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朵生】儒家:不主流,毋寧死!

欄目:快評熱議
發布時間:2013-12-20 03:23:07
標簽:
慕朵生

作者簡介:慕朵生,男,獨立學者,曾創辦中國儒教網暨儒教複興(xing) 論壇並任總編。


儒家:不主流,毋寧死!

——在儒家與(yu) 當代中國思想之創生暨“儒生文叢(cong) ”第二輯出版座談會(hui) 上的發言

慕朵生

(中國儒教網主編,儒教複興(xing) 論壇總版主)


 編者按西曆2013年11月24日下午,儒家與(yu) 當代中國思想之創生暨“儒生文叢(cong) ”第二輯出版座談會(hui) 在北京舉(ju) 行。會(hui) 議由弘道書(shu) 院主辦,弘道書(shu) 院學術部主任、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係任鋒副教授召集並主持。本次會(hui) 議采取了對話方式,一方是許章潤、高全喜、任劍濤、胡水君、程農(nong) 、張旭、張龑等來自政治學、法學和哲學等學科的學者,一方是陳明、姚中秋、梁濤、唐文明、慕朵生、任鋒等北京儒家學者以及張晚林、林桂榛和陳喬(qiao) 見三位“儒生文叢(cong) ”第二輯的作者代表,雙方圍繞儒家與(yu) 當代中國思想之創生會(hui) 議主題,在跨學科、論辯式的討論中展開激烈的思想交鋒,新見迭出,精彩紛呈。經與(yu) 會(hui) 者訂正,現將會(hui) 議發言紀錄公開發表,以饗讀者。


今天,參加“儒生文叢(cong) ”第二輯出版座談會(hui) ,高興(xing) 有這麽(me) 一個(ge) 向各位師長朋友學習(xi) 的機會(hui) ,但很抱歉我事先沒有做好發言的準備,因為(wei) 中午才得知任重兄無法參加。我和他是十六年的老朋友了,平時見麵也很多,所以緊急趕來,以便把座談會(hui) 現場的情況轉達給他。

 

首先祝賀我的四位老朋友,秋風兄、晚林兄、桂榛兄、訥言(陳喬(qiao) 見)兄大著出版。秋風兄《儒家憲政主義(yi) 傳(chuan) 統》一書(shu) ,還給儒家帶來一些猜疑。好像是賀衛方,說現在局勢是反憲政,你儒家關(guan) 於(yu) 憲政的書(shu) 咋還能出版呢?是不是其中有什麽(me) 貓膩啊?你看看,這就是典型的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當然,我寧願賀衛方說的是戲謔之言!

 

晚林兄、桂榛兄、訥言兄的一個(ge) 共同點,就是皆為(wei) 郭齊勇先生的高足——晚林兄雖不及門,但至少也算半個(ge) 弟子!剛才,任劍濤老師說郭先生是粉紅色儒家,我不同意。我認為(wei) 郭先生是一位非常純正的儒家,培養(yang) 的數十位弟子幾乎都是堅定的儒生,在座三位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荀子說,大儒在朝則美政,在下位則美俗,我續一句,在學則教儒,以自己的人格和學問,影響和塑造弟子為(wei) 儒生,使中國文化代有儒生傳(chuan) 道統。大學中做儒學研究的教師,都能像郭先生一樣,儒學何愁不複興(xing) ?!

 

同時,盡管任重兄不在場,我也要祝賀他主編的儒生文叢(cong) 第二輯出版!江水冷暖,寒鴨自知。任重兄真是不容易!到處化緣募捐!好像還向佛教的一個(ge) 基金會(hui) 申請過資助,最後沒成,但兩(liang) 位僧人過意不去,就以個(ge) 人名義(yi) 各捐了一千元錢——這事是訥言兄聯係的吧?(陳喬(qiao) 見:是。)我覺得,儒生文叢(cong) 的出版,是中國儒生的集體(ti) 亮相和公開表態,標誌著中國大陸文化複興(xing) 由國學儒學、由知識信仰的方向性轉變。文武之政,布在方策;道不苟行,待乎其人。有了儒生儒者,才會(hui) 有真正的儒學儒教,才會(hui) 有真正的文化中國、儒家中國!

 

下麵,我結合剛才諸位師長朋友講到的內(nei) 容,談三點不太成熟的看法,僅(jin) 供各位參考:

 

第一,儒家,複興(xing) 儒學,抑或重建儒教?作為(wei) 中國儒教網站長,我是一個(ge) 鐵杆儒教徒。但在這裏,我並不想為(wei) 儒教的合法性進行辯護。因為(wei) 宗教從(cong) 不是靠防禦性辯護建立起來的,而是靠守死善道、篤學力行建立起來的——儒教重建尤其如此。剛才許章潤老師、秋風兄都提到,把儒家視為(wei) 或做成宗教,是看小或貶低了儒家。我覺得,這可能是儒家內(nei) 部的儒學派儒教派的一種誤讀,因為(wei) 兩(liang) 派使用的儒教一詞的內(nei) 涵和外延,可能是不一樣的。比如,蔣慶先生,傾(qing) 向於(yu) 把儒教等同於(yu) 中華文明體(ti) ,因而儒學隻是其義(yi) 理或學理部分。但是,很多儒者,是以儒學涵蓋儒教,把儒教視為(wei) 儒學的教化部分,或認為(wei) 儒學隻是具有某些宗教性的功能,但不是宗教。比如錢穆、徐複觀、牟宗三、唐君毅諸先生,就都把儒家視為(wei) 一種人文教。就此而言,秋風兄中國一種文教,多種宗教的提法,既淵源有自,又開拓創新,是一種值得期待繼續生成的論述。我看到秋風兄有關(guan) 文章時,是很開心的。因為(wei) ,盡管在對儒家的整體(ti) 性描述上,秋風兄一種文教,多種宗教的論說值得商榷,特別是儒學借助其他宗教發揮自己宗教功能的提法,我很擔心——如果中國變成了一個(ge) 耶教國家,恐怕就很難再看到儒家文化的色彩了。但至少在策略上,秋風兄的這一論說是積極的、可行的。否則,儒家變成(耶教模式的)宗教,四書(shu) 五經就不好進入國民教育體(ti) 係,進入大中小學課堂了吧!如果諸位都聲稱自己是儒教徒,像今天這樣坐在一起開會(hui) ,就會(hui) 引起警惕了。

 

總之,作為(wei) 儒教派,我尊重、歡迎來自儒門內(nei) 外的各種批評意見。不過,我也歡迎,尤其是歡迎儒門內(nei) 部對儒教派的言說和訴求,持一種包容和尊重的態度。不管是儒學派還是儒教派,我想,我們(men) 大體(ti) 都認同這樣一種觀點,即儒家文化在古代是一種發揮多種功能的文化生命有機體(ti) ,其在當下的展開也必然是多維度、多路徑的。我非常讚同剛才任劍濤老師所說,即儒門內(nei) 部的分歧,是儒門張力或者生命力的體(ti) 現,表明了儒門的博大精深和氣象萬(wan) 千。儒門之大,就大在能一分為(wei) 八,但又都能宗歸孔聖。因此,儒者在不能證成自己的言說是完美無憾和唯一可行的情況下,寧可對他者尤其是儒門內(nei) 部的言說,采取一種包容和尊重的態度。剛才很多人,提到要吸納接受、融鑄創新自由主義(yi) 、西方文化雲(yun) 雲(yun) ,我發現大家對他者是很包容和尊重的,怎麽(me) 說到儒教派的主張,就是看小或貶低了儒家呢?我建議,適當時機,可召開一個(ge) 儒門內(nei) 部會(hui) 議,請蔣慶、陳明、康曉光等儒教派代表人物,講一講他們(men) 所說的儒教儒學派所說的儒教,到底有何異同?

 

第二,儒家,寧為(wei) 怨婦,不為(wei) 娼婦!今天下午,聆聽諸位師長朋友發言後,我最大的一個(ge) 體(ti) 會(hui) 是,大家都對儒家儒學儒教複興(xing) 表現出一種前所未有、未見、未聞的熱情和樂(le) 觀。的確,近年來儒家境遇有所改善,特別是道在我身,且立乎其大,其小固不能奪,儒家必須有這種家國天下不出我範圍的自信和決(jue) 心——這是儒家老祖宗留給我們(men) 的氣概和使命。因此,我非常讚同各位提到的,現在的儒家不能自艾自憐,不能怨天尤人,而是應該奮發進取,勇往直前。但是,我也不同意有人把儒家近代以來的恥辱感、憂患感、悲苦感,視為(wei) 怨婦心態。坦率地講,用怨婦形容近代以來儒家的心態,這是個(ge) 很糟糕的做法!別人打倒孔家店,破壞孔廟,挖掘孔林,騎在儒家脖子上屙屎拉尿,人近禽獸(shou) 而國近夷狄,中華道統不絕如線,儒家咋就不能埋怨幾句?叫罵幾句?反正是我沒有那麽(me) 高的修養(yang) ,不會(hui) 如此的寬容。相反,來而不往非禮也以德報德,以直報怨,該叫罵就叫罵,該開打就開打!

 

關(guan) 鍵的問題是,我覺得大家對儒家的生存境遇有些太樂(le) 觀了——如果不是盲目樂(le) 觀的話,至少是對儒家文化作為(wei) 一種文明體(ti) 複興(xing) 的整體(ti) 性訴求看小、看低了,同時也對儒家複興(xing) 麵臨(lin) 的嚴(yan) 峻挑戰認識不足。我前麵提到,近年來儒家的確出現一些複蘇的苗頭。但是,儒家這種上升的趨勢,遠遠不及西方化或說現代性上升得更快——西方化和現代性已經成為(wei) 一種不言自明的精神預設和價(jia) 值預設,深入到每個(ge) 中國人的骨髓。1935年,王新命等十教授就在《中國本位的文化建設宣言》一文中,開門見山就說:在文化的領域中,我們(men) 看不見現在的中國了。我覺得,目前中國的中國性,或者儒家的色彩,遠沒有80年前的中國厚重!因此,我非常讚同康曉光老師的一個(ge) 觀點,即儒家要做好打持久戰陣地戰的準備,要一個(ge) 個(ge) 村莊、一個(ge) 個(ge) 城池、一個(ge) 個(ge) 企業(ye) 地收複失地!

 

在這裏,我想就中國政治文化領域出現的一些新變化多說幾句。近段時間,從(cong) 擬將中國教師節改在孔子誕辰日,到在中學試點推廣台灣版中華文化教材,特別是到官方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you) 勢,是我們(men) 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的提法,貌似中國政治文化開始回歸中華道統,許多人,包括一些儒者,對此是予以肯定的。的確,這是一個(ge) 值得歡迎的變化,畢竟,與(yu) 其進也,不與(yu) 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yu) 其潔也,不保其往也。但是,這些現象是不是就意味著官方會(hui) 真心接受和主動回歸儒家?政治是在儒家化還是要化儒家,即政治是要為(wei) 儒家所利用還是要利用儒家?如何判斷這些問題,對儒家是一大考驗。根據我個(ge) 人的觀察,當前中國出現經濟向右,政治向左的趨勢,如果儒家不能成為(wei) 其中製約、平衡、中和的關(guan) 鍵因素,不能化解政治的暴戾經濟的欲望,極有可能會(hui) 被綁架在現實政治的戰車上,成為(wei) 其工具甚至是犧牲品,成為(wei) 各種思潮的反對麵和眾(zhong) 矢之的,從(cong) 而給儒家複興(xing) 帶來更大的阻力。因此,儒者可肯定和歡迎中國政治、社會(hui) 、文化的最新變化,甚至可采取曲通之術誘君入道,但更應保持清醒的頭腦,保持儒家的獨立性和批判性,堅持儒化政治的大方向,避免發生與(yu) 狼共舞的可悲局麵。事實上,因為(wei) 當下政治文化的上述新變化,以及一些傳(chuan) 統文化愛好者對這種變化的盲目喝彩,都給儒家帶來一些猜忌和傷(shang) 害。總之,我的一個(ge) 觀點是,在政治麵前,儒家寧可做怨婦,不能做娼婦

 

第三,儒家,不與(yu) 政治,難成主流!剛才我所說,並不是反對儒家參與(yu) 政治。根據我個(ge) 人的理解,儒教在義(yi) 理和訴求上有三大特征,即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政教合一。當然,政教合一的說法可能並不精確,因為(wei) 儒教自創始以來,就是以教為(wei) 政、以政為(wei) 教、政教一體(ti) 的,不像耶教等其他宗教,與(yu) 政治的關(guan) 係是分分合合,分也好,合也罷,都不傷(shang) 害其為(wei) 宗教,且離開政治照樣不失為(wei) 宗教。章實齋早就說過,秦代雖然是暴政,但其以吏為(wei) 師的做法,即以政為(wei) 教的做法很接近三代之治。總之,儒家有個(ge) 很重要的傳(chuan) 統,就是政為(wei) 大,政治是家國天下運轉的中樞和製高點,不參與(yu) 政治,就不成為(wei) 儒家。所以,我主張,儒家不僅(jin) 要論述政治,談政治哲學、政治儒學,談仁政王道、儒教憲政,而且要參與(yu) 政治,儒化政治,成為(wei) 一支政治性的力量。

 

就我個(ge) 人讀書(shu) 體(ti) 會(hui) ,儒家參與(yu) 政治、儒化政治的途徑有三種,都是西漢初期提供的案例。一種是叔孫通的途徑,通過為(wei) 漢家製定儀(yi) 法而使儒家在政治中小露頭角;一種是公孫弘的途徑,通過飽讀儒家經典、蔚為(wei) 布衣卿相,開創儒生儒士實際參與(yu) 政治風氣;一種是賈誼、董仲舒的途徑,通過闡釋義(yi) 理和恢弘大道,為(wei) 儒化政治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對這三種方式,史書(shu) 和儒家的評價(jia) 不一,認為(wei) 其中有高低優(you) 劣是非之分,比如認為(wei) 叔孫通是媚政,而公孫弘則表裏不一,最優(you) 的是賈誼、董仲舒複古更化的方案,但也被認為(wei) 是與(yu) 政治相妥協的結果。我在這裏想說的是,實際上這三種途徑都很重要,體(ti) 現的都是一種實際參與(yu) 政治的能力和水平。現在的儒家,多數來自書(shu) 齋和象牙塔,最缺的就是這種實際參與(yu) 政治的能力,這對儒家而言是一個(ge) 很大的短板。

 

現在的大形勢,逼迫著儒家提高實際參與(yu) 政治的能力。當前,政權合法性遭遇極大危機,隻能靠粗放的GDP增長模式和粗暴的維穩方式來維持。我們(men) 常說當事者迷,旁觀者清,實際上它對自身合法性危機的認識,要遠比旁觀者更清楚,並因此試圖對其曆史合法性、文化合法性、政治合法性作出調整。其可借助的資源,無非是左中右或說中西馬,這對三大思潮都是一大機遇,同時也是一大挑戰。儒家的挑戰就在於(yu) 沒有實際操作政治的能力,相反左右兩(liang) 派無論是在曆史上還是現實中,都有豐(feng) 富的經驗和可循的案例。所以,儒家不僅(jin) 要突出議政的能力和水平,更要強化實際參與(yu) 政治的能力,否則儒家複興(xing) 就是一句空話。

 

當然,我們(men) 反對曲意迎合權力、媚俗政治。曲通之術誘君入道的做法,需要特別謹慎!但有一點需要有個(ge) 共識,即儒家議政參政的立足點,不是解決(jue) 特定的黨(dang) 派或政權的政治合法性危機,而是解決(jue) 整個(ge) 國家的政治合法性危機。在這種情況下,任何政治勢力,都是儒家麵向的一種可能!一句話,就是儒家要化政治,而不是政治化。沒有政教合一,儒家也好,儒學也罷,抑或是儒教,都不會(hui) 成為(wei) 主流,都會(hui) 失去自我,走向死亡!

 

最後,感謝弘道書(shu) 院及秋風兄、任鋒兄組織了一個(ge) 如此精彩的座談會(hui) ,法學界諸位師長朋友的發言尤其精彩!



“儒生文叢(cong) ”第二輯 

 

 

 

 

 

 

學術指導:蔣慶 陳明 康曉光 餘(yu) 樟法 秋風 

主編:任重

出版社: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年10月

書(shu) 目(七冊(ce) ):

        壹.《儒家憲政主義(yi) 傳(chuan) 統》(姚中秋著)

        貳.《儒家文化實踐史(先秦部分)》(餘(yu) 東(dong) 海著)

        叁.《追望儒風》(米灣著)

        肆.《赫日自當中:一個(ge) 儒生的時代悲情》(張晚林著)

        伍.《“親(qin) 親(qin) 相隱”問題研究及其他》(林桂榛著)

        陸.《閑先賢之道》(陳喬(qiao) 見著)

        柒.《政治儒學評論集》(任重主編)