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張新民作者簡介:張新民,西曆一九五〇生,先世武進,祖籍滁州,現為(wei) 貴州大學中國文化書(shu) 院教授(二級)兼榮譽院長。兼職貴陽孔學堂學術委員會(hui) 委員,國際儒學聯合會(hui) 理事,尼山世界儒學中心學術委員會(hui) 委員,中國明史學會(hui) 王陽明研究會(hui) 副會(hui) 長。著有《存在與(yu) 體(ti) 悟》《儒學的返本與(yu) 開新》《陽明精粹·哲思探微》《存在與(yu) 體(ti) 悟》《貴州地方誌考稿》《貴州:學術思想世界重訪》《中華典籍與(yu) 學術文化》等,主編《天柱文書(shu) 》,整理古籍十餘(yu) 種。 |
讀《資治通鑒》感言
作者:張新民
來源:作者惠賜《儒家郵報》
時間:2014年2與(yu) 19日
癸巳隆冬,再讀《資治通鑒》畢,乃感慨人世滄桑,霸道橫行,穢跡猖熾,古今一揆。而聖賢救世,始終未已,何嚐疲厭,則雖在地獄,亦清炁滿天。一部《春秋》,一部《通鑒》,皆講君子小人之辨,不能不有賢不肖之分,亦皆痛斥奸諛,表彰諤直,而甚望後世大德,引為(wei) 前車之鑒,思有以振作奮起,開出萬(wan) 世之太平。蓋幽厲失德,周道日衰,賣主規利,棄義(yi) 背恩,能見於(yu) 前者,亦可複生於(yu) 後。而人心坌湧,無不以智力相雄長;世情淡薄,盡皆以權謀營私利。心賊猖熾,莫勝今日。然人算不如天算,天算不如無算,曆史文化之褒貶獎懲,終必以天道人心為(wei) 判準,而聖賢護惜民族大義(yi) 之苦心,則曆時彌久而彌彰矣。夜坐難寐,乃撰一聯,以記因緣。聯雲(yun) :
敢入地獄方是勇
能辨奸邪始為(wei) 智
儒家之汲汲入世,雖千萬(wan) 人亦往,則不啻勇入地獄;而尤重曆史智慧,誌在澄清天下,則不可不辨善惡是非。而政者,正也。為(wei) 政不正,風景敦從(cong) ?矧政既亡,國必從(cong) 之。是故正人心則必辨善惡,正世風則應分是非,要皆順其美正,救其惡失。蓋道德之根據即在形上之本體(ti) ,即西哲亦有主此說者。倘人心社會(hui) 不能返本於(yu) 純正之清源,即形上天道之枉屈錯置。故曰:善惡顛倒,是非淆亂(luan) ,人心必有所不服,天下豈有不亂(luan) ?事皆生於(yu) 微,而成於(yu) 著,謹其微,防其著,則用力小,成功者大。惟君子行事,一準天命。兼濟獨善,皆依道之顯隱;出處進退,均據義(yi) 之明晦。有務本之樂(le) ,無時窮之憂。靜觀自得,佳興(xing) 物同。盡心知性由己,得失成敗由人。廣廣乎其無不容者,道也;淵淵乎其不可測者,德也。不為(wei) 物轉,無與(yu) 利遷。極性之真,濟人之困。至誠用世,何有累耶?天心流布,豈能遺耶?陷溺凶危之禍既伏,向上翻轉之力必大,雖不離惡濁之世俗世間,終屹立於(yu) 曆史文化之上。而人類亦必能盡其自性,得以維護存在應有之人道尊嚴(yan) 。是耶非耶,賢達湜證;知我罪我,俟諸後來。
公曆二0一三歲杪張新民識於(yu) 築垣花溪水心溪夢館之得其樂(le) 齋
作者惠賜儒家中國網站發表
責任編輯:葛燦燦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