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期待中道的改革

欄目:諫議策論
發布時間:2014-01-19 19:36:44
標簽:
姚中秋

作者簡介:姚中秋,筆名秋風,男,西元一九六六年生,陝西人士。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guan) 係學院教授,曾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高研院教授、山東(dong) 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教授。著有《華夏治理秩序史》卷一、卷二《重新發現儒家》《國史綱目》《儒家憲政主義(yi) 傳(chuan) 統》《嵌入文明:中國自由主義(yi) 之省思》《為(wei) 儒家鼓與(yu) 呼》《論語大義(yi) 淺說》《堯舜之道:中國文明的誕生》《孝經大義(yi) 》等,譯有《哈耶克傳(chuan) 》等,主持編譯《奧地利學派譯叢(cong) 》等。



期待中道的改革

作者: 秋風

來源:FT中文網 

時間:20140114

 

 

我要討論的主題是怎麽(me) 改革。這意味著,我相信,改革已經開始了。

這是我首先想表達一個(ge) 看法:我對改革的前景,可能比在座的各位都要樂(le) 觀,這是我一年多來一貫的態度。大約從(cong) 2012年底開始,我就對改革持一個(ge) 非常樂(le) 觀的態度。即便去年5月份、8月份發生了反憲政逆流,我仍對改革保持充分的信心。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決(jue) 定公布之後,我寫(xie) 過一篇文章,《我為(wei) 什麽(me) 一直看好習(xi) 李》,所謂看好,就是看好他們(men) 的改革決(jue) 心。很多人,尤其是我的諸多朋友罵我,說我拍習(xi) 李馬屁。對此,我一笑置之。我隻想表達一下作為(wei) 一位關(guan) 心中國命運的社會(hui) 、政治觀察者對中國未來走向的一種認知。

過去兩(liang) 個(ge) 月的事實表明,我的樂(le) 觀是有根據的。改革已經在進行中了。人們(men) 普遍人稱,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改革方案,也就是“60,確實係統闡明了一個(ge) 完整而相當徹底的改革方案。更重要的是,60條頒布之後,過去兩(liang) 個(ge) 多月內(nei) ,已有一係列改革舉(ju) 措。仔細算一下,這一係列改革措施的範圍、深度,已遠遠超過過去十年。如果說這不叫改革,那就沒有改革了。

但很多朋友不以為(wei) 然。我想,也許他們(men) 在衡量是不是改革時,悄悄偷換了概念,用革命來衡量改革。很多人在評價(jia) “60方案時也是如此,他們(men) 說,這個(ge) 方案還行,但他們(men) 最後會(hui) 質問為(wei) 何60條裏沒有出現憲政這兩(liang) 個(ge) 字?我想,這就是在談論革命,而不是談論改革。所以,對60條失望的人士,其實是對共產(chan) 黨(dang) 沒有進行自我革命而失望,而不是對共產(chan) 黨(dang) 沒有進行改革而失望。

 

這就是我想說明的第一個(ge) 意思:改革本身就是一個(ge) 中道

我們(men) 身處任何處境,尤其是麵臨(lin) 諸多麻煩時,有三條路選擇:一條路是,一條路是不及,一條路是是什麽(me) ?就是無過、無不及。什麽(me) 是就是激進,就是革命,就是打翻重來,打爛舊世界,建立一個(ge) 美麗(li) 新世界。什麽(me) 叫不及,就是不動,有問題不管他,閉著眼睛,假裝問題不存在。什麽(me) 是?中就是無過、無不及。

改革就是這樣的,就是無過無不及。過去的十年就是不及,守舊,麵對問題,無所作為(wei) 。很多人所期待的則是革命,這就是過。改革處在這兩(liang) 者中間,在現有憲法的框架中,在當前政製所能允許的空間內(nei) ,漸進地變革方方麵麵的製度,使其向著大家所理想的狀態逼近。能夠逼近到什麽(me) 程度?需要進一步觀察。當然,更重要的是,需要大家的推動。

從(cong) 這個(ge) 意義(yi) 上講,我說,期待中國有一場中道的改革,其實是有點多餘(yu) 的裝飾詞,改革本來就是中道德。但我覺得,仍有必要將中道兩(liang) 個(ge) 字提出來,因為(wei) ,很多朋友都是用革命的標準來衡量改革,我希望通過中道,還原改革的本意。

接下來的問題是,如何走上中道?

我想援引兩(liang) 部經典,與(yu) 大家探討這個(ge) 問題。第一部是《中庸》,其中有一句話,舜其大智也與(yu) !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liang) 端,用其中於(yu) 民,其斯以為(wei) 舜乎。這裏有一個(ge) ,這段話是中庸理念的比較經典的表達。那麽(me) ,這個(ge) 是什麽(me) 含義(yi) ?含義(yi) 很豐(feng) 富,我在這裏隻做一個(ge) 政治哲學的簡明解釋:就是共識。每個(ge) 事物都有兩(liang) 端,可能不隻是兩(liang) 端,可能有多端。端就是不同意見。那麽(me) ,舜的智慧在哪?舜不是執持一端就做事情,而是在兩(liang) 端之間,在兩(liang) 種極端的意見之間尋找共識,尋找交叉之處,尋找一個(ge) 大家都可以接受、可以認可的方案,這就是。所以,我理解舜的中庸,舜德偉(wei) 大智慧就在於(yu) 按照共識來製定法律,製定公共政策,以及施政執政。這就是中庸在政治上的含義(yi) 。

接下來討論《周易》的改革智慧。《周易》有革卦,專(zhuan) 門討論改革或革命。我建議改革者們(men) 認真地研讀一下這一卦。這裏我著重討論九三爻。九三在什麽(me) 時?到了問題積累比較嚴(yan) 重、因而必須啟動改革的時候了。九三爻辭描述了享有權威的人士的困境和他走出困境的智慧。怎麽(me) 個(ge) 困境?爻辭先說征凶,貞厲征凶的意思是,冒進就有凶險。你看到問題很嚴(yan) 峻,迫不及待,盲目采取措施,肯定一頭掉進深淵,這就是。另外一種人麵對難題幹什麽(me) ?貞。什麽(me) 是貞?貞就是固守不動,守舊。可這個(ge) 時候,處境環境非常危險了,所以會(hui) ,厲的意思是,有風險。

那麽(me) ,這個(ge) 時候,正確的做法是什麽(me) 。九三爻辭下半部分指出了解決(jue) 辦法:革言三就,有孚就是改革,就是言論,要求,意見,建議等等。革言就是關(guan) 於(yu) 改革的態度、關(guan) 於(yu) 改革的意見、關(guan) 於(yu) 改革的方案。的意思。要不要改革?怎麽(me) 改革?社會(hui) 中必然有多種多樣的意見。怎麽(me) 辦?三就的意思是什麽(me) ?成,組合在一起,在其中間尋找共識。革言三就的意思就是,掌握權力、將要主導改革的人,要在不同意見中尋找可能的共識。

這樣就會(hui) 有孚的意思是信。革卦的卦辭就說,已日乃孚,強調孚對於(yu) 改革成功的決(jue) 定性意義(yi) 。對於(yu) 改革的前景而言,孚是根本。改革者要追求什麽(me) 東(dong) 西?讓大家信服,讓大家相信你的改革決(jue) 心是真誠的,讓大家相信你的改革措施是有效的,大家相信改革的前景是光明的。總之,改革者必須獲得大家的信,由此可以凝聚起整個(ge) 社會(hui) 的共識,凝聚起大家對於(yu) 前景的想象。

我前麵簡單地講述了《中庸》和《周易》的改革智慧,聖人已向我們(men) 揭示了,走上中道的改革之路,關(guan) 鍵就在於(yu) 凝聚改革的社會(hui) 共識。這樣的智慧對於(yu) 我們(men) 當下正在展開的改革成敗至關(guan) 重要。

那麽(me) ?怎麽(me) 尋找共識?尋找誰和誰的共識?根據我的觀察,關(guan) 鍵是兩(liang) 個(ge) 方麵:一個(ge) 方麵是體(ti) 製內(nei) 外的共識,第二個(ge) 方麵是精英與(yu) 大眾(zhong) 的共識。

過去30多年來,中國社會(hui) 發生了非常巨大的變化,尤其是過去十年,財富增長非常快。但是,因為(wei) 製度不合理,財富的快速增長撕裂了中國社會(hui) 。一是體(ti) 製內(nei) 外的撕裂,另一個(ge) 是大眾(zhong) 與(yu) 精英的撕裂。在這兩(liang) 個(ge) 維度上,都存在非常嚴(yan) 重的隔閡和隔膜,相互對立的情緒無所不在。從(cong) 這兩(liang) 個(ge) 斷裂線上,可以看到無窮無盡的戾氣、仇恨和怨恨。如果不能弱化、消除這樣的對立和怨恨情緒,貿然進行改革,則必然走向秩序的崩潰。

或者更直接地說,如果不消除隔閡、對立情緒,改革根本就沒法進行。今天,我們(men) 也能看到這種危險跡象。體(ti) 製內(nei) 覺得,自己在真誠地進行改革。但體(ti) 製外則不乏嘲笑之聲。如果這樣的情況進一步激化,改革就無法繼續進行下去。相互的猜疑會(hui) 使得一個(ge) 對所有人都有好處的事情中途夭折。我們(men)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hui) 陷入這樣一個(ge) 困境。80年代的改革,也曾陷入這樣的困境,而陡然中斷。

在今日中國,精英與(yu) 大眾(zhong) 的隔閡,也相當明顯。比如,因為(wei) 財富分配不公,大眾(zhong) 不乏仇富心理。因此,精英對社會(hui) 風險的估計比較嚴(yan) 重,所以要移民,在外麵尋找安全島。精英的這種選擇做法,隻能激起大眾(zhong) 的仇恨。你越是尋找安全,隻會(hui) 讓你更不安全,至少讓你留在國內(nei) 的同類更不安全。當然,作為(wei) 經濟學家和自由主義(yi) 者,我們(men) 主張遷徙自由,但這種遷徙帶來的情緒反饋,卻是誰也沒有辦法控製的,大眾(zhong) 就這樣想,這就是一個(ge) 社會(hui) 科學上的事實。我們(men) 必須認真麵對。

所以,進行改革,尋找共識,最重要是打通體(ti) 製內(nei) 、外,溝通大眾(zhong) 、精英,在現在比較明顯地對立的兩(liang) 組人群之間,逐漸地縮小對立情緒,構築共識。這是中國改革和體(ti) 製的變遷能夠順利進行的重要社會(hui) 基礎。

那麽(me) ,我們(men) 有沒有可能走出一條中道的改革之路?我比較樂(le) 觀。雖然當代中國社會(hui) 已經存在兩(liang) 個(ge) 斷裂線,但我看問題,向來喜歡看瓶子中滿的那一半。瓶子中滿的那一半是什麽(me) ?就是中產(chan) 階級在中國社會(hui) 結構中已經占有重要地位。這一點是我們(men) 現在討論改革能不能成功時,需要考量的一個(ge) 極端重要的因素。

這一因素,也讓本輪改革與(yu) 80年代、90年代完全不同。80年代和90年代初,社會(hui) 結構有點類似於(yu) 金字塔結構,社會(hui) 資源主要按照權力分配,權力頂端的人占有更多資源,整個(ge) 大眾(zhong) 都在底層。這種改革,主要靠黨(dang) 政官員的自覺,靠知識分子的鼓與(yu) 呼,以及底層大眾(zhong) 不自覺地製度創新努力。而過去20年,從(cong) 90年代以來,中國社會(hui) 結構發生重大變化,這就是中產(chan) 階級的迅速成長。在座各位都是中產(chan) 階級。

中產(chan) 階級的價(jia) 值觀、立場、觀念和認知,可以構成整個(ge) 社會(hui) 共識最穩定的基礎。中國社會(hui) 總是極端複雜,過去二十年,這個(ge) 社會(hui) 在某種程度上撕裂了,但同時,這個(ge) 社會(hui) 又構築了自己的中流砥柱,以私人企業(ye) 家和知識分子為(wei) 領袖的中產(chan) 階級群體(ti) 迅速成長。有了這樣的社會(hui) 基礎,中國社會(hui) 就有可能找到一條中道的改革之路,找到一個(ge) 大家勉強能夠共同接受的改革方案。

回到改革方案本身,回到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的“60,我覺得,這一方案在某種程度上就是依托於(yu) 中產(chan) 階級的秩序想象而構想出來的。簡單地說,這個(ge) 方案是在回應中產(chan) 階級群體(ti) 的需要,因此,它既反又反,既沒有完全按照的設想構造方案,也沒有完全按照的設想構造方案。這一中間方案回應了中產(chan) 階級的需求。中產(chan) 階級需要什麽(me) ?首先需要秩序,其次需要自由。中產(chan) 階級需要的是自由的秩序。這樣的需求,與(yu) 極左派、極右派講的道理,都有很大差異。

所以,我在想,在中國,意識形態的時代可能真的要過去了。中國在很長時間內(nei) ,都在左左右右各種意識形態中打轉,這些意識形態觀點各異,都有一個(ge) 共同點:極端。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回應關(guan) 心秩序、同時關(guan) 心自由的中產(chan) 階級的需求,而展開全麵改革,使得左左右右的意識形態都顯得不重要了。隨著改革的深入,社會(hui) 的中間群體(ti) 凝聚起來,並不斷吸納兩(liang) 端,中國社會(hui) 有可能恢複團結。如此,一個(ge) 中道的改革是有可能進一步展開的,從(cong) 而讓中國相對平穩地轉型到較為(wei) 理想的現代國家秩序。

最後還是想強調,改革不是革命。現在正在展開的改革走了一條中間路線,很多人可能覺得不給力,有點失望。但我想,隨著改革的展開,可能會(hui) 有越來越多的人認同這樣的改革方案。由此,中國思想和政治格局將發生一個(ge) 根本性的變化,這個(ge) 變化會(hui) 在未來幾年內(nei) 逐漸展開。我們(men) 大家一起來觀察。

 

 

責任編輯:泗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