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自成】傳統文化精華與習近平治國理念

欄目:諫議策論
發布時間:2014-02-24 22:22:08
標簽:
葉自成

作者簡介:葉自成,北京大學國際關(guan) 係學院教授、博導,院學術委員會(hui) 主任,中國戰略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為(wei) 中國外交思想、對外開放與(yu) 中國現代化。主要著作有《中國大戰略》、《春秋戰國時期的中國外交思想》、《新中國外交思想》、《中國崛起——華夏體(ti) 係500年的大曆史》等。


 

“原點”之思:曆史、典籍中的執政思想源泉

——傳(chuan) 統文化精華與(yu) 習(xi) 近平治國理念

作者:葉自成

來源:《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41月上

時間:2014122

 

 

 

【摘要】習(xi) 近平是我黨(dang) 曆史上一位熟知中華曆史文化經典並廣泛運用於(yu) 社會(hui) 實踐中的領導人。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精華,是習(xi) 近平治國理念的重要來源。在習(xi) 近平倡導的“中國夢”、以民為(wei) 本、以法治國、人與(yu) 自然和諧一體(ti) 、新型國家利益觀等重要的治國理念中,都能看到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精華的厚重的曆史影響。習(xi) 近平的治國理念,大量地借鑒了中華曆史文化的精華,並緊密結合當前的現實情況,賦予其新的意義(yi) ,既使中國的社會(hui) 發展實踐從(cong) 中國的曆史文化中獲取正能量,又反過來使中國的曆史文化精華在新的實踐中獲得新的生命力。

 

【關(guan) 鍵詞】習(xi) 近平  治國理念  傳(chuan) 統文化  新型領導人  執政

 

【中圖分類號】D6                       【文獻標識碼】A

 

從(cong) 十八大就任黨(dang) 的總書(shu) 記到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的一年時間中,無論是在中國的內(nei) 政還是外交方麵,習(xi) 近平都提出了許多新理念。這種治國理念既來源於(yu) 對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的實踐發展的經驗教訓的總結,也來源於(yu) 習(xi) 近平對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精華的學習(xi) 、提煉和總結。正如習(xi) 近平所說,“曆史是最好的教科書(shu) 。中國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領導幹部也要學習(xi) ,以學益智,以學修身。中國傳(chuan) 統文化博大精深,學習(xi) 和掌握其中的各種思想精華,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jia) 值觀很有益處”,古人所說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le) 而樂(le) ”的政治抱負,“位卑未敢忘憂國”、“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報國情懷,“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獻身精神等,都體(ti) 現了中華民族的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和民族精神。①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精華,是習(xi) 近平治國理念的重要來源。在習(xi) 近平倡導的“中國夢”、以民為(wei) 本、以法治國、人與(yu) 自然和諧一體(ti) 、新型國家利益觀等重要的治國理念中,都能看到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精華的厚重的曆史影響。

 

習(xi) 近平是我黨(dang) 曆史上又一位熟知並廣泛運用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的新型領導人

 

習(xi) 近平對博大精深的中國傳(chuan) 統文化具有廣泛的興(xing) 趣,是我黨(dang) 曆史上繼毛澤東(dong) 之後,又一位熟知並廣泛引用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經典的領導人。在20032007年這四年多時間裏,習(xi) 近平為(wei) 《浙江日報》寫(xie) 了兩(liang) 百多篇短文,後來匯集為(wei) 《之江新語》出版。在這本小書(shu) 中,他先後引用過的經典不下數十本、篇,筆者在此試舉(ju) 其中數例如下:

 

在談要有艱苦奮鬥精神時,引“天將降大任於(yu) 斯人也,……增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談學習(xi) 境界時,引王國維的治學三種境界:一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wei) 伊消得人憔悴”,三是“眾(zhong) 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談努力打造信用浙江時,引“人而無信,不知其可”(《論語·為(wei) 政》);談領導人應有戰略思維時,引“登東(dong) 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盡心上》);談領導幹部要珍惜在位時間時,引“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le) 而樂(le) ”(範仲淹《嶽陽樓記》),“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guan) 情”(鄭板橋的《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安得廣廈千萬(wan) 間,大庇天下寒士倶歡顏”(杜甫《茅屋為(wei) 秋風所破歌》)和“但願蒼生倶溫飽,不辭辛苦出深林”(於(yu) 謙《詠煤炭》);談平安和諧時,引“大風起兮雲(yun) 飛揚,威加海內(nei) 兮歸故鄉(xiang)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劉邦《大風歌》);追求政通人和、安居樂(le) 業(ye) 的平安社會(hui) 、和諧社會(hui) ,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古人就說“和為(wei) 貴”(《論語·學而》),“和而不同”(《論語·子路》);在談到文化是靈魂時,引“潤物細無聲”(杜甫《春夜喜雨》);在談多讀書(shu) 、修政德時,引“修其心、治其身,而後可以為(wei) 政於(yu) 天下”(王安石《洪範傳(chuan) 》),“為(wei) 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zhong) 星拱之”(《論語·為(wei) 政》);談到弘揚正氣時,引“誠欲正朝廷以正百官,當以激濁揚清為(wei) 第一要義(yi) ”(顧炎武《與(yu) 公肅甥書(shu)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子率以正,孰敢不正”(《論語·顏淵》);談人人盡職工作時,引“敬業(ye) 者,專(zhuan) 心致誌以事其業(ye) 也”(朱熹《禮記·學記》注解);談做人做事要力戒浮躁時,引“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誡子書(shu) 》);談求知善讀、貴耳重目時,引“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養(yang) 生主》);談勇攀科學發展高峰時,引“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錯喜歡。正入萬(wan) 山圈子裏,一山放出一山攔”(楊萬(wan) 裏《過鬆源晨炊漆公店》);談要善於(yu) 學典型時,引“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論語·述而》),“學所以益才也,礪所以致刃也”(《說苑·建本》);談求真務實時,引“不受虛言,不聽浮術,不采華名,不興(xing) 偽(wei) 事”(《申鑒·俗嫌》);談掌握正確的工作方法時,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衛靈公》);談為(wei) 政者需要學與(yu) 思時,引“仕而優(you) 則學,學而優(you) 則仕”(《論語·子張》),“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wei) 政》)和“政如農(nong) 功,日夜思之”(《左傳(chuan) 》)。②

 

這些引語中,以《論語》為(wei) 主,有《孟子》、《中庸》、《左傳(chuan) 》、《老子》等廣為(wei) 人知的經典,還有許多是一般人甚至學者也不熟悉的,如鄭板橋的《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於(yu) 謙的《詠煤炭》、荀悅的《申鑒·俗嫌》,這說明習(xi) 近平很早就開始廣泛閱讀,才能熟知於(yu) 心,並能在適當的場合信手拈來,運用自如。

 

向國內(nei) 國際傳(chuan) 播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精華的軟實力

 

十八大後,習(xi) 近平延續了這種講話風格和習(xi) 慣,無論是在國內(nei) 講學習(xi) 的重要性,談黨(dang) 的十八大精神,還是在出國訪問的重要講話和與(yu) 外國記者的問答中,習(xi) 近平總能根據當時講話的主題,恰當地引用中華文化中的經典來表述他的思想。

 

20121117日,習(xi) 近平在談到反對腐敗、建設廉潔政治時,引蘇軾《範增論》中的“物必先腐,而後蟲生”來論證腐敗問題越演越烈,最終必然會(hui) 亡黨(dang) 亡國。③

 

20121129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參觀《複興(xing) 之路》大型展覽時,引明末清初顧炎武的思想提出“空談誤國,實幹興(xing) 邦”,引李白《行路難》中的“長風破浪會(hui) 有時”說明我們(men) 比曆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目標,比曆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ge) 目標。

 

2012125日,習(xi) 近平同外國專(zhuan) 家代表座談時,引《尚書(shu) ·大禹謨》中的“滿招損,謙受益”,表明中國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

 

201331日,習(xi) 近平在中共中央黨(dang) 校發表重要講話,引用了大量的經典來強調學習(xi) 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學習(xi) 。例如,他引《孟子·盡心下》“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批評幹部學風不濃、玩風太盛會(hui) 貽誤大事,引《論語·雍也》第六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le) 之者”強調學習(xi) 的最好教師是興(xing) 趣,引《論語·為(wei) 政》中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說明學習(xi) 與(yu) 思考必須結合,引《禮記·中庸》中的“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來說明如何學習(xi) ,引《荀子·大略》中的“學者非必為(wei) 仕,而仕者必為(wei) 學”強調領導幹部學習(xi) 的重要性。④

 

2013317日,習(xi) 近平引《詩經·召南·采蘩》中的“夙夜在公”表達他擔任國家主席職務後為(wei) 民服務、為(wei) 國盡力的決(jue) 心。

 

2013319日,習(xi) 近平接受金磚國家媒體(ti) 聯合采訪時,引《荀子·儒效》中的“積土為(wei) 山,積水為(wei) 海”來說明要堅持不懈推進中非合作,引《論語·顏淵》中的“君子一言,駟馬難追”說明中國政府說話是算數的,引《詩經·小雅·小旻》中的“如履薄冰,如臨(lin) 深淵”表達履新職後深感責任重於(yu) 泰山的心情,引李涉《題鶴林寺壁》中的“偷得浮生半日閑”表示自己最大的愛好是讀書(shu) 。

 

2013322日,習(xi) 近平訪問俄羅斯時引中國古代格言“讀萬(wan) 卷書(shu) ,行萬(wan) 裏路”說明中華民族自古就有把旅遊和讀書(shu) 結合的傳(chuan) 統。

 

2013325日,習(xi) 近平訪問坦桑尼亞(ya) 時引王安石《明妃曲》(其二)中的“人生樂(le) 在相知心”表達中國人民和非洲人民有著天然的親(qin) 近感。

 

2013327日,習(xi) 近平在南非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五次會(hui) 晤時,引東(dong) 晉葛洪《抱樸子外篇·博喻卷第三十八》中的“誌合者,不以山海為(wei) 遠”,肯定金磚五國為(wei) 實現共同發展的宏偉(wei) 目標走到一起。

 

201341日,習(xi) 近平在博鼇亞(ya) 洲論壇上引漢代桓寬《鹽鐵論》卷二之枕邊第十二篇中的“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製”,說明要摒棄不合時宜的舊觀念;引晉代袁宏的《三國名臣序讚》和《尚書(shu) ·君陳》中的“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強調應堅持開放包容,尊重各國自主選擇社會(hui) 製度和發展道路的權利。

 

201352日,習(xi) 近平給北大學生回信中引用歐陽修“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指出隻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ye) 中,才能最終成就一番事業(ye) 。

 

201354日,習(xi) 近平同各界優(you) 秀青年代表座談時,引宋代劉斧《青瑣高議》中的“長江後浪推前浪”,說明青年一代必將大有可為(wei) 的曆史規律和“一代更比一代強”的青春責任;引《尚書(shu) ·周書(shu) 》“功崇惟誌,業(ye) 廣惟勤”,勉勵青年一代樹立遠大理想;引袁枚《續詩品·尚識》中的“學如弓弩,才如箭鏃”,鼓勵青年人把學習(xi) 作為(wei) 首要任務,作為(wei) 一種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一種生活方式;引《大學》(第三章)中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鼓勵青年勇於(yu) 創新;引左丘明《國語·周語下》中的“從(cong) 善如登,從(cong) 惡如崩”,勉勵學生始終保持積極的人生態度、良好的道德品質、健康的生活情趣。

 

2013531日至66日,在應邀對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哥斯達黎加、墨西哥進行國事訪問時,習(xi) 近平走一路,引一路,用他所熟知的中國經典表達對拉美各國人民的友好情誼。如在墨西哥訪問時,引《左傳(chuan) ·襄公三十一年·子產(chan) 壞晉館垣》中的“賓至如歸”,表達對墨西哥人民的友好情誼;引孔子《論語·衛靈公》中的“己所不欲,勿施於(yu) 人”,強調國與(yu) 國之間平等相待、相互尊重的原則;引莊子《逍遙遊》中的“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表示要讓中墨兩(liang) 國人民友情匯聚成浩瀚的大海;引元代無名氏《爭(zheng) 報恩》第一折中的“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比喻中墨兩(liang) 國人民友誼經得起時間的考驗。⑤

 

大量廣泛引用中國曆史的這些經典名言名句,使得習(xi) 近平的講話既生動、精練、簡潔,又高度概括、別有情趣,形成了與(yu) 眾(zhong) 不同的風格和鮮明的個(ge) 性。習(xi) 近平自覺和大量地引用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的經典名句,大大激發了人們(men) 對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的關(guan) 注,也向國內(nei) 國際展示了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精華的非凡魅力。

 

從(cong) 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精華中吸取治國理念的思想養(yang) 料

 

習(xi) 近平不僅(jin) 把大量引用經典作為(wei) 講話生動有趣的一種風格,而且從(cong) 總體(ti) 上更加強調中華傳(chuan) 統文化中的精華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重要意義(yi) ,並從(cong) 中吸取治理國家的思想養(yang) 料。⑥

 

習(xi) 近平在就任總書(shu) 記後第一次記者見麵會(hui) 上講話時,就高度評價(jia) 中華傳(chuan) 統文化:“我們(men) 的民族是偉(wei) 大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發展曆程中,中華民族為(wei) 人類的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漫長的曆史進程中,中國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勞、勇敢、智慧,開創了民族和睦共處的美好家園,培育了曆久彌新的優(you) 秀文化。”⑦

 

習(xi) 近平上任後打造的“中國夢”這一重要概念,也是建立在大量吸收中華曆史文化精華的基礎上,正如學者所說,“實現中國夢必須充分汲取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正能量”。⑧

 

習(xi) 近平是自覺地把中華曆史文化精華與(yu)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行緊密對接的實踐者。他在全國宣傳(chuan) 思想工作會(hui) 議上的重要講話中,高瞻遠矚地指出了兩(liang) 者的關(guan) 係,強調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chuan) 承中走出來的,具有深厚的曆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他特別強調指出,宣傳(chuan) 闡釋中國特色就是要做到“四個(ge) 講清楚”:講清楚每個(ge) 國家和民族的曆史傳(chuan) 統、文化積澱、基本國情不同,其發展道路必然有著自己的特色;講清楚中華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feng) 厚滋養(yang) ;講清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you) 勢,是我們(men) 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講清楚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植根於(yu) 中華文化沃土、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有著深厚曆史淵源和廣泛現實基礎。⑨

 

在習(xi) 近平的人與(yu) 自然和諧一體(ti) 、以民為(wei) 本、以法治國、解放思想和發揮社會(hui) 及民間積極性等治國的基本理念中,都可以清楚地看到中華傳(chuan) 統治國思想的影響。

 

生態文明建設。早在2005223日習(xi) 近平寫(xie) 的一篇文章中就強調:“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hui) 是一場關(guan) 係到人與(yu) 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hui) 革命。”⑩習(xi) 近平指出,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是中國的基本國策,中國必須努力走向社會(hui) 主義(yi) 生態文明新時代,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黨(dang) 的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也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推動形成人與(yu) 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必須建立係統完整的生態文明製度體(ti) 係”。老子思想可以從(cong) 兩(liang) 個(ge) 方麵滋養(yang) 可持續發展觀:第一,老子思想是人類社會(hui) 最早的可持續發展觀,老子是人類世界中最早提倡崇尚自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享受自然的思想家,最早提出人類社會(hui) 應與(yu) 自然和諧一體(ti) 。他的“道法自然”、“莫之爵而常自然”、“輔萬(wan) 物之自然”的思想,他的如果人類“遵道而行,則萬(wan) 物將自賓(自然服務於(yu) 人類)”的思想,在整個(ge) 人類世界都是領先的,也被西方世界廣泛接受;第二,老子不僅(jin) 從(cong) 宏觀上倡導人類與(yu) 自然和諧一體(ti) ,也從(cong) 個(ge) 人微觀層麵上提出了具體(ti) 的個(ge) 人修身養(yang) 性之道,倡導個(ge) 人生活要自然而然,不要過多追求各種難得之貨,不要超越人的自然而然的需求去追求奢糜的生活,以樸為(wei) 美,以簡約為(wei) 美,人反而可以達到長生的目標。

 

以民為(wei) 本。20071月,時任浙江省委書(shu) 記的習(xi) 近平先後寫(xie) 了《為(wei) 民辦實事旨在為(wei) 民》(5日)、《為(wei) 民辦實事重在辦事》(6日)、《為(wei) 民辦實事成於(yu) 務實》(7日)等三篇文章,表達了堅持以人為(wei) 本、執政為(wei) 民思想,認為(wei) 應該如賢者所說,“樂(le) 民之樂(le) 者,民亦樂(le) 其樂(le) ;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孟子·梁惠王下》),必須重民生、辦實事,解決(jue) 人民群眾(zhong) 最關(guan) 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滿足人民群眾(zhong) 最基本、最緊迫的需求,做到讓人民群眾(zhong) 參與(yu) 、讓人民群眾(zhong) 做主、讓人民群眾(zhong) 受益、讓人民群眾(zhong) 滿意,真正使群眾(zhong) 成為(wei) 利益的主體(ti) 。11

 

習(xi) 近平十八大以來的曆次講話中,“人民”都是一個(ge) 突出的關(guan) 鍵詞。他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men) 的奮鬥目標,要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終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始終保持黨(dang) 同人民群眾(zhong) 的血肉聯係,始終與(yu) 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wei) 人民造福,要隨時隨刻傾(qing) 聽人民呼聲、回應人民期待,保證人民平等參與(yu) 、平等發展權利,維護社會(hui) 公平正義(yi) ,在學有所教、老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yang) 、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這充分體(ti) 現了中國傳(chuan) 統文化中以民為(wei) 本的價(jia) 值觀念的當代價(jia) 值,也是民本思想與(yu)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直接對接。

 

在黨(dang) 的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的決(jue) 定中,也有多處體(ti) 現以民為(wei) 本思想的內(nei) 容:“堅持以人為(wei) 本,尊重人民主體(ti) 地位,發揮群眾(zhong) 首創精神,緊緊依靠人民推動改革,促進人的全麵發展”;“以增進人民福祉為(wei) 出發點和落腳點”;“以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為(wei) 根本”;“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ti) 人民”;“讓廣大農(nong) 民平等參與(yu) 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等等。12

 

所有這些,都可以在道家和儒家的民本思想中找到豐(feng) 富的資源。老子所說的聖人無常心,以百姓之心為(wei) 心的思想,不知有之、親(qin) 而譽之的善治和以百姓的態度為(wei) 最高和最後的政治評價(jia) 標準;孔子使民富庶教的思想,把廣施於(yu) 民而能濟眾(zhong) 作為(wei) 治理國家賢治境界的思想,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ang) 和關(guan) 於(yu) 養(yang) 老恤孤製度的思想;孟子的民為(wei) 貴的思想;賈誼所說的國以民為(wei) 本,國以民為(wei) 命,國以民為(wei) 力,國以民為(wei) 功的思想等,都是滋養(yang) 當下以民為(wei) 本實踐的寶貴思想資源。

 

政府與(yu) 市場的關(guan) 係。習(xi) 近平在任浙江省省委書(shu) 記時,已經開始較多地引用老子的思想,例如:“為(wei) 之於(yu) 未有,治之於(yu) 未亂(luan) ”(《老子64章》,2004113日引用);“上善若水(《老子8章》,2007117日引用),“聖人無常心,以百姓之心為(wei) 心”(《老子49章》,200725日引用);等等。13 習(xi) 近平還曾向浙江的專(zhuan) 家學者請教道家所謂的“治大國,若烹小鮮”作何解。14 2013319日,在接受金磚國家媒體(ti) 聯合采訪時,他再次引用老子的“治大國如烹小鮮”這一名句。15

 

而早在20015月,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xi) 近平就明確提出,今後政府職能轉變的關(guan) 鍵是做到有所為(wei) 有所不為(wei) ,使政府成為(wei) “有限政府”,更多地向社會(hui) 提供“公共服務”。現在的主要問題是政府管得太多,必須簡政放權,用老子的語言表達就是,政府做政府應該做的,社會(hui) 做社會(hui) 應該做的,各按自己的本來的特性和規律辦事。16

 

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提出,加快發展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jue) 定性作用、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guan) 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jue) 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市場決(jue) 定資源配置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健全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必須遵循這條規律,著力解決(jue) 市場體(ti) 係不完善、政府幹預過多和監管不到位的問題。17

 

這些都與(yu) 老子的無為(wei) 而治思想相通。老子的“我無為(wei) 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的思想,被一些西方思想家認為(wei) 是自由放任和小政府大社會(hui) 的思想之源。許多外國領導人喜歡老子的名句,如裏根在1982年國情谘文中曾引用“治大國如烹小鮮”;時任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在2010年的一次國際會(hui) 議上曾引用老子的“知止不殆”;聯合國秘書(shu) 長潘基文在2011年的一次講話中曾引用老子的“聖人之道,為(wei) 而不爭(zheng) ”。據介紹,《老子》一書(shu) 是國際社會(hui) 中被翻譯成外國文本最多的著作。

 

以法治國。習(xi) 近平一直非常重視以法治國的思想,他在200645月曾先後寫(xie) 下《建法治安村》(428日)、《法治:新形勢的新要求》(510日)、《市場經濟必然是法治經濟》(512日)、《和諧社會(hui) 本質上是法治社會(hui) 》(515日)、《弘揚法治精神,形成法治風尚》(517日)、《堅持法治與(yu) 德治並舉(ju) 》(519日)等六篇文章,提出要建立一種符合農(nong) 村經濟社會(hui) 發展要求的“法治秩序”,進一步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積極建設“法治浙江”,逐步把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hui) 生活納入法治軌道;他認為(wei) ,社會(hui) 主義(yi) 和諧社會(hui) 的“六大特征”都具有法治的屬性,和諧社會(hui) 本質上是法治社會(hui) ,法治也為(wei) 社會(hui) 和諧提供重要保證,法治通過調節社會(hui) 各種利益關(guan) 係來維護和實現公平正義(yi) ,法治為(wei) 人們(men) 之間的誠信友愛創造良好的社會(hui) 環境,法治為(wei) 激發社會(hui) 活力創造條件,法治為(wei) 維護社會(hui) 安定有序提供保障,法治為(wei) 人與(yu) 自然的和諧提供製度支持;他強調,法治精神是法治的靈魂,人們(men) 沒有法治精神、社會(hui) 沒有法治風尚,法治隻能是無本之木、無根之花、無源之水;他還主張法治和德治相結合,依法治國是維護社會(hui) 秩序的剛性手段,以德治國是維護社會(hui) 秩序的柔性手段,隻有把兩(liang) 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有效地維護社會(hui) 的和諧,保障社會(hui) 健康協調地發展。18

 

出任總書(shu) 記後僅(jin) 10多天,習(xi) 近平就在紀念中國現行憲法施行30周年大會(hui) 上強調:“必須全麵貫徹實施憲法”;“全國各族人民、一切國家機關(guan) 和武裝力量、各政黨(dang) 和各社會(hui) 團體(ti) 、各企業(ye) 事業(ye) 組織,都必須以憲法為(wei) 根本的活動準則”;“任何組織或者個(ge) 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憲法的生命在於(yu) 實施,憲法的權威也在於(yu) 實施”;“黨(dang) 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範圍內(nei) 活動”;“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wei) ,都必須予以追究”。19他還在政治局集體(ti) 學習(xi) 上提出了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hui) 一體(ti) 建設的重要思想,特別強調“要確保審判機關(guan) 、檢察機關(guan) 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強調不論什麽(me) 人,不論其職務多高,隻要觸犯了黨(dang) 紀國法,都要受到嚴(yan) 肅追究和嚴(yan) 厲懲處,決(jue) 不是一句空話。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懲治這一手決(jue) 不能放鬆。要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20十八大後,我們(men) 黨(dang) 對包括薄熙來、劉誌軍(jun) 等在內(nei) 的一大批貪腐官員依法進行了嚴(yan) 懲。

 

黨(dang) 的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指出,要加快推進社會(hui) 主義(yi) 民主政治製度化、規範化、程序化,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國家,促進社會(hui) 公平正義(yi) ;要建設法治中國,必須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hui) 一體(ti) 建設,必須堅持法律麵前人人平等,任何組織或者個(ge) 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一切違反憲法法律的行為(wei) 都必須予以追究,要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21

 

而以商鞅為(wei) 代表的法家的法治思想可以在這一方麵提供寶貴的思想支撐。這主要體(ti) 現商鞅的以法治國、刑無等級、法官獨立、法治而不是權治、法大而不是權大、統治者和官員必須首先守法、法律符合國情民情簡明公開讓民眾(zhong) 充分了解等內(nei) 容。商鞅變法首先拿秦孝公的兒(er) 子、親(qin) 哥哥開刀,提出了一整套以法治國的思想,建立了人類曆史上第一個(ge) 具有現代意義(yi) 的國家雛型。商鞅的法治成果和思想仍然值得今天中國的法治建設借鑒。

 

習(xi) 近平也引用了不少法家的經典來強調依法治國的重要性,他在20065月所寫(xie) 的文章就談到“國皆有法,而無使法必行之法”(《商鞅·畫策》),並解釋說,使法必行之法就是弘揚法治精神。從(cong) 客觀上說,法治也並不體(ti) 現於(yu) 普通民眾(zhong) 對法律條文有多麽(me) 深透的了解,而在於(yu) 努力把法治精神、法治意識、法治觀念熔鑄到人們(men) 的頭腦之中,體(ti) 現於(yu) 人們(men) 的日常行為(wei) 之中。這包括培養(yang) 人們(men) 的理性精神、誠信守法的精神、尊重法律權威的精神、權利與(yu) 義(yi) 務對稱的精神、依法維權和依法解決(jue) 糾紛的習(xi) 慣,等等。他還引《韓非子·顯學篇》中的“宰相必起於(yu) 州部,猛將必發於(yu) 卒伍”說明古往今來將才良相大都經曆過艱苦環境的磨煉。22

 

外交理念。習(xi) 近平不僅(jin) 把中華曆史文化精華用於(yu) 治理國內(nei) 事務,還將其應用於(yu) 對外事務的治理。習(xi) 近平擔任黨(dang) 政軍(jun) 最高領導職務後,先後把儒家的和為(wei) 貴、考慮他者利益等觀念用於(yu) 中國的對外政策中,提出了以合作共贏為(wei) 核心的國際秩序觀。尤其是在國家利益觀念上,更是直接引用中華曆史文化精華中的“義(yi) 利觀”,提出了新的國家利益觀,要求在處理國家利益時,“一定要堅持正確義(yi) 利觀。隻有堅持正確義(yi) 利觀,才能把工作做好、做到人的心裏去”。23 從(cong) 正確義(yi) 利觀出發來處理國家利益,正是習(xi) 近平提出的新型國家利益觀的理論基礎,也是習(xi) 近平把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精華運用於(yu) 中國外交實踐的一個(ge) 典型。正如外交部長王毅指出的那樣,正確對待和處理“義(yi) ”與(yu) “利”的關(guan) 係,重視道義(yi) 與(yu) 責任,是我國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內(nei) 容,也是新中國外交的一個(ge) 鮮明特色。我國傳(chuan) 統文化一向強調正確處理“義(yi) ”和“利”的關(guan) 係,突出“義(yi) ”的價(jia) 值。24

 

什麽(me) 是傳(chuan) 統義(yi) 利觀的精華?在利益和道義(yi) 麵前,孔子提出了“見利思義(yi) ”的觀點,主張要正確處理義(yi) 與(yu) 利的關(guan) 係,義(yi) 就是指本著做人的根本道德行事,利就是指具體(ti) 的利益(聲名利祿等),君子可以為(wei) 義(yi) 而舍利,但如果義(yi) 利兼得,又何樂(le) 而不為(wei) ?25 荀子認為(wei) 求利是人的本性,無可厚非,但應當以禮義(yi) 節製求利的欲望,先義(yi) 後利者榮,反對唯利之求。26

 

習(xi) 近平提出的正確義(yi) 利觀指導下的新型國家利益觀包括以下幾個(ge) 方麵。第一,正確對待義(yi) 與(yu) 利的關(guan) 係。習(xi) 近平提出正確義(yi) 利觀的題中之義(yi) ,就是反對不正確的義(yi) 利觀,就是反對義(yi) 與(yu) 利的極端。第二,堅定不移地維護、爭(zheng) 取、擴大中國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利益,任何時候不拿中國的主權、尊嚴(yan) 、統一做交換。“我們(men) 要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但決(jue) 不能放棄我們(men) 的正當權益,決(jue) 不能犧牲國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國不要指望我們(men) 會(hui) 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們(men) 會(hui) 吞下損害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苦果。”27 第三,共同發展是世界各國和各國人民共同的大利益。習(xi) 近平指出,義(yi) 反映的是我們(men) 的一個(ge) 理念,共產(chan) 黨(dang) 人、社會(hui) 主義(yi) 國家的理念。這個(ge) 世界上一部分人過得很好,一部分人過得很不好,不是個(ge) 好現象。真正的快樂(le) 幸福是大家共同快樂(le) 、共同幸福。我們(men) 希望全世界共同發展,特別是希望廣大發展中國家加快發展。28 第四,利是共贏之利。習(xi) 近平指出,利就是要恪守互利共贏原則,不搞我贏你輸,要實現雙贏。“合作共贏”作為(wei) 習(xi) 近平倡導的新型國際秩序觀的核心,當然也體(ti) 現在國家利益上。隻有合乎義(yi) 的利才能是共贏的,共贏的利一定是合乎義(yi) 的,共贏就是義(yi) 與(yu) 利的結合,是義(yi) 與(yu) 利的平衡。第五,中國既堅持國際正義(yi) ,也講友好國家情義(yi) 。中國在國際政治上“要秉持公道正義(yi) ”。在首次出訪非洲時,習(xi) 近平用“真、實、親(qin) 、誠”來概括中國對非政策,就是從(cong) 中國與(yu) 非洲國家的友好情義(yi) 上來講的。第六,平等但有區別的義(yi) 利觀。習(xi) 近平多次指出,平等互利,是對待所有國家的公認的國際準則。但對周邊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除了利益對等原則之外,還必須盡中國的義(yi) 務,給予一定的單方麵優(you) 惠和照顧;而對那些“貧窮的國家”,尤其是那些“長期對華友好而自身發展任務艱巨的周邊和發展中國家,要更多考慮對方利益,不要損人利己、以鄰為(wei) 壑”,“絕不能惟利是圖、斤斤計較”。29 第七,“力所能及”原則。無論是維護國際正義(yi) ,還是援助別的國家,都有一個(ge) 能力和願望的平衡問題,要避免“不及”,也要避免“過”。“不及”就是惟利是圖、斤斤計較,該援助時不援助;“過”就是打腫臉充胖子,以損害本國利益來追求虛名虛利。在“過”與(yu) “不及”之間的舉(ju) 動就是義(yi) ,即宜,適宜,在適當的時候采取適當的行動。正如習(xi) 近平所言,中國“有義(yi) 務對貧窮的國家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30。第八,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guan) 切。31中國也在追求本國的國家利益,但在這一過程中,必須關(guan) 切他國的利益和他國的感受。尤其要照顧對方核心關(guan) 切,妥善處理兩(liang) 國間存在的問題和分歧。32

 

從(cong) 以上論述可見,習(xi) 近平的治國理念,大量地借鑒了中華曆史文化的精華,並緊密結合當前的現實情況,賦予其新的意義(yi) ,既使中國的社會(hui) 發展實踐從(cong) 中國的曆史文化中獲取正能量,又反過來使中國的曆史文化精華在新的實踐中獲得新的生命力,使得中國的曆史文化真正曆久彌新。二者正好相得益彰。

 

注釋

 

習(xi) 近平:《在中央黨(dang) 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hui) 暨201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人民網,201334日,https://theory.people.com.cn/n/2013/0304/c49169-20670182.html

 

習(xi) 近平:《之江新語》,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914262836144165166167169170171194215217218頁。

 

習(xi) 近平:《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ti) 學習(xi) 時的講話》,中國政府網,https://www.gov.cn/ldhd/2012-11/19/content_2269332.htm

 

習(xi) 近平:《在中央黨(dang) 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hui) 暨201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人民網,201334日,https://theory.people.com.cn/n/2013/0304/c49169-20670182.html

 

《習(xi) 近平在墨演講的幕後故事:引用了哪些經典詞句》,中國網,201367日,https://big5.china.com.cn/international/txt/2013-06/07/content_29059818.htm

 

葉自成:《如何以華夏主義(yi) 滋養(yang)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關(guan) 於(yu) 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精華與(yu)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關(guan) 係》,鳳凰網,20131017日,https://biz.ifeng.com/finance/special/hxzyfabu/ziliao/detail_2013_10/17/1345283_0.shtml

 

習(xi) 近平:《在常委見麵會(hui) 上的講話》,新浪網,20121115日,https://news.sina.com.cn/c/2012-11-15/121925587435.shtml

 

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研究中心:《從(cong) 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汲取實現中國夢的精神力量》,人民網,2013722日,https://opinion.people.com.cn/n/2013/0722/c1003-22273229.html

 

《習(xi) 近平在全國宣傳(chuan) 思想工作會(hui) 議上的講話》,新華網,https://news.xinhuanet.com/photo/2013-08/20/c_125211184.htm

 

10 11 習(xi) 近平:《之江新語》,第120219221頁。

 

12 17 21 《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全麵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jue) 定》,《人民日報》,20131116日,第13版。

 

13 參見習(xi) 近平:《之江新語》,第35220230232頁。

 

14 吳光:《讀經是一次文化補課》,溫嶺新聞網,2008424日, https://wlnews.zjol.com.cn/wlrb/system/2008/04/24/010431350.shtml

 

15 《習(xi) 近平接受金磚國家媒體(ti) 聯合采訪 闡述政策主張》,中國政府網, 2013319日,https://www.gov.cn/ldhd/2013-03/19/content_2357801.htm

 

16 姚冬琴等:《全會(hui) 經濟體(ti) 製改革解讀:從(cong) 全能政府到有限政府》,《中國經濟周刊》,201344期。

 

18 習(xi) 近平:《之江新語》,第182189頁;

 

19 習(xi) 近平:《在首都各界紀念現行憲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會(hui) 上的講話》,新華網,2012124日,https://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2-12/04/c_113907206.htm

 

20 《習(xi) 近平強調: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新華網,2013224日,https://news.xinhuanet.com/2013-02/24/c_114782088.htm

 

22 習(xi) 近平:《之江新語》,第188201頁。

 

23 轉引自王毅:《堅持正確義(yi) 利觀 積極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人民日報理論部編:《深入學習(xi) 習(xi) 近平同誌重要論述》,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185頁。

 

24 王毅:《堅持正確義(yi) 利觀 積極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第183頁。

 

25 關(guan) 於(yu) 孔子的義(yi) 利觀,參見葉自成、龍泉霖:《華夏主義(yi)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257頁。

 

26 孟子與(yu) 荀子的義(yi) 利之辨,參見葉自成:《中國崛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331332頁。

 

27 王建華、張碩:《習(xi) 近平闡明中國和平發展原則底線》,新華網,2013130日,https://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1/30/c_114560069.htm

 

28 29 30  王毅:《堅持正確義(yi) 利觀 積極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第185頁。

 

31 習(xi) 近平:《共同創造亞(ya) 洲和世界的美好未來——在博鼇亞(ya) 洲論壇2013年年會(hui) 上的主旨演講》,《新華每日電訊》,201347日,第2版。

 

32 《習(xi) 近平接受金磚國家媒體(ti) 聯合采訪》,《人民日報》,2013320日,第1版。

 

Contemplating the "Origin": The Sources of Governance Thought in History and Ancient Books

 

The Esse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Xi Jinping's Governing Philosophy

 

Ye Zicheng

 

Abstract: In the history of the CPC, Xi Jinping is a state leader who knows clearly Chines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lassics and widely uses them in the social practice. The esse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Xi's governing philosophy. This can be seen from the important governing concepts he has advocated, such as "Chinese dream", putting people first, rule of law, harmonious integration of the human and nature, and the new concept of national interests, all of which have been greatly influenced by the esse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Xi's governing concepts learn much from the essence of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 and combine with the current reality closely and give it a new meaning, enabling the Chinese social development to obtain support from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 and in return help the essence of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 gain new vitality in the new practice.

 

Keywords: Xi Jinping, governing concepts, traditional culture, new-type leaders, running the government


責任編輯泗榕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