祭孔活動清明舉(ju) 行】該活動由儒士社、中國儒教網與(yu) 朔州國學會(hui) 聯合舉(ju) 辦,於(yu) 清明期間在北京懷柔繼光書(shu) 院舉(ju) 行,營員來自陝西、山西、北京、黑龍江、四川、貴州、廣東(dong) 、河南、河北、江蘇等地。46日在北京文廟舉(ju) 辦祭孔典禮,康曉光先生領祭,王瑞昌、楊汝清、邸繼文、戚占能諸先生陪祭,齊義(yi) 虎先生撰寫(xie) 祭文。本次參營人員達到115人,參祭人員超過150人,是儒教網與(yu) 儒士社組織的祭祀活動中參祭人數最多的一次。(薛超)

【北京大學“儒學與(yu) 馬克思主義(yi) ”研究項目啟動】該項目於(yu) 418日在北京大學啟動,由北京大學儒學研究院和北京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聯合規劃和主持。1128日,舉(ju) 行了研究項目的工作會(hui) 議,來自北京、上海、廣州、武漢、深圳等地多所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從(cong) 事儒家哲學、西方哲學或馬克思主義(yi) 哲學研究的近20位學者參加會(hui) 議,圍繞課題的重要意義(yi) 、開展思路和研究團隊的組織等方麵,集中對儒學與(yu) 馬克思主義(yi) 關(guan) 係的曆史、現狀及其前景展開討論。北京大學儒學研究院成立於(yu) 20106月,是在北京大學哲學係中國哲學教研室、《儒藏》編纂與(yu) 研究中心、中國文化哲學研究所的基礎上,聯係多方麵儒學研究力量建立而成。北京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於(yu) 20109月正式成立,是集研究、交流與(yu) 人才培養(yang) 於(yu) 一體(ti) 的跨學科人文學術機構。(韓星)

【讀經教育宣導培訓啟動】該活動由王財貴讀經教育推廣中心(即北京季謙教育谘詢中心)主辦,包括宣導講師培訓和宣導員培訓,旨在最大化推動讀經教育的廣度、深度發展,滿足各地讀經教育的宣講需求,中心從(cong) 宣導團隊的長遠發展著想,將逐步建立從(cong) 宣導員、宣導講師、高級宣導講師逐步成長的三級進階模式。419日至21日,首期宣導講師培訓在北京舉(ju) 行,所有學員均由王財貴教授在現從(cong) 事於(yu) 讀經教育的人士中定向甄選,總計學員40餘(yu) 名;621日至23日和1115日至17日,分別在北京舉(ju) 辦了兩(liang) 期宣導員培訓,總計學員170餘(yu) 名。(薛超)

【紀念馬一浮先生誕辰130周年暨國學研討會(hui) 在浙江大學召開】423日,由浙江大學、浙江省文史研究館、北京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聯合主辦的馬一浮先生誕辰130周年紀念大會(hui) 暨國學研討會(hui) 在浙江大學開幕。與(yu) 會(hui) 者就馬一浮思想的特色、馬一浮的國學觀、國學與(yu) 現代化的關(guan) 係等問題進行了研討。紀念大會(hui) 上,“浙江大學國際馬一浮人文研究中心”正式揭幕。會(hui) 議期間,相關(guan) 專(zhuan) 家學者及嘉賓還參加了“馬一浮與(yu) 國學研討會(hui) 主題報告”、“‘千年國粹,一代儒宗——馬一浮書(shu) 法作品展’開幕式”、“馬一浮與(yu) 國學研討會(hui) 分組報告”等一係列相關(guan) 活動。(薛超)

【國內(nei) 首家孟子研究院在鄒城成立】428日,孟子研究院在孟子故裏山東(dong) 省鄒城市揭牌成立。出席2013年孟子故裏中華母親(qin) 文化節的專(zhuan) 家學者、孟氏宗親(qin) 代表、新聞媒體(ti) 記者等共200餘(yu) 人出席了揭牌儀(yi) 式。孟子研究院係經鄒城市委市政府批準成立的學術型事業(ye) 編製單位,山東(dong) 師範大學齊魯文化中心主任王誌民教授任院長,北京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杜維明教授任名譽院長,清華大學國學院院長陳來教授任學術委員會(hui) 主任,聘請湯一介、牟鍾鑒、張立文、張豈之、李學勤等著名學者擔任研究院顧問。孟子研究院成立後,將定期舉(ju) 辦國際學術研討會(hui) ,孟學高峰論壇、孟子公開課、儒學禮儀(yi) 傳(chuan) 播推廣等活動。目前已於(yu) 511日舉(ju) 行首屆孟子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hui) ,並將於(yu) 2014年正式啟動《孟子文獻集成》的編纂工作,不斷加大對孟子思想深度研究和傳(chuan) 承弘揚。(薛超)

【首屆海峽兩(liang) 岸漢服文化節在福州舉(ju) 行】該活動由福建省文史館等單位聯合主辦,於(yu) 429日至51日在福州舉(ju) 行,共吸引了兩(liang) 岸70餘(yu) 家漢服社團近200名代表參與(yu) 。台灣知名人士宋楚瑜先生送來親(qin) 筆致慶題詞:“推廣漢服文化,展現民族特色”。本屆漢服文化節內(nei) 容包含了首屆海峽兩(liang) 岸漢服論壇、海峽兩(liang) 岸各地社團文化展、先秦兩(liang) 漢服飾複原展、漢服集體(ti) 成人禮、“漢服傾(qing) 城”福州展演等多個(ge) 漢服文化推廣活動。活動以“漢服十年——傳(chuan) 承與(yu) 複興(xing) ”為(wei) 主題,回顧了漢服運動十年來的發展曆程,通過了《迎接漢服文化的春天》的“福州宣言”,提出了漢服運動今後發展的“四化”方向。

五月

【李景林著《教化視域中的儒學》出版】該書(shu) 由中國社會(hui) 科學出版社出版,是作者《教化的哲學》(2006年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一書(shu) 的續篇。該書(shu) 以“教化”為(wei) 宗趣,從(cong) 形上學與(yu) 心性論、德性論與(yu) 價(jia) 值觀、儒學與(yu) 中國文化、儒學與(yu) 哲學研究方法等方麵,提揭儒學作為(wei) 一種哲學的個(ge) 性特質,對於(yu) 富有當代啟示意義(yi) 的相關(guan) 儒學論題進行深入探討,提出新的解讀,重點闡發了這些論題的哲學內(nei) 涵和價(jia) 值意蘊,凸顯了儒學作為(wei) 一種“教化的哲學”的文化意義(yi) 及其實踐的性格。作者提出,儒學的未來開展應持守“順取而逆守”的文化立場,立足於(yu) “文脈”(国际1946伟德)和“血脈”(文化生命和社會(hui) 生活)之融匯,努力創造儒學的當代形態,以重建儒學與(yu) 當代社會(hui) 和民眾(zhong) 生活的內(nei) 在關(guan) 聯性。(吹劍)

【吳龍燦著《天命、正義(yi) 與(yu) 倫(lun) 理:董仲舒政治哲學研究》出版】該書(shu) 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是關(guan) 於(yu) 董仲舒學術思想研究的最新成果。作者從(cong) 政治哲學的視域重新詮釋董氏,深入分析董仲舒政治哲學的邏輯建構,從(cong) 參通天命(天)、正義(yi) (地)和倫(lun) 理(人)三個(ge) 維度的儒家王道觀考察和詮釋董仲舒的政治哲學體(ti) 係,認為(wei) 董仲舒立足漢初,承先啟後,繼往開來,涵攝華夏上古政治文明,創造性轉化先秦政治哲學智慧,以天命為(wei) 政治正當性根據,以正義(yi) 為(wei) 政治運行原則,以倫(lun) 理為(wei) 社會(hui) 行為(wei) 規範,開辟了兩(liang) 千年以儒家王道政治為(wei) 主流的中國古代政治哲學基本模式。奠定了中國傳(chuan) 統政治哲學範式和主流文化學術形態。(吹劍)

【“五一”儒家文化體(ti) 驗營分別在北京和西安舉(ju) 辦】該活動於(yu) 429日至51日由弘道基金、弘道書(shu) 院、北京七寶閣書(shu) 院、陝西西安生物醫藥學院孔子學院暨儒書(shu) 院、儒士社和長安弘文館聯合舉(ju) 辦,分別在北京和西安兩(liang) 地舉(ju) 行,邀請了姚中秋、馬一弘、陳澤貞、溫厲、楊汝清、任鋒、韓星等知名儒學學者前來授課,進行了儒學講授研討、漢服禮儀(yi) 研習(xi) 、藝能訓練和遊學體(ti) 知等內(nei) 容,踐行儒家生活。(薛超)

【西安舉(ju) 辦第二屆中華母親(qin) 節活動表彰西安好母親(qin) 】該活動由陝西漢服協會(hui) 、西安市婦女聯合會(hui) 、西安長安文化研究會(hui) 在西安漢城湖天合雄風浮雕廣場舉(ju) 辦,王彩英等12位由市婦聯推薦的西安好母親(qin) 受到了表彰獎勵。設立中華母親(qin) 節,最初是200610月由全國政協委員李漢秋首倡,緊接著他又和陳瑛、錢遜、王殿卿、駱承烈等16位專(zhuan) 家學者聯合發出倡議,並於(yu) 當年12月成立了中華母親(qin) 節促進會(hui) 。次年,李漢秋同60位全國政協委員提交了關(guan) 於(yu) 創設中華母親(qin) 節的提案。當年農(nong) 曆四月初二孟子誕辰前後,全國20多個(ge) 城市的幾百萬(wan) 人參與(yu) 了首屆中華母親(qin) 節活動。今年北京、山東(dong) 曲阜、山西太穀、南京、武漢、上海、蘭(lan) 州和西安等地市同時舉(ju) 辦了中華母親(qin) 節倡議活動,以此機會(hui) 更好的傳(chuan) 承傳(chuan) 統文化,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薛超)

【天津文廟舉(ju) 辦孟氏家祭大典】該活動於(yu) 511日在天津文廟舉(ju) 行祭孟大典,紀念“亞(ya) 聖”孟子誕辰2385周年。這也是孟氏宗親(qin) 舉(ju) 辦的“家祭”大典,參加此次家祭的有來自本市市內(nei) 及各郊縣的孟氏宗親(qin) 共計60餘(yu) 人。(薛超)

【《新諸子論壇》創刊】該刊於(yu) 512日正式創立,每月發行網刊一期,其中重要文章將集結為(wei) 以書(shu) 代刊的《新諸子論壇學刊》。主要采取網絡發行的形式,在數量不斷增加的學術論壇上設立專(zhuan) 版,並在論壇及學術群提供文本下載,同時還對一些著名學人進行點對點的推薦與(yu) 贈閱,力爭(zheng) 做到對活躍在網絡上的廣大學人及學術愛好者進行覆蓋式的發行。該刊采取中立的價(jia) 值立場,內(nei) 容以傳(chuan) 統學術與(yu) 現代人文社科類為(wei) 主,同時對任何學科的任何論題,進行視角獨特、有深度的人文言說。(宋大琦)

【都江堰文廟重建開園】開園儀(yi) 式由成都都江堰市人民政府、北京大學文化資源研究中心主辦,於(yu) 513日在曆時2年重建修複並正式對外開放的都江堰文廟舉(ju) 行,包括“奉主安廟”和傳(chuan) 統“成人禮”等環節,是成都地區首次大型傳(chuan) 統成人儀(yi) 禮(冠、笄禮)活動。為(wei) 配合成人禮儀(yi) 式及開園活動,文廟還舉(ju) 辦了國學論壇。2008年汶川地震後,文廟受到嚴(yan) 重破壞。2009年,都江堰市決(jue) 定在原址上恢複重建文廟,並與(yu) 北大文化資源中心龔鵬程教授和北京天德堂都江堰分公司等合作運營。(薛超)

【第二次大同學術會(hui) 講“儒家憲政與(yu) 西方憲政對話”在長沙舉(ju) 行】該活動由大同思想網、湖湘人文讀書(shu) 會(hui) 和湘商研究會(hui) 聯合承辦,由湖南大學法學院院長杜鋼建教授和加籍華人企業(ye) 家、加拿大McGill大學博士林炎平在湖大法學院模擬法庭展開。本次會(hui) 講的主題為(wei) “儒家憲政與(yu) 西方憲政對話”,圍繞著“中國夢、大同夢、憲政夢”的主旨展開。杜鋼建院長在陳述中認為(wei) ,憲政不應隻有西方的一種傳(chuan) 統,中國自古以來就有憲政,尤其是以儒家為(wei) 代表的憲政——“儒家仁學憲政主義(yi) ”。他從(cong) “儒家憲政:賢人政治”、“自古存在的中國憲法”、“古代中國存在的司憲製度”、“憲法依靠國民的人格覺醒”、“湖湘文化與(yu) 古代憲政”來論證他的觀點。林炎平先生與(yu) 之進行了對話和辯論。(枕戈)

【大陸中學首次引入台灣國學和傳(chuan) 統文化教材】518日,兩(liang) 岸高中中華傳(chuan) 統文化教育交流研討會(hui) 暨中華傳(chuan) 統文化(高中)教學研究基地共建啟動儀(yi) 式在北京中華書(shu) 局舉(ju) 行。會(hui) 上,中華書(shu) 局宣布正式引進台灣高中必選課教材《中華文化基本教材》,並在此基礎上修訂為(wei) 《中華文化基礎教材》。該套教材於(yu) 7月正式麵世,並於(yu) 新學期在全國近30所中學高中環節開展試點教學。這是台灣國學教材首次進入大陸課堂。台灣地區從(cong) 1954年開始便在高中課程中安排《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科目,與(yu) 《高中國文》並列,屬於(yu) 必修科目。此次中華書(shu) 局引進版教材與(yu) 原教材內(nei) 容、體(ti) 例基本一致,內(nei) 容以儒家經典“四書(shu) ”為(wei) 主進行分類講解,分上下冊(ce) 、22個(ge) 單元,上冊(ce) 為(wei) “論語選讀”,下冊(ce) 為(wei) “孟子選讀”與(yu) “學庸選讀”,共計選入《論語》168章、《孟子》50章、《大學》4章、《中庸》4章。(薛超)

六月

【儒家憲政主義(yi) 暨儒家治道研討會(hui) 在北京召開】68日至9日,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與(yu) 社會(hui) 科學高等研究院主辦的“儒家治道”(會(hui) 議原定名“儒家與(yu) 憲政”)學術研討會(hui) 在北京召開。出席會(hui) 議的有杜維明、成中英、林安梧、陳弘毅、高全喜、陳明、姚中秋、任劍濤、幹春鬆、彭永捷、趙法生、韓星、李若暉、白彤東(dong) 、高超群、王利、任鋒、陳壁生、張旭、明輝、任文利、趙榮華、田飛龍、時亮、喬(qiao) 飛、吳歡等從(cong) 事儒學、政治哲學、法律史、法理學各領域研究的學者。與(yu) 會(hui) 學者圍繞儒家憲政之基本理念、儒家憲政之曆史形態、儒家憲政之現代闡釋等主題展開討論,暢論儒家憲政,提倡在社會(hui) 中形成積極的憲政共識,充分激活儒家政治傳(chuan) 統的憲政資源,在理性的交流中不乏激辯。(薛超)

【儒家文化與(yu) 中國憲政建設研討會(hui) 在南開大學召開】中國儒學與(yu) 法律文化研究會(hui) 2013年年會(hui) 於(yu) 67日至9日在南開大學法學院召開,由南開大學法學院、南開大學比較法律與(yu) 文化研究中心承辦,來自全國34家單位的53位代表齊聚一堂,同議儒家思想,共談中國憲政。本次會(hui) 議持續一天半,分為(wei) 四個(ge) 單元:第一單元,儒學與(yu) 憲政;第二單元,政法思想論衡;第三單元,政法製度探賾;第四單元,政法製度與(yu) 思想。該學會(hui) 是中國法律史學會(hui) 下麵的二級學會(hui) ,參與(yu) 者以法律史學界學者為(wei) 主,是中國大陸唯一的一家對儒學、法學和傳(chuan) 統文化等開展綜合研究的學術團體(ti) 。(薛超)

【秋風著《政府的本分Ⅱ》出版】該書(shu) 由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出版。作為(wei) 時隔三年的續作,該書(shu) 集中對準中國社會(hui) 經濟中的地權配置問題,並將其中撰寫(xie) 的大量時評結集,從(cong) 不同角度簡要地描述了其中的不公,探討了走出不公陷阱之出路。本書(shu) 基本結論認為(wei) ,國不以利為(wei) 利,以義(yi) 為(wei) 利,則國泰民安。某些地方政府如果不守本份,與(yu) 民爭(zheng) 利,則國無寧日。(薛超)

2013年讀經教育推廣城市巡回公益演講在全國開展】該活動由王財貴讀經教育推廣中心(北京季謙教育谘詢中心)主辦,旨在開展公益講座和教育交流會(hui) ,弘揚中華文化,向世人倡導教育之本質,促進讀經教育縱深發展。巡回演講自428日至618日曆時52天,途經10個(ge) 省份15個(ge) 城市,期間還受邀參與(yu) 5個(ge) 城市主辦的教育論壇,共計講座44場,每場演講聽眾(zhong) 數400-2000人不等。(薛超)

【海峽兩(liang) 岸朱子文化交流活動在福建舉(ju) 行】第五屆海峽論壇·兩(liang) 岸朱子文化交流活動暨朱子文化與(yu) 現代文明高峰論壇,於(yu) 618日在福建南平武夷山市拉開帷幕,來自海峽兩(liang) 岸的百餘(yu) 位專(zhuan) 家學者與(yu) 朱氏宗親(qin) 共襄盛會(hui) 。開幕式上,兩(liang) 岸同胞齊聲高誦《朱子家訓》。論壇結束後,又相繼開展了“海峽兩(liang) 岸傳(chuan) 承弘揚朱子文化座談會(hui) ”和“朱子文化書(shu) 法筆會(hui) 交流”等活動。與(yu) 會(hui) 代表還參觀了朱子文化遺跡,深入感受朱子“琴書(shu) 五十載”的教化故裏武夷山。(薛超)

【騰訊儒學頻道正式上線】該專(zhuan) 題網頁於(yu) 626日以“騰訊網儒學頻道”的名義(yi) (域名為(wei) ru.qq.com)正式上線。包含資訊、聖賢、典籍、明德講堂、儒學會(hui) 講、儒學神州、正蒙學堂、禮樂(le) 文華、格物致知、翰墨丹青等版塊,其中聖賢介紹古今儒學人物,典籍介紹儒學主要著作,明德講堂為(wei) 視頻講座欄目,儒學神州則通過文廟、書(shu) 院、宗祠、名儒遺跡、博物館等幾個(ge) 係統直觀具體(ti) 地介紹儒學。1212日,儒學頻道的官方微信也正式上線。(薛超)

七月

【第六屆全球中華文化經典誦讀大會(hui) 在曲阜開幕】該活動由中國孔子基金會(hui) 、山東(dong) 省中華文化學院、中國孔子研究院等聯合主辦,於(yu) 713日在山東(dong) 曲阜舉(ju) 行。包括來自泰國、柬埔寨、日本、馬來西亞(ya) 、印度尼西亞(ya) 、新加坡、中國大陸及香港、台灣等地的專(zhuan) 家學者代表、大中小學學生代表共計1500餘(yu) 人參加。本屆誦讀大會(hui) 主題是“誦讀國學經典,提升人文素養(yang) ,傳(chuan) 承中華文明,共築中國夢想”,主要活動包括中華文化經典誦讀優(you) 秀節目匯報展演會(hui) 、中華經典教育經驗交流會(hui) 、“全球中華文化經典誦讀日”倡議宣言、“國學與(yu) 企業(ye) 成功之道”高端分享會(hui) 等十項內(nei) 容,主會(hui) 場設在山東(dong) 曲阜,另外還設有湖南長沙、浙江、雲(yun) 南三個(ge) 分會(hui) 場。自2004年開始,第一至五屆全球中華文化經典誦讀大會(hui) 分別在香港、北京、台灣、深圳、長沙等地舉(ju) 行。(薛超)

【弘道書(shu) 院成立典禮暨“儒家的命與(yu) 運”研討會(hui) 在北京召開】該活動於(yu) 714日在北京舉(ju) 行成立典禮,由姚中秋教授任弘道書(shu) 院院長。弘道書(shu) 院為(wei) 弘道基金的執行機構,首都師範大學哲學係教授陳明擔任弘道基金理事長,來自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高校的數位學者接受聘書(shu) 擔任學術委員會(hui) 委員。20多名儒學研究學者出席了書(shu) 院的成立大會(hui) 。成立典禮後,書(shu) 院舉(ju) 行了“儒家的命與(yu) 運”的論壇研討。(薛超)

【第六屆海峽兩(liang) 岸“朱子之路”研討活動在鵝湖書(shu) 院舉(ju) 行】該活動於(yu) 716日在江西省鉛山縣鵝湖書(shu) 院舉(ju) 行。來自台灣清華大學、東(dong) 海大學和大陸北京大學、廈門大學等20所海峽兩(liang) 岸高校的60餘(yu) 位學者、教授歡聚鵝湖書(shu) 院開展論壇活動,交流朱子文化學術研究成果,研究朱子思想文化,弘揚朱子精神。這次朱子之路研習(xi) 營由廈門大學國學院和台灣朱子學研究協會(hui) 共同舉(ju) 辦,沿著朱子出生,拜師,求學、講學、著書(shu) 的地方重新走一遍,親(qin) 身體(ti) 驗朱子的個(ge) 人魅力以及朱子學更深的內(nei) 涵。(薛超)

【葦杭書(shu) 院“禮樂(le) 人生”講會(hui) 在嵩陽書(shu) 院舉(ju) 行】該活動由葦杭書(shu) 院主辦,於(yu) 729日在河南登封嵩陽書(shu) 院舉(ju) 行。講會(hui) 邀請了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方工業(ye) 大學、牛津大學、鄭州大學、河南大學等諸多學者,以中華禮樂(le) 為(wei) 依皈,以現實當下為(wei) 落點,以諸儒同道為(wei) 懿範,分講了包括相見、居家、修身、衣冠等各方麵的“常禮”,意指於(yu) 中華禮樂(le) 之常禮常樂(le) 得以普及、使得古聖賢之行為(wei) 、進退、交友之禮得存於(yu) 現代社會(hui) 中,要將其本身與(yu) 現實社會(hui) 相結合、相關(guan) 聯,從(cong) 而創造真正的“禮樂(le) ”生活環境。麵對現實社會(hui) 中的禮樂(le) 缺失,與(yu) 會(hui) 學者呼籲中華禮樂(le) 的回歸和再釋放,以及重現由身及心的“禮”性人生。講會(hui) 前,還舉(ju) 行了葦杭書(shu) 院嵩山遊學基地的揭牌儀(yi) 式。(杭之)

【知止堂義(yi) 學成為(wei) 首都師範大學儒教研究中心實習(xi) 基地】本月,江蘇省南通市知止堂義(yi) 學與(yu) 首都師範大學儒教研究中心簽署合作協議書(shu) ,成為(wei) 該中心的實習(xi) 基地。今後,首師大儒教研究中心將通過網絡對知止堂義(yi) 工老師進行傳(chuan) 統文化知識體(ti) 係的培訓,提升教學能力;為(wei) 知止堂開展的傳(chuan) 統文化公益項目提供師資等方麵的支持,協助知止堂做好傳(chuan) 統文化在基層的推廣工作;組織知止堂義(yi) 工老師參加由他們(men) 組織的各類傳(chuan) 統文化公益培訓班、夏令營等活動。同時,知止堂將為(wei) 首師大儒教研究中心理論研究提供相應的課題資料、實踐分析、收集相關(guan) 資料;為(wei) 首師大儒教研究中心機構人員參加社會(hui) 公益實踐提供工作崗位,協助傳(chuan) 統文化公益項目調研與(yu) 推廣工作的開展。(薛超)

八月

【青年儒士修身營分別在曲阜和貴陽舉(ju) 辦】該活動於(yu) 83日至5日由弘道書(shu) 院、弘道基金和儒士社聯合舉(ju) 辦,分別在曲阜國學院與(yu) 貴陽修文縣兩(liang) 地舉(ju) 行,共計60餘(yu) 位來自全國各地的儒學同道齊聚一堂,展開了為(wei) 期三天的修身活動。活動期間,楊汝清、白彤東(dong) 、柯小剛、慕朵生、餘(yu) 東(dong) 海、段炎平、張新民、齊義(yi) 虎、白敏等進行了執教講座,修身營營員舉(ju) 行了早晨讀經、修身論壇、晨昏禮拜天地君親(qin) 師牌位等活動,增進對儒家義(yi) 理的理解和儒士生活禮儀(yi) 的訓練。曲阜營區還在83日當天在孔廟舉(ju) 行了祭孔禮,由餘(yu) 東(dong) 海領祭,柯小剛等陪祭,羅仁和司儀(yi) ,40餘(yu) 名營員參禮。隨後,兩(liang) 地的儒士社社員分別在曲阜尼山中學和修文穀堡小學展開義(yi) 教活動。(薛超)

【曾亦主編《儒學與(yu) 古典學評論(第二輯)》出版】該書(shu) 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shu) 是關(guan) 於(yu) 古代儒學經典與(yu) 西方古典學著作的論文合集,分為(wei) “思想爭(zheng) 鳴”,“經學研究”,“西學譯介”,“古籍整理”,“學術劄記”,“書(shu) 刊評論”六個(ge) 部分。既有關(guan) 於(yu) 儒學在當代發展的探討,也有紮實的經學考證研究,既有對西方古典文教之名家解讀的翻譯介紹,也有對珍貴古籍資料的收集整理。它關(guan) 注思想的交鋒,展開儒學與(yu) 現代生活的對話,也重視紮實的學術功底,下功夫考史溯源。它表明,新儒家學者力圖在現代新形勢下,提供一個(ge) 對於(yu) 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新的解釋框架,並從(cong) 文明的源頭出發,讓中西在古典學的層麵相遇,與(yu) 當今時代對話。(薛超)

【郭齊勇主編《儒家文化研究》第六輯出版】該書(shu) 由生活.讀書(shu) .新知三聯書(shu) 店出版。該書(shu) 以“中國哲學與(yu) 海外哲學研究”為(wei) 主題,收入的諸篇文章是20106月在武漢大學召開的“近三十年來中國哲學的發展:回顧與(yu) 展望”國際學術研討會(hui) 的部分會(hui) 議論文,這些論文雖非都是討論儒家文化,但均與(yu) 儒家文化有千絲(si) 萬(wan) 縷的聯係。該書(shu) 編者認為(wei) ,曆史上的儒家文化是在與(yu) 諸子百家的爭(zheng) 鳴過程中不斷吸收其他各家的長處而發展起來的;當代儒家文化的發展也應當在世界範圍內(nei) 的諸子百家爭(zheng) 鳴中,吸收諸家之長,發展自己的理論與(yu) 文化。(胡治洪)

【第三屆書(shu) 院傳(chuan) 統和未來發展論壇在北京舉(ju) 行】該活動於(yu) 86日在北京開幕,來自北京大學國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孔子學院、中國書(shu) 院研究中心、嶽麓書(shu) 院、白鹿洞書(shu) 院、葦杭書(shu) 院、博雅書(shu) 院等108家院校、書(shu) 院及國學研究和推廣機構參加了大會(hui) 。此屆論壇的主題是“書(shu) 院立誌與(yu) 啟發式教育”。來自學術界、現代書(shu) 院實踐者、大學國學社等各界人士,就儒學現狀、書(shu) 院發展模式及書(shu) 院教育進行了研討與(yu) 交流。書(shu) 院傳(chuan) 統和未來發展論壇由白鹿洞書(shu) 院、中國書(shu) 院研究中心和七寶閣書(shu) 院主辦,從(cong) 2011年起每年一屆,旨在通過洞察國家、社會(hui) 乃至世界格局中存在的問題和機遇,打開民眾(zhong) 視野,探索新的教育模式。(薛超)

【第二屆禮樂(le) 文化研習(xi) 班在上海舉(ju) 辦】該活動由清華大學中國禮學研究中心和嘉禮堂共同舉(ju) 辦,於(yu) 810日至15日在上海舉(ju) 行。本屆研習(xi) 班的開學禮暨釋菜禮在上海市嘉定孔廟舉(ju) 行,之後全體(ti) 師生遷至青浦區金澤鎮進行為(wei) 期六天的講授和學習(xi) 。來自全國各地的教育機構、新聞媒體(ti) 、企業(ye) 、社會(hui) 文化機構等80餘(yu) 名學員參加了此次研習(xi) 班。本屆研習(xi) 班課程主要內(nei) 容為(wei) 日常禮儀(yi) ,主要包括概論、個(ge) 人儀(yi) 容(容禮)、家庭禮儀(yi) 、尊師敬長、社交禮儀(yi) (做客待客禮儀(yi) )、宴飲禮儀(yi) 、公共場合禮儀(yi) 等內(nei) 容。為(wei) 借鑒日本禮儀(yi) 教育的成功經驗,特辟明治時代禮儀(yi) 教育一課。另外還設有論儒家的樂(le) 教及其音樂(le) 哲學、錢賓四先生的禮學觀和傳(chuan) 統蒙學禮儀(yi) 文獻等課程。(薛超)

【道裏書(shu) 院暑期經典會(hui) 講第二期在上海舉(ju) 行】該活動於(yu) 820日至25日在同濟大學哲學係舉(ju) 行。會(hui) 講為(wei) 期一周,以“學”為(wei) 主題,分別研讀了《莊子·達生》、《論語·學而》、《周禮》、《禮記·學記》《荀子·勸學》、《白虎通·辟雍》、《進思錄·為(wei) 學》、《理想國》、《詩學》、《論學詩》、《千字文》等文本,柯小剛、張文江、吳小鋒、吳笑非、齊義(yi) 虎、張碩、穀繼明、陳暢、李明坤、陳明珠、張軒辭、張振華、田園春、刁品熙、馬超等負責主講。(薛超)

九月

【秋風著《國史綱目》出版】該書(shu) 由海南出版社出版,以中國人的傳(chuan) 統理念來深刻分析梳理中國曆史;揭示中國五千年來曆史發展一以貫之的發展之大道。作者懷揣對國史書(shu) 寫(xie) 傳(chuan) 統的溫情與(yu) 敬意,尊仿朱子《資治通鑒綱目》及錢穆《國史大綱》之例,專(zhuan) 意從(cong) 禮樂(le) 製度之肇造入手,在力圖貼切釋讀古文獻中若幹關(guan) 鍵概念的基礎上,梳理華夏治理秩序之演變軌跡。

【楊少涵、宋立林、孫齊魯三部儒學論著在台出版】20139月,楊少涵《中庸哲學研究》、宋立林《“儒家八派”的再“批判”——早期儒學多元嬗變的學術史考察》、孫齊魯《陸門禪影下的慈湖心學——一種以人物為(wei) 軸心的儒家心學發展史研究》一同入選林慶彰主編《中國學術思想研究輯刊》十七編,由台灣花木蘭(lan) 文化出版社出版。楊著分辨了孔子心性之學蘊含的兩(liang) 種成德方式,即加強禮的學習(xi) 和認知以規約培養(yang) 感性情感的儒學外化和按照良知之心和道德情感行動的儒學內(nei) 化,認為(wei) 《中庸》作為(wei) 思孟學派的早期作品,承擔著為(wei) 儒學建立道德本體(ti) 和尋找道德終極根源的形上課題,但《中庸》隻完成了道德情感的內(nei) 化,良知之心的內(nei) 化是由孟子完成的。宋著在儒學發展史的宏觀視野和戰國時期国际1946伟德的大背景下,以“儒家八派”形成之內(nei) 因外緣為(wei) 考察,結合當今出土的簡帛文獻等,對早期儒學傳(chuan) 承進行了係統研究、理性反思,對學界流行的成說多有駁正。該著指出,由儒家八派之再探討,可知早期儒學的發展曆程,經曆了一個(ge) “正--合”的辯證的多元嬗變曆程,而子思則處於(yu) 核心地位。孫著以慈湖心學為(wei) 津梁,通過對慈湖心學與(yu) 孔孟儒學、陸王心學、佛教禪宗之異同的辨析,較詳細地論述了宋明心學的產(chan) 生、演變及其特色。指出了慈湖心學之融禪的重大變異,加強了儒學的內(nei) 證性和宗教性,卻使儒學經世致用的品格有所減弱,是宋儒“援禪入儒”中的極端化思想樣態。(吹劍)

【教育部提請國務院審議修改教師節日期至928日】95日,國家法製辦公室公布了教育部報請國務院審議的《教育法律一攬子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全文,意見稿中擬對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師法和民辦教育促進法四部法律相關(guan) 條款進行修訂,將每年928日定為(wei) 教師節,並增加了校長任職資格要求、提高民辦學校地位等一係列重要條款。調整教師節日期的呼籲由來已久大規模的呼籲更是從(cong) 2004年開始便一直持續至今。(薛超)

【第六屆世界儒學大會(hui) 在曲阜舉(ju) 行】該活動於(yu) 927日在曲阜舉(ju) 行,來自中國內(nei) 地、香港、台灣,日本、韓國、越南、馬來西亞(ya) 、印度尼西亞(ya) 、以色列、澳大利亞(ya) 、英國、愛爾蘭(lan) 、俄羅斯、美國等14個(ge) 國家和地區60多個(ge) 儒學研究機構與(yu) 學術團體(ti) 的120多位專(zhuan) 家學者,根據“儒家思想與(yu) 當代社會(hui) 建設”的主題,圍繞“儒家思想與(yu) 生態文明”、“儒家倫(lun) 理與(yu) 道德教育”、“禮樂(le) 傳(chuan) 統與(yu) 社會(hui) 禮儀(yi) ”、“儒家思想與(yu) 文化傳(chuan) 播”四個(ge) 議題進行了深入研討與(yu) 廣泛對話。自2007年發起舉(ju) 辦國際會(hui) 議以來,世界儒學大會(hui) 至今已成功舉(ju) 辦了六屆七次。本屆大會(hui) 還發布了世界儒學大會(hui) 會(hui) 歌暨孔子研究院院歌《文明足跡》,彰顯了孔子六藝中“樂(le) ”的含量。禮、樂(le) 並具,更突顯了大會(hui) 的儒學內(nei) 蘊。此外,從(cong) 本屆會(hui) 議開始,世界儒學大會(hui) 將改為(wei) 兩(liang) 年舉(ju) 辦一屆。(薛超)

【嶽麓書(shu) 院重啟祭孔大典】該活動由湖南省中華文化學院、湖南省湖湘文化交流協會(hui) 、嶽麓書(shu) 院主辦,於(yu) 928日在湖南長沙嶽麓書(shu) 院舉(ju) 行。來自湖南大學嶽麓書(shu) 院及海內(nei) 外各界人士代表近500餘(yu) 人齊向至聖先師孔子行三鞠躬禮,之後與(yu) 會(hui) 者齊聲誦讀《大學》、《論語》經典章節,並同時啟動“首屆全球華人中華經典誦讀日”活動。祀先聖先師儀(yi) 式是古代嶽麓書(shu) 院三大規製之一,在中斷百年後首次於(yu) 書(shu) 院得到重啟。(薛超)

十月

【蔣慶著《儒教憲政秩序》(英文版)出版】該書(shu) 由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出版,英文書(shu) 名全稱為(wei) :A CONFUCIAN CONSTITUTIONAL ORDER——How Chinas Ancient Past Can Shape Its Political Future,被認為(wei) 是迄今為(wei) 止最為(wei) 詳盡而係統的儒教憲政主義(yi) 作品。該書(shu) 在對儒教憲政圖景的規劃中,和盤托出以政治三重合法性為(wei) 基礎的王道政治,並推演出最能體(ti) 現儒家政治理想的三院製立法機構;主張建立某種機製以製約議員們(men) 的權力,設立象征性的君主以代表國家的曆史和跨時代身份。書(shu) 中還提供了四位中國自由主義(yi) 和社會(hui) 主義(yi) 健將即陳祖為(wei) 、李晨陽、王紹光和白彤東(dong) 的批評——他們(men) 審視了作者的理論,而作者也對他們(men) 的批評進行了詳細的答複。該書(shu) 提供了一個(ge) 評估中國政治進步的新標準,豐(feng) 富了對中國發展可能性的討論。(米灣)

【北京孔廟荷蘭(lan) 時裝展事件引發爭(zheng) 議】9月下旬,北京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舉(ju) 辦了一場荷蘭(lan) 時尚服裝展,將幾十個(ge) “性感”塑料模特擺放在國子監十三經碑林,在遭到遊客投訴後,以中國文化具有包容性為(wei) 由,將展覽悄然移放國子監西廂展館繼續進行。作為(wei) 傳(chuan) 統和弘揚傳(chuan) 統文化場所管理單位的北京孔廟的這一舉(ju) 動,是對孔廟、孔子乃至中國文化的極大不尊重,引發了傳(chuan) 統文化學者的強烈抗議。(薛超)

【“儒生文叢(cong) ”第二輯出版】由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出版,包括姚中秋著《儒家憲政主義(yi) 傳(chuan) 統》,餘(yu) 東(dong) 海著《儒家文化實踐史(先秦部分)》,米灣著《追望儒風》,張晚林著《赫日自當中:一個(ge) 儒生的時代悲情》,林桂榛著《“親(qin) 親(qin) 相隱”問題研究及其他》,陳喬(qiao) 見著《閑先賢之道》,任重主編《政治儒學評論集》等。(薛超)

【郭齊勇主編《宋明時期湖北的儒學研究》出版】該書(shu) 由中國社會(hui) 科學出版社出版,由多位學者合著,共十一章,主要研究未被重視的宋明時期湖北籍或來湖北旅居的學者(理學家與(yu) 經學家)的思想,具體(ti) 內(nei) 容包括:洛學、湖湘學、閩學與(yu) 荊楚之地;謝良佐與(yu) 洛學南傳(chuan) ;郭雍的易學思想;陳士元的經學思想;李承箕兄弟的思想;郝敬哲學思想探析;胡承諾的實學思想等。宋代湖北是理學交匯之地,以二程洛學、湖湘學、朱子學的碰撞為(wei) 主。程門高弟謝良佐知應城,荊門朱震乃易學大家,長期居住湖北長陽的郭雍的易學思想豐(feng) 富,陸九淵晚年出知湖北荊門,重啟儒家修身與(yu) 治國的根本。明代湖北儒學更為(wei) 複雜,王陽明及其後學、陳白沙與(yu) 湛甘泉學俱興(xing) ,會(hui) 通三教成為(wei) 趨勢,這在嘉魚李承箕兩(liang) 兄弟、黃安耿定向三兄弟身上都有體(ti) 現。明後期應城陳士元、京山郝敬、黃梅瞿九思、天門胡承諾等重視經學詮釋,主張重新“回到孔孟”,強調踐行,注重心性實學與(yu) 修養(yang) 工夫,是其時代與(yu) 地域性使然。(胡治洪)

【陳喬(qiao) 見著《公私辨》出版】該書(shu) 由生活.讀書(shu) .新知三聯書(shu) 店出版,以中國哲學史上幾個(ge) 重要時期關(guan) 於(yu) 公私問題的討論為(wei) 切入點,對各家作了考察和梳理,辨析了公私問題上的諸種流行之論,提出了新的見解;基於(yu) 以上背景,進一步具體(ti) 分析儒家的公私觀念和公共哲學的理論。本書(shu) 上篇對諸子百家的公私概念都作了細致的梳理和分析,指出春秋時代“公室”和“私家”的張力與(yu) 衝(chong) 突構成了當時公私觀念的基調,而春秋後期,“公”作為(wei) 公平、公正的價(jia) 值理念發展出來。下篇闡發了古典儒學視野下的公共哲學的理論內(nei) 涵,對公私觀念給出現代詮釋,努力構建儒家式的公私領域理論。(薛超)

【彭國翔著《重建斯文:儒學與(yu) 當今世界》出版】該書(shu) 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匯集了作者近年來對儒學與(yu) 當今世界若幹問題的一些思考,包括儒學的時代反省、儒學經典與(yu) 世界、儒學與(yu) 宗教、當代儒學人物、儒學與(yu) 當今世界的訪談等部分,大都關(guan) 乎當前的文化問題,尤其是中國文化和儒家傳(chuan) 統的重建,從(cong) 較為(wei) 宏觀的文化角度,在一個(ge) 全球的視域中聚焦和反省儒學的精神價(jia) 值與(yu) 時代課題,反映了作者的文化關(guan) 懷與(yu) 價(jia) 值立場。(薛超)

【荀子廟修成暨祭荀典禮、荀學研討會(hui) 在山東(dong) 蘭(lan) 陵舉(ju) 行】該活動於(yu) 1013日在山東(dong) 蘭(lan) 陵舉(ju) 行,中國孔子基金會(hui) 、山東(dong) 省社會(hui) 科學院、中國孔子研究院、臨(lin) 沂市、蒼山縣等單位或地區的負責人及來自海內(nei) 外的荀子研究者、荀子後裔等參加了本次荀子廟園修成暨祭荀典禮。典禮後,來自海內(nei) 外的百餘(yu) 位專(zhuan) 家學者在蒼山縣城蘭(lan) 陵大酒店舉(ju) 行了為(wei) 期一天半的荀子專(zhuan) 題學術研討會(hui) ,本次會(hui) 議名稱為(wei) “荀子思想當代價(jia) 值學術研討會(hui) ”,由中國孔子基金會(hui) 、山東(dong) 省社會(hui) 科學院、臨(lin) 沂市政府、蒼山縣政府主辦。會(hui) 議共收論文49篇,這是迄今為(wei) 止東(dong) 亞(ya) 大陸學界就荀子生平及思想所舉(ju) 行的第四次專(zhuan) 題學術研討會(hui) (前三次有兩(liang) 次在山東(dong) 臨(lin) 沂,另一次在河北邯鄲)。(薛超)

【文禮書(shu) 院開學迎來首批書(shu) 生】該書(shu) 院由王財貴教授發起,於(yu) 1015日開學,迎來進入學院的準書(shu) 生12人。書(shu) 院在王財貴讀經教育推廣中心(北京季謙教育谘詢中心)的支持下於(yu) 2012928日在京成立,其文禮文教基金經獲準下設於(yu) 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hui) 。書(shu) 院以“繼承道統”為(wei) 綱,以“中西會(hui) 通”為(wei) 維,麵向招收有大量讀經之基礎,性情平正且好學尚誌的青少年並長期培養(yang) 。(薛超)

【首屆儒家公共政策論壇在京舉(ju) 辦】1017日由弘道書(shu) 院主辦在北京舉(ju) 行。本屆論壇以“教育之更化”為(wei) 中心議題,圍繞“教師節日期調整與(yu) 中國教育之更化”、“教育目標與(yu) 君子養(yang) 成”和 “中國經典進入中小學教育體(ti) 係之必要性和可能性”等三個(ge) 主題展開。學界、政界、教育界、傳(chuan) 媒界等數十位賢達與(yu) 會(hui) ,他們(men) 來自國家行政學院、北京師範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九三學社、湖南大學、語文出版社、北京市教委等單位。《文化縱橫》、《21世紀經濟報道》、《教育家》雜誌、《經濟觀察報》、騰訊網等各大媒體(ti) 對本屆論壇進行了報道。(薛超)

【紀念梁漱溟先生誕辰120周年】今年是梁漱溟先生誕辰120周年,由中國文化書(shu) 院、外語教學與(yu) 研究出版社、北京大學哲學係主辦,中華孔子學會(hui) 協辦的“這個(ge) 世界會(hui) 好嗎?——紀念梁漱溟先生誕辰120周年座談會(hui) ”在京召開。艾愷、王堯等海內(nei) 外知名學者,梁培寬、梁培恕等梁漱溟先生後人,以及廖曉義(yi) 等梁漱溟先生鄉(xiang) 村建設思想的追隨者等七十餘(yu) 人共聚一堂。同時,上海、天津、桂林、重慶等地也舉(ju) 辦相關(guan) 研討會(hui) 和講座共同緬懷一代大儒。此外,出版界有多部與(yu) 之相關(guan) 的作品出版、再版,涵蓋專(zhuan) 著、自傳(chuan) 、日記、書(shu) 信、手跡等類別。(薛超)

【深圳第四屆孔子文化節舉(ju) 行】該活動由深圳市孔聖堂儒家文化交流中心、廣東(dong) 高科技產(chan) 業(ye) 商會(hui) 和三和國際集團聯合主辦,於(yu) 1020日在深圳隆重舉(ju) 行。本次文化節由“祭孔大典”、“文化論壇”和“慈善晚會(hui) ”三大主題活動組成,來自全國學界、政界、商界及新聞媒體(ti) 等社會(hui) 各界力量超過2000人共同支持、參與(yu) 和見證。在東(dong) 湖公園孔子文化廣場,由孔聖堂主持的祭孔大典揭開本屆文化節的序幕;在五洲賓館的“儒家智慧高峰論壇”,圍繞“傳(chuan) 承中華文化從(cong) 愛子有道起步”的主題展開,將2014年定為(wei) 組委會(hui) “關(guan) 愛子女年”,以此作為(wei) 深入推進儒家教育思想、踐行孔子教育理念的主要方向和核心內(nei) 容,並希望得到政府、學界、企業(ye) 界、媒體(ti) 等社會(hui) 各界的呼應與(yu) 參與(yu) ,共同推動各種優(you) 秀教育理念的傳(chuan) 播、滲透,以教育為(wei) 基礎提升素質,為(wei) 社會(hui) 轉型構建堅實的基礎。晚上的慈善晚會(hui) 上,三和仁愛文化基金會(hui) 正式成立,並授予高占祥和杜維明“仁愛傳(chuan) 播獎”與(yu) “仁愛學術獎”,表彰兩(liang) 位在儒家文化領域的特別貢獻。基金會(hui) 的宗旨是:弘揚孔子思想,複興(xing) 民族文化,振興(xing) 國民道德,促進社會(hui) 和諧。(薛超)

【姚中秋著《治理秩序論:經義(yi) 今詁》出版】該書(shu) 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是一部以儒家經典和中國古代社會(hui) 治理秩序為(wei) 研究中心的政治哲學類著作。作者認為(wei) ,中國的治理之道呈現在儒家十三經當中,構建今日中國優(you) 良治理秩序,須立足於(yu) 中國經驗,探究中國治理之道,會(hui) 通中西,溫故知新。作者從(cong) 《論語》、《孟子》、《禮記》、《尚書(shu) 》、《周易》中擇取十章進行疏解,並運用現代人文與(yu) 社會(hui) 科學理論,從(cong) 天下之大義(yi) 、人心之趨向、君子養(yang) 成之道、啟蒙之道、客觀規則之道、仁本憲政之道、健全的財政之道、治國平天下之大道、革命之道、華夏-中國之秩序想象等十方麵進行闡述,從(cong) 儒家的政治理論和經驗中探究合理的現代治理秩序。(薛超)

【梁濤著《儒家道統說新探》出版】該書(shu) 由華東(dong) 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以長篇論文形式探討儒家之“中”與(yu) 子思思想,縱橫於(yu) 出土文獻、孔孟荀、朱熹韓愈,力圖對儒家道統說進行全麵的檢討和重構,回溯儒學思想豐(feng) 富的源流,統合仁學與(yu) 禮學,統合孟荀,發展“合外內(nei) 之道”的儒家新道統。(薛超)

【“青春國學大講堂”巡回講座活動啟動】隨著1027日北京師範大學專(zhuan) 場講座的成功舉(ju) 辦,由弘道書(shu) 院主辦的青春國學大講堂正式啟動。該活動是弘道基金、弘道書(shu) 院麵向青年朋友弘揚國學的專(zhuan) 題性活動。邀請知名學者、企業(ye) 家、社會(hui) 活動家主講,旨在傳(chuan) 播儒家價(jia) 值、培養(yang) 君子人格,以儒家幫助青年朋友麵對現代社會(hui) ,麵對成長發展中的各種問題與(yu) 困惑。價(jia) 值性、知識性、趣味性並重是青春國學大講堂的鮮明特點。(薛超)

十一月

【《經學研究》第二輯出版】該書(shu) 由幹春鬆、陳壁生主編,以“經學與(yu) 建國”為(wei) 主題,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本輯旨在回顧一個(ge) 問題:晚清民初,麵對中國從(cong) 帝國轉向民族國家的局麵,康有為(wei) 、章太炎等人如何憑借經義(yi) ,提出他們(men) 的建國理念。重溫晚清民初經師大儒的建國理念,並非認為(wei) 他們(men) 提供了現成的答案與(yu) 靈驗的藥方,而是因為(wei) 他們(men) 開啟了一係列的問題,並且,這些問題在百年後的今天,仍有值得借鑒的意義(yi) 。(薛超)

【“漢服文化周”活動在浙江西塘舉(ju) 辦】該活動由台灣名人方文山發起,於(yu) 111日至3日在浙江嘉善縣西塘古鎮舉(ju) 辦。該活動以中華傳(chuan) 統服飾文化、禮儀(yi) 文化的弘揚及傳(chuan) 承為(wei) 根本目的,是中華傳(chuan) 統服飾和傳(chuan) 統禮儀(yi) 文化首次大規模的呈現,將漢服運動十周年紀念係列活動推向高潮。(薛超)

2013中華禮樂(le) 大會(hui) 暨漢服文化藝術展在福州舉(ju) 辦】該活動由福建省社科聯、福州市文明辦、福州市文新局等單位聯合主辦,於(yu) 1116日在福州市文廟舉(ju) 行。兩(liang) 岸數百餘(yu) 名傳(chuan) 統禮樂(le) 文明研究學者、漢服推廣和複興(xing) 者、華夏傳(chuan) 統禮樂(le) 文化踐行者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傳(chuan) 承者歡聚一堂,共話中華禮樂(le) 文明之複興(xing) 。如何保持和發揚中華禮樂(le) 文明的精神,保護和傳(chuan) 承中華禮樂(le) 文明之精華,以及傳(chuan) 統文化精華如何複興(xing) ,成為(wei) 話題聚焦所在。大會(hui) 還在福州西湖之畔舉(ju) 辦華夏古樂(le) 演奏會(hui) ,邀請包括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南音、古琴及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十番、禪和樂(le) 、安南尺等在內(nei) 的多支傳(chuan) 統古樂(le) 演奏團隊,以傳(chuan) 統音樂(le) 之雅,傳(chuan) 播華夏文明之美。此前,大會(hui) 於(yu) 119日至11日在浙江橫店分會(hui) 場進行了炎黃祭祀典禮、漢服服飾T台展、漢文化集市展、華夏禮儀(yi) 展等一係列豐(feng) 富多彩的傳(chuan) 統文化活動。(薛超)

【第十屆當代新儒學國際學術會(hui) 議在深圳舉(ju) 行】該活動由深圳大學主辦,深圳大學國學研究所承辦,於(yu) 1116日至17日在深圳大學舉(ju) 行。來自海峽兩(liang) 岸、香港、澳門及美國、加拿大、新加坡、馬來西亞(ya) 等國家和地區60多所高校和研究機構的120多名代表出席會(hui) 議。會(hui) 議圍繞“儒學的當代發展與(yu) 未來前瞻”這一主題,從(cong) 近30年來儒學發展的實踐入手,立足當代、回顧過去、展望未來,對儒學的當下境遇、發展與(yu) 問題及其未來走向,做了深入的探討和前瞻性研究。(薛超)

【同濟大學第一屆儒學與(yu) 古典學年會(hui) 在上海舉(ju) 行】該活動由同濟大學中國思想與(yu) 文化研究院於(yu) 1116日至17日在上海舉(ju) 行,來自各院校院係的近30名學者參加。會(hui) 議以經學視角為(wei) 主題,認為(wei) 近年來中國哲學研究範式發生巨大變化,以西方哲學概念剖析中國傳(chuan) 統學術的“中國哲學”形態受到了普遍質疑,“中國哲學”學科麵臨(lin) 合法性危機。回歸中國經典閱讀方式的固有傳(chuan) 統成為(wei) 大勢所趨,而重建經學則是這一方向變化中的關(guan) 鍵。(薛超)

【儒家與(yu) 當代中國思想之創生暨《儒生文叢(cong) 》第二輯出版座談會(hui) 在京舉(ju) 行】1124日,由弘道書(shu) 院承辦的“儒家與(yu) 當代中國思想之創生暨《儒生文叢(cong) 》第二輯出版座談會(hui) ”在北京燕山大酒店牡丹廳舉(ju) 行。本次座談會(hui) 由弘道書(shu) 院學術部主任、中國人民大學任鋒副教授主持。會(hui) 議邀請了張晚林、林桂榛和陳喬(qiao) 見等三位《儒生文叢(cong) 》作者代表發言,並安排了兩(liang) 輪學術氣息濃厚的評議與(yu) 對話。對話一方是任劍濤、許章潤、胡水君、程農(nong) 、張旭、張龑等六位來自政治學、法學和哲學等學科的代表性學者,另一方則是姚中秋、陳明、梁濤、任鋒和唐文明等五位儒家學者。關(guan) 於(yu) 當代中國思想能否創生、何時登場、如何展開的深入剖析,在這種跨學科、論辯式的討論中展開。與(yu) 會(hui) 學者還就“家哲學”的普世性與(yu) 哲學定位,“親(qin) 親(qin) 相隱”的考證和當代意義(yi) ,儒家憲政主義(yi) 的史學證據等話題展開了激烈的思想交鋒。(薛超)

【第十屆“國際儒學論壇”在北京召開】該論壇由中國人民大學與(yu) 韓國高等教育財團聯合主辦,於(yu) 1129日在中國人民大學逸夫會(hui) 議中心開幕。來自韓國、日本、俄羅斯、美國、荷蘭(lan) 、中國大陸、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近百名學者參加會(hui) 議。本次論壇會(hui) 期3天,包括大會(hui) 和分組會(hui) 議,圍繞會(hui) 議主題“儒家與(yu) 理想之治”,與(yu) 會(hui) 學者就“儒家思想與(yu) 理想之治”、“中西理想政治哲學模式”,“儒家的正義(yi) 觀”和“儒家政治哲學對海外影響”等方麵展開深入研討和交流。國際儒學論壇於(yu) 2004年創辦,每年舉(ju) 行一屆,如今已成為(wei) 極具影響力的國際儒學盛會(hui) 。國際儒學論壇自創辦起,便堅持研究和弘揚中國傳(chuan) 統儒家文化的精髓,致力於(yu) 推動東(dong) 亞(ya) 和世界的儒學研究交流。(薛超)

十二月

【康曉光著《君子社會(hui) :國家與(yu) 社會(hui) 關(guan) 係研究》出版】該書(shu) 由南都公益基金會(hui) 資助,新加坡世界科技出版公司出版,是康曉光先生關(guan) 於(yu) 國家與(yu) 社會(hui) 關(guan) 係研究的最新成果。該書(shu) 把國家與(yu) 社會(hui) 關(guan) 係置於(yu) 民族國家之內(nei) 來研究,把中國置於(yu) 世界之內(nei) 來研究,把現實置於(yu) 曆史之中來研究,不僅(jin) 對政社關(guan) 係進行實證研究,也對其進行規範研究,對現狀做出了價(jia) 值判斷,提出了政社關(guan) 係理想模式——建基於(yu) 儒家文化之上的“君子社會(hui) ”,對中國當下的政府與(yu) 社會(hui) 組織的關(guan) 係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成因、解決(jue) 之道進行了研究分析,並提出了如何實現政社關(guan) 係理想藍圖的策略和步驟,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理解為(wei) “衛道”——遵循中華文化精神,重塑中國的國家與(yu) 社會(hui) 關(guan) 係。作者強調,在全球化時代,不能無視其他民族的經驗,要善於(yu) 向別人學習(xi) ;不能切斷曆史,背叛自己的文化傳(chuan) 統,要從(cong) 傳(chuan) 統中汲取資源,建造自己的未來;要高度重視文化變量,高度重視曆史文化的建構功能,在民族文化中發掘建構未來中國的政社關(guan) 係的資源,並將未來的政社關(guan) 係建立在民族文化的基礎之上。(羅德)

【錢穆先生遺稿《中國經濟史》在大陸出版】該書(shu) 首次在大陸問世,由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該書(shu) 是錢穆先生於(yu) 19541955年期間在香港新亞(ya) 書(shu) 院講授“中國經濟史”及“中國社會(hui) 經濟史”兩(liang) 門課程時的授課內(nei) 容,由其弟子葉龍詳盡筆錄及整理並對一些內(nei) 容做出了補釋,最後集結出版形成本書(shu) 。該書(shu) 扼要地講述了由上古春秋戰國至明清時代的經濟情況及財政政策,並道出經濟與(yu) 政治、文化、社會(hui) 、軍(jun) 事、法律、宗教之間的相互影響和聯係,評價(jia) 政策和朝代興(xing) 亡之關(guan) 係,不僅(jin) 填補了先生缺乏經濟專(zhuan) 門史著作的遺憾,更令讀者能夠通過閱讀中國經濟史加深對錢穆先生其他著作的理解,以體(ti) 悟錢穆先生強調要在文化傳(chuan) 統一體(ti) 性中做研究的教誨。(薛超)

【李祥俊著《熊十力思想體(ti) 係建構曆程研究》出版】該書(shu) 由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該書(shu) 從(cong) 研究熊十力先生思想體(ti) 係的建構曆程出發,對存在論、認識論、外王學、學術觀等方麵較為(wei) 全麵的闡釋、評價(jia) ,把熊十力思想放到中國近現代學術文化的大背景下,看他如何回應時代與(yu) 人生提出的問題,如何處理儒與(yu) 佛、中與(yu) 西、傳(chuan) 統與(yu) 現代的關(guan) 係,從(cong) 而梳理其思想演進的發展階段、核心問題、學術脈絡。試圖達到一種有深度、有脈絡的全麵,將熊十力思想研究向前推進一步。(吹劍)

【廣東(dong) 私塾聯誼會(hui) 2013年聯合年會(hui) 暨教學論壇在廣州舉(ju) 行】該活動由廣東(dong) 私塾聯誼會(hui) 主辦,聯合了全國讀經夏令營聯誼會(hui) 以及全國各地十餘(yu) 家私塾聯誼會(hui) 與(yu) 讀經推廣機構,於(yu) 127-8日在廣州華南農(nong) 業(ye) 大學舉(ju) 行。與(yu) 會(hui) 的讀經教育界同仁及關(guan) 心傳(chuan) 統文化教育的社會(hui) 各界人士圍繞本次會(hui) 議主題“傳(chuan) 承聖賢智慧,促進教學相長”進行了交流。(南山石)

【海峽兩(liang) 岸中華傳(chuan) 統文化教育論壇在武漢舉(ju) 辦】該活動由武漢大學台灣研究所於(yu) 1218日在武漢主辦,來自海峽兩(liang) 岸的60多位專(zhuan) 家圍繞中華傳(chuan) 統文化教育問題展開討論,旨在交流兩(liang) 岸教育經驗,更好地促進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與(yu) 當代社會(hui) 相適應、與(yu) 現代文明相協調、與(yu) 世界文化發展趨勢相符合。(薛超)

【國學大有班在上海招生】本月,由道裏書(shu) 院和新知書(shu) 院主辦,國學新知媒體(ti) 支持的國學大有班開始對外招生,著手有誌於(yu) 學習(xi) 傳(chuan) 統文化,尚友古人、研修經史、修養(yang) 性情、變化氣質、經世致用的各界人士,尤其歡迎有誌於(yu) 投身國學教育事業(ye) 者。學製三年,分為(wei) 甲、乙兩(liang) 班,輪流隔周上課(甲班單周,乙班雙周),每班一個(ge) 學期共九周,係統教授經史學問和傳(chuan) 統藝術,以培育國學高級人才為(wei) 主,學滿三年後進行考核,各科合格則頒發由道裏書(shu) 院和國學新知聯合授予的修學證書(shu) ,旨在促進傳(chuan) 統文化通識教育,培育國學師資。(薛超)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