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吳鉤作者簡介:吳鉤,男,西曆一九七五年生,廣東(dong) 汕尾人。著有《宋:現代的拂曉時辰》《知宋:寫(xie) 給女兒(er) 的大宋曆史》《宋仁宗:共治時代》《風雅宋:看得見的大宋文明》《宋神宗與(yu) 王安石:變法時代》等。 |
被計劃生育改變的中國—— 讀易富賢《大國空巢》
作者:吳鉤
來源:騰訊《大家》欄目
時間:2013年12月18日
——“2014年:14-64歲總勞動力開始負增長”“中國不但麵臨(lin) 勞動力短缺,也麵臨(lin) 人口結構老化”;“2015年,光棍危機全麵爆發”,由於(yu) 性別比嚴(yan) 重失衡,中國光棍在“2022年將超過2000萬(wan) ”;“2016年,購房年齡人口開始負增長”,到2028年,中國的初次購房年齡人口將“下降差不多一半,也就是說,2016年之後,房地產(chan) 市場將快速萎縮,可能將重創經濟”……
是不是有點危言聳聽呢?不,這是人口學者易富賢先生在他的《大國空巢》中對中國近在眼前的人口危機的描述,立論有著嚴(yan) 謹的人口統計數據以及各國曆史經驗的支撐。本書(shu) 的副題為(wei) “反思中國計劃生育政策”。
以前,“計劃生育”還是一個(ge) 敏感詞,不過這幾年來,我們(men) 已經可以在公共媒體(ti) 上聽到越來越多的反思計劃生育政策的聲音了,而且,國家也即將對計劃生育政策進行調整——放開“單獨二胎”已列入改革日程,盡管這一調整的步伐離人們(men) 的預期還有很大距離,但畢竟表明人口問題已得到政府高層的注意。
在這一背景下,我想對易富賢先生的人口研究表達敬意。易先生無疑是最早關(guan) 切中國社會(hui) 在計生政策下人口問題的學者之一,他的這部《大國空巢》也是係統性考察人口與(yu) 經濟盛衰、國家興(xing) 亡乃至文明續斷之間密切關(guan) 係的著作。我們(men) 以前囿於(yu) 成見,以為(wei) 人口是社會(hui) 發展的拖累,但易先生的研究雄辯地表明:人口增長是社會(hui) 進步的基本性驅動力,而低於(yu) 人口更替水平的人口增長、負增長,則正在製造一個(ge) 又一個(ge) 的定時炸彈。
不管人們(men) 對於(yu) 計劃生育評價(jia) 如何,有一點不必懷疑——實施了三十年的計生政策,已經深刻重塑了我們(men) 每一個(ge) 人的家庭、我們(men) 身處的社會(hui) 結構、我們(men) 正在經曆的家國命運。
從(cong) 個(ge) 人的角度來看,計劃生育促成了無數個(ge) “三口之家”——一對年輕夫婦加一個(ge) 孩子,在這種超微型的家庭結構中成長起來的獨生子女,首先已經無從(cong) 體(ti) 驗從(cong) 前中國人非常熟悉的兄弟姐妹感情,甚至將喪(sang) 失這種情感分享的能力。
有一個(ge) 段子說:“2024年。小女孩從(cong) 幼兒(er) 園回來,問父親(qin) :爸爸,老師今天教了‘哥哥’、‘姐姐’。哥哥、姐姐到底是什麽(me) 人啊?父親(qin) 沉吟半晌,深吐了一口氣,說:這是一個(ge) 古老的物種,他們(men) 已經被計劃生育消滅了。”這不是笑話,它不好笑,而是讓人感受到一種悲涼。而對於(yu) 獨生子女來說,更悲涼的問題還在後麵:他們(men) 結婚之後,一對夫婦要贍養(yang) 兩(liang) 個(ge) 家庭的老人,這將是人生不能承受之重。
在這樣的家庭結構下,傳(chuan) 統的家庭養(yang) 老顯然已經不可能。或許你可以說,“生兒(er) 養(yang) 老”是一種落後的方式,我們(men) 應當依靠社會(hui) 化的養(yang) 老,依靠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養(yang) 老。但是,“社會(hui) 化養(yang) 老”歸根到底還是要靠人口來養(yang) 老,換言之,未來要有足夠的勞動力人口來繳納社保費,到時垂垂老矣的我們(men) 才可以領到足夠的養(yang) 老金。然而,由於(yu) 人口增長的急劇放緩,中國社會(hui) 正在進入快速老齡化階段,“未富先老”已然成為(wei) 現在麵臨(lin) 的最大挑戰。
民政部的數據顯示,今年我國老年人口將突破2億(yi) ,2025年將突破3億(yi) ,2034年將突破4億(yi) 。易富賢的研究則表明:中國60歲及以上老人將從(cong) 2010年的1.78億(yi) 增加到2037年的4億(yi) ,而勞動人口卻不斷減少,15-64歲的勞動年齡人口與(yu) 65歲及以上老人之比,將從(cong) 2010年的8.4:1下降到2035年的3:1。不管是哪一組數據,都說明養(yang) 老情勢危急。目前社保金已出現巨大缺口,未來隨著領錢的老年人口持續增加,而交錢的勞動力人口一再減少,這個(ge) 缺口還要繼續擴大。
人口撫養(yang) 比的失衡隻是中國人口結構失衡的一個(ge) 側(ce) 麵,還有另一個(ge) 失衡——性別比的失衡。根據易富賢的研究,“以22-60歲的男性人口對應20-58歲女性人口,姑且定義(yi) 男性人口超過女性的那一部分為(wei) ‘光棍’,那麽(me) 2010年之後,中國的‘光棍’數量快速攀升,2022年將超過2000萬(wan) ,2028年將超過3000萬(wan) ,到2041年將超過4000萬(wan) 。”
現在坊間年輕人將11月11日稱為(wei) “光棍節”,本來是一個(ge) 戲謔的說法,但以中國嚴(yan) 峻的性別比,恐怕未來真的要成立一個(ge) “光棍節”了。那麽(me) 多“光棍”如同餓虎下山,將會(hui) 對未來社會(hui) 造成什麽(me) 衝(chong) 擊,我實在不敢想象。曆史上有教訓:明清時,福建一帶民間溺棄女嬰成風,導致性別比嚴(yan) 重失衡,結果,“為(wei) 奸,為(wei) 拐,為(wei) 買(mai) 休,為(wei) 典雇,為(wei) 眾(zhong) 人而娶一妻,為(wei) 一婦而輾轉數夫,皆鰥曠無賴之行”。
人口結構的失調、人口紅利的消失對於(yu) 經濟發展的影響,更不必多言,已有諸多學者論及。易富賢比較了歐盟、日本、韓國、中國台灣曆年的老年撫養(yang) 比與(yu) GDP增長率的關(guan) 係,發現“老年撫養(yang) 比低於(yu) 12%時,GDP可保持在8%以上的增長率;一旦老年撫養(yang) 比超過12%後,GDP增長率將跳躍性下降”。經驗教訓,曆曆在前。
計劃生育對中國社會(hui) 還有一個(ge) 重要影響,似乎為(wei) 研究者所忽略,我願意借這個(ge) 機會(hui) 補充上,那就是,計生政策實際上重塑了國家權力對於(yu) 社會(hui) 基層的治理結構。本來在家庭承包製之後,原來生產(chan) 隊(村行政)的權力與(yu) 功能已大大衰退,但計生政策的推行,又給這一國家權力的終端重新注入力量,使國家權力重獲新的控製基層的機會(hui) 與(yu) 機製。
(資料圖:2006年7月15日,河南省滑縣農(nong) 村房屋上的計劃生育標語。王子瑞/東(dong) 方IC供圖。)
正因為(wei) 計劃生育對於(yu) 中國過去、未來的影響如此巨大,易富賢先生的這部反思計生政策的力作便顯得特別有份量。最近新京報將《大國空巢》列入“年度好書(shu) ”候選書(shu) 單,《出版商務周報》也將其送上“2013年度風雲(yun) 圖書(shu) 榜”,我認為(wei) 這些榮譽對於(yu) 易先生的研究與(yu) 貢獻而言,名至實歸。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